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果慘遭“地域歧視”!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武漢及武漢人,結結實實遭遇了一波“地域歧視”。無論國內國外,幾乎各行各業,大家談及武漢而“色變”,更有甚者,“怕屋及烏”,連整個湖北乃至湖北產的水果,也一同抵制起來。


“湖北產的食物還能不能吃”——類似於此的疑問大行其道。

湖北水果慘遭“地域歧視”!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有人表示,為了防止病毒傳播,安全起見,還是不吃為好;還有人調侃:“樓下鴨脖店只能承認用的是本地鴨才能澄清”……


受此影響,中國“臍橙之鄉”湖北秭歸至少有17萬噸臍橙無人問津,成為此次疫情中千千萬萬的“受害者”之一。


常說無知是謠言的“通行證”,破除誤解的最佳途徑,就是使用科學的力量進行武裝。


為此,在湖北學習工作近四十年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柑橘院士”鄧秀新特別呼籲:“水果不長腿,不會傳染人”。


他同時強調,哺乳動物之間可能會造成病毒傳播,但水果和蔬菜是不可能與人傳染的。且由於果蔬路上運輸要花費大量時間,病毒離開宿主一定時間,就會喪失活性。通過科學防疫,嚴格品控,湖北產地的水果可以安全食用。

湖北水果慘遭“地域歧視”!17萬噸秭歸臍橙無人問津

此外,為幫助秭歸臍橙攻克銷售難題,當地政府已通過阿里巴巴大農業緊急打造的數字供應鏈,將首批8萬多斤臍橙發往全國,並全程實現“雲品控”。從農戶採摘到加工,全程監控。


據悉,2018年,阿里巴巴啟動“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希望通過打造數字化現代農業,讓廣大農民最大限度增收。


作為試點,阿里在全國的首個數字農業基地2018年落地秭歸。據秭歸縣農業農村局數據,當年共有1592家電商通過阿里銷售秭歸臍橙,秭歸臍橙單品銷售問鼎全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