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自然災害,在全球範圍頻繁發生,給人類社會及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20世紀,全球因地震、滑坡、海嘯、旋風、洪水、火山爆發及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300萬

間接危害,會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

對發達國家而言,災害容易造成較大損失;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災害更容易造成經濟倒退。自然災害還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政治動盪。

在聯合國的倡導與推動下,全球性自然災害治理取得進展和成效,但仍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

面對新形勢,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加快全球性自然災害治理的深度變革,並加強對保險機制的綜合應用。

一、各國應對自然災害之道

洪水、颶風、地震、暴風雪……自然災害面前,生命如此脆弱!

  1、瑞士:風雪之前講技術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瑞士是世界著名滑雪勝地,預測和防範雪崩是每年入冬的要務之一。

為預防雪崩,瑞士境內不少滑雪場都設立防護網,進行雪道監控,開通警報系統。

位於達沃斯的瑞士聯邦冰雪和雪崩研究所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家專門研究所之一。為降低雪崩帶來的危害,這個研究所在阿爾卑斯山地區設立多個遠程自動觀測站,站內配備測量風速、積雪厚度和溫度的儀器。觀測站收集到的數字傳送到達沃斯研究所進行分析,每天兩次向公眾發佈雪崩預警報告。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巨大的瑞士旋轉掃雪機(圖片來源:歐洲機械技術論壇)


  瑞士一家體育公司向滑雪愛好者推出名為“生命包”的氣囊滑雪服,據說能幫助他們在遇上雪崩時保住性命。“生命包”保證使用者在隨崩塌的積雪下落時不發生翻滾,頭部始終向上。

2、法國:應對暴風雨雪有心得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法國專家認為,人類目前還不能控制暴風雨雪等惡劣天氣造成的災害,但是通過採取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可以儘量避免或減少損失,保證民眾的正常生活。

  2003年1月初,法國各地氣溫驟降,大雪過後路面結冰造成局部地區公路交通癱瘓。在部分擁堵路段,車輛甚至排起長達60公里的長隊,很多人被困在路上無法回家。法國政府在對防災救災機制進行深刻反思後,制定出一系列旨在加強政府應對惡劣天氣能力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法國氣象部門,建立起氣象預警機制,及時向交通、民防和衛生部門以及公眾發送暴風雨雪等氣象警報,以便採取應急措施。

  政府還規定,各地需要設立應急接待中心,建立緊急食品供應機制,以便在惡劣天氣情況下保證民眾的基本食宿供應。

3、加拿大:高效和系統的“鬥雪之道”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加拿大冬天漫長而多雪,各省、市政府都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一套較為高效和系統的“鬥雪之道”。

清理積雪、保障道路暢通的責任,主要由各省市政府分段管轄

其中省政府負責轄區內高速路,市政府負責市內道路,國家公園內的高速路路段則由聯邦政府負責。

各級政府每年都有專門的清雪預算。據統計,加拿大全國每年清雪費用高達10億加元(1美元約合0.99加元)。

機械化清理積雪,每個城市都有鏟雪車、撒鹽車、融雪車、揚雪機、運雪車和除冰車等成套的設備。鏟雪車又分為主路鏟雪車和人行道鏟雪車,均按作業路面寬窄設計,一般都是車過而路清。

  各地“鬥雪”工作有輕重緩急之分,對完成作業時間也有嚴格規定,其中對高速路和主幹道積雪的完成作業時間一般要求在雪停後2至4小時之內。

4、芬蘭:雪天保證道路暢通的經驗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芬蘭地處北極圈附近,冬季漫長,氣候條件有時十分惡劣。

特別是在大雪紛飛的天氣情況下,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除路面積雪,積雪經過車輛反覆碾壓後,很快會被壓實,而當氣溫低於零攝氏度時,路面就會結冰,給過往車輛和行人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即時除雪,很重要

  根據天氣預報,在大雪到來之前和降雪時,做好撒鹽融雪、撒砂防滑以及機械除雪等工作。

  芬蘭研究人員,研製的一套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公路氣象服務系統,可及時向駕車者以及道路養護人員提供所需的氣象和路況信息。

5、日本:地震之後的鎮靜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

  地震頻發,日本人在震後能夠保持鎮靜

  全國各地,設有不少地震博物館和地震知識學習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在這些地震博物館內,市民們能夠親身體驗地震時的感覺。藉助博物館內模擬火災現場的煙霧走廊和模擬地震的震動平臺,參觀者可以體驗到6級地震發生時的狀態。每年法定“防災日”來臨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辦地震防災演練,向市民介紹面對突發災難的應急對策,也提醒市民加強危機意識。

  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監測系統,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城市建設規劃之時,日本重視防災避難的設計

。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設公路、鐵路和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的重點。行走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政府指定的避難“緩衝地帶”,不少城中綠地和街心公園的入口處都插著“地震避難所”的牌子。

6、美國:颶風留下的痛楚

災難來襲,恐慌是常態!是誰,讓我們放心感動並充滿希望?


  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近萬名災民滯留當地體育館數天、企圖撤離災區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長隊,美國政府組織救災不力遭到批評

  有了“卡特里娜”颶風救災不當的慘痛教訓,美國在日後颶風來襲時充分準備、全面應對,體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苦楚心態。

  “卡特里娜”颶風發生後不到一個月,又有“麗塔”颶風襲擊美國南部墨西哥灣地區。這一次,美國政府提前準備,從疏散居民到調動軍隊救援,成功頂住“麗塔”颶風。

  “卡特里娜”颶風來襲時,美國政府調派“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到墨西哥灣地區,作為臨時救災指揮中心。這一動作,比颶風登陸晚了4天。

  “麗塔”來襲時,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北方司令部(負責美國本土安全事務)設立地面指揮中心。這一動作,比颶風登陸早了2天。

  在“麗塔”登陸前,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兩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未雨綢繆,根據本地區情況各自發布撤離命令,並調動汽車及其他可用資源協助居民撤離。

  為保證避難居民食品的正常供給,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在兩個州共儲備約165車冰塊、185車水及98車食品。

  談到應對“麗塔”的各項準備工作,美國聯邦緊急措施署發言人戴比.溫說:“我們已經吸取教訓,不去作假設,而是切切實實的準備。”

二、比較中美兩個大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誰的效率更高?

中美差距,不光是經濟實力的差距,更主要是體制上的差距。

應對08年汶川大地震,顯示出中國體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一方受難八方支援,讓國人感動、安心、充滿希望!


  2005年8月25日至31日,卡特里娜颶風登陸美國西岸,對新奧爾良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新奧爾良市防洪堤決口,市內80%的地區被水淹沒,1200多人死亡,全部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500億人民幣。

回顧這兩場災難時,發現中美兩國面對災難會有比較大的應對差異。


  


1、面對災難發生時,國家機器的應對狀況


如果不能有效及時解決突發事件或者災難事故,民眾是沒有安全感的。


美國方面:


5小時後,聯邦緊急救援局邁克爾-布朗要求派遣1000名救援人員,要求“在兩天內”趕赴災區。


  


10小時後,密西西比州州長巴伯8月31日通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向全國發布災情通報,
  


36小時後,成立白宮救援指揮部,並且決定“在第二天開展工作”。


  


8月30號,新奧爾良開始發生大範圍的武裝搶劫和放火行為。當一名遊客向警方求助的時候,得到的答覆是“你去死吧!現在都是各顧各了”。(Gotohell,it’’’’severymanforhimself)。


8月31號,當地的1500名警察接到命令,放棄搜索倖存者,改為執行維護治安的任務,同時全城宣佈宵禁。


  


9月1號,已有6500名國民警衛隊奉命趕到新奧爾良協助維護治安。


  


9月2號,由於局勢越來越混亂,州長要求增派4萬名國民警衛隊參與救援和維護治安,因為發現有人向救援的直升飛機和車隊開槍射擊。


  


     


中國方面:


二十五分鐘,國家網站--新華網發佈地震消息。


一小時二十分鐘,解放軍總參謀部應急預案啟動。

一小時三十分鐘,因通訊中斷,兩架直升飛機派往災區瞭解受災情況。


四小時,同樣身處地震區域的武警四川總隊和駐川武警某師的2900名官兵最先趕到災區第一線。


四小時二十分,成都軍區和駐川某師5000餘官兵分別趕赴都江堰、彭州、漢旺等地震災區參加救災。


四小時五十分,成都軍區先遣指揮部已經進駐災區指揮救災。


動用軍隊,須經中央批准


地震發生後,國家應急預案的啟動只用了短短1個多小時,從下達命令到部隊出動僅僅只2小時多

第一天就調集了2萬多部隊參與救災,並迅速調集民航力量組織上萬部隊空運入川。

地震後第三天,也就是救援的72小時黃金時間內,陸續進入地震災區參與救援的部隊人數超過10萬人,加上武警、消防和其他社會救助人員,參與救災人員超過20萬人,足跡已經遍及所有受災地區。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為迅速的救援行動,讓人看到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機器面對災難時如何在發揮作用!


  


2、災區民眾和參與救護的軍隊,面對災難時的表現


生死關頭,最能夠看到民眾對政府的態度。

軍隊是國家機器的代表,在災難面前,國家機器面對的社會環境和自身作為,直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和諧狀況和國家制度的生命力。


美國方面:


面對滅頂之災,美國人信奉的自己才能救自己迅速演變到極端,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推崇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根基。


災難發生時,發生大規模民眾自發的“打砸搶燒”

新奧爾良市的不少市民,認為此舉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以減清自己在颶風中的損失。

不少人是通過“打砸搶燒”來發洩對政府的不滿。

一派“和諧”的美國社會,在災難面前,一下子就暴露出她的社會深層次矛盾。救災行動,只要有美國軍人參與,就必須佩帶槍支以防不測

為了迅速平息在新奧爾良市的打砸搶燒,國民警衛隊在9月2日居然派出40輛坦克進入市區維護秩序。

對災民的救護和轉移,幾乎全部交給社會其他機構和個人去完成,最容易調動和組織的軍隊力量,卻不能在災難發生的黃金時間參與到救護行動中去

  

中國方面:


面對滅頂之災,中國人心中的菩薩就是政府和軍隊!


民眾,對政府的救災能力和責任行為是充分信任的

災民們,只要看到解放軍來了後都知道自己有救了,感動啊!

被掩埋在廢墟中等待救援的人,能夠支撐自己堅持下來的信念,就是解放軍一定會來救自己,流淚了!

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其他大災難,最先到達災難現場參與救護的必定是軍隊

中國軍人進入災區的最佳形象,被馬來西亞媒體報道:“解放軍救災不帶槍令西方驚訝”。是的,解放軍進入災區從來是不攜帶武器的,隨身攜帶的除了救災物資就是隨時要送給災民的口糧。


  


3、國家領導人,災難發生時的表現


領導人,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


領導人的形象和表現,直接導致各國人民對這個國家加分或者減分。


美國方面:

總統布什,正在得克薩斯州農場度假,接到颶風襲擊的消息後,他繼續度假到星期三,也就是8月31號才決定中止度假。

在從得克薩斯飛回華盛頓的路上,布什坐在空軍一號到新奧爾良上空盤旋“視察”了災區。到了9月2日,布什終於來到新奧爾良市,不過只從機場到了防洪堤決口處,始終遠離還處於混亂狀態的市區中心。

直到9月1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布什才抵達已經趨於安定的新奧爾良市慰問災民!

中國方面:

地震發生兩個小時後,總理溫家寶,就緊急趕赴災區。

晚上8點鐘,總理已經坐在地震重災區都江堰的抗震棚裡指揮、佈置抗震救災工作。

晚上10點到12點,總理來到都江堰幾處倒塌的建築前察看災情並指揮救援。13號,總理繼續在都江堰察看受災情況,然後驅車180公里之外的綿陽察看災情慰問災民。

14號,一早便趕到遭受重大損失的北川察看災情。

14日下午

,總理乘軍用直升機前往已經斷路的汶川縣映秀鎮察看災情,看望受災群眾。

在到達距離北川縣兩公里的曲山鎮時,溫總理碰見幾位戰士抬著一位受傷的小女孩從縣城方向跑過來,溫總理一行趕快讓路,並告訴戰士們抓緊時間救人,淚崩……
感動,不單單是對總理,而是感動總理代表的人民政府對苦難民眾的深深關懷,這就是親情啊!

4、對災民的支援和關懷態度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似乎是一條天經地義不可反駁的準則。而美國地方政府有權自行其是,這是有法律依據的。


美國方面:


另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格雷特納。格雷特納在密西西比河西岸,由於地勢較高受災程度要輕一些,她與新奧爾良隔河相望,有一座橋聯通。當接受了約6000名從新奧爾良逃出的難民之後,格雷特納決定設置路障關閉該橋。


格雷特納的警察,用槍指著持續到來的新奧爾良難民要求他們從原路回去,不準進入格雷特納,冷酷得讓人絕望

據目擊者介紹,為了堵住逃向格雷特納的災民,幾名警察曾威脅向逃出的難民和遊客開槍。


中國方面:

地震發生後,幾十萬受傷傷員擠滿了成都及周邊縣市的各大小醫院。

很快,中國動用國家力量,將幾千名傷員,用火車專列和飛機專機轉移到全國各地醫院進行救治

,既展現了國家對災民的關懷,也滿足了全國各地對地震災民的支援情感。

5、災後重建

災後重建是社會、政府和各層面集體參與的過程,這裡有兩個因素很重要。

如何推進災後重建的程序 ?

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具體重建措施 ?

重建會面臨很多困難,包括重建規劃遠近方案的落實,計劃的平衡,重建力量的組織等等。

如果程序和措施得當,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中美兩國國情的不同,在重建的過程和結果上就體現出不少的差異。

美國方面:

在卡特里娜颶風過境20天后,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在新奧爾良市的傑克遜廣場發表全國電視講話,為災區重建打氣。

他承諾聯邦政府將承擔重建的大部分費用;下令所有內閣高官參與全面評估聯邦政府對此次災難的反應;提議建立失業工人賬戶,為每個尋找工作的災民提供5000美元援助,用於職業培訓、教育以及子女看護支出;並撥款19億美元補貼地方政府為受災學生提供的教育費用,為受災地區學生免去6個月助學貸款利息,利息減免總額達到1億美元。

在美國,政府不能包辦一切,美國聯邦政府手裡有錢,災後重建的模式是將項目和資金交由地方政府、基金會或者NGO來運作,聯邦政府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和協調,兩者是合作的關係。

因此,災難過後,美國政府、社區、NGO以及整個社會層面共同行動起來一起規劃災後重建,廣泛聽取意見。首先對災難的評估廣泛地徵詢意見,然後展開長期規劃,最終由議會來進行決議。

政府非常看重對災難的評估和規劃,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規劃是中長期的,民主的決策過程註定要付出遙遙無期的代價

2005年,當卡特里娜颶風襲擊新奧爾良時,至少四處防洪堤多處決口,導致這個城市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淹沒。如今颶風已經過去五年了,城市重建的主體部分已大致完成,但是重建的規劃始終沒有停止,規劃將持續到2012年,5年前的規劃到現在還在實施。


自2005年10月起,僅在卡特里娜颶風發生一個多月之後,墨西哥灣沿岸社區國際救濟和發展資源中心(GCCSC),就開始重建當地居民的生活。該中心的目標是深入到社區各個地方,協助組織並促進一些通常是很艱難的重建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起初,“中心”的工作是管理緊急救濟,但後來的工作重點過渡到長期可持續的恢復重建上。中心是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第一個評估災區需求和測繪重災區的機構,進行多方面災區需求評估和測繪重災區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在颶風過後需要援助的潛在申請人。現在災區恢復週期已經從評估需求到了管理個人需要的階段,中心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了通過個案管理來滿足當地居民的受助需求。


複雜的災難重建中,各種關係本來需要政府來協調,如果僅依靠民間公益組織具體實施重建工作,他們將面對在當地的長期重複性無效工作


個體需求的差異是很大的,這對中心開展持續性工作是一個嚴竣的考驗。誰也不能對一個民間組織的工作有過高的要求,特別是工作進入到長期、複雜、艱鉅階段時,中心工作的失誤或者不足,不會影響到政府形象上去,但是隱藏的不滿,災民們仍然要算到政府頭上。新奧爾良卡特里娜颶風過去5年了,現在還有很多民間公益組織,仍然陷在當地社區提供他們的專業服務,重建的進程和效果也由此可見一斑。民間組織為什麼能夠堅持到現在,在於他們參與重建過程可以得到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提供的項目資金,政府用現金來購買民間公益組織的服務。


以目前的重建狀況,以社區為中心的公眾參與災後重建的過程多則要花上十年才能見到效果


按美國社會構架來理解,災後重建也是一個社會重建的過程,公民在其中的參與,直接構成重建社會的一部分


美國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始終強調以社區為導向,注重居民的生活需求。聯邦政府投入最多的是硬件建設,包括道路、港口、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只能交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社區生活上投入最多。由於災民受損情況不一樣,經濟狀況不一樣,地方政府很難滿足大部分災民的需求。


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NGO均以社區需求為前提,以社區為主體來開展重建,根據最基層居民的生活需求來開展重建。政府的資源調度以社區的需求為主導,社區公共建設、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建設更便利、更人性化,像助老、綠色生活等軟性的建設項目一般都交給NGO和社區來做。


當年《泰晤士報》在封面上用整版來刊發一張新奧爾良市被水淹沒的照片,標題只有一句話:“We’’rehurting(我們正在遭受傷害)。”如今五年過去了,新奧爾良市長依然在為重建這座城市四處奔走。美國總統也從布什變成了奧巴馬,但是這種狀況似乎沒有多少起色,人們對政府“蝸牛一樣的速度”感到不滿,傷害仍然在繼續。


  


2005年9月,就在卡特里娜颶風一週年之際,CNN、《今日美國》以及蓋洛普民意調查所聯手展開調查,其結果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不滿布什政府在颶風襲擊之後採取的賑災行動


55%的民眾認為布什對於這場災難的最初反應很慢,63%的民眾認為聯邦賑災機構的行動更糟,認為重災州和當地政府賑災行動不利的民眾比例也有59%。


小布什的繼任者奧巴馬也沒能得到災區民眾的認可,去年10月他當選後第一次去新奧爾良視察。儘管他在新奧爾良大學發表演講中反覆向當地居民保證聯邦政府“絕對不會忘記新奧爾良”、“還要把它建設得比以前更好”,但在問答環節他還是遭到了當地居民稱其對災區重視不夠的質疑。“為什麼在颶風過去4年後我們還要艱苦地等待重建款?為什麼我們得到的錢還是捉襟見肘?”29歲的法學院研究生加布里爾·博德納韋大聲說。


和這些質疑“相得益彰”的是不斷爆出的醜聞。例如美國國會的審計報告顯示從2005到2006年共有90萬人以虛假信息冒領賑災款,有些“災民”把得到的錢花在賭博、觀看色情電影、紋身甚至購買槍支上。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被濫用。


還在兩年前的2007-2008學年即將結束時,新奧爾良的災後學校重建工作仍有很多基本問題懸而未決。比如,誰來為代價高昂的災後重建買單?災後重建中教育經費的投入僅佔2%,這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很多特許學校使用著免費的校舍和設備,但今後的經費卻無法保障。在颶風來襲之前,該學區就已欠債2.5億美元。如今,這個問題仍然擺在那裡等待聯邦政府的決策。


可以這樣總結,美國的重建計劃在不斷的質疑聲和反對聲中,剛剛才有了一點起色。程序比過程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這使得重建的措施和力度受到各方面的制約,這是美國色彩的重建歷程。08年的經濟危機又使重建計劃受到不少的影響,但是請相信美國,一個嶄新的新奧爾良市終將被構建起來!


中國方面:

地震發生後第10天,5月23日晚,在呼嘯的列車上,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召開第13次會議,決定成立災後重建規劃組。

3日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

8月27日,《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獲通過,實行的是“舉全國之力”和“一省幫一重災縣”的支援決策。有關支持災後重建政策措施、生產力佈局和產業調整專項規劃等也一個接一個出爐。


重建兩年來,“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化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這是一些網友對四川災區恢復重建的評價


來自四川省政府的信息,截至今年9月28日,納入國家重建規劃的2.97萬個重建項目已開工99.3%,完工85.2%,概算總投資8613億元已完成7365.9億元,佔85.6%,也就是說,到今年9月底前,災後重建目標已經完成85%以上的投資和項目。


災後重建的第一目標是讓災民早日住進永久性住房,震後一年半,148.5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後兩年,25.9萬套城鎮居民住房基本竣工。38個重建城鎮中,30個已形成主體功能,其餘8個重建工作進展順利。規劃重建的3002所學校完工91.2%。今年春季開學時,災區學生已全部告別板房教室。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交通恢復重建項目完工87%,投資完成90%。災民們普遍反映,自己的生活環境比比震前超越了10年至20年。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省林業災後重建項目開工98.6%;完成林草植被恢復350萬畝,佔規劃任務的76.1%。


文化得到保護和弘揚,76個文化項目開工49個,佔65%。都江堰兩館、綿竹年畫村、安縣文化中心、江油李白紀念館和建川地震博物館等項目陸續竣工,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災後重建,由對口支援四川的18個省市共同完成,來自各援建省市的共計10萬援建大軍用無疆大愛在災區鑄起一座座豐碑,為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民生項目的陸續完工,災後重建將逐步轉向以提升災區發展能力為重點的新階段。在“後援建時期”,全省將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努力擴大災區群眾就業,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加強生態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推動對口支援向長期合作轉變,努力實現災區群眾既“住上好房子”又“過上好日子”。


汶川大地震,比卡特里娜颶風的破壞損失程度要大許多倍,重建難度就更加艱鉅

中國重建,只花了美國重建一半時間,成績卻比美國多了不知多少倍!

2006年四川全省生產總值8637.8億元,災後重建的概算總投資8613億元,重建的資金投入相當於地震前兩年的四川省總收入,等於重建了一個地震兩年前的四川省,這樣的重建投入顯示了中國力量和中國決心,這是美國社會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