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宮中停屍足足37年不肯下葬?

侯挺


康熙二十六年12月,也就是公元1688年1月,清初有名的賢后——孝莊文皇后因病去世,壽75歲。她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在丈夫皇太極突然去世,大清面臨內亂之際,以其果敢、堅毅穩定了局勢,同時輔佐了清初兩個君王,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令人意外的是,孝莊太后去世整整37年,一直都沒有下葬,這也引得外界對康熙皇帝的孝心產生了質疑。為什麼要停屍這麼多年?難道康熙皇帝真的有什麼難言的苦衷嗎?

還真的是,孝莊太后去世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特別是康熙皇帝對於祖母的去世更加難過。要知道,康熙幼年繼位,如果不是孝莊太后在後面扶持,小小年紀的康熙如何能夠鬥得過像鰲拜這樣手握重兵的權臣。

所以孝莊去世,無論如何也要風光大葬。但是據《清史稿》記載,關於自己的身後事,孝莊太后是有明確指示的,那就是就地安葬,不去盛京。原來她作為皇太極的側福晉,死後按理是要把棺槨抬回盛京,和皇太極安葬在一起的。

但是當時從北京到盛京,路途遙遠,孝莊不願意讓自己的身後事勞民傷財,此外,她也不想遠離自己的兒孫,還想著和兒孫們永遠在一起。這道遺願一下,康熙沒轍了,只能遵從祖母的遺願,在北京給她找地安葬。

但是遵照清朝的相關典制,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應該把孝莊葬在哪裡。康熙沒有辦法,只好採取變通的方式,把祖母生前居住的慈寧宮五大殿給拆掉,然後易地原樣重新,地點就選在順治陵墓的紅牆以外。寓意孝莊永遠看著自己的孩子,作為孫輩,康熙是每年都去重建的慈寧宮參拜。

這一拖就是整整37年,這其中康熙皇帝也想過要重新給祖母找地方,但是始終因為各種事情耽擱下來了。直到他去世,孝莊也還沒有下葬,真正把這件事情圓滿處理的是雍正皇帝。他一看時間都這麼久了,乾脆把停放了屍體37年之久的新慈寧宮改成陵墓,這樣一來,既圓滿達成了孝莊太后的意願,同時也沒有違背祖制。

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清昭西陵,這是清王朝第二座皇后陵,同時也是最高級別的皇后陵。

至於民間所傳的孝莊是因為下嫁多爾袞,導致自己身份模糊而無法下葬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史傳他們成親的地點就是慈寧宮,可是孝莊入駐慈寧宮的時間是公元1653年,也就是順治十年。

而多爾袞在三年以前就不幸去世了,所以不存在所謂的下嫁一說。真實情況就如同上面所說的一樣,是孝莊自己的意願,自古死者為大,更何況孝莊是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康熙雖然貴為皇帝,但是他也不能違背祖母的意願擅自行事,所以只能是長時間的停屍,直到他想出更好的處理辦法來。可惜的是,這個辦法直到他去世也沒有想出來。



小小嬴政


孝莊太后死後,康熙並沒有將祖母即時下葬,而是停屍足足有37年之久。那麼,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呢?

一些人推測:這是因為孝莊曾下嫁多爾袞,所以沒辦法與皇太極合葬,故而讓康熙為難。

這種說法毫無依據。

  • 你必須先證明孝莊確實下嫁多爾袞,才能藉此論證孝莊為何不與皇太極合葬。

  • 而不能以此為證據,證明孝莊下嫁多爾袞,再回過頭來循環論證她不與皇太極合葬的原因。


事實上,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孝莊在臨死前是曾對康熙有過交代的。這番話才是讓康熙感到為難的原因。

在臨終以前,孝莊把孫子康熙找過來,當面說道: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孝莊對死後安葬的要求有三:

1、不要驚動皇太極的陵寢;

2、不要另外尋找墓地安葬;

3、要葬在河北遵化,這樣離順治的孝陵很近。


按照定製,孝莊必須和皇太極合葬,但如果遵循祖制,就會違背祖母的心願。在這種情況小,康熙決定先拖一拖,暫時不指定祖母的陵寢,另尋奉安之地。

事實上,孝莊並沒有在宮中停屍。

她的屍身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四月移送到孝陵附近暫安,康熙還給她修了暫安奉殿。這就是日後孝莊昭西陵的所在地。


HuiNanHistory


孝莊太后去世後37年不下葬,涉及到清朝的一樁秘聞,這就是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謎團。其實從這樁事,可以說明一些記載中,孝莊與多爾袞“合宮同居”,很有可能真有其事。且聽我分解:

孝莊太后作為祖母,一手將康熙撫養長大,康熙對孝莊有很深的感情,孝莊去世前留下遺囑安排後事,對死後安葬事宜就這麼幾個意思:

  • 其一、不要跟皇太極合葬;

  • 其二、也不要葬在皇太極附近;

  • 其三、不想遠離兒子順治和孫子康熙。

孝莊不願於皇太極合葬,這就有意思了。要知道,在古代皇家,皇后死了就要與皇帝合葬。假如是妃子們死了,能夠與皇帝合葬,那是莫大的榮耀。

皇太極生前,孝莊只是個妃子,她的孝莊文皇后是追封。正常情況,她應該很希望能和皇太極合葬。可是孝莊不但不願合葬,還不願挨著皇太極陵墓。

這隻能解釋為,孝莊下嫁了多爾袞,她已經沒有資格,也沒臉面跟皇太極葬在一起。當然,只要她願意,以康熙對她的孝順,康熙絕對會頂著大臣非議,把她跟皇太極安葬在一起。

出於不讓康熙為難,也出於有自知之明,孝莊提前作出安排。也就提前就避免了官員們,關於“孝莊有沒有資格跟皇太極合葬在一起”的討論。孝莊本意,就是不想舊事重提(畢竟不光彩),也是不想康熙為難。沒成想,她的遺囑反而讓康熙更為難了。

瀋陽的皇太極昭陵不能去——他不願違背老人家的意思。北京的清東陵呢,也不好去——順治的孝陵就在最高的位置,一來把母親葬在比兒子低的位置不合適;二來把太后葬在兒子皇帝跟前,沒有先例。於是乎,既不想違背祖制,也不希望違逆孝莊遺囑,康熙就先把這件事擱置起來。康熙暫時起了個宮殿,把孝莊的棺槨停在那裡,這一停就是37年。

等到雍正上臺,雍正是個幹實事的,沒有那麼多忌諱。他違背祖制的事也不是一件兩件了,不差這一件。雍正在停放孝莊棺槨的宮殿跟前,就地建造陵墓,孝莊終於下葬,起名“昭西陵”。瀋陽皇太極的陵叫做“昭陵”,其中意思都能體會。

雍正對祖制沒那麼多執念,所以利索的解決了這事,為啥說他不在乎祖制呢?你看他自己的陵墓,本來應該葬在康熙旁邊。他卻另起爐灶,建起了“清西陵”,成為“清西陵”第一任住戶。


爾朱少帥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孝莊這事牽扯的人可就多了,個頂個的都是大腦殼,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您如果有心掰著手指頭算,她這件事牽扯了五個男人,兩女人,算上她自己個這就是八個人的事,所以您要把這事掰扯清楚,這話可就長了。

話說滿清這塊成也女人敗也女人,孝莊輔佐兩位皇帝,這事放在大華夏曆史上,她不是最出彩的,但也絕對是有嚼頭的,這後邊還有一個女人叫慈禧,話說這人她是欺負兩代帝王,這相當於把滿清拆吧拆吧塞爐灶裡燒的個連渣渣都沒剩下的主。

這倆女人算是絕配,一個開頭,一個收尾,這配合的也默契。話說俺真真的不喜歡這滿清,算了,俺知道自己的毛病,一扯開就沒完了,咱就此打住,再扯下去,今天就收不了工了,咱把話頭拉回來聊。

這事想要弄明白咱得從開頭聊。

改變孝莊命運的人不用說,就是皇太極。要沒這皇太極,孝莊這大玉兒也不會活的那麼的出彩。

其實皇太極娶孝莊這也就是個政治聯姻而已,您瞅那歷史就可以看出來,這倆人要是輪感情,還真抬不上面。

而這皇太極有點子不要臉,你說你要和蒙古搞政治聯姻,他也成,可他一股腦把孝莊的姑姑,姐姐三人全娶了回去。

咱說您娶就娶吧,咋也得一碗水端平不是。皇太極可不是,先把孝莊的姑姑捧上位,管理家裡邊的大小事。這操作讓人能感覺的出來,皇太極對這姑姑除了聯姻之外,還有一層看重的意思。

回頭把孝莊的姐姐海蘭珠捧在手心裡,那叫個喜歡。所以這姐姐和皇太極的聯姻是其次,人家是真愛啊!那能看出來呢?

當年海蘭珠一傢伙給皇太極整了個皇八子出來,皇太極高興的立馬就大赦天下,這得多大的份能讓皇太極這麼幹,要知道前邊七個可沒啥儀式的。這還不算,後邊直接就給了皇位繼承人的差事丟給了這皇八子。

結果這皇八子福薄了點,承受不住這福氣,還沒滿歲就掛了。這傢伙把個海蘭珠痛的,也要跟著走。

當時皇太極和洪承疇在松山大戰,宮裡邊一說海蘭珠病了,這傢伙把個皇太極著急的,仗也不打了,讓手下人幹活,自己個往家裡趕,一路那叫個快馬加鞭啊!

這快到地了,都大晚上了應該休息了,結果接到海蘭珠病勢加重,這皇太極連夜拔營,也不休息了,這要是插個小翅膀就得飛回去了。

這一路連著三次告急海蘭珠要走了,這皇太極緊趕慢趕還是慢了一步,沒趕上趟,瞅見的只有海蘭珠的屍體,把個皇太極哭的稀里嘩啦。

這一點都不誇張哭的好幾次昏了過去,把個下邊的大臣嚇的六神無主,一幫人勸都勸不住,那架勢似乎要和海蘭珠一起走。

這還不算,在海蘭珠喪期之內,那是嚴禁作樂,有那不聽話的官帽子拔了這都是小事,更有甚者抄家罰銀,用鞭子抽,厲害的還貫了耳鼻。

從這您就知道這倆人那是真愛啊,也因為這一遭,把皇太極的身體給透支了,沒撐多久積勞成疾也就走了。

尷尬的孝莊

您回頭瞅這孝莊,被夾了中間,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這就掛了一個聯姻的標籤,不管咋說還有個順治能伴隨左右。

但就因為這順治,她又被架到了火上烤。因為皇太極一死,那皇位就空了。大傢伙也知道多爾袞和豪格這倆人因為這皇位快打起來了,最後倆人各退一步,把個順治給扶了出來。

結果豪格棋差一招被多爾袞給玩死了,這滿清一傢伙就成了多爾袞一家獨大的局面。

本來人家多爾袞對皇位就有野心,順治也就是個幌子,到了好的時間點,指不定就被人家給踹下去了。

所以這孝莊委曲求全下嫁給了多爾袞給自己的兒子順治鋪路,所以順治這皇帝雖然當的憋屈,但也安穩,全靠有這麼個老媽孝莊給撐著。

咋說呢?要是按照多爾袞的劇本來,這慢慢的皇位也許就是他的了。但老天爺他老人家重來就不喜歡按照私人的劇本安排事,一傢伙就把多爾袞給安排死了。

這一傢伙把個順治給捧上了天,這下沒人對他順治吆五喝六的了,結果順治這小子和他爹皇太極一個德性,為了個女人皇位也不想要了,玩命的想要出家當和尚。

在這裡俺插一句,孝莊的姑姑是死在順治年間,死了之後,順治又掘開了皇太極的墳頭把這孝莊的姑姑給安排了進去。所以一般情況下皇后都是和皇帝合葬在一起的。好了咱接著往下聊。

這又一次的把這孝莊架到了火上烤,話說這孝莊真真的是欠了愛新覺羅家的債了,這一輩子光還債了。

孝莊埋地頭的事

孝莊辛辛苦苦的把這康熙也輔佐出來個人模樣。當康熙成長為一代君主之後,這孝莊也把自己熬到了頭。

去世的時候,就對著康熙說,自己個啊就不給皇太極添亂了,得空就埋到兒孫邊上就成,也就是順治和康熙的身邊就得了。

這事把個康熙一下給弄懵了,因為按照慣例,這皇后得和皇帝合葬才成,臨了您這鬧的是那出啊!

其實咱也不難理解孝莊的心思,這其一呢,她和皇太極談不上啥感情,埋不埋到一起那就是個噱頭,沒啥實際意義。

這其二自己個已經下嫁給了多爾袞,您這又跑回去和皇太極合葬,這玩的又是那一出啊。

這其三未必不是孝莊對皇太極的報復,您有個海蘭珠就好了嗎?在拉俺一個這算啥,咱也不是沒人要的主,女人嘛很多東西都能放的下,在感情這方面她一輩子都放不下。而多爾袞是有點窺視皇位的意思,但對她孝莊不是沒有感情的。但多爾袞的墳頭都讓順治給扒了,而且那腦瓜也讓順治給摘了。所以啊孝莊乾乾脆脆啥也別想了,自己個弄一地,好好待著就得了。

這事就算是孝莊沒有挑明,康熙能不理解她的意思?這傢伙把個康熙愁的,他既不想違規祖制,因為祖制中就沒有說明,這老媽可以陪著兒子孫子葬到一起的事,而他也不想違逆孝莊的意思。

這事他是解決不了了,乾乾脆脆康熙就做了甩手掌櫃,把孝莊居住的慈寧宮裡邊的東王殿給拆了。順手把這五間房給整到了清東陵附近,還起了個名叫啥“暫安奉殿”,把孝莊的棺槨就停在了裡邊,沒有下葬。

這做法即沒有違反了祖制,還遂了孝莊的心願。但這事也就是糊弄糊弄死了的人。

這到了雍正手裡邊,瞅著這事,感覺咋也得解決不是,不能這麼幹耗著。

於是就在那所謂的暫安奉殿就地挖坑起了個墳頭,這就把孝莊給埋了裡邊。

他雍正也不能違背祖制不是,那咋就能圓了這謊呢?雍正就從名字上入手,你皇太極的陵墓不是叫昭陵嗎?得,咱就給孝莊的陵墓起個昭西陵。

簡單的說,孝莊這陵墓在昭陵的西邊。可您要真掰扯這西字,這一傢伙就西去了一千多里,路是有點遠,這角度還不是正西,往南偏了不少。

當然您要和雍正掰扯這事,估計你那腦袋瓜是不想要了。打這起孝莊這事,才算有了個完美的結局!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孝莊皇太后活了75歲,歷經三代帝王,培養了兒孫兩代帝王,順便栽培出了康熙這個千古一帝。順治6歲登基,康熙8歲登基,那都是兒皇帝。如果沒有孝莊太后在背後支撐著,他們父子倆壓根就坐不穩這個皇位。

順治皇帝的皇位,應該是孝莊用美色穩住的。

對於孝莊到底有多好看,我們現在已經無法估摸了,不過應該很漂亮,否則也無法擁有皇太極、多爾袞、洪承疇這三個人的真心。

皇太極那就不用說了,是孝莊的丈夫,也是順治的生父。自然是非常喜愛孝莊的,不過喜愛程度只能排行第三,前面還有她的姑姑和姐姐。

多爾袞對孝莊痴心一片,這雖然是野史,不過既然傳播如此廣泛,自然是有它的出處。我們有理由相信,孝莊曾經是下嫁給多爾袞的,目的是為了兒子的皇位。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莊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順治十一年,贈太后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十三年二月,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上承太后訓,撰內則衍義,併為序以進。聖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清史稿》

洪承疇跟孝莊的故事,那就更難以描述了。據路邊社消息所說,洪承疇當年被俘虜以後,打死也不投降。於是皇太極出了個餿主意,讓自己的女人孝莊去色誘洪承疇,結果洪承疇一下子就墮落了。

所以說大清的天下,孝莊也是很大功勞的。而她兒子順治的皇位,那就更別提了,是孝莊犧牲自己的幸福得來的。

強勢的多爾袞想要得到皇位,簡直輕而易舉。所以順治想要坐穩皇位,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終其一生,多爾袞都沒有篡位,主要就是因為他對孝莊是有情分的。

雖然孝莊下嫁多爾袞的事情,並沒有記載在《清史稿》中,但是流傳的這些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件事是假的。

孝莊是康熙的領路人,幫助康熙成為千古一帝。

孝莊前半生的投資,可以說因為順治的去世毀於一旦。不管順治是出家了,還是去世了,孝莊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

不過孝莊並沒有氣餒,因為她還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她的孫子康熙已經登基了。8歲的康熙登上皇位以後,基本上都是孝莊在指導他該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康熙登基以後,地位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穩定。鰲拜專權,權力比皇帝還要大,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

康熙九年,上奉太后謁孝陵。十年,謁福陵、昭陵。十一年,幸赤城湯泉,經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后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后念從徵將士勞苦,發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輒發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后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餘,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清史稿》

但是康熙沒本事跟鰲拜斗,所以孝莊就給康熙出了個主意,讓他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為皇后。這麼一來,索尼家族根康熙可就結成了聯盟關係,那索尼自然是要出面壓制鰲拜的了。

後來在平三藩的時候,康熙受不了吳三桂的欺騙,打算引咎辭職。在這關鍵時刻,孝莊再次挺身而出,為康熙擋住了壓力。在孝莊的支持下,康熙終於勇敢地渡過難關,消滅了叛亂。

最關鍵的是,孝莊太后本人壓根對權力就不感興趣,這是非常難得的。她只知道幫助兒孫,卻從來不貪戀權力。

所以康熙在她的照料幫助下,很快成長了起來。而孝莊太后也功成身退,躲在後宮裡享清福了,這一點,十萬個慈禧太后也趕不上。

康熙能夠成為那麼偉大的帝王,真的離不開孝莊太后的栽培。所以康熙對孝莊是十分孝順的,壓根就不可能對她的喪葬不管不問。

孝莊的臨終囑託,讓康熙左右為難。

孝莊太后對自己的身後事,有自己特別的安排。為此她對康熙做了這麼幾個要求,首先她不願意跟自己的丈夫皇太極合葬在一起,因為她覺得自己配不上皇太極,皇太極生前也不是最寵愛她。

具體什麼原因,我們心裡其實很清楚,她或許也不愛皇太極罷了。其次她希望簡單下葬,千萬不要給她修什麼陵墓,這有違她生前的願望。

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復作,上晝夜在視。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后。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慟,欲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命撤太后所居宮移建昌瑞山孝陵近地,號“暫安奉殿”。二十七年四月,奉太后梓宮詣昌瑞山。自是,歲必詣謁。雍正三年十二月,世宗即其地起陵,曰昭西陵。---《清史稿》

最後她還希望能夠跟兒孫呆在一起,這件事是比較難辦的事情。因為既不能修築陵墓,又不能跟兒孫分離,康熙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好辦法。所以康熙就暫時將孝莊曾經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在了昌瑞山,改稱為暫安奉殿。

康熙將孝莊的棺槨一直停放那裡,一旦康熙想祖母的時候,他便會前去祭拜一番。但是對於下葬的事情,康熙一輩子沒有想出好辦法。

結果這一拖就是37年時間。當時康熙已經去世,雍正皇帝上臺了,他一看這不對勁啊,不能讓老祖宗一直幹呆在地上吧?

所以雍正就將暫安奉殿改修成陵墓,擴大建築規模,稱之為昭西陵。時隔了37年時間,孝莊太后這才得意入土為安。

總結:孝莊對大清的貢獻,是千古罕見的。

歷史上輔佐幼主的太后,的確非常多,但是沒有哪一位能夠跟孝莊太后相提並論的。比如說西漢的呂后,輔佐自己的兒子劉盈,結果自己貪戀上了權力。

西漢末年的王政君太后,輔佐兒子漢成帝,結果把王家外戚帶強大,甚至將西漢王朝給搞滅亡了。

宋朝的幾位太后則顯得相當平庸,雖然沒有奪權的野心,卻也沒有把皇帝教育得多出色。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那簡直就是萬曆皇帝叛逆的幫兇。至於慈禧太后,我們都知道她是什麼貨色了。

歷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太后能夠跟孝莊太后相比較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孝莊太后死後,康熙遲遲不敢下葬,那不是大不敬,而是壓根就不知道該如何下葬才能表達自己對祖母的尊敬。

《清史稿》


江湖小曉生


孝莊太后為什麼死後37年都不下葬呢?原因到底有何。

孝莊走了

公元1688年1月27日,孝莊太后離開了人世,享年75歲。當時的康熙傷心的天崩地裂,因為奶奶是她人生中最最最重要的人,幼年染天花時,是奶奶派人精心照料;

順治死後,在皇位的繼承人上,也是奶奶極力支持。

初登帝位,奶奶也精心輔佐。

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康熙的偉業。

奶奶死了,第一件事肯定是讓老人家入土為安,尤其是根據清朝祖制,孝莊應該是和老公皇太極葬在一起,皇太極的陵墓在盛京,孝莊死在北京。

雖然當時交通工具不方便,但運個屍體到瀋陽去還是不難,但為何康熙當時並未下葬孝莊,而是給她蓋了個“停屍間”呢?

據記載,康熙將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然後到孝陵的紅牆外,用這些材料建了一座宮殿,作為孝莊屍身的“暫安奉殿”。

大家可別小看這座宮殿,人家等級和太和殿一樣,重簷廡殿頂,這是屋頂的最高等級。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對於奶奶的愛。

那麼,為什麼康熙不直接把奶奶下葬呢?

原來,孝莊身前有遺囑,她說:

一、皇太極早已入土為安了,他是皇帝,尊貴,我身份低,不要再去打擾他了。

二、如果再建陵墓,勞民傷財,不願給皇帝和百姓增加負擔。

三、我最留念的就是你爸爸順治和你,所以死了能待在你們身邊就行。

由於有這三點,康熙也只能從命,所以打破祖制,在順治孝陵旁修了“停屍間”。

對於孝莊不願回東北和老公葬一起這點,其實還是值得懷疑的,因為當年她姑姑哲哲死後也是從北京運到了皇太極的陵寢合葬的,所以再打開皇太極的陵寢並不是啥問題。

因此,孝莊的下葬之謎,至今仍未解,她到底在想什麼呢?


宮殿君


孝莊太后的一道遺囑,給孫子康熙出了一道難題,也令清宮四大疑案中最難說清楚的“太后下嫁”一件更加捉摸不定了。其他三件“順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至少總有那麼一天可以通過考古或DNA等現代技術解決。只有“太后下嫁”這事永遠沒有直接證據了。“嫁了”和“沒嫁”兩方各自找證據,但所有的資料也都是間接證據,都不具備決定性的說服力,就包括孝莊的葬地在清東陵的紅牆外,沒在風水牆內、更沒有與皇太極合葬。

嫁了”還是“沒嫁”在現代人看來也沒那麼重要,無外乎人性、情感、政治手段。但 不與皇太極合葬是孝莊的真實意願。

她留有遺囑:“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對於一位母親、一位祖母來說,愛兒子、孫子多於丈夫,不是常態嗎?!如果僅僅是因為“下嫁”而不敢合葬,那麼她的神主牌位也應該不敢進太廟,那裡她的和皇太極的可是放在一起的。

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孝莊31歲,到75歲去世,四十多年啊,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記憶。丈夫的影子應該越來越模糊。兒子、孫子才是她這四十多年的生活重心。捨不得兒孫太自然不過的心境了。

還有,在清初,滿族還是保持原有的喪葬習俗——火葬,就連順治去世也是火葬。到了康熙時期,康熙深受漢文化影響,已經改火葬為土葬。孝莊也受了四十多年漢文化的洗禮,還願不願意火葬誰知道呢!

康熙幼年失去父母,與祖母感情深厚,他自然也是不願意祖母離自己太遠。但祖母的安葬之地對於康熙來說是不好解決的。孝莊位分最高,但順治陵作為清東陵主陵的位置又不可動。所以,對於孝莊陵寢的位置康熙很難選擇。康熙把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複製”到孝陵紅牆外,作為孝莊的“暫安奉殿”,這一拖就是三十七年。

這個難題留給了雍正。畢竟時間已經有點久了,雍正在情感上不會像康熙那麼有更多的顧及;也許就是雍正的決斷力,該解決的問題就當機立斷了。雍正以孝莊俸安這裡已久,天下太平,相必這合太后心願、合天地人心……,此處必是吉壤。雍正三年(1725),雍正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將孝莊葬入地宮。

孝莊的陵墓名為昭西陵,是與皇太極的昭陵為同一體系;孝莊的陵墓在紅門外,所有謁陵者都要先經過昭西陵,也代表了孝莊身份的高貴。一切都很完美了。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一句話拋出了三個問題:孝莊為什麼不肯和皇太極合葬?康熙為何37年不肯下葬祖母?雍正又是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


孝莊不肯和皇太極合葬的原因

康熙26年,孝莊太后病逝,她臨終前叮囑康熙將她葬在清東陵。按照大清規制,皇后或妃子要同皇帝合葬,那孝莊為什麼不肯葬於昭陵?

對此孝莊也說出了幾點原因:一、皇太極已下葬幾十年,不宜再動土。二、昭陵路途遙遠,再起陵墓有點勞民傷財。三、她牽掛著順治、康熙父子,不忍心葬在那麼遠的地方。

第一、第二條有點勉強,首先合葬是祖制,並不是為她孝莊特殊待遇,再說一般來說皇帝都有幾位皇后、貴妃,合葬也是常態。

其次,在哪裡建陵墓都是要花錢,工人也是在當地請,頂多辦事官員要花點路費。


第三點倒說的過去,兒子、孫子都是由她一手帶大,而且兒子又早逝(一說出家),心中不捨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我覺得還有其他兩點原因:一、她在皇太極的后妃中排名第三,就是合葬也不能葬到皇太極身邊,再說皇太極在世時,她不算太受寵感情不深,所以去不去昭陵無所謂。

二是和她與皇太極的緋聞有關,其實拋開她為了兒子忍辱負重外,在滿清的習俗中,兄亡弟娶是規矩,如果她真和多爾袞有染倒不算太出格的事情。

問題出在皇太極在位時剛剛廢除了這一規矩,否則孝莊下嫁多爾袞完全名正言順。如今她違背了皇太極親自制定的律法,可能有不敢面對皇太極的意思。


康熙不肯下葬孝莊太后的原因

孝莊的遺命給康熙留了一個大難題。清東陵是為入關後的帝王、皇后等後輩建造的,孝莊是長輩如何能葬在一起。

而且順治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之下,已經佔據了最尊貴的位置,孝莊太后是順治的母親,所以她葬在清東陵哪裡都不合適。

康熙一時沒好的辦法,就把孝莊棺槨暫時安置在清東陵新建的享殿裡,這一擺就是37年。


雍正如何解決難題

雍正繼位後,覺得這個問題總歸要解決,於是他找到孝莊和皇太極結婚百年的機會,在清東陵陵區外修建了昭西陵,把孝莊安葬了。

雍正解決這個問題做了三個動作,首先把陵墓建在陵區外,和她的後代陵墓區分開,再取名“昭西陵”,這和皇太極的昭陵就成了一個體系。

其次,昭西陵大門是清西陵的主入口,這也可以顯示孝莊身份的尊貴。

另外,雍正還幫孝莊太后立了神道碑亭,這是有功德的皇帝才有的待遇。孝莊是第一位立神道碑亭的皇后。

不過100多年後,對大清產生深遠影響的另一個女人慈禧,也為自己建了一座神道碑亭,上面記載著她為大清做出的“卓越貢獻”。



花木童說史


八個“不”字,完美解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孝莊太后,37年不被厚葬的真正原因,導致逝者不能入土為安,驚魂不定:不配不願,不離不棄,不捨不抗。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1613年~1688)

孝莊文皇后的人生軌跡簡介:

1625年,嫁給皇太極(17歲),被封為側福晉,

1636年,皇太極稱帝后,封其莊妃,入住永福宮,

1643年,皇太極駕崩,其子福臨稱帝,其榮升為聖母皇太后,

1661年,康熙帝玄燁登基,其榮升為太皇太后。

以上是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生平簡況,真可謂是波瀾壯闊,博覽大川,事蹟顯赫,有過上過刀山,下過火海般從容與焦灼的人生。

下面來個大家分析下八個不具體含義:

不配不願的自卑與心虛



擁有如此生命軌跡的一個傳奇女子,死前為何會覺得自卑與心虛呢?

古代夫妻素有生非同家,死則同墓的說法,不論身在何方,死後總想落葉歸根。

但是因布木布泰在在跟隨皇太極時並不是她的最愛妻妾,那是的她性格內斂,所以在皇太極看來她並非多才多藝,換句話說被皇太極寵愛有限,默默無名!

但是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相信也會大家道聽途說的一段“故事”,

在皇太極駕崩後,時局動亂,人心不穩,布木布泰為了自己的兒子福臨(順治帝)能夠登上帝位,相傳其和攝政王多爾袞有一段親密無間的“佳話”,但是此佳話正史無從查詢出處,但是實際上福臨能夠稱帝和多爾袞有莫大的關係,但是相信,謠言止於智者。

由以上兩個方面來取證,揣測為此對皇太極深感愧疚,覺得自己不願和皇太極同穴,也不願意與其合葬在一起,更不配認祖歸宗。

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也是其生前給康熙留下的懿旨之一。

不離不棄的兒子與孫子


順治帝福臨劇照

孝莊文皇后的兒子福臨(順治帝),一直是其心中最大的隱痛,其子駕崩於24歲,對於清世祖福臨的死因有多種原因:其一是天花,其二是出家為僧,在此我們就不多做解釋,歸根究底不論是哪個原因都是孝莊文皇后語法接受的痛。

其孫康熙帝玄燁一直是孝莊文皇后心中的驕傲,他的豐功偉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對於這個稱號他也是當之無愧,其在位時間長達61年,政績卓著,削平三番,收復臺灣,驅除沙俄,西征漠北,享年68歲!

孝莊文皇后對兒子遺憾,對孫子的驕傲,致死無法釋懷和棄離!

在其離世前希望自己的墓宮能夠離兒子和孫子近一些,不遠勞財傷民,將自己的屍體抬去滿人的老家盛京與皇太極合葬!

不捨不抗的懿旨,康熙對孝莊太后的感情遠勝其父其母,願從其願


康熙帝玄燁劇照

康熙小時候患病得過天花,在孝莊太后的細心照料下躲過一劫,俗話說的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應驗在康熙帝玄燁身上,不論是除鰲拜,還是平三番和這個能屈能伸的才女(孝莊太后)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關係!

所以康熙對孝莊太后又敬又愛的感情是常人無法體會到的心酸情感!

康熙為了安置孝莊太后的遺體,將其住過的慈寧宮東王殿拆掉,蓋了一出行宮暫放其中,據說此內置和慈寧宮一模一樣,可見康熙對孝莊太后是多少的尊重和敬愛!

孝莊太后陵寢

此處臨時暫放的行宮名叫“暫安奉殿”,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此處附近建造陵宮入葬!因此處就方位來看在皇太極陵墓的西側,又名“昭西陵”!

看完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對孝莊太后為何拖延37年才入土為安的真正原因了吧!

有關歷史、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孝莊皇后死後沒應移入皇太極陵墓合葬,為什麼?這是歷史之謎。

孝莊輔佐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孫子玄燁成就滿清大業,有大功於愛新覺羅家族,皇太極理應在九泉之下張開雙臂擁抱她,她卻未能成行。據說是生前遺詔囑咐;丈夫安息已久,不願驚擾,願陪伴早逝的兒子福臨(順治皇帝)。

於是,康熙將奶奶的靈柩留在了順治墓地,修暫安奉殿寄存,這一寄就是37年,直到康熙死也未能入土為安。

是康熙不孝順嗎?錯!康熙對奶奶念念不忘感情深厚,生前曾不顧勞頓27次前往昭西陵祭拜未入土的奶奶,絕非做戲。

這就留下了疑問,為什麼會這樣!謎底浮出水面,這就起;孝莊為保住兒子順治地位,不惜委身與當時權勢熏天的小叔子、攝政王多爾袞,在當時應該不是秘密。按祖訓,這樣不忠的妻子無臉無資格在九泉之下面對丈夫;又按古訓,母親給皇帝兒子守陵會亂了規矩方寸,這就使康熙左右為難,不再英明,不作決斷,一耽擱就是37年。直到雍正繼位後,才以尊重太祖母遺願為由,使孝莊在昭西陵入土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