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前言

提起水滸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部明清時期創作的演義小說,水滸傳講述的是北宋徽宗年間的一場農民起義的故事,該書塑造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經典角色。那麼,作為一部演義小說,《水滸傳》所講述的故事與人物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以及確有其人?答案是有的,但不全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真正的主人公的故事。

宋江起義確有其事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宋江起義

梁山泊,又做梁山濼(音同“落”),在今山東省境內。該地區本來只是一個小湖,但由於晉開運年間、宋天禧年間、宋熙寧年間三次黃河決堤,大量河水湧入該地,形成了“八百里水泊”,《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譴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徽宗傳》


史料記載宋徽宗宣和元年,宋江率領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河北地區。在此之後,宋江又轉戰京東東路、青州、齊州等多地,攻陷多個州府。在宣和三年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的時候被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而慘敗,宋江戰敗受降,起義就此失敗。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有宋一世,農民起義多達數百次,規模較大的有王小波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等,宋江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非常小。但在南宋時期出版了一本《宣和遺事》,該書將宋江起義的故事進行了演義,因此在民間流傳開來。明初出現的《水滸傳》使得宋江起義的故事得以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但演義的故事畢竟只是故事,如果按歷史學的眼光來看,有關宋江起義的客觀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歷史上真的有一百零八將嗎?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並沒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而是隻有三十六人。《宋史·侯蒙傳》就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從這段文字記錄我們可以得知,宋江確有其人,他手下有三十六個骨幹成員,其活動範圍在齊魏故地,官軍征剿不力因此改為招撫,宋廷有意派宋江去平定方臘。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陳制賊計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徽宗曰:‘蒙居閒不忘君,忠臣也。’起知東平府,未赴而卒。

—— 《宋史·侯蒙傳》


比較可惜的是,這個上書給徽宗要求改剿為撫的侯蒙在被委以此任之後病死途中,這一方略也就就此擱置。宋江因此得以繼續進行起義活動,並在宣和三年五月被張叔夜帶領上千士兵伏擊而擊敗。需要注意的是,宋江最初起義的時候只有三十六人,即使後來有所擴充,規模也並不大,肯定沒有上萬人。但官兵數萬人卻打不過宋江,之後卻被一個知州帶領一千多募集而來的鄉勇全然擊敗。

而有史料記載,宋江在之前也並不是全無敗績,他被王師心率領本地士兵打了一個遭遇戰,宋江大敗。這場戰鬥之後王師心連升八級,但品只升了一品,在宋朝的制度中,斬獲二十六人就可以獲此獎勵。這一結果說明戰鬥規模並不大,朝廷並不看重,也說明宋江的部隊的戰鬥力並沒有演義中的強大。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 《宋史·張叔夜傳》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宋朝軍制裡禁軍最強,禁軍之下還有廂軍、番兵、鄉勇,張叔夜伏擊宋江所用的就是鄉勇,而且是弓兵,數量也不多,不過百人。至於史書記載的千餘人出自《宋史·張叔夜傳》,這一數據據分析可能是張叔夜後人的誇大。那為什麼數萬官兵都無法擊敗的宋江卻被張叔夜和王師心用百餘人就擊敗了呢?那就要說到下一個問題了,宋江的根據地到底是不是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竟是烏龍

在以往的記載中,宋江是在水泊梁山落草為寇的。當時的北宋朝廷為了緩解財政困難,宣佈原本開放的梁山泊為“公有”,在此耕種、打漁要交稅,這可苦了那些以此為生的當地貧苦的農民與漁民。因為無力交稅,大家就揭竿而起,落草為寇。宋江就是這些反抗勢力的代表。但近來研究表明,歷史上的宋江可能和梁山泊並無關係。


歷史上的宋江和宋江起義確有其人其事,但他們基本上屬於流寇性質,沒有固定的根據地,故而或在淮南,或者在京東,三十六人,居無定所。梁山泊雖然歷來有盜賊出沒,但與宋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 李蕊芹·《再論宋江起義與梁山泊無關》


《大宋宣和遺事》一書就記載:“且說那晁蓋八人劫了蔡太師的生日禮物,不是尋常小可公事,不免邀得楊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個,結為兄弟,前往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這裡有兩個地名,一個是太行山,另一個是梁山泊。這兩個地方一個在山西與河北交界地帶,一個在山東,卻在這裡混為一談。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這透露出的一種可能是《水滸傳》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多系統整合的故事,也就把多個故事融合到了一起,因此出了一點邏輯紕漏。而這裡提到了太行山。無獨有偶,南宋末年的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多次提到了太行。比如盧俊義就曾說:“風塵太行,皮毛終壞”,而張橫說:“太行好漢,三十有六”。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假設,歷史上的宋江一眾人並不是在梁山泊起義的,而是太行山。又或者他們只是流寇,並沒有固定的根據地,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幾十人的團伙卻能抗衡幾萬人的官兵。因為他們是流動作亂,規模又不大,官府不在意,也確實不好剿,於是各地官府都在互相推諉。


該怎麼定義宋江起義?

既然宋江之流無足輕重,侯蒙為什麼要誇大他們的實力,還要招撫他們去打方臘呢?首先說,宋江實力固然不足,但作為一股流寇,威脅地方治安,這個問題總要解決。但征剿既然不好做就只能招安,但這樣一股小勢力要想說動皇帝認為他們值得去招安,侯蒙對其進行誇大處理也是合理的。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宋江起義的性質。一般我們認為宋江是農民起義,但往往封建政權對待農民起義都是鐵血手段,基本強力鎮壓,有時也會招撫。但問題在於宋江不但被招撫,而且其故事得到宣揚。南宋時期的龔開在其《宋江三十六贊並序》一書中寫到:“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不足採著。”


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不跳採著。雖有高如、李蒿輩傳寫,士大夫亦見黜。餘年少時壯其人,欲存之畫贊,以未見信書載事實,不敢輕為。

—— 龔開·《宋江三十六贊並序》


宋江的事蹟在南宋是可以街談巷語的,反賊的事蹟可以被大眾廣泛熟知,這在封建時代是不可思議的,即使宋江得到了招撫也很難理解。因此宋江可能並非是農民起義,而是一群仍然具有封建忠君思想的貧苦百姓,他們反官不反皇帝,依然維護封建制度。宋江被稱為“山東呼保義”,呼保義的意思是“呼喚大家保持道義的意思”,這個道義指忠義。即使在《水滸傳》中,梁山泊的宗旨仍然是“替天行道”,在封建時代,什麼是天?皇帝就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表,替天行道就是替皇帝懲治貪官汙吏。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

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李若水·《捕盜偶成》(節選)


因此,宋江並不是一般意義上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他只是一個通過建立自己的武裝來尋求招安以獲得自身發展的武裝頭子。至於最後在海州被張叔夜擊敗,與其說是被擊敗不如說是他主動投降,他只是想借張叔夜之手完成招安。宋江在投降後進城,當時有位詩人李若水是這麼描寫當時的場景的:“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驚愕。”趾高氣揚的就進城了,那有戰敗的降卒是這般模樣的,這更印證了宋江是主動投降的猜測。


《宋史》;李蕊芹《再論宋江起義與梁山泊無關》;王齊洲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不是農民起義》


青花瓷一般製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我看到的歷史,願與你一起共賞。

《水滸傳》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他的水泊梁山

認準飛揚的專屬logo,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