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自己選擇的:比如何時出生、何時離開人世,壽命幾何?這些,都是無法選擇的。對於生死,古人有過這樣的一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從字面來理解,似乎不論是臘月出生還是臘月去世,都不是一件好事,那麼,這其中原因何在?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的很多人生經驗,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對生活的觀察,另一個則是建立在分析和猜想的基礎上。而有意思的是,本文所提到的這句俗語,既是一種人生經驗,又是一種分析猜測。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先說“人怕臘月生”。在古代,沒有反季蔬菜,並且物流幾乎不存在的環境下,農民到了寒冬臘月所能吃的食物,無非是儲存的醃製蔬菜和臘肉這些食物。從現代視角來說,這些食材和新鮮的食材相比,無疑是沒啥營養價值的。因此孩子在臘月裡出生,產婦在營養方面是無法保證的。此外,在古代冬天,除了朝廷的權貴和地方的官僚、大中型地主以外,窮人是沒啥像樣的取暖措施的,因此,新生兒在冬天出生,在營養不足且禦寒條件落後的情況下,成活率是很低的。因此,有“人怕臘月生”的說法。除此之外,古人認為到了冬天萬物蕭條,出生在冬天的孩子,命格方面會有很大的虧欠,屬於命不好的範疇。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再說“又怕臘月死”。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依舊有臘月裡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語的傳統,很多關於臘月和正月裡討吉利的習俗依舊受很多人尊崇。而臘月裡有人去世,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不吉利、很不好的兆頭——畢竟,最大的不吉利就是辦喪事。因此古人認為,臘月裡死人是很不好的。此外,在過去,臘月裡有人去世,就要舉辦葬禮而後安葬。而葬禮以及安葬活動,需要親戚鄰里幫忙。數九寒天,動員親朋幫助自己幫忙安葬,無疑是很虧欠人情的。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此外,還有第三大因素:在過去,對於窮人來說,過年又叫“年關”,很多窮人會被債主追債上門,甚至需要出去躲債。比如《白毛女》裡面,楊白勞就因為還不起黃世仁的高利貸而出門抵債,最末還被迫把女兒喜兒抵給了黃世仁。對於多數窮人來說,臘月裡需要籌備過年,以及還債、繳納地租,面對資金匱乏的情況,而辦喪事也需要一大筆開銷,這對窮苦家庭來說,更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因此,古人認為,臘月死人是極大的麻煩。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在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發達,尤其是科技的帶動,很多讓古人感到頭疼、難以解決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因此,不論是臘月裡有新生兒出生,還是臘月裡有人故去,都不會在原本悲喜的情緒上有任何影響,而文中提到的俗語也只能作為了解古代民間文化的又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