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婆媳關係為何感覺幾千年都沒有解決?國外有沒有一樣的?

影視薇薇


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婆婆壟斷兒子情感,視兒媳為外人。第二,兒媳婦看不慣婆婆,不當親媽待。第三,兒子立場不堅定,勸不動親孃,說不動媳婦。

婆婆方面

沒結婚之前,把全部心血,愛都傾注兒子身上,甚著母親視兒為命,容不得半點傷害。

婆婆也分兩種,一種通情達理的,另一種就是小肚雞腸的。

通情達理,文化相比較高點,做事情有理有據,比較好相處。自然會把握自己和兒子還有兒媳婦的界限。

不過多幹涉,也不會霸佔兒子情感,更不會與兒媳婦對著幹。她深知自己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具有同理心。

反之,有些眼光窄小的婆婆視兒媳為仇人。兒媳婦做什麼都不順眼,經常在兒子跟前嘀咕媳婦的不是,總感覺兒媳搶走了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地位,落差太大,折磨媳婦尋求滿足。

兒媳婦方面

既然婆婆有分化,兒媳婦也一樣。有的媳婦有眼活,會做事,疼愛婆婆,知道人心暖人心,家務活主動幹,勤快,持家有方,找不出毛病,自熱而然婆婆也不會故意刁難。

最主要,會疼丈夫,試問一個婆婆看到兒子伺候兒媳婦呼來喝去什麼感覺。不出怨言才怪呢!

反之,有些媳婦就不會做事了,一副我不是保姆,我不是來受罪的,我嫁的是男人,不是家務。聽著理都對,但放在婚姻裡合適嗎?

婚姻是互助,離不開吃喝拉撒,拌嘴吵架。有些話該聽也得聽,有些活該幹也得幹。

當然,再好的媳婦也得有珍惜付出的婆婆,不然誰也不會記得媳婦的好。一個坐享其成的家誰也待不下去。

兒子方面

婆媳關係的好壞,男人的因素最大。雖說好男人,兩邊勸,不能兩邊傳。但是還是有個別男人信奉自己的親孃。

自己的媳婦辛苦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看不到,母親說一句委屈的話,男人天平就倒了,哪個女人不心寒,婆媳矛盾越演越烈。

另一種男人挺明白事理,誰也不護,由於道德綁架,不敢頂撞母親,又不敢呵斥媳婦,唯唯諾諾,當婆媳有矛盾時,男人只能抓耳撓腮,不知如何是好!

最後一種男人,比較在乎媳婦,母親的話一句不聽,媳婦說什麼是什麼,母親只能被動的接受,看似表面被男人壓住了,其實兩個女人內心早就翻江倒海了。

所以,婆媳關係一直解決不了,人是一方面問題,最主要還是人的觀念。觀念一正,包容理解忍讓就來了,反之怎麼看對方都不順眼。

外國我不知道具體情況,可能比國內好點,他們一不住在一起,二提倡自由。與國內觀念上有些差距。

國內提倡和諧相處,能不分離不分離。行孝道,顧父母。由於國內家庭條件限制,個別沒有單獨住的條件,一個屋簷下矛盾升級不可避免。

總之,個人覺得,不管婆婆還是媳婦都需要各讓一步,明白各自身份,包容彼此,都是愛著同一個男人。不要讓這個男人左右為難,如果男人倒了,婆婆和媳婦的日子都不好過。

當然,作為中間男人,要學會處理問題,兩個女人不管在耳邊嘀咕什麼,都不要傳,更不要互相指責。

女人耳根子軟,多說對方好好話,家庭和睦相處,日子紅紅火火!孩子健健康康,幸福就來了!


淨心情感


中國婆媳關係為何感覺幾千年都沒有解決?國外有沒有一樣的?

這個看似簡單的生活問題,答案也是眾所皆知的。中國婆媳關係幾千年來,從本質上都沒有變,唯一有點變化就是,現在和古時的婆媳關係,主次位置變了。古時候,都是媳婦孝敬婆婆,現在是婆婆給媳婦做奴隸。國外的婆媳關係就不同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軌跡。

那麼中國婆媳關係為什麼幾千年來都沒有改變呢?由幾個方面決定吧。

第一 由於傳統的風俗習慣沒有改變,國內很多地方一直沿用著,男方娶妻要給女方聘禮的習俗。一對戀愛中的男女,從談戀愛到步入婚姻殿堂,要有幾個步驟是不能少的。(1)找到合適的意中人戀愛開始

(2)戀愛的磨合期,男方要經得起女方消費的考驗

(3)考核期通過了,男方要正式向女方求婚,訂婚,男方父母要給女方見面禮(現在的見面禮可不少額,農村有的地方父母見面禮都要一萬啦)

(4)這一步該進入關鍵環節了,男方要送聘禮,這個聘禮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標準,有的地方甚至高達幾十萬。有的婚姻走過了前幾步,到了這一步,往往會很無奈的夭折。辛苦經營了幾年的愛情還大不過金錢💰有的即使能步入婚姻,但在這一段討價還價的爭執,就已經開始為將來的生活埋下了禍根。婆婆會覺得媳婦要的太多錢而不高興,媳婦會覺得婆婆太吝嗇。婆婆為了兒子強壓下這口氣,媳婦也覺得談了這麼多年了戀愛,還是要有個結果。把一切不愉快和怨言都歸咎於婆婆。

有的因為房子將來的歸屬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婆媳關係不和大部分從此就開始有了隱患。

第二 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類似乎保姆式,東方女性最大的魅力就是善良,母親也是女人啊,一手培養了兒子,又把兒子親手交到了另一個女人手裡,對這個女人的不信任,擔心孩子生活受委屈,卻總是不放手的干預年輕人的生活。時間久了,生活節奏不同,生活理念不同,各種的不同就會出現矛盾重重。

第三 中國婆媳關係多年來沒變化,與中國的生活觀念有關。我們都認為一家人幾世同堂,其樂融融。不過現在觀念稍微有所改變,大家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代代人不同,習慣都不同,在一起生活的很少了。但這也少不了婆婆管家的問題,喜歡操心孩子們的事情是中國婆婆隊的宗旨。

……種種原因,中國婆媳關係一直很難解決!不過,大部分婆婆差不多都是媳婦的保姆,仍然改變不了婆媳不和的關係。

國外的婆媳關係就不一樣了。國外從扶養孩子成年,孩子們就要自立於社會,孩子們要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戀愛結婚都是絕對的自由,沒有聘禮,兩個人更注重的是感情!娶妻生子都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有獨立生活的空間,婚後父母孩子從形式上看,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個體,互不干涉,所以他們的矛盾就很少,幾乎沒有。畢竟,生活中矛盾大部分都是經濟引起的。

最後,我想告訴婆婆一句話,媳婦也是閨女,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吧,過好自己的晚年,夕陽無限好,陽光更明媚!

我還想和媳婦說一句話,婆婆也是媽,善待婆婆,孝敬老人是中華的美德!

中國婆媳關係為何感覺沒有改變?我說的對嗎?

國外婆媳關係如何?你也可以做的到!


1號超市


大膽的猜測,等我們這一代八零九零後兒媳婦老了,逐漸當上了婆婆,相信中國應該會出現一大批好婆婆(✪▽✪),中國幾千年來令丈夫們無比困擾的婆媳問題也會大大改善。那麼是因為什麼呢?

1、首先來說,我們這一代的兒媳婦很多都曾受到過來自公婆的刁難,在婆家受過很多無處訴說的委屈,特別能體會一個曾經在父母身邊千嬌百寵的女孩子嫁到別人家裡過日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將心比心,將來也會願意儘可能的多體諒自己的兒媳婦,不會過多的苛責兒媳婦。

小編自己有個朋友,90年生人,她家裡有兩個兒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婆婆不願意幫忙,還總是時不時來家裡各種挑刺,各種找茬,再加上老公的不作為,從來沒有出面維護過她,可想而知她一個人帶大兩個孩子,連坐月子都沒有人照顧,這一路走得多麼艱難。

回想起從前的日子,婆婆嫌棄她整天不掙錢,帶孩子還帶不好,拖累了她兒子,整天攛掇她兒子離婚,老公整天除了上班什麼都不管,回到家就臭著一張臉,一開口要錢就諷刺她……就這樣忍著滿腔的委屈和淚水全職帶娃熬了五六年,直到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幼兒園,她才抽得出身去上班掙錢,從那以後腰板才硬了起來。

我這個朋友曾不止一次感嘆,等她的兒子長大娶媳婦了,自己絕對不會做惡婆婆刁難兒媳婦。想想人家小姑娘從小在家裡也是父母手心裡的寶貝,憑什麼嫁到你家裡就要給你當牛做馬的使喚,還要承受婆婆的各種挑刺呢?自己受過這樣的苦,特別能理解兒媳婦的不容易,她信誓旦旦的保證,等自家兒子以後娶媳婦了,肯定拿兒媳婦當女兒寶貝,但是絕不過多幹涉兒子的家庭,兒媳婦需要幫忙她就去幫一下,不需要幫忙自己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堅決不給兒子一家添堵。

2、其次就是,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的兒媳婦擁有的物質條件跟上一代父母有著天差地別,尤其是農村出身的公婆,確實有一些人吃過很多苦,經歷過60年代,一輩子過的特別節儉,並且對子女有很強的犧牲精神和控制慾。

他們的思想觀念非常落後,尤其不能忍受兒媳婦有任何在他們看來亂花錢的行為。並且上一代父母根本沒有兒子結婚成家以後,父母應該得體退出,不干涉兒子家庭的思想意識,他們對兒子的愛是沒有界限的,自古多少父母公婆打著為你好的幌子,把兒子媳婦控制的死死地,絲毫不敢反抗,稍有不從就大罵兒子媳婦不孝……

但是我們這一代的女性很多人的獨立自主意識逐漸覺醒,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女性的思想觀念也不斷改變,女性的整體素質也普遍高於上一代很多。因此個人大膽猜測,我們這一代父母老了以後,對待子女的婚姻會更加開明,對待兒媳婦也會更加尊重,懂得把握兩代人之間的距離,得體的退出子女的小家庭,不會干涉太多。


若蓮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婆媳之間的問題都是很讓人頭疼,並且多少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和解決,不少男人更是無緣無故的躺槍,夾在媳婦和媽媽之間,心裡有苦也說不清楚。

其實婆媳關係難處無非一下這幾點原因,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你會有一定的幫助。

1.愛一個男人

我們的老公,婆婆在老公心裡越重要,婆媳關係越差,女人就是嫉妒心強,我們都希望是老公心中的唯一,容不下別的女人,婆婆也不例外,只要是女人就不行,所以婆媳關係自然成了天敵,誰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養的兒子,每天在媳婦面前卑躬屈膝的。

2.和親媽比較

婆婆擁有都是婆婆,和自己的親媽是不能做比較的,婆婆和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就是有一些人想不清楚,總覺得婆婆做的不夠好,不如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好,所以總是會不滿。

3.覺得婆婆付出的少

無論哪一種關係如果想要相處的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心比心,婆媳關係也不例外,但就有一部分總想讓婆婆付出,那你為什麼不看看你自己做了什麼,怎樣對待婆婆的呢。


火鍋大咖


因為世界上總會有婆婆也會有兒媳,必然會有婆媳關係。關係是客觀存在的,有雙方主體就會有對立統一的關係,這就叫做矛盾,矛盾不出不在,無時不有。國外也一樣。


在夢的記憶裡流浪


都是自私的表現,外國人沒有婆媳緊張關係,因為外國人己把人的本質早分析透,簡單的講就是一句話:人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類比如芬蘭人等公交車的人與人的距離感),醜話說在前面,寧做小人,不做偽君子。中國人不一樣,喜歡聚集,講究兒孫滿堂圍膝,又怕寂寞,缺溫情感,老了巴不得子女天天圍在身邊,或者天天有個侍候,天長日久好人也會折磨醉去,就好比是自個的上下嘴皮都會打架,自已牙齒還會不小心咬到自己的舌頭啊!


AAAAAA太陽


因為外國人。孩子滿了18歲就要獨立。父母不再負擔任何經濟的問題。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而且兒女和父母都是分開住的。但我們中國喜歡人住在一起呀。聚集在一起時間久了,肯定就要有矛盾的呀。外國的矛盾也有,就是在分遺產的時候。但是中國呢?父母健在的時候,兒女就會搶奪這個父母的財產。不是因為父母的偏心眼,不公道。而引起了婆媳之間的大戰。還有這個婆婆過多幹涉兒女們的生活。也導致婆媳不和。偏向兒子。不拿媳婦當自家人。也是婆媳不好。當然了,媳婦也有原因呀。不孝敬。不尊敬。不拿婆婆當媽。不拿婆家人當回事。不拿婆家當自己家。這個問題是來自於雙方的。不是單方面存在的。如果把兩個人的思想都解決。共同為所愛的一個男人去著想。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閆方9


這個說得不一定都是這樣,至少我們家感覺還是挺和諧的,公公婆婆跟我還是比較親近的,每次回去看他們,總是準備一堆吃的喝的給我們,自己確捨不得吃,感覺老一輩的人總是在默默的為孩子們付出,而我們能為他們做的太少太少。國外家庭一般也都是分開住的,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所以婆媳關係一般沒什麼太大問題。


小昔奇樂雨


男人能夠做到讓老婆崇拜,讓老媽信賴,就能避免婆媳矛盾,或者男人非常愛老婆,同時能說服老媽,也可以避免婆媳矛盾,這個問題關鍵還是看男人有沒有實力讓婆媳二人都聽他的


我是心理諮詢師


辛辛苦苦喂的豬去吃白菜讓別人牽走了會甘心?好好的白菜讓豬拱了還不聽話會情願?所以要平衡,豬要讓養豬的沒白養又要讓白菜覺得被拱得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