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入鄉創業政策解讀:如何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與保障?

目前,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已超過850萬,而且這一數字預計在“十四五”期間還將實現翻番。該如何為這批日漸壯大的能人群體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與保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9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撰文,對《意見》進行了深度解讀。他表示,返鄉入鄉創業正在使“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加法效應向“創業一人,脫貧一批”的乘法效應轉變。《意見》從環境、土地、資金、人才和服務等多個方面精準施策,有利形成返鄉入鄉創業持續發展的“小環境”,產生聚集生產要素的“窪地效應”,以創新政策,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

返鄉入鄉創業政策解讀:如何為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與保障?


兩類能人異軍突起興起返鄉入鄉創業潮

近年來,作為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力,各級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扶持發展的推力,不斷激發出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的內生動力,帶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形成了返鄉入鄉的熱潮。

分析返鄉入鄉創業的興起,楊志明認為主要包含了兩類能人,分為返鄉和入鄉兩種情況。這些創新實踐,將分散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產生新效益,成為我國經濟轉型中湧動出的新亮點。

楊志明分析,目前返鄉入鄉七成以上是農民工“城歸”,農民工具有勞動力、資金、技術、技能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特點,構成了返鄉的主體。農民工及各類創業主體經過城市打工的歷練和積累,帶著技術、項目、資金、營銷渠道,返鄉配置創業資源,惠及鄉鄰鄉親。入鄉主要是城市裡有經濟能力、有創業意願的科技、管理人才和企業家等,看準鄉村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稟賦,進入鄉村創業創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這類能人也逐漸增多。

這些人把現代技術、經營理念帶到家鄉、城鎮,催生新業態和新模式。返鄉入鄉創業群體人數之多、發展之快、潛力之大,帶動就業之好,前所未有,正以獨特方式破解著長期以來困繞城鄉統籌發展、尤其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難題,豐富著新型城鎮化的新實踐,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呈現新的閃光點。

小微經濟發揮大功能承載三重期待

返鄉入鄉創業熱潮的興起,不僅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在吸納就業、扶貧攻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楊志明認為,返鄉入鄉創業承載了三重重要功能與期待,主要體現在:

首先,返鄉入鄉創業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破解著中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中難以留住本地勞動力的難題。雖然“城歸”創辦的多是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但聚少成多,產生的能量超乎預期,發展有小則快、收入有小則多、機制有小則活、就業有小則穩、扶貧有小則準。“城歸”創業使“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加法效應向“創業一人,脫貧一批”的乘法效應轉變,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發展,達到就業倍增效果。

其次,返鄉入鄉創業成為活躍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破解著中西部發展縣域經濟招商引資的難題,改變著主要靠吸引大企業、大項目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單一路徑。當年農民工走出鄉村到城市務工,如今帶著資金技術回鄉創業,組合分散的生產要素、挖掘當地的資源優勢,逐步形成“輸出勞務—積累生產要素—返鄉創業”的新發展路徑。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萌動與鄉村發展的需求主動有效對接,所辦項目有貼近市場的優勢,本身就是因地制宜“接地氣”的招商引資,與“引得多、落地少”的傳統招商引資形成鮮明對照。返鄉入鄉創業使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獲得了較快發展的外源力量,推動著不發達地區縣域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實現著“一鄉一品”的多年願望,也逐步解決著大批勞動力進城務工形成的農村三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社會問題。

第三,返鄉入鄉創業多是在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解決著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向“末梢”發展的問題。近年來,農民工轉移就業逐步從沿海向內陸轉移、從跨省轉移向省內轉移、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迴流。不少農民工在大城市、大企業磨練,在東中西部產業轉移的大潮中,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商機,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外移的契機,從而開啟返鄉創業的歷程。返鄉入鄉創業把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發展聯繫起來,帶動不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跨越式發展,在廣闊鄉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逐漸產生企業小集群的效應,帶動當地快速吸納東部轉移的產業,快速辦起先進製造業企業,快速開發本地資源,使多年來推進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發達地區幫助落後地區發展、培育不發達地區經濟增長點的目標看到了現實的希望。

創新政策發足紅包解決難點打通堵點

儘管返鄉創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面臨著創業融資難、資源集約難、聚集人才難等困難和問題。楊志明表示,國家出臺《意見》正是堅持問題導向,從多方面精準施策,給足創新政策紅包,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是政策有集成。《意見》涉及十九個部門,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創新金融服務、健全用地支持政策、優化人力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等多個角度,系統破解當前返鄉入鄉創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並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評估考核,確保返鄉入鄉創業政策任務落地見效。

二是資金有支持。《意見》中既有針對返鄉創業減稅、降費的有力舉措,也有拓展創業金融資金支持的指導意見,特別是探索實施返鄉入鄉創業信用貸款政策、拓展包括宅基地使用權等抵(質)押物範圍、提高返鄉入鄉創業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等,將更有助於提高返鄉入鄉創業資金的可獲得性和支持力度。

三是人才有培養。《意見》中提出要持續實施返鄉入鄉創業培訓行動計劃,使每位有意願的創業者都能接受一次創業培訓,並通過本地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返鄉入鄉創業發展的人力資源支持。

四是用地有保障。《意見》中提出統籌安排相關產業用地,切實保障返鄉入鄉創業用地需求,包括移民搬遷舊宅基地騰退節餘的建設用地指標和村莊建設用地整治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於返鄉入鄉創業生產經營,長期外出務工的農民家庭將相對閒置的承包地集中流轉給返鄉入鄉創業企業等,有助於解決返鄉入鄉創業用地供給問題。

五是環境有優化。《意見》中除了提到完善創業基礎配套設施等硬件條件外,更強調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等軟性條件的優化,為返鄉入鄉創業提供全方位、系統性、便利化的有力支持。

楊志明表示,返鄉入鄉創業蘊藏著深刻的經濟體制變革因素,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和紮實見效的作風,使《意見》確定的政策能落到實處“接地氣”,使創業的企業家消化政策“冒熱氣”,尤其鼓勵勇於擔當的地方黨委政府和優秀企業家攜手,為高質量發展創出新鮮經驗,走在全國創業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