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生而為人,何以為人。————太宰治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人間失格》是作者最後一部地遺作,太宰治在寫完之後,就投水自殺。

《人間失格》(也有別的翻譯名叫《不稱職的人類》),

“人間”是個名詞,在日語中是與“人”同義,但是不具備“社會”等含義。所以,我們可以把《人間失格》的書名理解為:“喪失做人資格的人”。

但是,與其說是是太宰治的作品,還不如說此書蘊藏了他本人一生的遭遇與映射。小說裡的葉藏就是作者太宰治的性格: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對人的恐懼,嚴格來說是部半自傳體小說。

我特別去查閱了這個投水自殺的太宰治,飽受爭議。愛者眾多,詆譭者也不少,因為他的文筆都是赤裸裸的直擊人心,讓人讀完有種恐懼感。

恐懼的是他的文字能帶來內心的顫抖,老實說,我不太喜歡看這種自我墮落的小說,看完後有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不太建議本未成年閱讀這本《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講述的是小說討好式的主人公葉藏悲慘的一生:自認為是個“邊緣人”,與人、環境格格不入,有著社會中邊緣人自我沉淪的歷史:參加過非法的馬克思主義社團;也曾與女優相攜自殺,女方身亡而他獲救,最後被以教唆殺人的罪名入獄;最為直接打擊的是婚後純潔的妻子因為信任而遭到玷汙讓他徹底崩潰;之後大庭葉藏徹底喪失為做人資格的人,如行屍走肉般走向墮落的人生。

但,邊緣人的他選擇了討好式擺脫孤獨。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人間失格》:在“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再來能保留自我。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1、【討好與丑角】同是局外人,自救與討好,是社會邊緣人的自身拯救。

《人間失格》的開頭是“生而為人,何以為人”,它與之間解讀阿爾貝·加繆《局外人》的“自救到墮落”完全不一樣:葉藏,選擇去討好這個世界。

可惜的是葉藏的討好別人但不被命運所接受,最終是被命運與現實所打碎信念,去恐懼棄絕世界,也就有了“人間失格”。

對比《局外人》的默爾索與《人間失格》的葉藏,兩人如此的相像:自身的拯救,但最終是恐懼棄絕世界。但,兩個拯救的方式又是不一樣的:默爾索是自救,太宰治是討好。

《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就懂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學生時期在眾人面前的搞笑表演等等討好式行為。

寫到這裡,我才突然發現這種討好式行為,是身邊不少人所存在的:為了討好伴侶,下跪;為了討好上司,失去尊嚴的巴結…

縱觀這些討好,其背後的目的性是為了合群。沒錯,是種想要融入群體的潛意識行為。

初入社會或職場,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總是想要在短時間儘快的融入群體,那最舒服最快的方式就是“討好”別人。為何說是最舒服呢?沒有人會去拒絕別人的甜言蜜語,儘管也知道是假的,但聽到了內心也有所情緒波動。對於討好者,也總是很歡迎其到來,內心覺得這個人“很會做人”。

所以,害怕落單的人,也就造成了不少人會去選擇討好的方式,給予了別人“很會做人”的形象。但,就是這種一味委曲求全行為,慢慢才是主心骨失去的時候。

這是種“老好人”的形象:什麼都可以,什麼都不介意。從被討好者的“不好意思、麻煩”心理,再到久而久之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是種失去主心骨的過程。所以,時不時在戀愛、事業、家庭都有他們的身影,不去計較,以對方為主。抱歉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就好像葉藏,我完全感受不到他的人格魅力,以對方為主,甚至是個存在感很低、沒有主角光環的主角。討好的同時,葉藏總是說著一句“我很抱歉”。

有趣的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最能體現“失格”二字,並不是開頭那句“生而為人”,而是“我很抱歉” 。

正是這句抱歉,才直擊我的心靈,讓我為其動容:想象出現實中的人,有著葉藏內心的萬分無奈,能力與經濟的不足,也就有了“我很抱歉”的理由與自我安慰。

能力與經濟或許在年齡小的時候,沒有多大感覺,但隨著年齡的遞增,我們出現能力或經濟不足所造成的困難,也就有了那句“我很抱歉”。或許看來,只是種理由與自我安慰,但也無可奈何。

想想這是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套用在我們的人際上是:討好別人的同時,對有心無力的事就覺得抱歉。儘管不是自己的錯,但還是把責任攬了下來,慢慢也就坐實了“老好人”的形象,也同時讓人越來越得寸進尺,以至於成為人格中的一部分

“討好”別人,又是“我很抱歉”,正是構成葉藏人格中的樣子,同時在我看來就是有著“丑角精神”。

我偶然在簡書上看到一個刺眼的詞語“丑角精神”,它是這樣解釋:所謂“丑角精神”,就是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一味屈從對方的要求,為取悅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出乖賣醜,耍寶搞笑來與他人同一化的行為趨向。

太宰治成功把“丑角精神”作為切入點,引起廣大讀者內心的悲傷,這也是我復讀《人間失格》久久無法揮去的悲傷,感同身受的文字才是最真實的。

儘管是這樣子,但我還是不太能理解,葉藏就算是為了合群去討好別人,也不必要那樣的委曲求全行為,最終是走向自我墮落的道路。

直到他選擇單純的良子結婚了,然而妻子卻因為對人的信任而受到玷汙。葉藏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的精神就此崩塌,發現了“純潔無瑕的信任竟是罪惡之淵”。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原因:葉藏是“渴望被信任,想要活出真實的自我。”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2、【信任與真實】:討好是為了信任,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從而去成長。

葉藏在外人面前有著完美無瑕的人設,是個難得優秀的好男人形象。最終選擇了單純的良子結婚,妻子因為對人信任而受到玷汙,才發現“純潔無瑕的信任竟是罪惡之淵”。

是的,從討好的另一個角度來看,葉藏的內心是渴望被信任。

信任是個很神奇的力量:上司的信任,往往讓下屬有著動力;戀人的信任,讓愛充滿了甜蜜。

不可否認的是,信任在與陌生人的交際時候,就是建立在“討好”上。恭維、不恥下問、甜言蜜語,總讓人放下警惕心,從而慢慢地信任對方。這是個很矛盾的過程,但生活告訴我們:會討好的人,總被人信任。信任,總能讓我們渡過人生必定會遇到的兩種階段。

人生有你必定會遇到的兩種階段:難過的事情想人傾訴;開心的事情想人分享。 總有開心的時候,藏住心裡可以不分享,但難過的時候,就一定想要傾訴出來。

我們總在隨風漂流的成長,父母、親朋好友總不能在身邊。所以才會在身處環境想要找到可以信任的人,就單單就要傾訴,也只有信任才能得到真正的傾訴。信任的力量,就是種心中的渴望,渴望依靠。

但,就是這個信任的力量,正是葉藏心中的渴望,他想要通過被人信任,或許就能慢慢的顯露出真實的自我。

我在讀到《人間失格》裡葉藏從小的重重行為,才恍然恐慌的覺得他看透與看懂世界,才會如此小心翼翼地討好。

“成熟”的說法是一定年齡懂得該有那年齡的人情世故,但總有少許的人出現了“早熟”行為,早早就看懂與看透,那麼就會出現恐慌。

因為在這個負重前行,且無時無刻不在壓抑乃至不小心就會抹殺個體自我以使其“適應社會”的時代,大多數的人就會選擇同化身邊的人與環境,而不是格格不入。

葉藏是恐慌的,他知道他要是表達出真實的自己,那就是種“格格不入”與“異類”。就比如大人玩小孩的玩具,那就是“幼稚”;反過來小孩做大人的事,那就是種“異類”。

當自己與同齡人有很大區別之時,那麼就會有所排斥,被孤立。所以《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就自認為是個“邊緣人”,真實的他是不被接受,為了不面臨如作者太宰治那般被邊緣化和“人間失格”的危險處境,他選擇了“討好”與“隱藏”自己。

可惜的是葉藏沒能在討好中釋放出真實的自己。

我們當一個陌生的環境之時,是會選擇一段時間的“討好”去獲得交際。當差不多的時候,也就慢慢選擇不去刻意的討好,慢慢的展現出真實的自己。這也很好解釋,有些新人剛來慢慢在變化,只是他們首先是討好而隱藏起來,慢慢去釋放出真實的自己,並不是他們變了。

縱觀也有展現真實的自己,才能慢慢獲得真正的信任。太過於完美與討好委曲求全,感覺是不太真實的存在,心中存在少許的質疑:人與人相處,還是要顯露出缺點才是種真實,完美只會帶來質疑,質疑的同時並不會有太多的信任。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葉藏的內心是渴望被信任的,或許他想要顯露真實的自己,但不懂如何慢慢釋放出真實的自己,才一直有著“丑角精神”。

但同時有著“丑角精神”的人內心是單純的,他們單純的認為只要自己討好與一味委曲求全就能被信任與獲得人際關係,所以葉藏選擇了單純的良子結婚,內心單純的他也認為也只有良子的單純才能走進他的真實內心。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很多人和葉藏一樣,沒能看懂信任、偽裝、真實這三個存在著2個矛盾點:

  • ①、“丑角精神”雖然是為了求得同一,但卻並不是真正改造自我的社會化與成長,而是千方百計的隱藏保護真實的自我。但又存在著優越感,又執著偽裝背後,那與別人有所不同所帶來的微妙心理帶來的優越感。有著優越感的“丑角精神”,矛盾又很正常的“討好”人心理;
  • ②、在信任上,雖然偽裝討好,獲得了與他人看似正常的人際關係,但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偽裝的人格之上。你虛偽的同時,對方也是折射出虛偽,這是種本身是虛假而脆弱的關係。真實從未向別人敞開心扉,別人同樣也會如此對待,這就成功也擋住了彼此真正情感的交流,甚至是提防戒備的對象。這也很好解釋了,我們經常看到好像有些人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走的時候是人走茶涼。矛盾的,又是正常的虛假又脆弱的人際關係,是“討好”人的利與弊。

看其心理與利弊,我始終並不提倡為了信任,過度的去討好別人,儘管很快合群,但也成功阻擋了真實的自我顯露。長期的隱藏與剋制自己,那就會限制自己的成長,是種隨波逐流的樣子。就如葉藏在妻子被玷汙時候,才恍然大悟“純潔無瑕的信任竟是罪惡之淵”。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錯過了思想上的成長,自己一步步定死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直接是精神崩塌,人格的喪失,成了廢人送進了精神病院。

讀到這裡,讓人吹噓不已。真實內心的葉藏,我真心覺得這份“早熟”帶來的好處是睿智的懂事,可以在人生路上比同齡人超前起步線。他沒能保留好心中的自我,成長出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

但,換個角度來看,身處社會大染缸的我們,還能有幾個人出淤泥而不染呢?我想是有,但很少了。

那麼,身處其中者,如何保留心中那個自我,而不是討好與一味委曲求全呢?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3、保留自我:“愛”的範圍,劃分“討好”,能力是最好的保留。

《人間失格》這本書,葉藏為了尋求表面上與他相同的安全感,才會去刻意壓抑自己讓自己更易與他人相處。他的內心讓我很驚訝,從小懂得揣摩人心去進行舒適的討好,這並不是同齡人所擁有的。

這就是種天賦,或許可以從事心理醫生這種職業。然而他沒有運用好,也沒能保留住心中的自我,而是被這自以為表淺的“丑角行為”慢慢磨滅。

之所以被磨滅,是當葉藏踏上社會那刻開始。

因為這是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同樣也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壓抑乃至抹殺個體自我,我們總是被迫放棄心中所想要的自我,成長出使其“適應社會”。

社會里的成長與自我,總能矛盾選擇。太多數的人為了適應社會,總是選擇了成長而放棄自我。倘若想要保留心中那個自我,便也一樣面臨如太宰那般被邊緣化和“人間失格”的危險處境,是人生的一大掙扎。

這是種每個人都必須走過的掙扎,或許我們並沒有成為大庭葉藏那樣的“丑角”。但是,我們的內心深處,又何嘗沒有一個懦弱卻又渴望實現的自我?

那麼,就去保留心中的自我:愛的範圍、劃分討好、能力。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①、愛的範圍:生而為人,何以為人,是基於“愛自己”。在“愛”的範圍裡,愛好自己,才能保留自我。

佩索阿在《不安之書》中說到:“我們從未愛過什麼人。我們的所愛不過是某人在我們思想裡的觀念。我們愛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即我們的自我。這一點適用於愛的全部範圍。”

的確,沒人比我們自己更能愛好自己了。之所以會出現心中自我的保留,是種迷茫。並不是因為我們要什麼,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無數人與教育都只告訴我們要怎麼樣,卻很少告訴我們如何去想要什麼。所以我們才會在“要”與“想要”之間徘徊。

葉藏心中是知道自己所要的,但卻不懂想要怎麼去要,才會有如丑角精神般的討好。

成長的路上最有效的保留自我是去繁化簡,保留美好的自我,捨棄劣質的一面。因為每個人的人格來源於原生家庭、教育與自我思想,但心中自我也有分好與壞。對於好的,我們就應該儘量去保留。當在最容易失去自我的青春,卻總能患得患失的感覺。

就是這種患得患失的感覺,讓懂得討好的葉藏,卻不能理智對待自我的失去。畢竟自我是獨立帶有自我思想的思考。當為了適應社會之時,就要適當的拋棄,那就應該用理智去對待這“失”與“得”。

不進則退的成長,註定是要失去。每個人的自我也有一定的劣性,玉不琢不成器。當失去某些人格,只要不觸碰底線,也只能放正心態去對待。

或許這也是每個人最痛苦的階段之一,心中的自我那幼稚與幻想即將被現實所取代,成長起來或是因此頹廢墮落,保留美好的自我,但最終只有“愛”才能愛好自己與別人。

只有愛,才是最好面對那句“生而為人,何以為人”。每個人活著就需要保留自我,是先愛好自己才能去愛好別人。愛與責任,是我們活著最大的意義。

基於“愛自己”,縮小愛的範圍。葉藏把自己的內心困住了,沒能讓愛照進心中的黑暗,也只能愛才能驅散那黑暗,精簡心中自我的同時,愛就不斷擁有美好的自我。

愛與責任,才是最美好的心中自我成長。但是,討好也是必要的,只是要懂得去劃分。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②、“討好”背後的劃分:3分討好,5分真實,2分隱藏。

葉藏從小開始的“討好”:從小就懂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學生時期在眾人面前的搞笑表演等等討好式行為。

"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是這樣子寫到“討好”微妙心理與原因:天下最悲哀的人莫過於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誇來掩飾。

因這個原因與心理,才不斷存在著討好,但對於這種“討好”儘管不能有太多的理解,但始終還是會去接受這樣子的行為。因為,討好的背後是社會所需。

從虛榮心的心理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喜歡恭維與甜言蜜語,這也就造成了職場、家庭、愛情,適當的討好有助於感情的增長、職業的升職或是獲得愛情。這是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有需要才能有人會去做。

但“討好”的背後,就應該劃分討好:3分討好,5分真實,2分隱藏。

  • 3分討好:提倡這種程度的討好,是種溫暖別人的行為,適當的討好會給予別人舒適的感覺,從而獲得好感。從任何場合上來看,3分討好式交談,更容易獲得人際關係。適度的討好,是必要的,有著不做作的真實,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與路子;
  • 5分真實:葉藏所犯的錯就是建立在虛偽的丑角面具之下的聯繫,刻意隱藏真實的人,別人也會有所察覺,從而有警惕性。將心比心,以真換真,我們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像鏡子般對待;
  • 2分隱藏:討好、真實有了,那就是有所隱藏。每個人的心中必要隱藏點秘密,不去透露也就不必要有所誤會。對別人不喜或意見,那就隱藏起來,禍從口出也有一定的道理。

展現真實自我的過程是3分討好、5分真實、2分隱藏,才能慢慢的以非常好的舒適度把自身真實的自我釋放出來,這時候的別人也不會排斥,甚至會祝賀其慢慢“成長”,而不是擠壓在心裡。

保留真實的自我,最重要的還是不被所排斥。別人的排斥就會有所畏懼,從而把真實自我擠壓在心裡,在真正成長路上迷茫與墮落。我想,葉藏沒有把討好合理劃分,才會如此被動,有著“老好人”的完美人設,直到壓制自己所造成的抑鬱症也就喪失了人格。

但,最好的保留自我是能力。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③、能力是最好的保留。

有個朋友婚前拼命賺錢,最後帶著很多的嫁妝嫁了進去,本以為會享福,但她卻堅持到分娩的前一天。

一直很不解,直到她自己說道:“那嫁妝,只是種資本,帶著那麼多的嫁妝嫁入,婆家上上下下都對我客客氣氣的。所以,我一直還是原來的我,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遠遠還不夠,我要努力賺錢,能力才是最好的保證。”

我覺得一個人的能力才是最好的保證,很好保證完整的美好自我。不得不說,是有道理的,有能力的人,那麼無論是環境或人,都很難產生影響,甚至是反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

前幾天我聽話一句特別現實的話:“別總是糾結一個人愛不愛你,努力賺錢你就懂了。”大多數有心無力的事情,就是因為能力不足。

而這個能力不足,就很大程度指的是經濟。年齡的遞增,才會懂得經濟會造成很多困難。這時候的人哪還有什麼自我呢?有的是“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感嘆,身邊抓下就是一大把頹廢的中年人,為生活奔波勞碌。

如果感覺被生活所壓迫與拋棄,那就不要像葉藏那樣,自己被自己給擊垮。應該好好努力自己的能力,現在的努力,會在未來的日子可讓能力最好的保留自我,也可根據自我的意願去改變生活中的人與事,甚至強者都可以改變規則。反之,能力夠強的人,也會在生活中受到尊敬與追捧,那也就沒有“討好別人”了。

那些一味委曲求全,給予弱者的形象才會如此的被動。生活就是如此,我們要以能力作為目標,才能保留與擁有更好的自我,不斷收穫美好的事物,比如維護好親情、友情,收穫愛情。

所以,最後想要表達的是我們可以生活得好或是壞,還是完全取決於自己,沒人可以替我們一直負重前行,有的只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能力,才有更多的話語權。

豆瓣8.6《人間失格》:“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人間失格》是部很悲傷的小說,感同身受的文字讓我不敢去看第二遍。或許人在長大的路上會不斷改變,會失去自我或改變自我,但想想我們其實不是變得像他人,相反是越來越像自己的。

像葉藏他兒時開始瞭解這個社會長什麼樣,但看透是種煩惱,但是當你長大後就會面對眾多環境與人,生活也會一層層褪去你不所放棄的自我,可最終卻覺得活得越來越像真實的自己,因為都是自己選擇的。

那句“生而為人,何以為人”就應對“生而孤獨”:那就選擇認清自己而勇敢的做起自己,走到最後,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生來就是孤獨,沒多少陪到最後,也沒多少人理解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有能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喜歡自己喜歡的人。

但一切的前提,還是在“愛”的範圍裡,先愛好自己,再來能保留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