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成吉思汗有一支神祕的部隊,為什麼從800年前到現在,一直守護一個陵墓?

嗨257509067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族的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戰略家,他戎馬一生,一生都是在戰場上度過,他的一生大大小小的戰役有300多場,在300多場戰爭中少有敗仗,他在多次西征中擴展了蒙古帝國的版圖,他建立起的政權,征服了大半個世界,他創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兩個大洲的蒙古帝國,在整個12世紀的世界下幾乎整個亞歐大陸上的所有國家都要被他打過。

他的宏偉大業,威震四方,震撼世界,他是中華五千以來少有的叱吒風雲的偉大人物。當然像這種偉人他的陵墓肯定也不簡單,公元1225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死在征伐西夏的路上,由於成吉思汗的軍隊當時正在攻西夏的關鍵時期,所以當時封鎖了成吉思汗死亡的消息。

在西夏投降後才把大汗死亡的消息公佈,由於成吉思汗死亡時間的特殊性,他臨死前要部下們先封鎖消息,在滅西夏後,成吉思汗的部下在蒙古的大草原挖了一個將近3平方公里的大陵墓,用幾千匹馬在上面來回踩踏直至整平,然後等到來年的春天長草了就完全找不到了,這也正是野史關於成吉思汗陵墓的記載,關於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正史沒有記載。

到了忽必烈滅宋後,在中原建立了龐大的元帝國,並將成吉思汗尊為元太祖。不久後忽必烈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忘了祖宗,在蒙古大草原建立一個龐大的衣冠冢,以來藉慰先人,在陵墓建立起來後,忽必烈建立八百宮,就是讓八個部落來世世代代守護大汗的陵墓,忽必烈從八個部落中抽取了500壯丁來訓練,以組成一個500人的精銳部隊來保衛大汗的陵墓,這個500人在大汗陵墓安家立業,經歷了38代,直至現在都還有他們的後人。

那為什麼這500人的部隊為什麼一直遵守著這個約定呢?首先這500人的先人部族都是一起陪著成吉思汗一起打下了大半個世界的江山,守衛成吉思汗陵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榮耀,成吉思汗在他們的心中早已經是一種精神支柱,所以能世世代代陪在偉人的旁邊對他們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於這些守陵人,國家會供養著,雖然經過了許許多多的改朝換代,但是在他們的守陵的地方是不需要徵稅的,所以對他們來說是很值得的。

經過了38代的守陵,現在這500人的後人已經作為國家的正規的守陵人,現在成吉思汗陵的守陵人已經是國家的公務員,這個是很豐厚的條件的。


無筆


成吉思汗這支軍隊一共有五百多人,他們不斷得繁衍,世世代代守護著一個陵墓,這座陵墓就是成吉思汗的八白室,而這個部落現在大概已經發展到了2000人,稱之為達爾扈特人。

至今為止,成吉思汗的陵寢依舊是一個謎團,甚至連一點靠譜的線索也找不到。2000年的時候,曾經有一組美國的考古隊員,在政府的默許之下對陵寢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2002年他們根據線索打算掘開一座疑似的陵墓,可還沒有挖到地宮卻挖出了兩個盜墓賊的屍體。這兩個盜墓賊死狀奇特,從外表看不出死亡的具體原因,很像是傳說中中了陵墓詛咒而死的樣子。

後來美國的這隊科考隊員又遇到了成群的毒蛇,讓考古隊員之中的很多人被毒蛇咬傷。因為此前金字塔詛咒事件全球盡知,即便是裝備齊全的美國考古隊也退縮了。在外蒙總理的譴責之下,他們還是放棄了科考,中斷了對成吉思汗陵墓的探尋。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人找尋到一棵巨大的金絲楠木,將其中間挖空,讓成吉思汗的遺體躺進去。成吉思汗下葬的時候只有少數人知曉,除了他的直系子孫,其他人全部被殺。他的陵墓沒有任何標記,就連填土的時候,草皮也要按照原樣編號鋪在上面。所以成吉思汗的陵墓這麼多年都沒有找到,歸根結底還是密葬做得太徹底。

那麼達爾扈特人守得這座陵墓到底是什麼陵墓呢?其實這是漢族人在翻譯八白室時候出現了誤差,八白室並非陵寢,也不能稱之為我們理解層面上的衣冠冢。八白室顧名思義就是八個白色的帳篷,在作用上來說其實就是祭祀所用的神廟。因為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八白室也會隨著達爾扈特人遷徙。現在我們看到的成陵是在解放後建設的,所以說陵墓有些不嚴謹,現在還在沿用八白室這個稱呼。

達爾扈特人是成吉思汗從身邊的最忠心的家族之中挑出來的最信任的幾百個人,他們也沒有辜負成吉思汗的遺願,如今他們已經傳了39代,依舊遵守著幾百年未曾變動過的祭祀程序。成吉思汗曾經規定達爾扈特人一生只需辦好祭祀一件事情即可,不用耕田、狩獵也不需要服勞役、軍役。

他們對於祭祀所用的50部祭詞必須銘記於心,一個字都不能有錯。每年要進行的祭祀儀式也非常多,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場。而且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的祭祀就不能停止,祭祀程序相當複雜,並非我們想象之中的那麼清閒。

達爾扈特人對成吉思汗的忠心是從內心深處發起的,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們在咳嗽的時候會祈求成吉思汗的保佑,在織地毯的時候也會祝福成吉思汗的在天之靈。只要他們生了兒子,他們會在家門口樹立天馬旗,一根是成吉思汗的戰神蘇魯錠,一根就代表著永遠守護著成吉思汗的衛士。他們將這種忠義的思想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每一個達爾扈特的孩子都註定帶著天職降生。

只要達爾扈特人存在一天,就會一直恪守他們對成吉思汗的信義和忠誠,八白室的聖燈就不會熄滅。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成吉思汗有一支神秘的軍隊,從800年前到現在,一直守護著這個陵墓。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在征討西夏的途中,意外去世。關於他去世的原因有好幾種說法。

一是成吉思汗在高齡征討西夏,長途顛簸,身體受不了,後來染了病而亡。

二是成吉思汗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出了一個意外,一下跌下馬來摔成重傷,不治而死亡。

三是成吉思汗俘虜了西夏的王妃,並殺死了西夏的國王,西夏王妃為丈夫復仇,用她的櫻桃小口咬了成吉思汗一下,導致他血流如注,血枯而死。



成吉思汗在臨死之前,特意派遣了自己的一支500人的秘密部隊,對他的陵墓進行守護。

成吉思汗死後,秘密建立了墓穴,秘密進行了埋葬,據說把建立墓穴和埋葬他的工人全部殺掉,並且沒有建立在地面上高高隆起的墓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埋葬他的地面和平常無異,讓馬不斷的來回踏平。

那麼有人就好奇了,那成吉思汗的墓怎麼找呢?他們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當著一隻母駱駝的面,把小駱駝給殺了,並且把小駱駝的血滴在成吉思汗墓地的地方。



於是每年祭祀的時候就牽著母駱駝,母駱駝停在哪裡,在哪裡悲傷的哭泣,那麼那裡就是成吉思汗的墓。

可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母駱駝也終有老去的那一天。應該隔一段時間,就把一隻母駱駝和一隻小駱駝帶到成吉思汗墓地的地方進行一次殺戮,才能保證這種延續。

正是因為他們沒有這麼做,在母駱駝死了之後,成吉思汗的墓地的準確位置也就成了一個迷,只是一個大體的方位,具體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800年過去了,為何這是守護成吉思汗陵墓的500人的部隊,一直在延續。

首先,是這些守護成吉思汗陵墓的人對成吉思汗的尊敬與崇拜。代代相傳,他們對成吉思汗,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忠誠,必須一代代的守護下去。

其次,成吉思汗作為一個英雄,歷朝歷代都會對守護的陵墓的人高看一眼,並且對守護陵墓的的士兵給予特別的幫助,會提供一些物資和設立一些特權,你保證他們繼續守護下去。



最後,守護成吉思汗陵墓的人世世代代當做了自己的職責,並且現在已經有了工資,就更加穩定了,他們繼續把這個工作一直做下去。


歷史漫談君


這支神秘的部隊,就是達爾扈特人,他們是從成吉思汗的宮廷護衛中挑選出來的,對成吉思汗最忠誠、最驍勇善戰、最具信仰的護衛的子孫後代。

他們的任務,就是給成吉思汗守陵。

(成吉思汗畫像)

1227年,雄才大略,戎馬倥傯,一生征戰的成吉思汗,終於放下了他手中所向披糜的刀劍,死在六盤山下。按照他生前遺囑“勿發喪,勿令敵知”的指示,他的兒子拖雷,嚴密地封鎖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成吉思汗的黃金帳篷內,他將成吉思汗的遺體入殮,用毛毯裹住他的棺木,放在牛車上,運往成吉思汗生前選定的秘密所在地下葬。

關於成吉思汗的真身墓地,直到現在仍是一個謎。

據《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在征戰途中,曾到過不兒罕山腳下的一片廣闊草原,在一顆大樹下長久佇立,流連忘返,並對身邊人說:“我死後就葬在此處。”

另一種說法是,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時,途徑鄂爾多斯草原。看到這裡鮮花盛開,水草豐美,牛羊成群,花鹿出沒,大為感慨,深深地陶醉於風景如畫的美景之中,連馬鞭掉落在地上都沒有察覺。

當拖雷等人護送成吉思汗的棺木,經過當年馬鞭墜落之處時,車輪突然深深地陷入淤泥之中,任憑趕車士兵如何吆喝,十多頭犍牛都無法將車拉出來。於是拖雷下令,所有軍士下馬推車。可是,所有人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牛車分毫不動。

(肅肅前進的隊伍)

這時,隊伍中的一個將領大聲唱起了成吉思汗的頌歌,歌聲隨即傳遍整個護送隊伍,牛車才緩緩移動,“肅肅前進”。

一行人到達秘葬地後,將成吉思汗的棺木緩緩地放入事前修好的地宮之中,封好墓門,回填夯土,然後“以萬騎蹂之使平”。經戰馬踏平後的墓地毫無異狀,來年草長花開時,與草原融為了一體。最後,蒙古人在墓旁栽上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

一切妥當後,士兵牽過來一頭母駱駝,拖雷當面宰殺了它的小駱駝。待來年祭祀時,只需牽著這隻母駱駝,行進到當初宰殺小駱駝之地時,母駱駝就會發出悲傷的嗚咽之聲。再輔以當初栽下的樹木,祭祀之人就能順利的找到成吉思汗的墓地。

當然,參與護送的所有人,無一例外都遭到了屠殺。

既然成吉思汗的墓地無人知曉,那麼,達爾扈特人數百年來守護的陵墓裡又有些什麼呢?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崇尚自然,認為人的肉體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死後也將回歸自然,他們崇尚的是人的靈魂。所以,達爾扈特人祭奠和守護的,是成吉思汗的英靈。

在成吉思汗彌留之際,薩滿巫師找來了一縷白公駝的頂鬃,放在他的嘴邊,吸走了成吉思汗最後的一口氣息,從此,成吉思汗的靈魂就附著在了這縷白頂鬃上。

(拖雷)

在安葬了成吉思汗的真身後,拖雷將吸附有成吉思汗英靈的駝毛,連同他生前的遺物,一同裝入了銀棺之內,在鄂爾多斯草原上,陸續建起了八座白色的帳篷,將銀棺供奉其中。這八座白帳篷被稱為八白室。

忠勇的達爾扈特人,從此世代守衛著他們心目中的“神”。任憑日月輪轉,滄海桑田,歲月更替,這群人堅守著心中的那份執念,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成為成吉思汗英靈的捍衛者。

達爾扈特的意思是“擔負神聖使命的人”。根據成吉思汗的遺訓,達爾扈特人可以世代不服兵役,不納稅賦,終身不為官。他們以祭奠成吉思汗募化祭品的方式,到蒙古各部進行募捐。所到之處,蒙古人都會竭盡所能,拿出牛羊和金銀,並以此為榮。

達爾扈特守靈人從最初的區區500人,經過800年的繁衍生息,已發展到現在近7000人。八白室也幾經遷徙,終於回到它的故地伊金霍洛旗草原,成為了佔地5.5公頃的成吉思汗陵。

唯一沒變的,是達爾扈特人的世代守護。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成吉思汗陵位於鄂爾多斯市區南約40公里處,從鄂爾多斯市區出發,向南行駛經包茂高速,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並不是成吉思汗金身所葬地,這裡還藏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



這裡每年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祭拜儀式60多次,分為平日祭,月祭和季祭,其中規格最高、最隆重的祭奠活動,當屬“蘇魯錠”大會。

“蘇魯錠”的蒙語意思是茅,是蒙古的象徵,是戰神的標誌。“蘇魯錠”大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七舉行,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戰功的日子,內蒙各旗的旗主都會帶上祭品前去參加,活動歷經數百年,從未間斷過。而這些活動的承辦者,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民間組織,而是一個神奇的部落——達爾扈特人。



達爾扈特在蒙語裡的意思是擔負特殊使命的人。據傳,當年成吉思汗死後,挑選了最信得過的500個近衛軍作為守陵人,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經歷了38代人,歷經歷史變遷,朝代更替,多次陵墓遷移,守陵人世代相傳,堅守崗位,現有約2000多人。

蒙古族最神聖的職業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公認的最偉大的人。不僅統一了蒙古各部,帶來了新知識新文化,改變了蒙古民族落後的面貌;他和他的子孫開展的西征活動,還讓蒙古登上了世界舞臺,使得蒙古民族聲名遠播,受世人頂禮膜拜。從蒙古族民族心理來說,成吉思汗陵是聖地,是全蒙古的總神祗”。當成吉思汗守陵人,是神聖的職業,是無上榮光的事情,是讓族人尊敬羨慕的職業。



無需為生計擔憂

守陵人不僅享有不服兵役、不納稅賦的特權,可以世襲罔替、代代相傳,享有陵墓周邊最為豐美的牧場;每年大大小小的60多場祭祀活動,可以接受、徵集各旗的祭祀物品。對於精神聖地的祭祀品,熱情大方好客的蒙古人,更不會吝嗇。

守陵人不僅守護著陵墓,更守護著蒙古人的精神家園。


波波戲說歷史


從來沒有一個帝王,能夠象成吉思汗那樣,陵寢能僅以忠心和諾言,就護佑了8百年。至今,長明香燭的火焰,仍將蒙古族的愛戴,明暗不定地投射在燭後白牆聳動身影之中。於是心中默唸,永遠一定會很遠!

明太祖的孝陵衛,用鐵血和鄉情的踞守(孝陵衛軍人全來自太祖家鄉鳳陽),只撐了不到3百年。滿清入治中原後,也就在康熙的“治隆唐宋”橫匾掛上之時,神采飛揚了一下。

後來,地上建築便一路經歷戰爭、動盪的滿目淒涼,而今留在天地之間的,徒有殘瓦斷椽處、碑石沒草間。不禁要仰問世間的袞袞帝王,永遠能有多遠?

感慨了一下,我們回來。

說起坊間所傳神秘的成吉思汗陵寢守衛部隊,其實,說來並不很神秘。就是一群蒙古族的達爾扈特人,據說全來自於成吉思汗生前的貼身侍衛隊,如今守衛在那裡的人,則全是侍衛隊的後裔。

遵照成吉思汗的遺訓,這些人生生世世“不納稅賦、不服它役、不擔官職”,世世代代地守衛著“八白宮”之內的成汗亡靈,從事守護、祭祀、管理成陵等諸事。

至今,這些人之中某些人,已成為成陵管理機構的公務員。成陵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八白宮”就是相隔不遠,八座白色的氈帳式蒙古式建築。當然,這也是全體蒙古民眾供奉的“總神祗”。

說他不神秘的原因在於,他們守護日久的,並非是成汗的遺體之冢,而是守護由一綹吸收了成汗嚥下的最後一口氣的白駱駝絨毛,加上成汗的畫像,所組成的衣冠豕。

根據達爾扈人信仰的薩滿教,先人在故去後,靈魂會附在最後一口氣上出來,並與肉體分離。所以,蒙古人重在祭祀靈魂,而不是祭祀屍骨。因此,成汗的肉身到底葬在何處,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事情。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病逝於六盤山下。按其秘囑,成汗的遺體隨即秘葬。下葬地點,至今依然是撲朔迷離。

因為蒙古皇族流行“密葬”,遺體寄處之上,用萬馬來回驅馳踏平地面,再植以草木,直到一切如常、了無痕跡,守衛之人才會離去。

為了永保秘密,這些守衛之人會在半路受到殺戮,而半路劫殺他們的部隊,並不知道被劫殺者的身份。然後,在這個世界之上,便再也沒人知道成汗的屍骨在哪裡。

憑什麼達爾扈特人,能堅守成吉思汗陵寢達8百年?這又是讓早已步入工業社會的我們,感到的另一個神秘的地方。

“劍雄品評”認為,用對“神聖和尊貴”成吉思汗的信仰所鑄就的忠誠,就足以支撐這些達爾扈特人守衛陵寢許多年。

蒙古族是個遊牧民族,其信仰畢竟還停留在農業社會之中,信仰的純淨度,也似未受到工業社會慣常的汙染。

換句話說,在他們的世界觀中,對這個世界還是有所敬畏的,對叱吒風雲、躍馬歐亞的成吉思汗皇帝的敬畏,更是表現為奉為圭臬、高山仰止。而不像我們……。

人活在有所敬畏的世界中,似乎應該更為安詳、美麗一些。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歷朝歷代的帝王死後,都會修建規模龐大的陵寢,然後在陵寢周圍安置大量的守陵人員。比如漢朝時的陵邑制度,等皇帝死後,會安排大量的功臣子弟和關東富豪看守陵墓。明朝時朱元璋也為自己的孝陵設置了孝陵衛。同樣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他死後也安排了一支部隊為自己守衛陵寢,如今這支部隊已經世代相傳了八百多年,並且直到今天依然還在傳承。



公元1225年秋,成吉思汗經過了7年的西征之後,回到了草原,此時的成吉思汗已經是一位64歲的老人。然而聽聞西夏背盟之後,成吉思汗不顧高齡,決定御駕親征。但僅僅兩年之後,成吉思汗竟然死在御駕親征的路上。

關於成吉思汗的去世,《元史》中的記載僅有;

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

這也就是說成吉思汗是在哈老徒的行宮病逝,但其死因不明。也因此在很多野史傳聞中,成吉思汗甚至是被西夏王妃咬斷了下體而去世。但在《蒙古秘史·卷十四》中記載,成吉思汗是在打獵的過程中墜馬受傷,後因傷重不治而亡。臨死前,成吉思汗安排好了後事,並且特別選定了500名士兵為自己守護陵墓。



等到成吉思汗去世後,根據蒙古人的喪葬習俗,他的後人選擇了密葬,並且在下葬的時候,必須將墓穴中的土成塊狀取出。等到棺材下葬之後,將從墓穴中的土塊再依次序放入,將多餘的土塊扔到幾十裡之外的地方。

墓葬建成之後,工匠會立刻遭到守陵士兵的滅口,然後為首的將領會派出大量馬匹在周圍的土地上來回奔跑,直至將此地踏平為止。與此同時,負責守陵的人員還會在成吉思汗陵墓前,當著母駱駝面前宰殺一隻駝羔,並讓鮮血流到陵墓之上。這樣母駱駝便會因為傷心而深深地記住此地,以待來年祭祀之時,能夠找到位置。不過母駱駝死後,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便會成為一個永久的秘密。



當然蒙古皇室為了祭祀先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方式。那就是在成吉思汗彌留之際,由負責守陵的將領拿著白駱駝額頭上取下的絨毛放在他的嘴裡,吸收掉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從而留下他的靈魂。這一綹絨毛連同成吉思汗其他的遺物被放在了白色宮帳內進行供奉。

後來,成吉思汗其他幾位夫人去世,白色的宮帳越來越多。忽必烈時期,欽定成吉思汗太廟為八座白帳,亦稱“八白室”。從此之後500名士兵連同其家屬開始世代守衛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同時他們也被稱為“達爾扈特人”,意為擔負神聖使命的人。



達爾扈特人從擔負使命的那一天起,他們便成為了蒙古族中極為特殊的一部分。他們只負責守護、祭祀、管理、遷移成吉思汗的“陵墓”,因此他們擁有不服兵役、不納稅賦”的特權。而且元朝政府還會固定撥付一定的財物讓他們祭祀。

清朝時期,清政府也保留了達爾扈特人的特權,並且規定達爾扈特人可以到蒙古地方上徵收祭祀所用的財物,而且所有的驛站必須免費提供馬車坐騎等等。因此當時的達爾扈特人生活也算優渥,守衛、祭祀活動也可以一直延續了下來。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企圖利用成陵的影響力。因此蔣介石派遣了傅作義、鄧寶珊為起靈祭祀官,沙王為主祭官,撥付了專門的經費,將成陵遷往了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1949年8月初,馬步芳將成陵移往了青海省塔爾寺。



1954年時,經過蒙古自治區與達爾扈特人的請求,成陵最終返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國家撥付了專項的經費修建了成吉思汗的陵宮,而且還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聚集在了成吉思汗陵。

如今,成吉思汗的陵園設置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並且大部分達爾扈特人成為了國家公職人員。在供奉與祭祀成陵時,可以享受固定的工資待遇,因此他們可以一直守衛成吉思汗陵。


我是越關


一直神秘的部隊,一生只守一座墓,世代流傳,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職責。

成吉思汗的陵墓的確是有人負責守衛的,正如自古大多數陵墓一般,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是有著專人常年負責祭祀看守的。

跟很多守墓人不一樣的是,成吉思汗的守墓人雖然已經守衛了近八百年的成吉思汗墓,卻始終沒有離開過,一直守衛著成吉思汗的陵墓。

按理說,雖然守墓人存在是很正常的,但是守墓人守衛一個王朝的時間也差不多了,如果說僅僅是因為信仰,他們守衛成吉思汗陵墓八百年,顯得就太過不一般了,大元王朝早已經滅亡幾百年了,這些守墓人為什麼一直守衛著成吉思汗的陵墓沒有離開呢?

其實成吉思汗當年在征討西夏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為了隱蔽消息,等進攻完了西夏,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流了出來,這時候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後人才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修繕成吉思汗陵墓的工作。

真正的成吉思汗墓早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如今的成吉思汗陵墓又叫做八白宮宮帳,是成吉思汗的後人為了祭奠成吉思汗,專門修建的。

最開始成吉思汗的一些妃子與兒子,各自都修建了陵墓,用以祭奠他,後來經過了漫長的時間,這些陵墓也都合併了,共處一處。

雖然說八白宮宮帳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但依舊有一批人專門守護在這裡,負責看守陵墓與祭祀之事。

守護在這裡的那一支隊伍,正是成吉思汗生前最得力的部下,他們跟著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立下過汗馬功勞,這些人也是對成吉思汗最為忠心的一群人。他們一代代都在這裡,看守著成吉思汗的陵墓。

守護在這裡的那群人後來繁衍出了後代,他們將這份任務傳給了自己的子輩。

為什麼他們能一代代的守護在這裡近八百年呢?

首先這群人當初就是成吉思汗最忠心的部下,在他死後,更是將成吉思汗當作了信仰,能守護成吉思汗的陵墓,他們從精神上就非常滿足,完全不排斥,所以世世代代守護著成吉思汗的陵墓也不是什麼麻煩事。

其次就是蒙古人給了他們最好的待遇,他們不需要像蒙古人納稅,不僅如此,他們只需要守護陵墓,定時行祭祀之事就行,他們需要的物資,可以從蒙古無償獲得,可以說是一個福利很不錯的團體了。

到了現代,這些人的使命依舊在延續著,現在的他們被稱為達爾扈特人,政府也給了他們很不錯的待遇,他們只需要像過去一樣就可以了,政府會給他們公務員的待遇,這份待遇還是很不錯的。

如今的達爾扈特人早已達到了近三千人,守護了皇陵八百年,靠的不僅是精神依託,更是靠著政府給他們的豐厚待遇。


魏青衣


說起成吉思汗這個讓人震顫的名字,無論是史書裡濃墨重彩的描繪還是無數經典影視裡大量的演繹,都顯示了他在亞歐大陸歷史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成吉思汗作為歷史上卓絕的戰爭領袖,他憑藉出色的軍事能力和政治頭腦,聯合義兄弟以及父親的剩餘勢力,在一片亂局中扎穩腳跟,並最終重組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帝國”,蒙古國的建立也為後期元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吉思汗在位期間,蒙古的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了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地步,他多次親自帶兵出征,並先後征服中亞、波斯等地區,將帝國版圖不斷擴大。

1225年秋,西夏突然背棄曾經的盟約,並殺死蒙古大將,成吉思汗當時已經64歲,卻堅持掛帥親征,不想途中意外受傷,纏臥病榻卻仍然堅持不退兵,西夏終於迫於壓力向蒙古投降,而這一次卻也為成吉思汗的身體埋下了隱患。

1227年8月25日,在留下了一個關於西夏王妃的曖昧離奇的故事後,成吉思汗病逝,時年66歲。

隨著成吉思汗的離世,一支神秘的部隊已悄然集結起來,然而他們除了軍人的身份以外,又被賦予了新的職責,那就是充當成吉思汗的守墓人。


蒙古在古代的時候有著獨特的喪葬習俗“密葬”,所謂密葬,顧名思義便是秘密發喪,而密葬的兩個特點便是:

一、葬禮簡單,沒有金銀玉砌的棺槨,只是簡單一口木棺。

二、以防後世有人冒犯,墓穴位置是絕對保密的,沒有宏大的墓碑和明顯的標誌物。

但是,貴族墓葬不能如此簡單的草草了事,所以相傳墓葬被壓實平整之後,再殺死一頭小駱駝取血,因為駱駝可以靠著血的氣味找到自己的親人,所以後人祭拜便可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墓穴。

這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的軍隊,便從此守護著成吉思汗的墓葬。

那麼,成吉思汗的陵寢究竟在哪裡呢,時至今日,那隻神秘的部隊的後裔,是否還在履行著當初的失約,守護著他們的精神領袖成吉思汗呢?

如今被世人紀念的成吉思汗墓葬,實際上並不是真實的墓葬,只是成吉思汗的一個衣冠冢,蒙古人相信人死前最後一口氣吹起的駱駝毛被寄予了離世者的靈魂,而成吉思汗的這根駝毛就在這個冢裡。



那麼藏有成吉思汗屍身相傳有著大量金銀財寶的真正墓室又在哪裡呢?

蒙古的密葬葬禮,只允許最親近的王公大臣及皇親國戚參加,而今,滄海桑田,時過境遷,是以知曉內情之人早已不在。

如今大家對於墓葬位置議論紛紛,猜測不斷,以肯特山、阿勒泰山、鄂爾多斯和六盤山呼聲最高。其中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和六盤山與蒙古風俗尚有吻合,但墓穴究竟在哪裡,誰也說不清楚。

那隻神秘的部隊的後裔,到底身在何處,如今百年已過,他們是否還在堅持著曾經的誓言呢?

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伊金霍洛鎮,我們找到了傳說中數百年來為成吉思汗守陵的達爾扈特人,數百年來他們從來都不曾忘記自己的使命。

達爾扈特部是組織管理非常明確的部落,他們的職位是從父輩那裡一直世襲繼承的,他們的祖祖輩輩都在履行先人對成吉思汗的承諾。他們獨自成司,不隸屬任何機構,分工嚴明,但是有關成陵祭奠的各種事宜及程序,對外卻是絕對保密。

時代發展,他們已由幾百人壯大到了幾千人,而他們也始終履行著先輩的誓言,忠誠的守護著成吉思汗的陵墓。雖然誰也說不清它的準確位置,當然,這也許是一個他們故意隱藏的秘密。


歷來現實


皇帝的守陵部隊歷朝歷代都有,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由專門部隊駐守防衛,這支部隊就叫孝陵衛,但歷史上最神秘的陵墓及其守衛部隊,莫過於秦始皇和成吉思汗。

秦始皇大家都知道,他龐大而神秘的皇帝陵至今仍未被髮掘,就連僅僅作為陪葬品的兵馬俑出現已經震驚世界,成為“世界第七大奇蹟”。秦始皇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就有4000多個,這些很可能是守陵部隊留下的。

另外一個神秘的陵墓及其守陵部隊,就是成吉思汗。

在中國歷史上,最具世界性影響力的莫過於秦始皇和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作為蒙古大汗,由於蒙古特殊的喪葬風俗,他的陵墓及其守陵部隊顯得更加神秘。

蒙古族喪葬風俗十分特別,既有土葬,也有土葬、水葬、火葬、野葬,其他方式好理解,所謂野藏是把遺體放在野外,任由禿鷲等腐食動物啃食,聽起來很嚇人。

成吉思汗死後是以何種方式下葬的?都不是。

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時突然去世的,死前遺囑秘不發喪,因為成吉思汗死前征服了很多部落和政權,得罪了很多人,他害怕自己死後被仇人報復,叮囑後人一定要把自己深挖深埋,務必讓敵人找不到自己的陵墓。

成吉思汗的繼任者遵從遺囑,沒有大張旗鼓辦喪事,而是採取了“馬葬”方式。

馬葬是土葬的升級版,成吉思汗的靈柩被下葬到地下很深的位置,又讓許多馬匹在地面跑來跑去,把土徹底踩實,完全看不出下葬的痕跡,並且不起封土,不立墓碑,不準祭祀。再後來,這裡因無人來往,長滿草木,一片荒蕪,完全融入自然,無人知曉。

直到如今,成吉思汗真實的埋葬地仍是一個謎,現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實際上是後人為他建的衣冠冢,主要為紀念和祭祀用。

關於成吉思汗守墓部隊,據傳是神秘的“達爾扈特人”。

達爾扈特是蒙古語,意思是“擔負神聖使命的人”,這個神聖使命就是守衛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衣冠冢是由忽必烈建造的,當時是八座宮帳,史稱“八白宮”,供奉著是成吉思汗的遺物,作為蒙古人的聖地,忽必烈撥了500戶人作為警衛部隊專門負責守衛。

這些被選中的人都是戰功卓著,對成吉思汗忠心耿耿,他們惟一的任務就是守衛成吉思汗陵寢,負責有關祭祀工作,主持祭祀的人稱為“亞門特”。他們的族人不擔任任何官職,不負擔任何官差徭役,也很少與外界打交道,因此顯得十分神秘。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神秘的守陵人,現在仍在堅守職責。

在今天的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鎮,成吉思汗陵所在地,達爾扈特人仍在主持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工作,不過他們現在已經是國家公職人員,每月按時領取工資,但他們仍然秉承子承父業的傳統,老一代“亞門特”去世後,他們的兒子走上祭壇繼承父業。

如今,伊金霍洛鎮的達爾扈特人已經發展1700餘戶近6000人,這裡有永遠的長明燈,永遠的戴孝人,永遠的守護者,有永遠不散的成吉思汗靈魂。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