華大控股“生命小鎮”遍地開花,高科技“大地主”怎樣煉成

華大控股“生命小鎮”遍地開花,高科技“大地主”怎樣煉成

7月10日,漩渦中的上市公司華大基因舉辦媒體開放日,竭力辯解:江蘇生命小鎮,不是地產;華大基因,不搞地產開發

實名舉報人王德明則不依不饒,再爆新料:不管用哪個“殼”,華大套騙的都是土地!

舉報門之後,華大基因的高科技“人設”轟然倒塌。即使是合作十年的核心夥伴,如今也要揮別而去。6月29日,上市公司榮之聯發佈公告,擬適時出售華大基因股票。

榮之聯+ 華大基因,是一對好夥伴,十年時間,華大在前臺接單,榮之聯在後臺大數據運算,華大基因上市之際,榮之聯持股0.23%。2017年1月,華大保險發起成立,榮之聯斥資1.5億參股。出錢,又出力。

去年7月14日,華大基以“生物獨角獸”、“基因界的騰訊”之尊,登陸創業板,引發資本狂潮,創下19個漲停的國內A股紀錄,股價最高260元,市值衝擊千億

。洪水褪去,裸泳者的褲衩,正在被世人嘲弄。華大基因的股價,腰斬之後,繼續一路向下。

7月的解禁洪峰、舉報門風暴,華大基因扛得過去嗎?

- 1 -

汪建 + 王石,科技 + 地產神組合

如何成為世人矚目的“高科技”公司,成為“全球最大基因組平臺”?只需貸款15億美元,買回200臺測序儀,就可以了。

如何成為科技界最大的地主?只需與退休的王石,共燒紅燒肉,高舉“生命科學”的旗子,自然有地方政府目眩神迷,低價出讓以千畝為單位的大片土地。

8年前,時年56歲的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攜手王石,從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刷新國內登頂珠峰“最年長團隊”紀錄

其實,商業攀登,是富豪的遊戲,只要肯花錢,自然有吃苦耐勞的雪巴人,把你抬上去。保姆式登山,其實要價不貴,30萬元即可,是雪巴人的飯碗。

珠峰之遊,王石、王健結為死黨,王健出任深圳登山協會會長。去年6月,寶能舉牌萬科的漩渦過後,王石宣佈退休。汪建適時伸出橄欖枝,立邀王石出任華大控股聯席董事長。今年5月,王石自況“3331”的“退休”生活:30%給遠大,30%給華大、30%給公益,剩下的10%是個人時間——即,紅燒肉時間

汪建+ 王石,做的正是高科技偽裝下的地產生意。

6月的一天,一個失意的代理商,踢爆了華大的秘密:畫皮扯下來,“基因界的騰訊”,無非是“基因界的富士康”,與中興通訊類似,偽高科技一枚。華大的盈利模式——以“高科技”的名義低價,或免費套取成片土地,各類“中心”、各類“小鎮”,要當“高科技”界的大地主

汪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但在舉報者王德明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公認的大忽悠、大騙子”。

風暴眼中,上市公司華大基因一再否認:控股股東華大控股、關聯公司華大研究院未在江蘇搞房地產項目,也未拿地。

- 2 -

蘇州高新“招供”,聯手華大拿地

然而,上市公司蘇州高新的公告卻講述了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

2017年9月18日,蘇州高新園區、深圳華大基因科技創新中心(華大控股子公司)、蘇南萬科房地產、上市公司蘇州高新簽訂四方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蘇州華大生命健康小鎮”。項目選址在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白馬澗公園周邊2平方公里

11月,華大生命小鎮規劃出爐,建設一園、一區、二院、三中心:一園,生命健康產業園;一區,農業示範區;二院,研究院、研究生院;三中心,細胞中心、健康中心、數據中心...每個角落打上華大的烙印。今年1月,華大生命小鎮項目公司正式設立。

正如華誼兄弟的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十分有創意地把蘇州陽澄湖半島的主題公園項目,改名為“實景娛樂”,產權40年、公開發售的別墅地產,改名為“藝術家村”,華大控股的汪建,把一園一區二院三中心,改名為“

生命小鎮”。

華大的操作手法一樣,園區開發 + 住宅配套,為地產界通行的套路。

失意的前代理商王德明說,華大目前在江蘇開展的業務,1000平米的實驗室足夠,卻拿了6000畝地。

華大基因CEO尹燁一度回應:舉報內容絕大多數是假的。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也許,蘇州高新的公告,就是真實的那一部分——拿了地,2平方公里!只不過,非獨自拿地,是合夥拿地,用的是華大控股的“殼”

一言以蔽之,生命小鎮,蘇州高新區負責圈地,萬科地產負責開發,蘇州高新負責招商,華大控股負責產業鏈運營。華大為四大股東之一,分享土地開發的收益

- 3 -

輟學高中生,當上“科研帶頭人”

華大控股的產業鏈,即基因測序產業鏈,分為上中下三遊——上游,基因測序設備製造+ 耗材試劑供應;中游,基因測序服務+ 生物信息分析;下游,醫院+ 藥企+ 科研單位。華大控股的上市部分——華大基因,聚焦在消費基因測序,年銷售額20億,僅為中游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從醫院來的樣本,華大基因只是送上進口測序儀,測出數據,由榮之聯這樣的供應商提供大數據分析,得出結果回饋客戶。號稱“高科技”,作業過程,甚至高中生便已足夠

華大“神童”趙柏聞,加入華大,擔任“人類認知能力的基因組學分析”科研項目團隊帶頭人的時候,確為19歲的高中二年級輟學生。華大汪建說,趙柏聞是中國的比爾·蓋茨。

華大的另一閣“神奇人物”李英睿,同樣也是視文憑為糞土的“反潮流英雄”,身為華大首席科學家,北大生命學院本科生的學歷即可。大學時代,李英睿曠課打工,終成汪建的鐵桿——“高科技”企業,學術帶頭人,一個本科生,一個高二輟學生,只有韭菜才相信吧

有了世界基因測序設備Iluminia的設備,高中生也能操作。在基因組項目初起之時,只要拿設備測量新的物種,就能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論文,所以本科生憑藉Illuminia的設備,去當首席科學家,也並非讓人吃驚的事情。

正如中興缺“芯”,華大,本質上缺技術

下一代基因測序(NGS)技術,壟斷在幾大跨國龍頭手中,Illumnia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測序設備商,佔到全球市場71%

華大,也試圖往上游掘進,在2013年收購了硅谷初創公司Complete Genomics,試圖掌握下一代基因測序的核心技術。此舉惹惱Illumina,轉而與華大叛將創辦的上市公司貝瑞和康合作,貼牌推出NextSeqCN500測序儀。

2018年1月,Illumnia與上市公司金域醫學共同宣佈,合作開發腫瘤、遺傳病檢測系統。除此之外,貼牌設備還有上市公司達因生物與另一國際巨頭LifeTech合作生產的DA8600測序儀。

自主研發的設備,有瀚海基因的GenoCare第三代測序儀正式投產,首筆訂單700臺,號稱全球最準、價格最平。瀚海基因6個核心高管,全部博士學位,董事長賀建奎博士在美國萊斯大學,博士後在斯坦福大學,分別從事生物物理、生物醫學研究。與華大的高中輟學生學術帶頭人、曠課本科生首席科學家,恰成鮮明對比。

- 4 -

沒有“高”技術,只剩“大”營銷

梳理華大基因2017年財報,研發投入僅為1.74億元,同比減少1.36%。2016-2-17年,兩年累計研發支出3.51億元,不及兩年累計的銷售費用7.31億元一半。

本質上,華大基因不是一家研究導向的科學公司,而是一家銷售導向的銷售公司。而作為基因界的富士康,規模只及富士康的一個零頭。

華大pk 瀚海,斯坦福博士後 pk 曠課本科生,高下立見。研發投入,佔比華大銷售額的7%,跨國巨頭Illuminia佔比15%,同樣高下立見。

即使在銷售端,華大的增長,也面臨著市場的擠壓,增長空間並非廣闊。無創產前篩查,即所謂“唐篩”,是華大的主要產品。即使包括35歲+的高齡產婦人群,峰值也不過100億的市場,卻有100多個玩家,爭奪並不大的蛋糕。幾乎沒有門檻,買上幾臺設備,即可開張,百億的唐篩,玩家越來越多。在這個市場,華大份額最大,再往前走,就是天花板。華大在017年將銷售費用放大到4.02億,猛增22%,以攻為守。

不重研發,只剩銷售。於是,只剩下董事長汪建、CEO尹燁完全不顧科學常識的驚人之語。5月28日,貴陽數博會的盛大論壇上,汪建大言不慚:華大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華大員工必須可以活到100歲。

按汪建的邏輯,消費級基因測序真的能夠代替體檢嗎?

不能,完全不能。因為,基因一生下就是固定的,理論上,人一生只要做一次全基因組測序就行了。人類基因組,目前也只解讀了1%,99%的基因組還未被解讀。通過簡單的基因檢測,對比一個1%的分析,只能是一個初步的判斷,提示某些概率。病變的主要原因,來自後天的生活習慣、外部環境。科學的態度:消費級基因測序,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會很大

作為“科技”公司創始人、上市公司董事長,信口雌黃,只能適得其反。從中,可以見到創辦人、管理者的人品。對華大基因而言,一旦“人設”崩塌,品牌沒有了,市值也就沒有了

- 5 -

拿地路上,又見“矇眼狂奔”

沒有核心高技術,卻不妨礙以“高技術”的幌子,在全國各地用各種各樣的名目,拿地。這是汪建版的“矇眼狂奔”嗎?

早在2010年,華大基因與武漢簽約,將生產中心從深圳搬遷至武漢。2014年,華大基因全球(武漢)生產中心在光谷生物城投產。2017年12月,華大基因再次與武漢簽約,計劃斥資30億,打造武漢健康小鎮,包括國家基因庫分庫、健康中心、未來農業中心、人才中心,投資100億。

在廣東惠州,2016年9月,華大基因宣佈在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惠州基地。當年10月,華大基因聲稱,在黔西南建設健康小鎮。今年4月18日,華大基因與杭州餘杭區政府、樹蘭醫療共同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在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建立健康醫療大數據為核心,民生、科研、產業三環聯動的

“1+3”國際基因谷...

當然,還有基因之城——南京。

失意的江蘇基因商人王德明不小心踢爆了至少“一部分屬實”的華大秘辛:地+ 補貼,正是華大系“增長”的武功秘笈。華大基因年報顯示,2016年,華大基因獲政府補助3441萬元。2017年,華大獲政府補貼391萬元,發放主體為天津保稅區財政局、南京新城科技園管委會、深圳鹽田去財政局、武漢市財政局、廣州市財政局、重慶市科委。

由於做的實際上是政商生意,2015年9月,華大基因特意引進自願下海的山東濟寧市市長梅永紅,出任華大農業集團。

騰訊、華為、華大,一度號稱“深圳三寶”。只不過,此寶非彼寶。

真實的故事也許卻是這樣:2010年,王石+ 汪建,光明頂上結同心,地產的江湖上兄弟情。只可惜,畫皮戳穿終有日,也是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