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練楷書,為何覺得越寫越醜?

你何必說謊何必那麼虛偽


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剛開始練楷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寫的字越來越醜了,那是自己的水平退步了嗎?

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感覺。請注意,在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自己的字越來越醜了,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變高了,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自己寫的字越來越醜了。

這裡的感覺不是指的別的什麼東西,就是我們對於書法的鑑賞力,對於自己書法的欣賞能力。

所以如果你感覺到你的字越寫越醜,越來越不好看,這是你進步的表現,至少從你對書法的欣賞能力以及對於藝術的鑑賞能力而言,你是在一直進步的,而不是在退步的,這是應該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說的話,你可以把你的字拿給一個從來沒有學過書法的人,或者說對書法一竅不通的人,那麼他對你的評價肯定不會特別低,因為他缺乏鑑賞藝術作品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他和你在剛開始沒學書法的時候是一樣的,是一致的,所以他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你當時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鑑賞水平。

這就好像一個人去爬山一樣,他爬的山有多高,就代表了他所能達到的高度,如果他只爬到了一個小山丘,那麼它所結識到的只是小山丘上所能見識到的景色,而如果你不斷地向上攀登,不斷的摸索,就可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這個時候你回頭看自己所爬過的那些山,自然會覺得那些景色不是特別漂亮,不是很壯觀了,這不是你退步的表現,而是你在進步的表現。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表明你的紹能力進步了,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你的書法技巧以及你對書法的掌握能力並沒有上升,你沒並沒有把自己提高的藝術鑑賞水平真正的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來,切實的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改變,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不斷的去提高你的書法技巧和你的書寫能力。

針對這個問題,我有2點建議

第一點,繼續加強對於書法的學習欣賞能力,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書法技巧。

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書寫書法的技巧,不斷的去鞏固和練習,我們已經掌握好的書法技巧,把他們練到熟練,練到你不用過腦子,就能自然而然的寫出來,就好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寫一個筆畫,很自然順暢的就能夠寫出來。

史書上記載,元朝大書法家趙孟頫一天能夠寫一萬多字,而且寫出來的水平都不是特別的差,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與他高超的書法技巧是離不開的,與他高妙的書法技能是分不開的。

這種技法水平的高超,並不是說他運用了別人罕為人知的,或者說別人想不到的技巧。是他能夠把這些技巧很熟練、很自然的表現出來,就好像他在呼吸一樣,他的作品中就充斥了一種自然的呼吸感,一種非常讓人舒服的氣息,書法中所講的氣息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在書寫中自然流露出來的一些動作和行為,這些自然的動作和行為,必須要通過之前不斷的刻意練習,才能夠從刻意到自然。

第二點建議,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水平,提高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這一點是針對除了書法技巧之外,培養和修煉上的建議,我認為書法除了考驗一個人的技法水平,還需考驗一個人的文化水平,考驗人的學識涵養,以及它整體的一個文化素質,如果她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她的文化素質不過關,那麼他寫出來的書法格調就不會特別的高。中國古代許多大家,都認為字如其人,漢代楊雄也說書為心畫,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會寫出什麼樣的字。顏真卿一生忠心耿耿,所以他寫出來的字就忠肝義膽,時常流露著一股報效國家的豪俠之氣。歐陽詢的字就非常的硬朗,稜角鮮明,這他一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有關,所以人的人生經歷,人的文化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書法面貌是怎麼樣的。

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書法技巧,形成一個比較良好的書法風貌,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從此,自己的文化修養入手,這樣的話就不會使得你的字很醜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兩個建議和它背後原因的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跟著我學習毛筆書法,他以前上學的時候練過毛筆字,已經寫的很熟練了,看著寫的也很漂亮,每年都為學校大門寫春聯,可以說是他們學校的一支筆。

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臨帖,他的字體就是自字平時看著報紙、打印體、廣告字練出來的,也不懂的什麼是筆法,平時寫個單字還可以,一在宣紙上寫作品就不行了,所以找到我,想系統學習一下。


我一開始就給他糾正了執筆的姿勢,選擇了一本顏體字帖臨寫,結果一個月下來,他非但沒有零基礎的學員進步快,自己之前的字體也不會寫了,用他的話說,怎麼練來練去還退步了。

我覺得這位中學教師和題主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一樣的,正規練習了,字體反而退步了。這在學習中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你已經習慣一種書寫方式以後,是很難改變的,此時要是強制改變,之前的習慣和現在的規則肯定會有很大的衝突,在這種衝突下,反而覺得自己退步了。

這是因為,舊的習慣已經被打破,新的規則還沒有建立起來,此時是一個空檔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能否建立自己新的習慣,就看這幾個月能不能堅持下去了。


如果堅持練習,不急躁不氣餒,短則數月,長則一年,就有可能逐步建立新的習慣,如果放棄練習,很快便會恢復原來的習慣。當然,想要完全忘記以前的習慣,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那位老師畢竟是有書寫功底的,堅持了幾個月,很快便熟悉了新的規則,超越了零基礎學員。

總之,學書法,要堅持。


不二齋


要是把剛寫的楷書放一週,或者一兩個月,你會覺得更醜!

這種感覺誰都會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自我修正的一個過程,覺得自己寫得很難看,甚至很醜,說明你正在進步,自我意識增強,對自我審美也在提高。


用A4打印紙寫的,節省練書成本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寫字很難看的時候,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首先,繼續堅持寫下去,並認真讀帖,臨帖,找出不足之處,比如橫豎畫是不是“走偏”了?筆劃位置和角度是不是太大或者過小,行筆與原帖對比是粗重還是纖細了,等等,都是涉及到筆畫、架構和章法問題。

其次,建議精研一家,從顏歐柳趙四大家法帖入手,挑一家你認為最引起你興趣、符合你審美觀的帖子入手。準備打持久戰,臨它三五年不放鬆,這樣臨寫出來的楷書多多少少也能拿得出手,不丟人。

接著,縱深研臨的同時還要向寬處吸收營養,比如你本來主攻顏真卿的帖子,但是對諸體瀟灑自如,妖氣十足的風格也感興趣,那麼可以適當練習,整合一點東西進來也未必不可,當然,這是出帖的必要過程。

有時間可留意華世奎的書法,他這種風格也很成功的。

最後,送你一句話,多臨帖,多讀帖,不鬆懈,有興趣就寫,太忙沒時間就暫且擱一擱,因為興趣才是進步的動力啊。(文/邱日東)


藝術與運動


首先要了解一下楷書,楷書是指與篆、隸、草、行並立的書體,又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書體,即“楷書”,又叫正書、真書。孕育於隸書中,筆畫橫平豎直、抑揚頓挫、結體方正,形成於魏晉,隋唐是楷書的黃金時代,是楷書發展史上的頂峰!

一般來說楷書是其他書體的基礎,故有“工書者不學楷,不能稱書家”的說法。由此完全可以看出楷書在書法藝術中的地位,楷書書寫最規範,點畫陰陽相背、間架方正、結構嚴謹。從楷書入手書法是學其他書體的前提和捷徑!

但是楷書相對其他書體也是最為難寫,就造成練習楷書,覺得越寫越難看。

至於為什麼覺得楷書越寫越醜 ,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寫的楷書,無論怎樣練都與楷書字帖相差甚遠,這是因為楷書字帖一定是楷書中的精華、範本,均出至於書法名家,難怪你覺得越寫越難看;其二通過讀貼、臨帖,鑑賞水平、審美藝術也大大的提高,而書寫楷書的現有功夫確進步有限,因楷書窮究筆法、立定規模、法度嚴謹。楷書是極不容易學好的,楷書越寫越醜

,是眼高手低的必然,這是練習楷書的必經之路。證明你已經進步了;其三,越寫楷書越難看,是自己的心態發生變化了,往往在這個時候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是一種知難而退的藉口。忌“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恆”。

喜愛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因楷書是一筆一畫,無以藏拙,大多都開始時熱情似火,堅持下去的確很少。別說初學者,就今之能書者多是能草而不能真;能行而不能楷;能縱而不能斂,其書法作品缺乏含蓄內蘊的意趣。故不要覺得楷書寫的醜而急流勇退,即要有決心,又要有恆心,需堅持,再堅持……。

覺著楷書字醜,是認識自己的不足,不是壞事,證明你有所領會,通過近一步讀帖、臨帖、背貼、掌握書寫要領,粗看今天的字還是不行,再看看昨天的字,是不是好於過去的字。把自己寫的楷書字,從中挑出來,認為看起來非常好看的,掛起來,過幾天是不是覺著這些字又難看了,這一筆不到位,那個點畫沒到家;這個字不規矩,那個字又太呆板。點滴改正,力求進步,養成嚴肅認真的態度,是逐步學好楷書的不二法門!





說文解字侃文化


剛開始練楷書,覺得越寫越醜,可能是方法不對,那麼該注意那些方面的問題呢?

(一).執筆注意筆管豎直,執筆歪斜,寫不出中鋒行筆筆畫的立體感。指實掌虛,不然影響書寫時手指運筆不靈活。握筆不益過緊。

(二).行筆時要中鋒行筆,注意粗細.力量.輕重.快慢變化。

(三).筆畫形態多樣,輕重.快慢變化也多,寫楷書先要將筆畫單獨練習,把每一種筆畫的運筆方法和技巧掌握。

(四).應該單獨練習偏旁部首,把偏旁部首練好了,字就基本上學好了一半,因為漢字中絕大多數字都是由偏旁部首組成的合體結構。

(五).瞭解獨體字和合體字結字方法:比例恰當.結構勻稱.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結構勻稱.支點居中.突出主筆.輕重均勻.長短均勻等。

(六).多對照.多比較.多分析,充分應用眼的觀察能力,手的表達能力,腦的分析能力。

(七).臨帖之前要先了解字帖的總體風格特點,筆畫特點。如顏真卿《麻姑碑》它的特點是:字形方整,平穩端莊,吸收篆法,線條圓融,結構內鬆外緊,筆斷意連,凝重古樸,拙趣橫生。該帖中折畫有內圓外圓折,內方外圓折,筆斷意連折,出頭折這四種折法。鉤畫小巧尖利,凝重古樸。捺筆尾部中間凹陷,蠶頭燕尾,是寫好《麻姑碑》關鍵筆畫。

只要練楷書的方法正確,那麼就會越寫越好。








神韻軒書法


初始習楷,有醜?

很正常,一如幼兒學步,蹣跚學步,步子不穩,趔趄一個,倒有可愛。

寫字如學步,一步一步慢慢來,早晚有正步。

習書,一筆一畫,習練的過程,練性格。燥氣早晚會丟去。心靜如水。



醜不重要,端正態度,拙樸無華。

習楷書,都有體驗過有醜陋的經過,時過境遷,再目睹以前的楷字,覺著寫的認真,筆畫結構有味道。


而今反而覺得自己的楷字俗氣。為啥?因為落入俗套。無個性,追逐別人的樣子失卻自己的才情。

邯鄲學步,學了人家,忘了初始的天真爛漫可愛。

藝術形式,當屬自己的東東,不信,就去窠臼一味。失卻百味。

楷則,因了規整,少了自由。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的情性收斂。嚴謹整飭情性。



時代賦予,把字寫活。


狂喜淡墨a


剛開始練習楷書,為何覺得越寫越醜?

這就對了,如果覺得自己一開始就越寫越好,書法就不會成為一生的追求了。


為什麼會有覺得越寫越醜?因為你和字帖在對比。別說是初學者,就是幾十年的老書法家,當和字帖一對比時,都會產生和你一樣的感覺。正是因為覺得自己寫的醜,才能促使自己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完善。

越寫越醜的感覺產生,是眼睛接受好的信息比手上的運筆技巧來的快。一個人的書法水平高低,取決於眼界的高低。眼界不高,手上的技能也不會高。在我們還沒有入門的時候,看著大家寫的字都覺得好。當學習了五年以後,看著有一部分人的字不好。學習了十年以後,看著很多人的字不好。學習了二十年,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字不好。所以王羲之說,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矣。在王羲之眼中,只有比他更好的鐘繇、張芝,才能使他看到自己不足。但在普通人眼中,就會說王羲之這話不公正,雖然鍾張很傑出,其它人雖然有不足,總還是有可取之處。



自己的起點不高,自然看到的都是優秀的。當站在了和王羲之一樣的高度,就能得出和王羲之一樣的結論。所以,你的眼界提高,感覺自己越寫越醜,應該先向你道喜。其實,有沒有越寫越醜,只需把最早開始的字拿出來比較,你的越寫越醜的感覺就可以得到證明,是假象。


子衿書法


剛開始練楷書,越寫越覺得醜?我估計你應該練的是硬筆書法吧?如果是毛筆的話應該不會的,為什麼呢?因為之前你沒練過毛筆,從零開始學習總歸是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醜。反而是很多人準備練硬筆字的時候,特別是楷書練楷書了,結果練了一段時間,反而寫不好了。這是為什麼呢?

先說一個成語故事——邯鄲學步,有個燕國的人到了趙國首都邯鄲,看到那裡的人走路的樣子很好看,於是就學邯鄲人走路,結果學著學著,不但沒學會,練原來走路的樣子都不會了,最後爬著回去了。這個成語的原意是諷刺一些人生搬硬套,最後反而誤了自己。

那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那還要不要練了?當然要練,邯鄲學步的故事大家只是看到了他的一方面,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說,他再多練習一段時間,徹底忘記舊的習慣,建立新的走路習慣是不是就成功了呢?

邯鄲學步現象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是不得法,沒有堅持;其二是,沒有完全放空自己。

所以練字就是要放空自己,通過正確的方法,逐漸建立起新的書寫習慣,和對漢字審美的認知。練字要先選貼,如果是硬筆楷書,建議選擇古人的毛筆小楷字帖,臨的時候我是這樣學習的:

  • 練字的第一步,建議先從描紅開始,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這個階段很多人會錯過,直接上來就是臨,而沒有摹的過程。一般人都會有個心理,就是描著寫的那不是本事。但古人不是這麼看的,康有為在《光藝舟雙楫》中雲:“學書必須摹仿”“欲臨碑,必先摹仿,摹之數百過,使轉行立筆盡肖,而後可臨焉。”雖然不太贊同他要摹幾百遍的概念,但摹一定在臨的前面。

  • 摹的階段時間不宜過長,然可轉入臨的階段。臨的時候要一個字一個字的過關,臨第一遍的時候可能是看一眼寫一筆,第二遍的時候要看一眼寫兩筆,第三遍的時候應該就是看一眼就寫下來,第四遍的時候就應該能背臨下來。一個字寫好了再寫下一個字,不要急,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 最後通臨,熟悉章法,臨的時候注意上下字之間的呼應,行氣貫通,避讓等章法問題。

  • 臨摹之餘要多去讀帖,要想進步快,讀帖不可少。讀帖的時候,邊看帖子,用手指在一個東西上空寫,這個就是空仿。讀帖就是讓你利用業餘時間,多去看帖,熟悉美的漢字寫法,慢慢代替更換掉原來頭腦中的東西。

我想,如果你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學習書法,然後堅持練習兩三個月,就應該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了。切勿像邯鄲學步一樣,新的書寫習慣還沒建立,就半途而廢,那麼字肯定會越來越醜。

翰墨今香


請指正[祈禱][祈禱][祈禱]



太康縣儒藝書畫工作室


謝謝你的提問。“剛開始練楷書,為何覺得越寫越醜”?

我覺得,這個話是有問題的。剛開始寫楷書是怎麼個開始法?三天五天還是三月倆月?這都叫“剛開始”。

我們在網上看到很多朋友都有“練了兩個月,看看我的書法如何”等等這樣的問題,這樣問就比較明確,我們也好根據學習時間長短來判斷,到底學的是不是太慢?


初學書法的過程是比較長的,起碼一兩年的樣子。

假如就學了幾天,我看無論寫好寫不好,都很正常。因為,學習書法的時間成本確實不低。

第二個問題是“醜”的問題。如果寫字按照臨帖來說,沒有達到臨摹指定的任務,都可以叫做“醜”。因為臨摹距離字帖太遠,沒有達到指定的任務。

學習書法,就有按照書法的標準來學。這樣,才會跟字帖上的字一樣美。

如果剛開始就越來越醜。說明你根本沒有按照字帖的筆法來寫,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寫的。


所以,這樣寫字,一千次就一千個樣,當然,只能越寫越醜了。

學習書法沒有法,等於沒有學。

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按照字帖的筆法來學。你學的是歐陽詢就不能用顏真卿的筆法,你寫的是趙孟頫,就不能用柳公權的筆法。

學什麼帖就按照字帖的筆法去學習。直至學得像字帖的筆法,才能越寫越好。這就好比我們學習駕駛技術,你學的什麼什麼車,就按照什麼車的操作方法,反覆幾次就學會看“程序”然後再熟練,就學會了。


書法也是這樣,必須按照字帖的筆法學習,才能越來越好。

如果不是按照字帖而是自己想象,或者,看的是字帖寫的不是字帖的筆法也會越來越醜的。

以後,你的任務就是改變自己學習學習書法的毛病,必須按照字帖的筆法,一點一點的突破,一次一次的練習,就會越快越好的。


具體的做法,首先分析書法的筆畫。把每一個筆畫都用“三筆”即起筆行筆收筆分析一下,看看字帖筆畫的起筆是怎麼寫的,行筆是怎麼寫的,收筆又是怎麼寫的。經過熟悉筆畫的“三筆”規律,我們就會進入對書法規律的認識,這個樣就好越快越好了。

初學書法,醜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有這些問題。

筆畫不合格

結構不正確

中心偏了

筆墨控制不住。

由於存在這些問題,所以,真的很醜。

但是,如果把筆畫問題寫準確,一般不會有那麼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