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大戰幾乎殺死美國頁岩氣對未來的影響?

1號群


世界能源市場供求格局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末端發生鉅變:美俄沙特三國產能和產量均超過日產1000萬桶,美國成為油氣淨出口國;沙特為首的OPEC作用相對降低;中國、印度等新崛起國家成為原油主要進口國。

美俄沙上演“三國演義”,美國後來居上,咄咄逼人

美國憑藉美元地位和自身產油、消耗大國的多重優勢,歷來油價漲跌兩頭獲利,只有在1973年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中吃閃。

如今,它靠頁岩氣繁榮奠定能源大國地位,日產已進發至1300萬桶量級,還有可觀的天然氣產量。憑藉油氣高產,美國向大西洋、太平洋彼岸國家大力推銷,以此擠壓俄羅斯的市場份額。相對而言,美國油氣對沙特負面影響較小。

沙俄是利益組合而非戰略聯盟,要抗衡美國,必須有後者

俄羅斯原油主要供應歐洲、東亞和獨聯體國家,在美國主攻其前兩類對手的背景下很惱火。

俄具備與美國頁岩氣較量的實力,但從另一角度看,它更願與沙特為首的OPEC合作,以便穩產穩價各得其利。

相對於美國,沙俄都不是原油主要消費國,低價對後兩國不利,所以OPEC+減產報價是正招,問題是減太多讓美國得了便宜――擴大其市場份額。

沙特自恃成本低、儲量大,想“豪橫”一下,其實以俄羅斯的體量並不怵它,問題是沙俄大幅增產結果“兩敗俱傷”,美國頁岩氣也沒“好果子吃”

在新冠肺炎極大拉低市場需求的情形下,原油供過於求,結果就是價格崩盤,沙特、俄國收益都將大幅下滑,兩國財政負擔加重,經濟社會面臨困境。

至於美國,它的頁岩油產業會在30美元/桶的市場形勢下虧損乃至倒閉80%,好處是消費受益,拉低了原料成本與汽油價格,結果還是利大於弊。

沙特貌似有打價格戰的資本,其實內外格局很微妙,中期看會與俄妥協,美國也樂見沙俄“和解”

沙特雖有海量原油儲備,但其大手大腳耗費了很多,其當下國內環境、境外也門動武並不支持它再開闢“石油戰線”。

其實美國能拿住沙特,眼下特朗普不急出手,看沙俄較勁的結果;普京自然不怵沙特,他在等待時機;沙特眼下可以“鬧得歡”,將來的命運堪憂。

它不如低調好,自家幾斤幾兩,能鬥過俄羅斯還是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