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攀枝花长大的孩子,许多都有过住干打垒甚至席棚子的经历,小时候我们一帮孩子也都喜欢用小石子和泥巴修建小房子,构建自己的小屋,那时候模仿建造最多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干打垒。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攀枝花建设初期,广泛开展学大庆精神,民用建筑方面普遍推广修建干打垒。

干打垒这种房屋,很适合初期山区建设交通运输不便、各种建筑材料极度缺乏的攀枝花,加之攀枝花的山地地形条件,又不缺石头和泥土,而当时多为平房的干打垒对房屋基础要求也不高,所以很快就在攀枝花四处推广起来。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许多人都盼着能早点住进干打垒,至少厚厚的土墙安上门窗,顶上再加个盖,好歹也像个家,不像茅草房和席棚子,一刮风下雨就紧张,就是在自己屋子放个屁,都能对别人家产生影响。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干打垒修建最开始时使用传统的木质夯锤,用人力夯实土墙,后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优化,又使用夹板夯、风动锤、蛙式锤等简易机具施工。因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工劳动强度也降了下来。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在修建了太多干打垒后,许多建筑单位还摸索制定出一套干打垒的施工技术规范,使得这种建筑更加科学合理。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1965年5月,建工部三局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使用自制电动夯锤筑墙,并根据施工实践制定了《干打垒施工暂行规定》,包括土料选择、基础施工、土墙构造和夯筑、屋面结构、装修要求、土墙允许偏差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为当时推广干打垒建筑提供了技术支持。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就佩服那个年代的这股子“认真劲”,干工作什么都要有依据,绝不总干没把握的活,怎么也得搞出点什么“经验、技巧和规范”出来。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即使如今的攀枝花,你如果走到一些偏僻点的地方,还能见到有人住在早期建筑的干打垒里,可见当时修建质量还是不错的,至少攀枝花的多次地震都没能使其倒塌。

攀枝花的干打垒 曾为无数人构建过一个朴素温馨的家

从那之后,干打垒就密布在攀枝花的山水之间,为无数攀枝花人挡风遮雨,构建了一个个朴素但却温馨“家”。

那是如今住在高楼大厦也无法取代的一份甜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