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最近很火的一個IP叫“唐人街探案”,為什麼在國外中國人的聚集地稱之為唐人街,而不是漢人街呢?我們國內都自稱漢人啊。

反過來問題又是這樣的,為什麼在國外都叫唐人,而在國內叫漢人呢?在抗日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日本人稱呼我們為“支那”,其實支那外域是來自對“秦”的翻譯“Sina”“China”的音同詞。既然外邦對我們的認識是唐人,秦人,而我們卻自稱“漢”,為什麼不是秦人或唐人呢?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唐人街


“秦人”和“唐人”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王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如果僅僅是統一了六國還稱不上偉大。秦始皇的偉大在於第一次使整個中原地區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

在今天我們看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了服務一個國家的暴政。但是在當時統治者的角度,沒有焚書坑儒,書同文就無法得到保證。

大秦信奉法家,政令嚴苛,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讓這天下只有一個聲音,社會效率大大增加。統一的國家,統一的文化,如果我們自稱“秦人”,這依據也足夠充分。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秦兵馬俑


隋朝結束了中國的動盪,再次完成了一統,但是隋朝很快就滅亡了。唐朝繼承了前隋的衣缽,讓文明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關於盛唐有一部評價不錯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雖然這部劇主要劇情都是探案,但是不難看出大唐的盛世,“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如果中國自稱是唐人,真是沒什麼問題的。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盛唐長安


但是唐朝人自己可不這麼認為,文人騷客仍以漢人自居,不妨拿幾句唐詩參考吧:“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高適),“功弦抱漢月,馬足踏胡塵”(駱賓王),“胡無人,漢道昌”(李白),這些詩句都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漢自居的。

為什麼沒有叫唐人或秦人,而是自稱漢人呢?

秦國只經歷了兩世就滅亡了,雖然統一文化史無前人,但是時間太短,文化創新太少,缺少了一些厚重感,唐朝確實強大,文化經濟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漢朝在幾百年前創造了同樣的輝煌。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漢武帝


漢朝建立在秦朝的基礎上,承襲了秦朝的制度,繼承了一統的文化核心,也滿足了當時的人為需求。核心強大了,才有不斷開疆拓土的基礎。

曾經創造了56億票房的《戰狼2》有一句讓中國人熱血沸騰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漢朝也有這麼一句霸氣的短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大漢的霍去病,可以說是中國對遊牧民族作戰的巔峰,但漢王朝不僅僅使用武力開疆拓土,同時還輔以漢文化的傳播,大量使用漢文化的浸潤,使許多大漢屬國逐漸漢化,最終融入華夏族群。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漢家出征


大漢不是一直使用強橫的武力,在文化和經濟上同樣處於領先地位,這個就是大棒。同樣還有蘿蔔,那就是授爵、和親和厚禮,這些屬國派遣質子到漢都城生活學習,回到國內同時帶去了漢文化,他們接受,認同漢文化,凡是認同漢文化,皆可入華夏。

漢承秦制,但是漢代摒棄了秦朝的嚴苛律法,不再以法家治國,而是以儒家文化治理國家,同時以出身儒家的法家輔助,主張外儒內法。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秦人或唐人?外儒內法,民族的驕傲

霍去病


​儒家主張的忠孝娣和仁義禮智信等倫理道德,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這對於國家社會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孔夫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就是說,無論你是哪個族群,只要接受認同我的教化,咱們就是一家人。

漢代以儒家思想為核心以法家律法為輔助的中華文化基本定型,後世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文化理念安邦治國,這是我們之所以是漢族,自稱漢人的根本原因。秦、漢、唐,都是朝代的名稱,但只有漢成為我們的印記,將一直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