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鵰英雄傳》中,包惜弱和李萍誰更符合真正的中國女性形象?

手心我心bxl版


從古至今中國女性的形象有很多種,包惜弱和李萍雖然在性格和處事態度上大不相同,她們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形象,李萍性格堅強,包惜弱軟弱,她們代表了不同女性的印象,都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被迫做出選擇後變成的樣子。



包惜弱和李萍在牛家村生活的那段時間,她們的際遇是相同的,他們的丈夫是結拜兄弟,兩家無論是生活水平,還是生存環境,或者是所追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如果沒有完顏洪烈的出現,可能直到老死她們的狀態也不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包惜弱遇到負傷的完顏洪烈,她於心不忍救下了完顏洪烈,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什麼錯的,包惜弱的父親是村儒,所以她理所當然略通文墨,她善良本性決定她不能見死不救,換做是李萍我想也會這麼做的。

如果不是完顏洪烈貪圖包惜弱的美色,也不會引發了後面的一系列變故。

郭嘯天戰死,楊鐵心負傷逃跑,李萍被帶走,包惜弱一個弱女子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怎麼做?

沒有親眼看到丈夫死亡,她的內心裡還是有期望的,所以她捨不得死,我認為這種心裡無可厚非。

完顏洪烈企圖是很明顯的,他就是衝著包惜弱來的,在絕對的弱勢下,包惜弱只能選擇屈服。

如果她主動選擇貼近完顏洪烈,我們還可以說她不顧夫妻情義,可事實上她是抗拒的。

在相當長的歷史上,女性都是處於弱勢群體,更別說一個不會武功的女子在武俠世界裡,談何容易。



在牛家村慘案中,李萍遭遇狀況和包惜弱是不同的。

他親眼看到丈夫喪命,她更要活下來,為了她的孩子活下來。

李萍是不幸的,她帶著兒子遠去大漠數十載,生活苦不堪言,但她也是幸運的,幸運的是沒有像完顏洪烈那樣的男人覬覦她的身子。

李萍和包惜弱的出身不同,她本來就是出身底層社會,本就不會多愁善感,相比她更加在意的是下頓吃什麼,怎麼養大孩子。

在那一片窮鄉僻壤的地方,一切從零開始,李萍孤身撫養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雖然生活十分艱苦,但是她依舊有信心,可以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

即使走到了人生的艱難關頭,她也沒有去求他人,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了自己和兒子。

這樣堅強不認輸的特質也是自古就有的,而且不在少數,她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即便日子再艱難,也從不放棄。



哪怕完顏洪烈對包惜弱不好,我都覺得可以狠狠的指責包惜弱的背叛。

可事實上完顏洪烈對她相當好,對她的孩子也視如己出,而且是幾十年如一日,並不只是表面上做做樣子而已。

人心都是肉長的,包惜弱就算是冰塊,這麼多年也被捂熱了。

起先還期待丈夫能夠活下來,可是十多年過去了,一點消息都沒有,估計沒有希望了,包惜弱便放棄了,無奈的放棄了。

要說包惜弱有錯,我認為是在楊康的教育上,可是換個角度,我也是能夠理解她的。

楊康並不是完顏洪烈親生的,本來她們多少有點寄人籬下的意味,看到他們父子和睦,她哪裡還忍心告訴楊康真相。

等到最後一切都晚了,楊康不能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平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落差,加上和完顏洪烈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他和不是親生的父親更加有感情。

包惜弱再見到楊鐵心,夫妻團聚後他仍然選擇了楊鐵心,和他一起逃亡,最後和楊鐵心死在了一起,也可以看出她其實對愛情還是忠貞不渝的。



包惜弱和李萍後半生的遭遇不同,因而他們的觀念也不一樣,除開她們本身的性格影響在,後天的因素更加關鍵。

不能說李萍和包惜弱誰更能代表中國女性的印象,因為她們都是為了生存被迫做出的選擇,包惜弱的善良和隱忍,李萍的堅韌和頑強,都是女性中的閃光點。

現在社會女性不再出於完全的弱勢,包惜弱和李萍的綜合更加接近現代女性的特徵,畢竟女強人和小家碧玉並不衝突。


浪子與俠客


包惜弱

包惜弱是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

她是楊鐵心的妻子、楊康的母親,容貌秀麗,性情溫婉,因為貌美而被金國六太子完顏洪烈設計騙走,最後與丈夫相認,並殉情死在丈夫身畔。

中文名

包惜弱

登場作品

《射鵰英雄傳》

性別

國籍

中國南宋

民族

漢族

職業

大金王妃

丈夫

楊鐵心,完顏洪烈

兒子

楊康

兒媳

穆念慈

孫子

楊過

孫媳

小龍女

包惜弱的蜜汁全文神級升級系統百科萬界之旅百科包惜弱和完顏洪烈同房段天德郭嘯天完顏康完顏洪烈大幹包惜弱楊康他娘包惜弱扮演者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仁慈善良,從不殺生。溫柔體貼,缺乏主見。寵溺兒子。典型的良家婦女,對丈夫痴心不悔。

人物設定

朝代:南宋

義女、兒媳:穆念慈

孫子:楊過

孫媳:小龍女​

特點:溫柔賢惠,善良軟弱,仁慈善心,最後為夫殉情,又能看出其堅貞不渝。

包惜弱因童年時愛惜小動物,不忍殺生,使書塾教書的父親為她取名惜弱。後嫁給楊家將後人楊鐵心。包惜弱善良、貌美(書中說她"一張芙蓉臉\

稀裡糊塗小妖怪


《射鵰英雄傳》裡的李萍更符合中國傳統女性形象。

李萍是郭嘯天的妻子,郭靖的母親。她可能不漂亮,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她才是無數中國傳統女性的典型代表。

第一,李萍對丈夫忠貞不渝,矢志守節。

李萍是郭嘯天的妻子。郭嘯天死後,李萍為保護腹中的孩子,留下郭家的血脈,她勇敢,頑強,機智地與段天德周旋,最後逃出包圍圈,在蒙古大漠生存下來。

李萍矢志守節,終身沒有改嫁。李萍獨自帶著幼子堅強地生活在異國他鄉,並將孩子獨自撫養長大。

第二,李萍吃苦耐勞,堅韌頑強。

一個身懷六甲的女人,丈夫死了,家沒了,還有追兵圍追堵截。李萍沒有驚慌失措,沒有放棄抵抗,也沒有絕望,投降,她沒想過自己的安危,只想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給郭嘯天留一條根。

風雪之夜,她生下兒子,她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可是她不叫苦。在蒙古大漠裡,她紮下根,和蒙古人友好相處,她白手起家,給了兒子一個溫暖的家。

第三,李萍恩怨分明,有國家大義。

位卑未敢忘憂國,李萍可能不會說這樣的話,可是她就是一個愛大宋的女人。即使大宋的貪官汙吏逼得她家破人亡,背井離鄉,她依然愛自己的祖國。她的愛國精神感染了兒子郭靖,所以郭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最後成長為鎮守襄陽的郭大俠。

第四,李萍教子有方。

李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身教重於言教。

兒子郭靖木訥,不聰明,可是她沒有放棄對兒子的教育。她用自己的頑強堅韌,教育兒子,永遠不輕言放棄。

江南七怪教郭靖練武,郭靖很笨,學不會,捱了許多打罵。李萍心疼兒子,但是她沒有讓兒子放棄學武。

郭靖有良好的品質與堅忍頑強的性格都和李萍的教育息息相關。

郭靖從小就有正義感,心地善良,有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和愛國情懷都是李萍教育的結果。

第五,李萍為了國家,為了兒子勇於犧牲自己。

成吉思汗以李萍的性命威脅郭靖征討大宋,郭靖望著母親,他不想看著母親被處死,猶豫著,想出口答應,但想起母親平日的教誨,他左右為難。

李萍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生命遭到威脅的時候,她臨危不懼,毅然犧牲自己,選擇國家大義。李萍對郭靖說:“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麼大不了?只要一生問心無愧,也就不枉了在人世走一遭。若是別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你記住我的話吧。”她流淚囑咐郭靖:“孩子,你好好照顧自己!”李萍用郭靖的匕首自殺身亡。

李萍的決絕赴死,讓郭靖與成吉思汗決裂,走上保衛大宋江山的道路。郭靖之所以成為愛國愛民的大俠與母親李萍的教育有莫大關係。

李萍更符合真正的中國傳統女性形象。李萍是最美的母親。


潤楊的紅樓筆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射鵰英雄傳》裡,李萍和包惜弱都是中國女姓的典型,儘管她們的出身都是中下層,但代表類型不同。

李萍出身貧苦,沒有受過教育,她的一切都是從最撲素的階級感情認知的。

在家裡,她愛丈夫,當丈夫逝去後,歷經千難萬險,發揮最大的聰明才智,保護了兒子,對兒子絕不溺愛,更注意兒子的品德修養,使兒子成為精忠報國之人。

李萍是非分明,在民族大義,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含糊,儘管是個沒有文化的女子,卻能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女子中當之無愧的典範。

包惜弱則是秀才家庭的嬌養女兒,也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多少沾了一些三從四德的思想。美貌、善良到愚蠢,沒有主見,對愛情忠貞,但沒有民族概念。

所以一旦失去了丈夫,就等於塌了天,無所適從,糊里糊塗地委身完顏洪烈。十幾年只知在自己的往事的迷夢中懷念楊鐵心。

但卻沒有重視他倆的後代楊康,更沒有進行品德教育,把楊康的教育完全交給完顏洪烈,造就了一個家國罪人。

儘管包惜弱最後隨楊鐵心自殺,金庸先生也給她評價,惜弱。

可是她仍舊是舊時代那一群善良,無知,只痴迷於小情小愛,沒有擔當的女子的典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完美HH


《射鵰英雄傳》中作者解釋了俠的精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此點出發,這是一部頌歌,這其中的每一個正面形象都光輝奪目。新《射鵰英雄傳》開播,我專門與原有版本作了對比,風格還是很喜歡。無論從畫面質量,劇情的邏輯性還是人物選擇,都令人耳目一新。這裡只就新劇作一些分析。

包惜弱,使中國女性的柔弱與堅貞完美地融於一體,她用一生書寫了最純粹的愛,是傳統中國男人喜愛的典型。

她的善良是真善良。她的性情和她的名字一樣,只要是自己遇到的不幸的生命,她都會救助。這從她救助被箭射傷的完顏洪烈、斷腿的小兔子、被楊康關起來的江湖父女(雖然那時候還不知道是楊鐵心),就可以看出。她的善良讓她的美麗更加動人。但是她沒想到她的善良卻被人利用,遭到滅門慘禍,與丈夫十八年分離,孩子認賊作父。

她的善良還體現在她固有的道德與是非觀念。楊康戲弄穆念慈,將她與楊鐵心抓回府中,她在痛斥兒子無果的情況下,私下將人放走。楊康要當場殺死楊鐵心,她馬上擋在身前,說:“他是你親爹,如果你殺了他,會遭天打雷劈的。”她心裡有對是非的堅持,道德觀念的力量在她的身上散發出美好的光彩。看起來柔弱,實則堅不可摧。

她有著執著唯一的愛。最初與楊鐵心共同生活時,她照顧他的衣食起居,在身懷有孕的情況下,仍然為他做飯、洗衣,照顧起居。用楊鐵心的話說,他為她做的,不及她為他做的萬分之一。當完顏洪烈執迷不悟,一定要將她從楊鐵心身邊奪回的時候,她說的是:“我的夫君沒有死,你卻瞞了我十八年。”

她不只是一個愚昧守節的婦人,她還有愛。這愛表現在她十八年來,雖有王妃之名,卻無王妃之實。她寧願住在從牛家村搬回的舊物之中,一間破房子裡,也不願住進高屋廣廈。當她回憶起當初與丈夫分開的情景時,仍然熱淚盈眶,傷心欲絕,這才使楊鐵心有勇氣敲開她的門。儘管楊鐵心已面目全非,她未能一眼認出,可一小段夫妻之間的對話情節,她立刻便肯定,這就是她的鐵哥。說明這些回憶在她的腦中已經重複回放過千遍萬遍。思念不但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日積月累漸漸加深。

堅貞而不貪慕富貴,使她看起來似乎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她愛自己的丈夫,從來沒有為自己找過藉口。面對一個救助自己於危難,凡事順著自己,又地位權勢顯赫的男人,該有多少愛才能抵禦啊!所以完顏洪烈無法理解:“我是堂堂的大金六王爺,什麼得不到?可是為什麼卻偏偏走不進你的心?”也許這才是她的魅力所在吧。越難以得到,他越珍惜。她用十八年的堅貞,鑄起高貴的自尊,讓他難以企及。在愛的方面,她高貴純粹,而他卻卑劣無恥,他們從來都不在一個段位。而她的丈夫也用同樣的愛守護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她,哪怕死也想見一面,為此苦苦尋找十八年,這是如親人一般的愛情,正因為心性相同,他們才會相愛,不是嗎?所以面對大權在握的金國王爺和一文不名的楊鐵心,從來都不是選擇題。

任時光飛逝,任繁華落盡,彷彿都是過眼雲煙,都不能改變她,打動她。她就這樣懷著一腔思念,度過了十八年。再見楊鐵心時,他面目全非,不復當年的英俊少年,可是對惜弱來說,他是家,是愛的歸屬,更是一生的圓滿。在完顏洪烈萬般阻撓下,她仍然堅貞不屈,以死相脅,這也就是古書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移”吧。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只是個顧小家的無知婦人,面對家國天下,她一樣有她的大義。宋人與金人的戰爭始終存在,她心中時刻不忘自己是宋人,不允許兒子做對不起宋人的事。在家國大義上,她從來就沒有過猶疑。這一點,和郭靖的母親一樣。誰會想到,這麼柔弱的女子,心卻如此堅定。她身份平凡,心卻如此高貴。

我想,作者是十分鐘愛這個人物的,所以,在金庸的筆下,對她的塑造充滿了理想化。作者給予了她美貌,以及多年以後不變的美麗和優雅。讓她與丈夫同生共死,圓滿了她的一生,使她成為人們嘆息而又無比嚮往的形象。《射鵰英雄傳》中作者解釋了俠的精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此點出發,這是一部頌歌,這其中的每一個正面形象都光輝奪目。新《射鵰英雄傳》開播,我專門與原有版本作了對比,風格還是很喜歡。無論從畫面質量,劇情的邏輯性還是人物選擇,都令人耳目一新。這裡只就新劇作一些分析。

包惜弱,使中國女性的柔弱與堅貞完美地融於一體,她用一生書寫了最純粹的愛,是傳統中國男人喜愛的典型。

她的善良是真善良。她的性情和她的名字一樣,只要是自己遇到的不幸的生命,她都會救助。這從她救助被箭射傷的完顏洪烈、斷腿的小兔子、被楊康關起來的江湖父女(雖然那時候還不知道是楊鐵心),就可以看出。她的善良讓她的美麗更加動人。但是她沒想到她的善良卻被人利用,遭到滅門慘禍,與丈夫十八年分離,孩子認賊作父。

她的善良還體現在她固有的道德與是非觀念。楊康戲弄穆念慈,將她與楊鐵心抓回府中,她在痛斥兒子無果的情況下,私下將人放走。楊康要當場殺死楊鐵心,她馬上擋在身前,說:“他是你親爹,如果你殺了他,會遭天打雷劈的。”她心裡有對是非的堅持,道德觀念的力量在她的身上散發出美好的光彩。看起來柔弱,實則堅不可摧。

她有著執著唯一的愛。最初與楊鐵心共同生活時,她照顧他的衣食起居,在身懷有孕的情況下,仍然為他做飯、洗衣,照顧起居。用楊鐵心的話說,他為她做的,不及她為他做的萬分之一。當完顏洪烈執迷不悟,一定要將她從楊鐵心身邊奪回的時候,她說的是:“我的夫君沒有死,你卻瞞了我十八年。”

她不只是一個愚昧守節的婦人,她還有愛。這愛表現在她十八年來,雖有王妃之名,卻無王妃之實。她寧願住在從牛家村搬回的舊物之中,一間破房子裡,也不願住進高屋廣廈。當她回憶起當初與丈夫分開的情景時,仍然熱淚盈眶,傷心欲絕,這才使楊鐵心有勇氣敲開她的門。儘管楊鐵心已面目全非,她未能一眼認出,可一小段夫妻之間的對話情節,她立刻便肯定,這就是她的鐵哥。說明這些回憶在她的腦中已經重複回放過千遍萬遍。思念不但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日積月累漸漸加深。

堅貞而不貪慕富貴,使她看起來似乎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她愛自己的丈夫,從來沒有為自己找過藉口。面對一個救助自己於危難,凡事順著自己,又地位權勢顯赫的男人,該有多少愛才能抵禦啊!所以完顏洪烈無法理解:“我是堂堂的大金六王爺,什麼得不到?可是為什麼卻偏偏走不進你的心?”也許這才是她的魅力所在吧。越難以得到,他越珍惜。她用十八年的堅貞,鑄起高貴的自尊,讓他難以企及。在愛的方面,她高貴純粹,而他卻卑劣無恥,他們從來都不在一個段位。而她的丈夫也用同樣的愛守護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她,哪怕死也想見一面,為此苦苦尋找十八年,這是如親人一般的愛情,正因為心性相同,他們才會相愛,不是嗎?所以面對大權在握的金國王爺和一文不名的楊鐵心,從來都不是選擇題。

任時光飛逝,任繁華落盡,彷彿都是過眼雲煙,都不能改變她,打動她。她就這樣懷著一腔思念,度過了十八年。再見楊鐵心時,他面目全非,不復當年的英俊少年,可是對惜弱來說,他是家,是愛的歸屬,更是一生的圓滿。在完顏洪烈萬般阻撓下,她仍然堅貞不屈,以死相脅,這也就是古書所說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移”吧。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只是個顧小家的無知婦人,面對家國天下,她一樣有她的大義。宋人與金人的戰爭始終存在,她心中時刻不忘自己是宋人,不允許兒子做對不起宋人的事。在家國大義上,她從來就沒有過猶疑。這一點,和郭靖的母親一樣。誰會想到,這麼柔弱的女子,心卻如此堅定。她身份平凡,心卻如此高貴。

我想,作者是十分鐘愛這個人物的,所以,在金庸的筆下,對她的塑造充滿了理想化。作者給予了她美貌,以及多年以後不變的美麗和優雅。讓她與丈夫同生共死,圓滿了她的一生,使她成為人們嘆息而又無比嚮往的形象。


小梔姐


《射鵰英雄傳》中,真正符合中國女性形象的是李萍,雖然她出身貧窮,沒有受過教育,但是她的身上才真正體現了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這種美德讓她平凡的一生變得熠熠生輝。可以說,她是一個偉大的中國式單親媽媽。

我們就從她身上具備的品德說起。

一、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是大多數中國女性具備的品質。我們看看歷史或者傳奇就可以瞭解到一個個女性堅強的故事。

比如歷史上的解憂公主和她的侍女馮嫽夫人,解憂公主是烏孫國母,馮嫽是烏孫國右大將的夫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家。

解憂公主的父親是楚王劉戊,在漢景帝時期因為參與了著名的“七王之亂”,失敗後自殺,解憂公主成為了罪臣之女。在漢武帝時期,為了和烏孫國聯合抗擊匈奴,在烏孫昆莫的請求之下,漢武帝把解憂公主嫁給了烏孫昆莫軍須靡為右夫人。

雖然是罪臣之女,但是解憂公主卻有著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聰明智慧。她和馮嫽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沒有親人陪伴,沒有堅強後盾的情況下,憑藉出色的才能,在烏孫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維護了漢朝和烏孫的聯盟,平定烏孫內部的叛亂,遏制了匈奴,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並直接促進了大漢統一西域,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直到年屆七十,才上述漢宣帝乞求歸國。

歸國後,漢宣帝親自出城迎接,以隆重的禮儀和豐厚的奉養安置瞭解憂公主,直到她去世。

另一個著名的故事莫過於王寶釧寒窯苦守十八年,等待薛平貴的故事。歷史上並沒有王寶釧此人,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正是因為人們被王寶釧的堅強苦守的品質深深打動,故而廣為傳播,才流傳了下來。

而在《射鵰英雄傳》中,李萍在丈夫被殺,自己被段天德擄走之後,孤身一人,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她沒有尋死覓活,也沒有自怨自艾,為了腹中的孩子,堅強的與段天德搏鬥,並在適當的時機下逃走。最後流落到大漠,在風雪中獨自一人生下了郭靖,並且獨自一人帶著孩子在戰場上靠著馬肉果腹,熬了下來,最後被蒙古牧民所救。在郭靖六歲之前,李萍帶著兒子一直過著很艱苦的生活,直到郭靖認識了成吉思汗,母子倆才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所以,她身上堅韌的性格影響了郭靖的一生。

二、善良為人的品格。

善良是中國人的天性,濟危扶困,助人為樂,這都是善良的品格。尤其是女性,善良是她們身上最動人的光芒。

李萍的身上一樣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善良。這從她教育出來的郭靖身上就可以看出。郭靖在六歲的時候救了哲別,哲別給他金鐲子,郭靖不要,然後說:“媽媽說的,應該接待客人,不可要客人東西。”。


後來,郭靖遇到素不相識的黃蓉,以為她是乞丐,傾囊相助。之後無論見了什麼人,只要是需要幫助的,沒有不竭盡全力相幫的,因此結識了很多朋友,最終成為一代大俠。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萍善良的本性也影響了郭靖的一生。

反觀楊康,比武招親時輕薄穆念慈。他並沒有娶穆念慈的心,但是卻上臺將穆念慈打敗,並出言輕薄,既不善良,也不講道義,雖然這些不是他的母親包惜弱所教,但是卻與包惜弱選擇的生活對他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三、樸實重情義,誠實守信諾

雖然說樸實重情義這種品格用來說女性不是特別合適,但是從郭靖身上的這種品格就可以看出,是深受母親的影響。

郭靖與楊康,因為父輩的的情義,兩人也進行了結拜。但是郭靖是真心實意的,而楊康卻是不情不願的。後來無論楊康多麼惹人憎厭,壞事做盡,郭靖始終不忘父輩的情誼和兩人結拜的情義,經常幫助楊康,或者在楊康做壞事後,選擇原諒楊康。

郭靖一生不愛金錢,這和他母親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由於郭靖的緣故,後來李萍隨著兒子跟在鐵木真身邊,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李萍從來沒有表現出對金錢的熱愛。

在成吉思汗封郭靖做“金刀駙馬”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兒子和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是丈夫生前與好友為兒女“指腹為婚”的承諾。後來“指腹為婚”沒有實現,儘管楊康十惡不赦,郭靖還是信守諾言,與楊康結拜為異性兄弟。

再看楊康,為了榮華富貴,不認親生父親,直接導致了父母雙亡。後來,又為了能將來可能登上金國皇位,不斷禍害大宋的百姓和武林人士。與西毒歐陽鋒聯手,殺了江南七怪,在煙雨樓圍攻眾位英雄,攪亂丐幫,等等行為,都與情義、信諾背道而馳。他還利用自己母親的心軟和善良,傷害小動物,然後欺騙母親。這些既不是他的親生父親所教,也不是他的親生母親所培養,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包惜弱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四、貞潔不屈,不忘民族大義。

成吉思汗在打敗花刺子模後,準備攻打大宋。給了郭靖一個錦囊,並且賜給李萍很多金銀珠寶以及侍女,李萍就已經猜出成吉思汗的做法了。此時,她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鼓勵兒子帶自己離開蒙古,回到臨安鄉下生活,做一介平民。

在被告發並與兒子雙雙被抓之後,她選擇了自盡,不拖累兒子。臨死之前,她對郭靖說:

“想當年我忍辱蒙垢,在北國苦寒之地將你養大,所謂何來?難道是為的是要養大一個賣國奸賊,好叫你父親在黃泉之下痛心疾首嗎?”

然後又告訴郭靖:

“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一生行事無愧於心,也就不枉了在這人世走一遭。若是別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你記著我的話吧。”

一個樸實的鄉下女人,有著最樸素的愛國思想,也因為丈夫的愛國思想,深受影響,念念不忘,並且把這一傳統教給了兒子。她一生謹守與丈夫的情義,和丈夫的囑託,用最樸素的方式,最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言傳身教,教導出了郭靖這樣一個俠肝義膽,愛國為民,最後為國殉身的大俠,而自己也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大義,捨身取義。這是多麼讓人敬佩的一個女子,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平凡而偉大的中國女性。

再看包惜弱,同樣的遭遇,她一樣對前夫念念不忘,也沒有忘記前夫的愛國思想。但是所有這些她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守候,卻沒有言傳身教,教育好自己的兒子。同樣的情況下,她和李萍都離開了大宋,生活在別的國家,也都念念不忘丈夫和故國,李萍把郭靖教導成了一個義薄雲天,善良忠厚,誠實守信,愛國為民的大俠,大英雄。而她的兒子楊康,雖然由於生活環境影響變成了一個賣國賊,一個貪圖榮華富貴的人,但是人性中本該有的善良,重情重義,誠實守信這些最樸素的品德,他也不具備,這,不能不歸於包惜弱的教導無方了。

我們同情包惜弱的處境,也理解她的後來種種做法,她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中國女性形象,但是教育兒子的失敗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敗筆,這一點她和李萍就拉大了差距,最終也成為了一個悲劇的女性。


中醫饒大夫


《射鵰英雄傳》裡的包惜弱和李萍,都是來自鄉間的村婦,兩個女子都安分守己,都心地善良,都有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而且都生了一個寶貝兒子。但作為母親,何以一個培養了數典忘祖、壞事做盡的賣國賊楊康,一個則培養了為國為民、頂天立地的一代大俠郭靖?若深究造成楊康和郭靖迥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命運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母親,對於楊康來說,認賊作夫的母親包惜弱就是一曲末路悲歌;而對於郭靖來說,捨生取義的母親李萍始終都是一曲英雄讚歌!

楊康之所以會成為賣國求榮的賣國賊,郭靖之所以能成為為國為民、頂天立地的一代大俠,實則與各自的母親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楊康的母親包惜弱就是貪圖富貴、認賊作夫之人,而郭靖的母親李萍則是捨生取義、大義凜然之人!

包惜弱被完顏洪烈從段天德手裡奪走,起初,包惜弱也以為完顏洪烈是救命恩人,但兩人在進入嘉興地界後,完顏洪烈就向包惜弱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包惜弱內心其實已經知道了,這完顏洪烈就是害得郭楊兩家家破人亡的元兇。但她念及自己一個弱女子,又是有孕在身,不知何去何從。眼下這個完顏洪烈對自己情意款款,且又貴為金國六王爺,富貴已極。反正丈夫楊鐵心也生死未卜(在她心裡更多傾向於丈夫死了),何不委身於這個金國的趙王呢?不但自己有了依靠,即將要出生的兒子今後也有了依靠。說白了,根本上還是包惜弱自身貪圖富貴,有這樣認賊作夫的母親,也就不奇怪會有楊康那樣賣國求榮的兒子了。

再看看郭靖的母親李萍是怎麼對待名利的。郭靖從江南返回大漠,投身於鐵木真的大軍之中,跟著大軍西征。黃蓉暗中隨軍西征,讓魯有腳出面不時指點郭靖研習《武穆遺書》,鑽研用兵克敵制勝之法,郭靖由此竟然立下赫赫戰功,一時風光無二。鐵木真留下錦囊密令,要郭靖協助他兩個兒子攻克金國後順道南下滅了南宋,並當面許諾事成之後封郭靖為宋王,還要李萍勸誡郭靖。李萍對兒子曉之以大義,最後寧願選擇自戕而死,以此警醒和教育兒子不可貪圖富貴而背叛祖國。就這一節,包惜弱與李萍相比,實在是有天差地別之遠!

故此,非李萍莫屬!!!





小諾觀影


《射鵰英雄傳》裡,李萍和包惜弱都是中國女姓的典型,儘管她們的出身都是中下層,但代表類型不同。

李萍出身貧苦,沒有受過教育,她的一切都是從最撲素的階級感情認知的。

在家裡,她愛丈夫,當丈夫逝去後,歷經千難萬險,發揮最大的聰明才智,保護了兒子,對兒子絕不溺愛,更注意兒子的品德修養,使兒子成為精忠報國之人。

李萍是非分明,在民族大義,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含糊,儘管是個沒有文化的女子,卻能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女子中當之無愧的典範。

包惜弱則是秀才家庭的嬌養女兒,也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多少沾了一些三從四德的思想。美貌、善良到愚蠢,沒有主見,對愛情忠貞,但沒有民族概念。

所以一旦失去了丈夫,就等於塌了天,無所適從,糊里糊塗地委身完顏洪烈。十幾年只知在自己的往事的迷夢中懷念楊鐵心。

但卻沒有重視他倆的後代楊康,更沒有進行品德教育,把楊康的教育完全交給完顏洪烈,造就了一個家國罪人。

儘管包惜弱最後隨楊鐵心自殺,金庸先生也給她評價,惜弱。

可是她仍舊是舊時代那一群善良,無知,只痴迷於小情小愛,沒有擔當的女子的典型。

若大國家,不同階級階層,不同地域,怎麼會只有一個典型呢?


旁觀者嵐


經典武俠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武俠劇,裡面每個人物都特點鮮明,讓讓人過目不忘,記憶深刻。特別是電視劇一開始的包惜弱和李萍兩個女人,兩個人特點鮮明,各不相同。一個膽小溫柔,一個膽大豪放。但是包惜弱更符合真正的中國女性形象。在《射鵰英雄傳》中,那個時代的中國女性一般都是溫柔,善良,膽小,對夫君忠貞不二。這些特點其實就是劇中包惜弱的性格特點。

第一,就是溫柔。看看劇中一開始時候和夫君楊鐵心兩個人講話輕聲細語,溫柔至極。在家裡照顧夫君勤勤懇懇,無微不至。第二,就是善良。在初次見到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時候,看到他受傷了,就趕緊救治。也沒有想過他是誰,是不是壞人。只要能幫助別人,就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就像他夫君楊鐵心打獵回來,帶回來受傷的兔子,包惜弱都會醫治它。
第三,就是膽小。包惜弱救了完顏洪烈後,不敢告訴楊鐵心。就是因為包惜弱的善良和膽小,所以導致後面完顏洪烈垂涎她的美色,招致一家滅門之災。第四,就是忠貞不二。包惜弱雖然被完顏洪烈掠走,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因為已經懷孕,為了給楊家留下後代,忍辱活了下去。但是包惜弱也沒有順從完顏洪烈,而是在王府修了一個和牛家村一樣的屋子,連裡面擺放的東西都一模一樣,懷念自己的丈夫楊鐵心。後來,包惜弱知道自己的夫君楊鐵心沒有死,毅然決然和楊鐵心一起走。到後來楊鐵心被迫自殺,包惜弱也選擇了自殺和夫君一起死。這也是對夫君忠貞不二的表現,有情有義。

所有這些特點,足以說明包惜弱在《射鵰英雄傳》中,更符合真正的中國女性形象。


娛樂行天下之人生如戲


你好,我的觀點是李萍更符合真正的中國的女性形象。

首先,李萍是郭嘯天的日子,郭靖的母親,在郭嘯天死後,為保護腹中的孩子,李萍多次頑強地與官吏段天德搏鬥,最後在蒙古趁機逃離。在風雪中將兒子郭靖產下後,寄居大漠二十年。在此期間,沒有改嫁,而是獨自帶著幼子堅強的活著,並將孩子獨自撫養長大。郭靖的正義道德觀念和傳統俠義精神就是她從小教育到大,郭靖的許多堅強的信念也是由她灌輸。

後來成吉思汗以李萍的性命威脅郭靖徵宋,郭靖為了孝道保母,本欲順從,但李萍以死教子,成全兒子的忠義之情。李萍本是一個農家女,沒有一點武功,也沒有什麼江湖地位,但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教出了郭靖這樣一個大俠,也正是受了他的影響,郭靖跟蒙古徹底決裂,從此一生都在襄陽保護大宋。所以我說李萍更符合真正的中國女性形象。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