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材的使用

明代篆刻多选石、牙等材质,使镌刻印章拥有了丰富而又理想的印材。铜、玉、骨、牙、角等印材,质地坚硬,不易受刀,这使得书画家常常不得不请人治印。据明初刘绩《霏雪》一书记载,元代画家王冕开始以花药石治印,但没有可靠的实物留下。

周亮工的《印人传》记载了这样一则逸事:文彭在南京国子监时,一次路过南京西郊桥,高价购得四筐当时用以雕刻妇女装饰品用的灯光冻石。至此文彭就不再以牙材刻印,而灯光冻石之能刻印,后渐被人知,于是,这种石头就被视为珍宝。


石质性材料易刻易工,一批有学识、通书画的文人竞相以鼓刀弄石为乐事,在篆刻活动中以兴精神寄托。明代画家、篆刻家李流芳回忆自己的篆刻经历时说:"余少年游戏斯道,偕吾友人竞相模仿,往往相对,酒阑茶罢,刀笔之声,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啸,互相标目,前无古人。"石料的广泛使用,使原来知难而退的爱好者痴迷于此,壮大了篆刻队伍的文化倾向,促进了明代篆刻艺术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