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不敢看觀音

從此不敢看觀音


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有這樣一個選段:

梁山伯問:“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祝英臺答:“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梁山伯這樣答道:“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這真是一段驚豔的對話。那麼九曲迴腸,堪稱中國式情話。


從此不敢看觀音

女子祝英臺,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她只有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在半途,她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唸書的書生梁山伯,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臺形影不離,像親兄弟一樣互助互愛,同窗共讀,談文論道。祝英臺傷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親自煲藥,照顧她直到她完全康復。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臺一針一線為他縫補。祝英臺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祝英臺是女子,更不知道她的心意。祝英臺借景借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但你看看,明明不知祝英臺是女郎的梁山伯,為何聽到祝英臺說自己在廟會中“扮觀音”,沒頭沒腦的,他就回應了一句:“我從此不敢看觀音”。為什麼不敢看,因為怕看了就會想到你,睹物思人。愛這麼感性而直覺的事,在語言未來得及表述出來和相互理解之前,恐怕已經朦朧覺醒了。祝英臺應該是相貌脫俗的,否則她廟會扮觀音的說法不會被梁山伯信服。貌如觀音的祝英臺,早讓梁山泊心生愛慕。當十八相送時,兩人依依難捨,祝英臺假裝要介紹家中九妹給梁山伯,梁山伯第一反應,竟是問祝英臺九妹像不像你?


從此不敢看觀音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這句話也真是妙,簡簡單單幾個字,卻有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功力,既點明瞭梁山伯的婉轉心思,又將兩人朦朧的情意渲染出來。梁山伯是在祝英臺扮回女子之前,已然對其動心。男也好,女也罷,我只知道我中意你,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喜悅,無關男女。覺得梁山伯的“我從此不敢看觀音”,可以評選中華上下五千年最美情話前十名了,那麼隱晦,那麼曲折,自己都不能完全明瞭,但卻就是不由自主,怦然心動。梁山伯的憨頭憨腦,真有那麼幾分可愛,他的喜歡不通過喉舌傳達出來,但藏在他說出的其他話語的背後。這梁山伯這麼喜歡祝英臺之時,祝英臺尚且是男兒身,及至後來知曉她是女兒家,其中況味定然是千迴百轉,這也契合了觀音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後來才轉變為一位頭戴寶冠、身披瓔珞、錦衣繡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託淨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蓮臺,法像端莊,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從男身到女身,是觀音亦是英臺。

梁山伯早就心動神搖了,只是恍然大悟之前的他,還不知道自己早已動情。“從此不敢看觀音”——這是一種什麼眼光?這是看待事物的一種創造性的眼光,能夠在其他事物中看到你留下的氣息、烙印的痕跡。這種眼光是由愛帶來的、也是被愛充滿的,而愛絕對不是有限的,它將彌散於處處。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有些情感,不知不覺就長在心裡,牽絆一生。


從此不敢看觀音

這不敢看的傻傻的反應,讓我想起《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痴痴地問唐僧:“你若真的四大皆空,為什麼不敢睜眼看我?你若睜眼看我,我不信你兩眼空空。”一代聖僧,只能咬著牙垂下眼簾。天人交戰了好久好久,他終於睜開了眼睛,然而並未兩眼空空,他一字一頓地說道:“我今生已許身佛門,來世若有緣……”離去之時,唐僧在馬上略略側首的一幕,也給了這一往情深的故事作了個了結。吳承恩筆下的唐三藏是個有血有肉的善人,對一花一木都倍加憐愛,更何況是一個美貌多情的女子,但他已生為僧人,更何況身負取經普度眾生的宏願,所以只能發乎情、止乎禮。任憑託國之富、傾城之貌,亦留不住一顆佛心。然而,唐僧到底有沒有動心過?我覺得他那句“來世若有緣”,已經透露出了他當時風平浪靜的表面下心裡的波濤洶湧。還有唐僧掙扎了好長時間,都不敢正眼看一下,面前一腔痴情、嫵媚溫柔的女兒國國王,他的不坦然,他的不自在,出賣了他取經路上唯一的一次情動。那一夜,他也許無眠,獨立於蕭蕭風中,在決絕西去之前,默默地多愛了一夜人間。

為什麼不敢多看呢?怕看久了會沉進那美好的幽深中去嗎?那怎麼辦?看一眼月亮,再偷看一眼,那讓人恍神的東西。有時在看雲,有時在看你。兜兜轉轉的看,柳暗花明的看,山長水遠的看,天長地久的看。飛快地看一眼,就可以回味好久,可以聆聽到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語,可以感受到愛那麼綿、那麼粘。深情一眼,戀戀不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