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如今的浙江省杭州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揚州的吳郡,這裡也是東吳帝國的發祥地,東吳名人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市籍的東吳名人共有八十一人.其中,杭州市十五人,餘杭區四人,富陽區六十二人。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一位:全柔。全柔,杭州市人。全柔早年效力漢庭,官至尚書郎右丞,於董卓專權時期卸任回鄉。全柔回到家中後,並沒有過上清閒的生活。州府得知他返鄉的消息後,再度徵辟出仕,官至會稽東部都尉。孫策進入江東後,全柔率部歸降,自此成了孫氏帳下的名臣。全柔在東吳曾擔任過都尉、長史、太守等職,後期事蹟不詳。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二位:全琮。全琮,字子璜,全柔之子,杭州市人。全琮少有大志,未出仕之前便傾盡所有資助流散避難的名士,其名聲也因此享譽州郡。全琮成年後受到孫權的徵召,初任奮威校尉一職,早期在平定山越、轉戰荊州、濡須抗魏的過程中屢有戰功,曾擔任過九江太守、綏南將軍等職。孫權登基之後,更是視全琮為心腹重臣,不僅數次命其統兵抗擊魏、蜀,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全琮。全琮於赤烏年間病逝,逝前官至右大司馬。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三位:全緒。全緒是全琮的長子,杭州市人。全琮病逝後,全緒受詔出仕,在東吳官至鎮北將軍,曾在東興抗擊曹魏立功,東吳太平年間病逝於任上。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四位:全尚。全尚,字子真,全琮的堂侄,杭州市人。全尚的女兒是吳廢帝孫亮的皇后,全尚也憑著這一層關係在東吳集團官至太常、錄尚書事。全尚因其子參與剷除權臣孫綝而受到牽連,最後被孫綝誅殺。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五位:全紀。全紀是全尚之子,杭州市人。全紀在東吳官至黃門侍郎,因參與吳廢帝孫亮誅殺權臣孫綝的謀劃,失敗後被誅。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六位:丁諝。丁諝是杭州市人。丁諝出身貧寒,早年從軍,是東吳名臣顧邵鎮戍地方期間發掘並提拔起來的東吳官員。丁諝在東吳官至典軍中郎將,其它事蹟不詳。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七位:凌操。凌操是杭州市餘杭區人,早年投靠孫氏的將領之一。凌操跟隨孫策征戰的過程中屢建戰功,跟隨孫權攻伐江夏黃祖時不幸陣亡。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八位:淩統。淩統,字公績,杭州市餘杭區人,東吳的虎臣之一。凌操陣亡之後,淩統受詔出仕,代父統兵。凌操在東吳的將領之中年紀較輕,但作戰時表現異常勇猛,在征討江夏、合肥之戰中戰功卓著,官至偏將軍,最終病逝於任上。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九位:凌烈。凌烈是淩統之子,杭州市餘杭區人。淩統病逝時,凌烈尚且年幼,是經由孫權一手培養並提拔起來的將領,但因後期犯事被免官,其它事蹟不詳。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十位:凌封。凌封是凌烈之弟,杭州市餘杭區人。凌封也是由孫權一手培養起來的將領,凌烈被免官後由凌封接任統兵,主要事蹟不詳。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十一位:孫賁。孫賁,字伯陽,杭州市富陽區人。孫賁是東吳早期的宗室名將,是孫策、孫權的堂兄。孫賁早年追隨叔父孫堅四處征戰的過程中屢建戰功,之後又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地區。孫策病逝後,孫賁輔助孫權穩定大局,是東吳早期宗室中的主要功臣,官至徵虜將軍,最終病逝於任上。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第十二位:孫霸。孫霸,字子威,杭州市富陽區人。孫霸是東吳集團中的皇子,排行第四,赤烏年間被冊封為魯王。但是,孫霸對東吳集團的大局沒有起到任何好的影響。反而結交奸邪、構陷太子、誣陷良臣,可以說是東吳集團中的首位誤國之臣。孫霸最後在謀害太子時,被孫權下詔處死。

浙江省杭州籍東吳名人:杭州市15人,餘杭區4人,富陽區62人

除了上述這些名人之外,杭州市籍的名臣還有很多,比如:杭州市的全氏後人:全寄、全懌、全吳、全禕、全儀、全靜、全端、全翩、全緝等九人。杭州市富陽區的孫氏一族:孫堅、孫策、孫權、孫亮、孫休、孫暗、孫德、孫謙、孫靜、孫超、孫瑜、孫曼、孫皎、孫瓶、孫晞、孫諮、孫彌、孫儀、孫奐、孫承、孫壹、孫鄰、孫苗、孫述、孫震、孫諧、孫歆、孫旅、孫安、孫熙、孫績、孫輔、孫興、孫昭、孫偉、孫昕、孫羽、孫松、孫匡、孫泰、孫秀、孫韶、孫越、孫楷、孫異、孫奕、孫恢、孫桓、孫登、孫英、孫慮、孫和、孫基、孫壹、孫奮、孫憲、孫峻、孫綝、孫瑾、孫壾等六十人。限於篇幅,在本文中不再一一贅述。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