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水滸傳》潘金蓮,反映了當時社會什麼現狀?

遠方和你luck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在誕生以來就受到人們的追捧,並且幾經翻拍有了多部電視劇,由於熒幕上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使人們對水滸傳的瞭解也不斷的加深,提起水滸傳除了人們心嚮往之的梁山108英雄好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被人們津津樂道之外,另外一些受到歡迎的當然是民間的一些尋花問柳之事。

對於這類事情,人們也是應當極為的感興趣,比如西門慶和潘金蓮,裴如海和潘巧雲,閻婆惜和張文遠等等在坊間流傳不絕。其實我們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不能僅侷限於表面的一些事物,這對於文化傳承來講意義就是零。通過這些故事,其實背後也蘊含著諸多的道理。說到潘金蓮一直被人們所不恥,其實透過這個人物形象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現象。


一、封建社會男權主義

說到我們中華文化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典型的父系社會,封建社會下的男權主義在三綱五常中都體現的極為明顯。上古有八大姓氏,分別為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這八大姓氏中都有女字旁,反映了上古社會是母系氏族為主導,後來隨著男耕女織生活的固定,我們進入了農耕社會,父系氏族。

在潘金蓮這個人物形象中,我們便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的男權主義。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隨著武大郎的出場,我們都很好奇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為什麼會有如此嬌豔可人的妻子,他們從外貌上來講是顯然不匹配的。就要涉及到潘金蓮的身世背景問題,潘金蓮的出身地位比較卑賤,甚至不如武大郎。

在古代我們的社會大概劃分成四個階級,士農工商武大郎屬於最後一個階級,但是潘金蓮在四個階級裡,甚至都不從屬於任何一個,而只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鬟而已。自己家有這麼傾國傾城之容貌的丫鬟,哪有個主人會不為此而心動?潘金蓮家的大員外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多次對潘金蓮釋放出了積極的暗示,以當時的潘金蓮來看和之後對西門慶的態度完全不同,這個現在不在此贅述。

由於長期受到主人的壓迫,潘金蓮因此只好告訴了女主人,這裡發生了封建社會的一個並不多見的事情,就是這個大員外是個典型的妻管嚴。女主在教訓了男主人之外,大員外再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但是也不可能就此罷休,他發誓要把潘金蓮嫁給全天下最醜的男人,就這樣,武大郎就莫名的中槍了,有可能也是他的孽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潘金蓮從一生下來開始命運就掌握在了大員外的手裡,自己可以說是絲毫沒有一點人權可言,這也並不是潘金蓮一個人的命運,而是封建社會下諸多女性的命運,好在在新時代下男女平等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批判潘金蓮之前,首先要感慨一下她命運的悲哀。


二、封建社會下女性的性壓抑

這第二個反應出來的問題,是我們中國人很不願意談及的一個問題,甚至是談之色變的極其避諱的問題。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婚姻從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極不匹配的婚姻,這也就註定了二者的悲劇,武大郎這輩子也許從來沒有想過會娶到這樣的妻子,而潘金蓮也從來沒想過會嫁給這樣的大郎。

這樣的悲劇之下,他們二人甚至都沒有行過所謂的夫妻房事,武大郎是一個唯唯諾諾的男子,在和潘金蓮的婚姻生活裡,為她馬首是瞻,無所不從,潘金蓮不讓他碰自己,可憐的武大郎只能夜夜望洋興嘆,那麼話又說回來,正直妙齡如狼似虎的潘金蓮沒有一點需求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打虎英雄武松迴歸陽穀縣之後,武大郎第一次帶他去拜見他的嫂嫂,就這一眼潘金蓮深深的淪陷在武松姿色裡,甚至連做夢都在想著武松,後來便有了我們看到的潘金蓮勾引武松,因為他是武松,要是換作其他人就不會有西門慶的出現,勾搭武松不成之後,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西門慶,後來西門慶筷子一扔,一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成功的讓潘金蓮成為了自己的女人,二人乾柴烈火,一觸即發。

在這裡西門慶是紈絝大子弟就不必多說什麼,整日都是這樣的生活,只不過這次女性成為了潘金蓮而已。而反觀潘金蓮,其實又代表了很多封建女性,正常的生理需求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在封建社會里關於婚姻制度是實行著一夫多妻制,這樣來看,很多女性其實只在一小段時間內是有男性陪伴的,對他們來說其實得不到什麼釋放,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封建社會的性壓抑,潘金蓮只不過是這個社會的寫照而已,所以和今天的制度相對比,還是一夫一妻制比較好。

三、文學與現實的區分

第三個所要反應的就是文學與社會現實的區別,文學源於生活可是又要高於生活,文學裡面有一些成分都是虛構的,這樣才能使讀者讀起來更加的意猶未盡,回味無窮。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消息,就是為潘金蓮平反的消息,因為武大郎和潘金蓮都是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可循的。

武大郎原名武植是明代的一個清官,潘金蓮是他的妻子,二人作為地方的父母官,也是為善一方。可是後來經過他一個朋友在無知的情況下,惡意的醜化導致了他們的形象發生了大的變化,後來這個故事被移植到了施耐庵的水滸傳裡面,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形象,一個是又矮又醜的武大郎一個是放浪形骸的潘金蓮,這就被刻意醜化了,再加上之後的《金瓶梅》等一系列小說的渲染,真實的潘金蓮與人們心中的潘金蓮另類形象簡直就是南轅北轍,後來這樣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

儘管現在有一些平反的聲音,但是仍然不會輕易改變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在這裡反映出來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要區分文學藝術與社會現實,並且文學藝術要儘可能的源於並且不要與現實生活反其道而行之,要不然這樣的情況還會再次的發生。

潘金蓮這個人物形象不得不說是歷史的悲劇,《水滸傳》還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她更因此而戰戰成名,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千古第一蕩婦德形象。透過他的人物形象我們確實也可以看到封建社會下女性的悲哀。胡適還曾經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考古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我們應該更加理性的看待歷史,尊重歷史史實,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微光人文


潘金蓮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小丫鬟,長得膚白貌美,老員外想要霸佔潘金蓮,卻遭到了反抗,並且將此事告訴了夫人,於是老員外懷恨在心,將她嫁給了當時身材矮小長相極醜的武大郎,而且分文未取!也就是說,其實潘金蓮是被別人強制嫁給武大郎的!就像現在被人販子拐賣的婦女兒童。其實潘金蓮她的本性還是很好的,只是被外界影響了。故事的最開始她也是給我們一個比較文靜的形象,發展到最後其實展現給我們的也是她柔弱的那一面。雖然她害死了武大郎,那時候她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她真的太傻了,沒有自己的一點主見。 通過《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反應出兩點: 1 當時的女性地位是很低下的,作為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一個卑微女性,潘金蓮自己也沒有提出離婚的話語權!在外人的教唆之下,才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武大郎。 2 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反應百姓無處申冤的疾苦。就比如武松發現事情的真相後,一開始也沒想著自己殺人,而是拿著證據告上了衙門。而他後來之所以行兇殺人,完全是因為西門慶買通了知縣,讓他根本找不到說理的地方,所以才會一怒之下殺了人。





可樂看電影video


潘金蓮我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是我對她的做法不贊同。

首先是員外看上她,強求她不成逼迫她嫁給不喜歡且相貌醜陋的武大,這點表示同情,她一直想追求愛情,先是喜歡上了武松,可武松畢竟是武大的兄弟,不為所動,後來她出軌西門慶,還是屬於道德層面,不過是在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她聯絡西門慶害死武大,這就不對了,這是違法犯罪行為,是要殺頭的。反應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封建制度殘害壓迫女性的本質,導致一個本是沒有害人之心的女子逐漸喪失本性。潘金蓮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反應了社會封建禮教的本質,吃人。

而武松手刃西門慶、潘金蓮,是一種復仇者的姿態,無視法紀,也不可取,可見當時社會已病入膏肓,許多事情不依靠法律來私自解決,社會制度有什麼用,置國家法律於何地。



半島影視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裡面的故事曲折跌宕。潘金蓮作為裡面的女主角,是個可憐可恨的人物。

這裡只談水滸,潘金蓮的身世確實可憐,好好地當個丫鬟,偏偏被張大戶看上,不從張大戶又被送給了三寸釘枯樹皮的武大,此時的潘金蓮說是貞潔烈女都不為過,不僅沒有為張大戶的財帛動心,反而還去和張大戶的老婆告發張大戶對自己的騷擾。但被迫嫁給武大,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懲罰了,潘金蓮的不安分也就此開始。離開清河縣,到達陽穀縣後,日子過得還算平靜。但武松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平靜的小家。

凡事就怕對比,和武松一比,武大確實沒法看了。莫說武大,尋常人物也比是不得武松的,所以潘金蓮一見就喜歡上了,這大概是第一個,也是真正讓潘金蓮心動的人物了。她對於武松,應該可以說是“愛情”的。但她忘了自己已經是為人婦了,她愛上的人更是丈夫的親弟弟。她和武松相處的時候不算短,對武松肯定也是瞭解的,這等事武松是絕對做不出來的,但潘金蓮卻失了理性,典型的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潘金蓮想跨越鴻溝的那一刻,遭到了武松的謾罵和拒絕,這裡說句題外話,如果武松的處理方式能溫和些,也許就能避免後面的悲劇了。這裡不是為潘金蓮洗地,也不是苛責武松,但如果有機會能救兄長的命,武松絕對會努力一試,這裡武松衝動了。武松的這次堅決地拒絕,讓潘金蓮一切的幻想都破滅了,讓她和武大一起無限的壓抑徹底爆發了,看看眼前的武松,想想還未歸家的武大,潘金蓮徹底絕望了。到這裡,如果說潘金蓮喜歡上武松還可以理解的話,後邊對西門慶的所作所為就完全是淫蕩無恥了。

失去愛情陷入絕望的女人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還守著武大這等人物。雖然王婆自稱這“潘驢鄧小閒”一樣少不得,並定下了種種計策,但其實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勾搭成奸並沒有一波三折,潘金蓮非常輕易地就答應了。首先西門慶是個俊品人物,而且會些拳腳,簡直就是武松的完美替代品。如果說對武松是“愛情”,那對西門慶就是放棄自我的“慾望”。到此為止,潘金蓮已經徹底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妻,變成了陷入絕望受慾望支配的蕩婦,也許是對自身的放棄,也許還有對武松的報復。

最後一個階段,殺夫。前面的通姦,只能表明潘金蓮的道德底線沒有了,殺夫這一行為,讓她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惡人。這裡再說句題外話,武松的拒絕,把潘金蓮推向絕望,推向西門慶,而武大的行為,徹底斷送了他的性命,如果他聽從武松的話,等武松回來,絕不會是這樣的結局。文中說過武大是“不會風流”,和西門慶這樣深諳風流是極大的反差,也給了潘金蓮一個極大的慾望發洩地,所謂“一發而不可收拾”,慾望戰勝了理性,戰勝了道德,誰都不能阻擋,武大就這樣被殺害了。這其中當然有西門慶和王婆的慫恿,但主要還是潘金蓮自己的決定,她已經是個惡人了。這恐怕也是對武松最大的報復了。

不得不讚嘆一下《水滸傳》的筆法,環環相扣步步緊逼,一步步把潘金蓮這樣一個可憐的丫鬟變成了殺夫的淫婦,潘金蓮的死,張大戶,武大,武松,王婆,西門慶都是兇手,少了哪一個也許結局就不是這樣。我沒有想洗白潘金蓮,我想說明的,是她“惡”的由來,名著不是兒童動畫非黑即白非善即惡,任何人的惡都是有來由的,但更重要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善惡的權利,潘金蓮選擇了惡,最終也得到了惡果。


遠方和你luck


一提起潘金蓮,大家第一反應就會聯想到水性楊花、紅顏禍水、輕浮這些詞語。以至於現在成了一個梗就是“大郎,起來把藥喝了”哈哈。而在當時的環境下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現狀。其實潘金蓮的悲劇也是當時古代婦女的一個縮影。

第一,當時婦女地位低下。當時本來就是男尊女卑,而潘金蓮當時面對的又是很強勢的王婆婆,還有有錢有勢的西門慶,有人說潘金蓮是很淫蕩的,但有沒有人發現原本潘金蓮是足不出戶的,是被王婆婆和西門慶設下圈套一步步引誘的。當然潘金蓮也可以反抗,去官府告他們,但那樣換來的結果會怎樣呢?鬥得過西門慶嗎,並且還會被人說閒話。所以說古代婦女地位是很低下的,很悲催的。

第二,古代婚姻的匹配度是很低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他是很勤奮的,很憨厚老實的,而潘金蓮是很漂亮的,也很嫵媚。那麼潘金蓮怎麼會成為武大郎的媳婦呢,個人覺得當時武大郎就應該找一個相貌平平能吃苦的女子一起過日子,而潘金蓮應該是嫁給大戶人家。但在那時婚姻的匹配度就是這麼低,幸福感也是很低的,個人覺得其實他們兩個本不合適,武大郎只知道賣燒餅,也沒有什麼情感上的溝通,時間長了潘金蓮難免會寂寞,所以這段婚姻是很失敗的。古代女子也不像現在這樣可以自由戀愛,三觀合適等等,所以還反映了當時婚姻匹配度很低。

第三,有權有勢能為所欲為。當時西門慶可以說是高高在上的官家公子,為什麼可以這樣光明正大的調戲別人家的媳婦,好色的西門慶可以如此膨脹,最後這醜陋的嘴臉還是遭到了報應。這樣畸形的社會體制遭殃的必然是女性,導致了這樣一起悲劇發生。所以潘金蓮這一人物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有權人家的任性和霸道,為所欲為。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被採納,謝謝~


雪頂咖啡屋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潘金蓮本來只是富戶家的一個使女(丫鬟、婢女),二十多歲的年紀,頗有幾分姿色,金蓮是她的小名,大名叫啥子作者沒提。因為年輕漂亮,所以這個富戶家的男主人就整天纏著她,估計沒少騷擾。後來潘金蓮受不了了,就告訴了主人婆。男主人很生氣,於是倒貼錢,把她嫁給了縣裡的武大郎。

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不僅是因為武大郎矮醜猥瑣,還因為武大郎很窮,父母早亡,還有個天天喝酒打架的弟弟。你想這樣的家庭,一個剛20來歲的姑娘嫁過去,能省心嗎?顯然不能,男主人就是要以此報復潘金蓮。

古代婢女的地位很低,被主人佔有是很正常的事,能做小妾都是燒高香了。從這一點來說,潘金蓮其實沒有資格拒絕男主人,她之所以敢牴觸,是因為男主人怕老婆。

由此反應出一個當時的社會問題——《男尊女卑》

,上面是我對於通過潘金蓮得出當時的社會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吉李大比


《水滸傳》中潘金蓮悲劇的女權主義婦女觀社會影響意義深遠。

潘金蓮是施耐庵筆下一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形象。

她敢於選擇,自釀苦果;不滿婚姻,嚮往愛情;遇人不淑,誤入歧途;殘殺親夫,萬劫不復,結束了自己充滿悲劇的一生。

對於潘金蓮的形象,有人說她是一個蕩婦,有人說她是一個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先驅者。對於這個弱女子,我們除了悲憫之外,更多的是對她的反抗意識表示的欽佩。潘金蓮是女權注意的覺醒者,從她身上,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婦女卑下無權的地位。

所處的時代背景 產生於元末明初的《水滸傳》是一部歷經南宋、元、明三個朝代孕育而成的作品,其間均深受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思想的深刻影響,特別是施耐庵,身處明初朱元璋朝代,此時統治者強調禮制,以有利於政權的鞏固,特別強調女性的貞節。

受封建傳統思想和明朝統治者禮制的影響,潘金蓮的行為已經嚴重與當時的封建禮儀格格不入。潘金蓮,也並非我們眼中的蕩婦,只是跟一般女子一樣,同樣有對愛情美好的嚮往,對城裡生活的追求,對生理方面的需求,他跟一般女子唯一不同的就是,潘金蓮勇於表達自己,不想自己的 思想被禁錮。

她內心無比的厭倦當時的封建教條,卻半推半就的走上了自己想要的路線。

與其說潘金蓮是時代的悲劇人物,倒不如說她為了愛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一種悽美的幸福,人固有一死,在最美的年紀,遇上最美的愛情 ,然後轟轟烈烈一番,最後香消玉殞,留給民間的,除了無限的罵名,卻也給不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慾望禁錮之下的女人看到了希望。

與其被禁錮在慾望之下,漸漸滄老,倒不如在最美的年紀,輕輕的離開,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

潘金蓮正好恰恰相反的反應了這個時代。

一切潘金蓮內心想的,也是這個時代所想的,卻最不能想的。

這個時代就是一個矛盾體時代。

這本是天賦人權的情感,卻要被封建時代所荼毒。這是時代的悲劇。


觀察號


潘金蓮是《水滸傳》中塑造的一個蕩婦的形象,歷來被人們貼上了淫蕩、 謀殺親夫、狠毒的標籤,數百年來受著人們的唾罵與指責。在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特別是馬蓉出軌后王寶強的經紀人,很多網民都給馬蓉冠以現代潘金蓮的標籤,潘金蓮可謂是深入人心。從巜水滸傳》中可以清楚得知,潘金蓮出身低微,自幼命運悽慘,在大戶人家當使丫環,是一個卑賤的奴隸。後來勇敢逃脫地主老爺魔掌,被迫嫁給武大郎,因不滿婚姻,嚮往愛情,遇人不淑,誤入岐途,謀殺親夫,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足可以反映了當時封神社會是男權至上、女性地位低下,特別是社會底層女性備受壓迫的社會現狀。

現在人們看到對潘金蓮的描述往往都會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她,對她的評價有失公允,缺乏理性。當然我在這裡絕對不是肯定她的淫蕩、狠毒,贊同他謀殺親夫的做法,我只是從一個公平的角度,以理智的眼光看待潘金蓮,覺得她敢愛敢恨、敢於反抗、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這都是沒有錯的,並且在封建男權重壓下所表現出來女權主義是很值得欽佩的,也是值得現代人同情的。






堯山漁夫


妖嬈、魅惑、性感,這三個詞語應該是《水滸傳》中潘金蓮留給大家的直觀印象。

客觀的說,《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的確是這樣一個形象。那麼為什麼潘金蓮是這樣的形象呢。這就要梳理一下潘金蓮這個人物的經歷了。

潘金蓮本是大戶人家的丫鬟,生的一副好模樣,家中的老頭主人也對她的美貌有所覬覦,想納潘金蓮為妾;潘金蓮肯定不肯啊想,我這麼年輕貌美,怎麼能嫁給一個老幫菜呢。於是潘金蓮就大膽的將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這個糟老頭子的正妻;正妻出於同情也好,出於吃醋也好,也支持了潘金蓮的想法。後來呢,便將潘金蓮介紹給了她後來的丈夫武大郎。再後來的發生在潘金蓮身上的事大家都都知道了。

分析起來,潘金蓮首先是一個敢於同自己命運做鬥爭的“貞烈”女子,在當時屬女權主義者,因此才敢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拒絕做礦老闆的小三,從這個角度說,潘金蓮傳遞出的是一種積極的社會能量。其次,再說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短促矮胖,對於男女雲雨之事又是“殘疾”,本來逃過一劫的潘金蓮遇上武大郎,也成了命中註定的一劫;於是,同樣為了追求自己的“性福”和幸福,潘金蓮接連犯下了三個錯誤,一是對風流倜儻的西門大官人心生愛慕、垂涎三尺;二是謀害親夫武大郎;三是勾引自己的小叔子武松。

這三件事情,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與倫理道德中,斷然不被人們思想認同,只能被貼上蕩婦的標籤。放在當今社會,仍然有悖人倫禮法。但是如果拋開人倫禮法不談,潘金蓮始終是在和自己不公的命運做搏鬥,這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則是受制於當時社會制度、法規不健全的因素,搏鬥姿勢不對;可是如若她想搏鬥,也貌似沒有比“出牆”更好的解決之道。

三個現實意義:其一,窮則思變,不變則窮死;其二,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其三,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奔跑的老範


我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婚前的潘金蓮其實是個烈女

潘金蓮出生於貧苦家庭,打小就被父母賣給當地富豪家做丫環,那辰光才十歲不到,本來註定會默默無聞一輩子,誰知當她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美人胚子盡顯,竟出落的花鮮般美麗,儘管出生卑微也引的身邊是蜂飛蝶舞。

其中有隻癩蛤蟆,就是她的主人老員外,本就是個色鬼哪肯放走嘴邊的天鵝,就三番兩次的進行挑逗和調戲,潘金蓮總是巧妙脫身,賊心不死的老員外就允諾各種金銀財寶來勾搭,還是被潘金蓮斷然拒絕。

急的老員外茶飯不能思,也顧不得家裡母老虎的厲害,斷然要娶潘金蓮做小老婆,以為給了身份就能得手,那曉得潘金蓮對這一切視如糞土,未動半點之心。老員外見潑水不進,只好霸王硬上弓,想生米煮成熟飯,遭到潘金蓮的激烈反抗,並且直接上報母老虎,結果是好事沒做成反引一身騷,被母老虎收拾的鼻青臉腫簡直不能看。

老員外氣的七竅生煙,發誓要讓潘金蓮生不如死,因為是買來的丫環有處置權,便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天才想出個損招,他要將潘金蓮嫁給一個奇醜無比的男人,對她的承受力來個毀滅性地破壞,一旦計成你再烈也是老夫嘴上的鴨子,想飛都沒門。

老員外說的這個奇醜無比的男人,就是當地賣燒餅的武大郎,醜到什麼程度?可以這麼講凡是醜人的要素他幾乎佔光。一米多點的個子就宣佈他是個極度殘廢的男人,又生著一個極不相稱的碩大腦袋,且五官不正,看著就瘮人。

潘金蓮這朵鮮花要嫁給這種連牛糞都算不上的男人,想來就是在今天也不見得有人能接受,可潘金蓮二話不說,打起揹包走人。足以證明她是個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強勢而弱的烈性女子,此時的潘金蓮應該值得人們的尊重。

有句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可一旦近鄰成害那就是禍害無窮,潘金蓮就是遇到這樣的鄰居而踏上了不歸路。其實,當初潘金蓮的烈性除了個性外,更多的是青春騷動,一旦嫁人為妻,整天搗鼓油鹽醬醋後,靜下心來才發現自己是那麼的不平和委屈。儘管醜夫是無微不至的寵愛,但內心的不滿自然日久生恨,再遇到要命的鄰居自是禍從天來。

(二)婚後的潘金蓮為愛走上不歸路

潘金蓮的鄰居是個孤老婆子叫王氏,估計是個不成料的貨,否則一把年紀連個兒女都沒有,兩人耐不住寂寞經常互相串門,這女人在一起聊天盡是是非事。

對潘金蓮的遭遇王氏甚是不平,鮮花牛屎是兩人共同語言,潘金蓮的騷動再次被激起,她要抗爭、要改變命運,要追求自己的真愛。這本是常人之想,根本沒有對錯,不過在那個年代要想背叛婚姻真不是一點的勇氣,尤其是女人,潘金蓮錯的是其選擇和方向出了問題。

第一次入雷池示愛的便是武二,就是自己的小叔子武松,她見武松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是自己夢想中的白馬王子,便千方百計的討好。用心關懷遠超叔嫂之情,過分之舉也未見武松義正言辭,便錯誤的以為落花有意,則是人倫而拒近而大膽深入,不想,引起武松的激烈不滿,結果是離家而去。

這次被拒對潘金蓮的自尊傷害極大,幾乎達到惱羞成怒的地步,甚至挑撥兄弟的關係,好在兩人並不在意,這可更讓潘金蓮生怒,由此埋下禍根。其實,武松要是對嫂子當時的曖昧進行正言和安撫,也許就不會發生以後的事,可他選擇逃避,無意之中將潘金蓮送上了不歸路。

被武松拒絕的潘金蓮一直懷恨在心,她在尋找機會要報復武松,殊不知一次的意外讓她同當地的黑惡勢力西門慶扯上了關係,這西門大官人是有名的好色教王,在王老婆子的教唆和誘導下,一對野鴛鴦就此誕生。

被戴了綠帽子的武大郎其實心中有數,只是不願捅破那張紙,他也知道自己委屈了妻子,睜隻眼閉隻眼過吧!可此時的潘金蓮已被西門哄騙得失了水準,以為尋到真愛,對武大郎百看不順,甚至是厭惡,在西門的引誘下殘忍弒夫,兩人又聯手毀屍滅跡。

武松回來後得知哥哥已死自然心中有數,當即捉了潘金蓮一陣審問,她哪經得住刀槍威嚇,便灶老爺上西天一股腦交代個清楚,以為還能活命,那武松本就是個武夫,又是一根筋的莽漢,當即一刀要了她的命。又跑到隔壁殺了王老婆子,還不解恨,最後血濺鴛鴦樓,殺了西門慶等數十人,害得無辜之人跟著受牽連。由此造成潘武兩姓直到今天的隔閡都沒法消除。

(三)真實的潘金蓮

有很多人懷疑潘金蓮其人的真假,但世上確實有其人,不過故事不盡相同,潘金蓮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是恩州的知州,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潘金蓮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知書達理,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千金小姐。後來嫁給了鄰村的武植,這個武植家庭貧困,但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因為在家排行老大,被人稱為武大郎,因生計關係來到潘家打工。

因其人品較好而且十分能幹,深得潘金蓮父親的喜歡,便出資送武植去讀書,還把女兒許配於他,武植沒有辜負期望,很快便考上進士,被任命為陽穀縣的縣令。

兩人結婚後相互敬重生活美滿,育有四個子女,特別是潘金蓮善良賢惠、勤勞仁義,以賢妻良母而聞名鄉里,這麼好的女人咋跟《水滸傳》上的潘金蓮搭上關係呢?裡面還有個故事。

武植少年時因家貧曾受到一位黃姓好友的資助,後來黃家遭遇大火而變得窮困潦倒,聽說武大郎當了縣官,便來投奔以圖謀份差事。見到黃姓朋友武大郎十分高興,每天熱情招待就是不提工作的事,時間一長就不高興了,認為他是忘恩負義、不近人情,一怒之下便不辭而別。

在路上越想越氣憤憤不平,逢人便說武大郎的不是,最後演變成妖言惑眾以以洩世憤。這當兒又碰到當地一位叫西門慶的惡少,兩人一拍即合,添油加醋栽贓陷害,這西門慶咋跟姓黃的沆瀣一氣呢?原來這西門慶曾受到過武大郎的制裁,現在便趁機來報復。

其實,武大郎根本沒有忘恩負義,他聽說朋友家遭火便留下朋友款待,自己已經派人到朋友家裡去建房,本想給個驚喜,卻不知弄巧成拙。一個很平常的故事,傳到《水滸傳》作者的耳朵裡,就變成如今人們熟悉的潘金蓮,一個形象皆毀的悲劇人物,想來也是文人惹下的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