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2018年春晚,没有董卿,想她…


2019年春晚,没有董卿,想她…


2020年春晚,没有董卿,依然想她…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被网友如此惦记的主持人,应该找不出几位吧~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这几年,董卿虽然不再出现在央视春晚,但依然能在其他舞台上看见她的身影。


前段时间,《主持人大赛》举办新闻类总决赛。


“图说天下”环节,王嘉宁抽到一张漫画,显示的是猎人与熊同时坐在一个跷跷板上。


任何一方跌落,另一方也别想独善其身。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王嘉宁对这张图解读的是:“生”的选择。


在当下环境,人类和大自然该如何维持一个平衡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阐述过程中,能感觉出她有点紧张,但没影响发挥。


有观点、有逻辑、有态度的一段解读,在倒计时为0的那一刻,全场响起掌声。


连竞争对手都纷纷赞叹,“厉害”、“漂亮”、“太棒了”……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后来,轮到董卿点评,肯定王嘉宁表现的同时,指出了遗憾的地方:


“前一分钟抓到了一个关键词“对立”,后一半图片出来时,完全可以就着对立关系继续深挖。”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随后,简单讲解了一下: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即便占尽优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选手的解读够引人深思,但不得不承认,董卿对同样一张图的思考更深、更广


尤其“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字字珠玑,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就拿现在来说,何尝不是吃野味的恶果


近些年过分捕捉野味,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最后搞得两败俱伤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董卿点评的时候,可能只是就图论图,没有想那么多。


但犀利又温柔的表述,着实令人心悦诚服。


怪不得网友将其誉为“神仙中的神仙”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成功是一场严苛的修炼


而练就这般出口即周全,张嘴即放心的实力,归根到底,离不开“台下十年功”


小时候,其他孩子想玩儿就玩,想看电视就看。


但是,董卿不行!


在父亲的要求下,董卿天天抄成语、背古诗古文、看书并摘抄好词好句。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每年寒暑假,必须外出打零工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除此以外,董爸爸还禁止董卿关注外形,不让照镜子、不让穿新衣服……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那会儿,董卿对父亲的严苛安排特别抵触,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直至长大接触社会,才理解其中用心。


当有人问起如何看待当下的成功。


她将其归功于父亲的魔鬼教育


多亏了小时候的历练,才有了现在的强心脏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与自己死磕


1994年,董卿进入浙江电视台,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主持生涯。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那会儿,刚开始接触电视行业,一人身兼数职


当导演、写稿子、做主持,甚至跟着摄像学着剪录影带。


累是累了点儿,但挺开心。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1996年转去东方电视台。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当时,虽说已经有工作经验,但换了地方,就意味着是新人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的生活,董卿初去上海就体验了一把。


不过,好在功底扎实能吃苦。


渐渐地,从无节目可做,一步步发展成当地小有名气的主持人。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2000年,主持了“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表现非常优秀。


2001年,还因此拿下金话筒奖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也正是因为这个金话筒,董卿得到了去央视的机会。


北上发展,再次意味着从零开始


刚去北京的一两年,说是在央视工作,其实连央视大楼都没怎么进过。


因为所处的中央西部频道,办公地点是另一个地方。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而且主持的节目在上海不落地,以至于父母只知道她在央视上班,却从没在电视上见过人。


每每聊起来,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情况。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不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还没让董卿灰心。


真正让她难受的是,本身生在南方长在南方,主持的节目却是以西部文化为主题。


这对当时的董卿来说,是颇为陌生的领域。


如果想轻松驾驭,必须得下十足十的功夫做准备。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环境陌生、工作不顺利、无亲朋好友……种种原因让她觉得前路看不见光明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但是,董卿有种死磕的劲儿。


意识到自己心态不平稳,就迅速调整情绪。


工作哪里不懂,就一直做到懂为止。


即便主持的节目没多少人看,也竭尽做到最好。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没多久,董卿从西部频道调到综艺频道


多年后,谈起这次调动,她都清楚记得当时的心情。


一蹦一跳出了央视大楼,第一时间给母亲打电话,兴奋的说:你等着啊,马上就能在央视3套看到我了。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然后没多久,董卿就出现在了综艺频道。


人生出现转折点,应该是2004年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


每天下午四点彩排晚十点才结束直播


当天比赛结束后,董卿又和其他人开会。


回家常常已经凌晨两三点


但是,她依然不能休息,因为新的台词还没背。


这种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20天。


在外人看来,难免觉得有点惨无人道,但董卿乐在其中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由于表现优异,2005年,她就以黑马姿态站在了央视春晚舞台上。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这一站,就是13年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咬紧牙关 负重前行


人们常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其实,董卿就是这样的人。


不管什么节目,大型也好,小规模也罢,为了能够轻松驾驭,经常通宵达旦做准备。


表面展现的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故事,必须弄得明明白白,让自己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放心。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正是因为有这种死磕的劲儿,董卿才能一次次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印象最深刻是2007年,主持《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


快接近零点,导演通过耳麦,一会儿告诉董卿出现两分半空档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一会儿又说是一分半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过一会儿,又变成两分半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误判来来回回弄了好几次。


但董卿一直镇定自若,落落大方,让观众看不出丝毫破绽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自此,这次救场被誉为“金色三分钟”,还成为主持学上的经典案例。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还有一次是去兴化主持节目。


那天,天气不太好,又下雨又下雪。


董卿微笑登台。


可刚开口跟大家打完招呼,就滑倒在了台上。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状况突如其来,所有人都懵了。


被工作人员扶起来后,董卿赶紧整理好情绪,抬起头,笑着说:这个跟头让我永远记住兴化。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尴尬巧妙化解,一时间,掌声如雷。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有时候,不得不说,在主持这一块,董卿近乎无坚不摧


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除了经年累月的经验,还有她时刻准备着的心态。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就拿阅读来讲。


无论每天有多忙,都会抽一点时间来看书。


有人问:怎么坚持下来呢?


董卿说:无所谓坚不坚持,其实是多年来的一个习惯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外界看见她经常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上,出口成诗、张嘴成文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人文化沉淀的反馈


果然,还是忘不了你——————董卿


纵观董卿的成长史,其实谈不上坎坷,但也绝没多顺利。


表面上的一切光鲜亮丽,都有背后咬紧牙关的负重前行


所谓的顺风顺水,无非是拼尽全力去做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