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37年不下葬?

侯挺


孝莊去世前留下遺囑。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75歲的孝莊文皇后病逝,死之前留下了遺囑,也就是這份遺囑,讓她的孫兒康熙很為難了,才導致了孝莊被停屍宮中37年未葬。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份遺囑主要是有三個意思:

第一,孝莊太后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說自己的地位卑微,這些話雖然是謙詞,但是在皇太極生前,孝莊也的確不是很得寵的,她沒有自己姑姑地位高,甚至還沒有自己姐姐海蘭珠得寵。

第二,孝莊太后不希望勞民動眾,不願意增加皇帝和民眾的負擔去給自己修建陵墓。

第三,這條最關鍵,孝莊太后說自己不願意和兒子順治皇帝、孫子康熙皇帝分離。

皇太極葬在盛京,肯定不能把孝莊運過去了,先不說勞民動眾,也違背了孝莊的意願了,孝莊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也不願意和自己的兒子、孫子分開,而康熙一直很孝順。

孝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

孝莊在歷史上是一個賢后,非常有才能,但是她沒有武則天的野心,也不像慈禧那樣以自己為中心,雖然皇太極在生前並沒有很寵愛她,但是她至始至終都是維護著愛新覺羅家族的利益。

皇太極去世後,她各種周旋,讓自己6歲的兒子福臨做了皇帝,可是母子關係並不融洽,因為立後的事情鬧得很不愉快。順治皇帝去世後,9歲的康熙繼位,孝莊和孫兒康熙的關係很好。

孝莊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身上,為了大清,為了愛新覺羅家族可以說是油燈盡枯了,她對得起太后這個名號,青史留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康熙對孝莊非常孝敬,37年未葬。

康熙了,父皇和生母去世都很早,可以說他是孝莊一手培養大的君王,所以在後來的千叟宴上他第一碗酒就要敬給自己的祖母,養育之恩大於天,康熙初期能走過風風雨雨都是孝莊支持。

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

康熙說自己的成就都是源於孝莊的培養,

而康熙懂得感恩,對孝莊非常孝順。

康熙出宮在外的時候,給孝莊的書信不斷,彙報自己的情況;康熙遇到好吃的,總是要找人先送一份給自己的祖母孝莊;康熙和孝莊一起外出的時候,遇見不好走的路,他會親自扶著太后走;在孝莊重病的時候,他親奉湯藥,更是帶領著朝臣祈福,希望自己折壽來延長祖母的性命。

雍正三年,孝莊才入土為安。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莊病逝,康熙悲痛欲絕,面對著孝莊的遺囑左右為難,他這麼孝順怎麼會去違背祖母的遺願了,肯定不能運去盛京和皇太極合葬,又不能和自己遠離還不能修建陵墓。康熙想來想去,乾脆就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改名暫安奉殿,孝莊的靈柩就一直停在裡面,康熙常常去祭拜。

這一停就是37了,靈柩都沒有動,

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繼位。

這麼一直放著也不是個辦法,雍正想來想去,想到一個好辦法,說這地方就是風水寶地,於是就在原處就地起建陵園,然後把孝莊葬入地宮,稱為昭西陵。


湘西小木魚


首先說明一點,孝莊的棺槨不是在“宮中”停留了37年,而是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37年。

那康熙為什麼沒有把老祖母給下葬了,而讓她在外面逗留了37年呢?怎麼能這麼不孝順呢?其實,也不是康熙不孝順,而是孝莊臨死的時候給康熙出了一個大難題,讓康熙無法給孝莊下葬。

1687年12月,孝莊太后病危,康熙親自伺候左右,為孝莊端湯端藥。他還率領全體大臣到天壇去向上天祈禱,希望太皇太后的病能早日康復。

在天壇,康熙痛哭流涕的向上天訴說

:“蒼天啊,朕從小就沒有了爸爸媽媽,從來沒有享受過親情的快樂,幸虧有皇祖母,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這30多年來,多虧了皇祖母的悉心教導,才能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如果沒有皇祖母在,也不會有我康熙今天的成就,皇祖母的恩情,我此生難報,如果有可能,我願意減去自己的壽命,換得皇祖母長命百歲”

由此看來,康熙對孝莊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好孫子。

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陽壽到了,並不會因為你是太皇太后就讓你多活1秒。12月25日,孝莊太后在慈寧宮駕鶴歸西,終年75歲。

臨死前,孝莊對康熙說:“你爺爺(皇太極)的墓,已經安放很多年了,就不要再因為我去動了,如果把我運回盛京重新修建陵墓,也會勞民傷財。就不必讓我和你爺爺合葬了。我心裡一直惦記著你們父子兩個,就在你爸爸的陵墓附近給我找個地方安葬了吧”。

這段可不是我瞎編的,《清聖祖實錄》裡有記載,原文如下:

“太宗文皇帝梓宮奉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安厝,則我心無憾矣。”——《清聖祖實錄》

這下康熙可就尷尬了,因為按照大清祖制,帝后是要合葬的,而孝莊卻明確表示,不和皇太極合葬。康熙左右為難,聽老祖宗的吧,有違祖制;不聽老祖宗的吧,自己則成為了不孝之人。

退一萬步講,即便不顧祖制聽了老祖宗的話,那她的陵墓怎麼選?清東陵內,順治已經佔據了最好的風水寶地,孝莊總不能屈尊在順治之下。

這件事,讓康熙非常的頭疼,即便貴為千古一帝,能平三藩,能滅鰲拜,但是唯有這件事,康熙始終沒有好的辦法解決,於是,孝莊的棺槨就一直在清東陵外停放著。後來,康熙乾脆把孝莊居住過的慈寧宮拆了,在清東陵外重新搭建一個一模一樣的,把孝莊的棺槨放了進去,這一放就是37年。

說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這孝莊為什麼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不願意動皇太極的陵墓,不願意勞民傷財,就願意在關內守著順治、康熙爺倆嗎?

不管孝莊是怎麼想的,這種不合常理的做法反倒是引起了民間熱心人士的種種猜測,總結下來,大概是有3方面的原因:

第一種,與多爾袞有私情,沒臉去見皇太極

孝莊與多爾袞的事兒,你們都知道了吧,地球人都知道了。

這件事,史書上是沒有任何記載的,但是在民間傳的可是邪乎的很,什麼太后下嫁,倆人從小青梅竹馬,多爾袞霸佔孝莊,孝莊為了兒子能坐穩皇位主動投懷送抱等等,說的是有鼻子有眼。

這股風,到底是怎麼傳出來的呢?其實都來源於清初文人張煌言的一首詩: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這首詩很明確的表達出來了一個意思,那就是慈寧宮裡很熱鬧,為什麼呢,太后要大婚了,結婚對象是誰呢,沒有說,但很明顯,除了多爾袞,誰還有這個資格來娶孝莊呢。

從清朝到民國,以至於到現在,這首詩都是太后下嫁多爾袞的一個“鐵證”。

真的是“鐵證”嗎?

其實稍加分析就能發現,這首詩是有漏洞的。孝莊住的慈寧宮是順治十年的時候才建成,而多爾袞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就已經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倆人怎麼可能在慈寧宮裡結婚。

再聯想一下張煌言的身份,他不僅僅是一個文人,還是南明小朝廷的反清將領

,所以,他寫這首詩明顯有抹黑孝莊的嫌疑,而且,這個人很聰明,他用寫詩的方法來表達,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即便有人說他是謠言,他也可以說:“我就是寫一首詩嘛,屬於文學創作,你們不要當真”。

因此,有人說是孝莊沒臉去見皇太極這個說法,是不太靠譜的。

雖然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孝莊無論是出於對多爾袞的感激也好,對多爾袞的害怕也好,她有99.99%的可能與多爾袞搞到了一起,但畢竟這都是後人的猜測。

另外,即便倆人真的有事兒,按照當時滿人的風俗,父死妻其後母,兄死妻其嫂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可不必躲躲藏藏的,多爾袞連自己的親侄媳婦都娶回去了,還在乎一個嫂子嗎?

第二種,皇太極冷落孝莊多年,孝莊對皇太極已無感情

與大家想象的不一樣,孝莊在皇太極生前並不得寵,也不是皇后,她只是皇太極眾多老婆中最普通的一個,甚至在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的時候,重新為後宮老婆們排位置,孝莊在皇太極的5個老婆中排名第5,最後一名,只是一個小小的“莊妃”。

皇太極最喜歡的人,是孝莊的姐姐海蘭珠。

皇太極為什麼不喜歡孝莊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皇太極的婚姻史。

皇太極的第一個老婆,是孝莊的姑姑哲哲,蒙古科爾沁親王的妹妹,擔負著滿蒙聯姻的使命,嫁給了還是皇子的皇太極,但是這個哲哲肚子不爭氣,嫁過去幾年了,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這下,科爾沁人著急了,讓你過去開枝散葉呢,你這沒動靜,以後我們科爾沁家族還怎麼混,於是,為了能早日的給皇太極生孩子,孝莊作為第二個政治聯姻的道具,被送到了皇太極的床上。

孝莊倒是生了,可惜一連生了2個女兒。科爾沁人再次坐不住了,再送!於是,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又被送到了皇太極的床上。

可能因為海蘭珠嫁過人的緣故吧,比較懂男人,所以很快就獲得了皇太極的寵愛,甚至寵冠後宮。海蘭珠倒是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海蘭珠也因此鬱鬱而終。

在皇太極的心裡,哲哲是皇后,是滿蒙聯姻的門面,不管他喜不喜歡,哲哲都必須是皇后,要不然沒法給科爾沁一個交代。而海蘭珠,又是自己心裡的最愛,至於其他人,統統被皇太極忽視。

再加上,後來蒙古林丹汗被打敗,他的妻子們紛紛投靠皇太極,成為了皇太極的妻子,孝莊更是泯然眾妃中。

因此,說孝莊和皇太極沒有感情,這倒是真的,算是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

第三種,孝莊託夢康熙,就在清東陵安葬

這是民間的一種傳說,不管真假,我們先姑且聽一下。

說孝莊的棺槨本來是要運往盛京瀋陽的,途徑清東陵附近的時候,突然棺槨變得非常的沉,多少人都抬不動。晚上,康熙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孝莊,孝莊說:“我捨不得你們父子倆,就把我安葬在清東陵吧”。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因為孝莊臨死的時候明確說了,就地安葬,不運往盛京了,康熙不可能去違背孝莊的意願的。

這也就是農民大哥們,端著碗蹲在太陽底下,侃大山、吹大牛用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說一樂的事情,不必當真。

不管什麼原因,反正這孝莊的棺槨在清東陵外一放就是37年,康熙不發話,誰也不敢去動,直到康熙死,這件事都沒有解決掉,也不知道九泉之下,康熙見了孝莊以後會怎麼給孝莊說,估計劈頭蓋臉一頓罵是少不了的。

好在,康熙有個好兒子,雍正。

雍正3年,正好是孝莊和皇太極結婚的100週年紀念日,雍正說:“今年是個好日子,你看,這老祖宗在清東陵外幾十年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愛新覺羅家族人丁興旺,全部都是託老祖宗的福,說明,老祖宗那個位置是個風水寶地,乾脆,就把老祖宗的陵墓建到那裡吧”。

於是,孝莊的陵墓最終就建在了清東陵外的左側,命名為“昭西陵”,寓意著和瀋陽皇太極的昭陵是一脈相承,“神明所致,無關遠近”。


歷史百小生


孝莊太后應該被葬在哪裡?

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妃子,如果要下葬的話應該在葬在皇太極的昭陵的旁邊,昭陵在哪?關外,盛京(瀋陽)附近,那時候清軍還未能入關。

但是孝莊太后臨死之前,卻明確表示,不想讓康熙給她葬在皇太極陵墓的旁邊,這就是為什麼停留了37年的時間而沒有下葬的原因。


很多人將孝莊太后的成就和呂后、武則天相比較,公允地講,對於自身所屬王朝(清王朝)的貢獻,孝莊太后做的絲毫不遑多讓。作為深宮後院的孤苦女子,孝莊太后自己親手培養了兩代聖君——一個是順治,另一個是康熙。

所以,她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為清王朝的繁榮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孝莊太后在13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皇太極,但是皇太極一生的摯愛卻是她的姐姐海蘭珠,皇太極為了她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是不幸的是,海蘭珠在年僅33歲的時候就因為兒子夭折的事情病逝了。在此之前,當皇太極聽到海蘭珠病重的消息,內心極度悲痛,還專門從前線松錦戰場騎馬一路狂奔回來看望海蘭珠,但是海蘭珠終究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皇太極可能因為海明珠病逝的消息遭受到了徹底打擊,導致身體越來越差,僅僅過了兩年的時間,皇太極積勞成疾,終於也撒手人寰,暴病而亡。

所以,孝莊太后和皇太極的情感最多隻能算是萍水相逢,半路夫妻,孝莊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被皇太極真正的喜歡過,也許孝莊也並不喜歡皇太極,沒有史料告訴我們他們倆之間是否有真正的感情。



在皇太極病逝之後,孝莊藉助多爾袞的扶持,使得自己的幼子福臨順利上位,讓順治成為了大清王朝第一個在紫禁城做皇帝的人。

順治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但是多爾袞很快大權獨攬,削減諸位親王的權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順治皇帝,幾乎全部靠自己的老媽才撐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很多人說正是在這段時間,多爾袞和孝莊太后有了一段不倫之情,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大清江山,其實想想也對,孝莊和多爾袞的戀情不僅僅是為了順治,也可能有出於自己的一點點私慾,皇宮禁院之中,哪個女人不孤獨?他們兩個人有點戀情,反倒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孝莊在自己去世的時候,才留下遺命說自己想要陪在兒孫(順治和康熙)的身邊,最主要是無顏面對死去的皇太極。

康熙必須要尊重孝莊太后的遺囑,另外一方面,康熙也不能把皇太極刨出來移靈,這樣與規矩不合。

昭陵肯定是不能去,清東陵也不能入葬,因為后妃陵寢必須陪葬皇帝正陵,你孝莊太后倒是想挨著兒子順治的清孝陵,但皇帝身邊只能陪葬后妃,沒有老媽陪葬的先例。

在孝莊太后去世後,康熙皇帝就開始糾結,直到他本人去世,他也沒有解決這個家族難題,孝莊太后的遺體也一直無法歸葬地宮,只好暫安在京東清東陵。

為表孝道,康熙把孝莊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全部拆掉,移建於清東陵附近,叫做“暫安奉殿”,停靈其中。


直至雍正即位後,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建起陵園,把暫安三十七年之久的孝莊太后葬入地宮,入土為安。

孝莊太后的寢陵名曰“昭西陵”,取的是皇太極的“昭陵”以西之意,這一“西”差出上千里不說,還奔南偏了好多度。不得不說,還是雍正會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