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實現農產品品質提升,怎麼讓農民多賺錢?

孟紅有農用生物酶


這個是個愚蠢的問題,農業增產早也不是夢想,以前畝產多少,現在畝產多少,品質一樣也上去啦,至於多賺錢吧,那可難嘍,首先城市建設,衛生創建,農村農業,農副產品,增產啦又能怎樣,小攤小販少啦,靠超市靠電商根本解決不了農民之憂愁,所以多少農民不得不得離鄉打工,種田種地,辛辛苦苦,還不夠吃喝拉撒,農民多賺錢只有打工,靠田地裡賺錢那只是夢,除非,開放城市,規劃管理,放開小攤小販,樣農副業產品流通,不管是農村,城市人口也得到實際性實惠,增收賺錢那才實在呢


憨包氣喘


這個題目有點大,一兩句話講不清楚。還是一個個回答吧。把我家鄉農業、農村、農民情況、經驗、技術分享給太家。

一、農業增產增收。

農業增產增收,必須依靠規模化、機械化。我們當地農民都是大面積承包,一對夫妻承包土地100畝識上,集中連片,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收,經過幾代人努力,把我們當地農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三十年前,我們當地勞動力開始轉移到城裡打工,二十年前,就找不到人工來幫工了,於是,我們購買小農機,開始機械化種植,現在進入大農機時代,全程機械化種植收割。農戶們購買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植保機,成立農機合作社。農民算了一下,100畝水稻,用人工需要支付40000元費,而採取機械化種植僅需20000元,僅此一項農民可增加收入20000元。找不到人工,只能選擇新技術,水稻種植採取直播技術,將水稻種籽催芽至“破胸”階段,用直播機、無人機撒到水稻田,或自己人工撒到水稻田。直播水稻較密,有增產效果,比栽插水稻產量提高10%——30%左右,直播技術又使農民增產增收。選擇優質高產新品種種植,水稻種子我們年年更新,防止種子退化減產,自留種子決不種植3年,我們的水稻單產年年提高,去年種植的是“太湖糯”品種,平均畝產1900斤,高產2400斤/畝。因此,農業增產增收,必須要敢於投資,敢於下本錢,要有劍新意識,採取新技術、新設備、新經驗、新品種。切忌照本宣科、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怨天尤人。

二、農產品質量品質。

關於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首先必須選擇優質品種種植,沒有優質品種,談不上優質農產品。對土壤要保肥增力,改良土壤,減少土壤汙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土壤循環利用。不僅要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而且要實現雙下降,實現農作物綠色、環保、有機種植。當然,獲得農產品綠色、環保、有機識證,並非易事,需要十年以上不使用農藥、化肥,土壤無農殘、無無機肥殘留。但作為農民,如果不濫用農藥、化肥還是能做到的,在種植上要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防治病蟲害,平衡施肥,多使用農家肥,避免農藥、化肥濫用、浪費。另外,在種植上不要使用催熟劑、膨大劑、助長劑等激素。

三、農民怎麼多賺錢?

前面講了規模種植、機械化種植可以使農民多掙錢。現代農民不僅要埋頭苦幹,還要巧幹,瞭解市場,懂得市場,敢闖市場。學會自產、自加工、自銷售。學會成本核算,不依賴中間商、經紀人。去年有人算了一下,蘋果從農民手中賣到消費者手中,中間有6道環節,農民不賺錢的原因是早早踢出利潤分配利益集團了,蘋果賣出“天價”也與農民無關,蘋果從農民手中1元/斤賣掉,到消費者手中需要10元/斤。農產品價格再貴,農民也分配不到利益了。因此,農民要多賺錢,就要自己去銷售,減少中間環節盤剝。很多農民不知道成本核算,不計成本的投入,結果一算,咱為什麼比別人少賺了?在農業生產上既要敢投資,又不能盲目投資,成本越高,收入就越少。惜售是農民的通病,每年農產品都想賣出高價,結果都是“賣跌不賣漲”,沒有人賣到最高價,都在農產品價格下降的時候恐慌性拋售出去。農民必須摒棄惜售心理,農產品收穫後立即銷售,不要等待觀望,即使漲幾釐錢,對收入又有多大增收效果呢?庫存在家,萬一價格下降,反而虧的更多。我們當地小麥、水稻收割後,就在田間地頭賣掉了,因為以前農民因惜售吃過虧,現在農民不再惜售挺價了。

以上是長江三農家鄉農業增產增收經驗分享,僅供參考!希望大家關注一下,共同交流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經驗。


長江三農


我是一個返鄉農民,深知農民的苦。農民養活一個國,臨老卻養活不了自己!農民要出路,農業要增產增收農民要多賺錢,唯有抱團取暖!走自己的集體合作社模式。這樣農民不失土地不失業!

現在農村所存在的問題有如兩幾點。

一 信息閉塞,農產品銷售渠道關節過多

現在農村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產品銷售始終受“二道販子”控制。舉例來說,農民養的豬羊以及雞鴨,基本上都是二道販子來收。價格權牢牢控制在這些人手裡,原因是規模太小不集中,大的企業及銷售終端不願意接手。

由於分散經營各幹各的,沒有的主攻方向,致使信息不能集中掌控。豐收賣不掉,好賣的沒有貨!

二 規模小成本高

現在農民還是以種糧食為主,最大的矛盾是,糧食價格和農資價格不對等。拿種一畝地小麥為例,豐收年景畝產1000斤算,現在農村糧食販子收購價九毛到一塊,那麼一畝地小麥就是1000元左右。成本是,化肥350元、耕地60元、收割60元、澆水50元、農藥40元,加起來560元。這裡還不含一分錢的人工費。1000減560一畝地小麥淨收入440元!

以上兩點是制約農民農業發展的最大原因。要想改變現狀,必須抱團取暖,走集體合作社經營模式。統產統銷減少中間環節,提升農產品價格及品質,降低農資農具等生產成本。

這裡值得說明的一點是,集體合作社是農民親參親組,並不是簡單粗俗的土地流轉! 我是農民“朱襄菜農”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幫助!


朱襄菜農


我認為目前我國各地對於農業的增產增收是比較重視的,但是,農民增收難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主要原因是我們過去一直強調農產品高產,在生產上就可能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激素等化學投入品,由此也帶來許多問題,如農產品安全和食品安全、農業面源汙染等。因此,今後在農業生產上我們都要提倡綠色生產,採用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高質高效目標,也就是說農作物產量可能不是最高的,也許是達到豐產水平,但是我們通過優質優價方式,滿足了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實現豐產豐收,而不是高產增收!

實現農產品品質提升,就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採用系統工程方法,吸收現代科學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組織農、林、牧、副、漁生產,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生態農業的概念是廣義的,它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並不是某些農業技術措施的集合。通過建設生態農業,使得生產農產品達到國家食品衛生質量標準“二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生態農業具體的技術和措施有: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綠色施肥與生物肥料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和農田生態種養技術等。可以因地制宜,在農作物生產上採用以上相關技術。

要讓農民富裕起來,還得把農民組織起來,實行“農民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一村一品”或“一社一品”的專業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打響農民合作社品牌。農民負責把自己的承包地種好農作物,管理好農作物生產過程,而農民合作社提供優質服務,如農資服務、植保機械服務、耕種收割服務、市場銷售服務,乃至農業保險服務等,同時建立合作社與農戶之間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確實能讓農戶多賺錢。





智農信息


作為從事農業研究與實踐經驗,除了國家政策和市場交換因素外,實現增產增收在於耕地土壤修復,尤其是採用生物修復方法,最快、最省錢和一邊生產一邊修復操作,完成國內所有耕地土壤一次修復,使得我們的土壤回到改革開放前狀態,除了自然風化與退化,具有農業生產的自然狀態,即正確使用化肥用量、減少化學農藥、化學殺蟲劑、化學除草劑、化學激素及化學投入品用量,不提倡逐年增產而是穩產提質,把作物秸稈使用正確,把耕種環境和機械搞得象“城市高檔小區”,水電氣、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輔助控制與操作,讓農民付出有正當回報,早日過上與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具體技術與操作有:秸稈田間消毒滅菌腐化與發酵減少一半化學複合肥技術、生物土壤消毒技術、生物土壤修復劑技術、替代化學農藥生物克菌靈推廣應用改進、作物生物成熟轉色技術回填果實甜度、蛋白質固含量技術等等。





生物農業第一人


說實在的,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或者說讓農民多賺錢,這是每個農民群所期望的,但是要知道,農業乃國民生計之本,特別是糧食,我認為增產增收不是問題,但是既要增產又要增收恐怕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近幾年,國家在三農問題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培訓新型農民,讓農民擁有更多的新型技術,種植高附加農產品,從而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比如煙臺的海陽市政府就大力支持倡導大棚蔬菜的種植,定期舉行新型農民技術培訓會。煙臺的棲霞市是蘋果的主產區,也是煙臺蘋果的代表地,但是由於蘋果果樹種,植年數太長,品種老化,近2年來,政府下大力度伐老種新。

所以說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著眼於市場需求,實現增產增收,實現增加農民收入還是沒問題的。





農副產品365


大家好,我是仙姐在農村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也工作在農業領域,農業收入水平低,農產品不好賣,或者賣不上價,農民不賺錢,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國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那麼,如何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實現農產中品質提升,讓農民多賺錢呢?我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也是這幾年在農村工作總結出來的:

首先,要選對品種,不能隨大流,別人種啥我也種啥,等到成熟時都成熟了,就像發生過的蒜薹事件,大規模種植,結果市場消化不了。而是要選擇新奇特品種,尤其是對人身體有好處的品種,當然要提前調研市場,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但是消費者接受不了的品種。

其次,要提升種植品質,儘量做到生態化種植,如今人們己經高度重視身體健康了,不惜花大價錢也要吃好品質的食物,因此,要想賺錢,必須學會賺有錢人的錢!滿足高品質人群的需求!

第三,多元化經營,讓土地充分發揮出價值,農村就是土裡刨食,只能向土地要效益,但是一定不是一味追求產量,而是追求質量,如今中國的農業不再是單純的農業,而是農業+文化,農業+旅遊,農業+科技,農業+互聯網,等等,以農業和農產品為基礎,充分挖掘出利用價值,充分滿足城市人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農產品的價值,讓農民多賺錢!

另外,應該充分發揮鄉村的價值,包括鄉村的文化、鄉村的故事、鄉村的人、鄉村的房子、鄉村的飲食等等,都是可以開發出價值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歡迎關注我!

美麗的鄉村,美好的鄉景,價值無限,相信未來農村會越來越好


仙姐在農村


我認為目前我國各地對於農業的增產增收是比較重視的,但是,農民增收難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主要原因是我們過去一直強調農產品高產,在生產上就可能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激素等化學投入品,由此也帶來許多問題,如農產品安全和食品安全、農業面源汙染等。因此,今後在農業生產上我們都要提倡綠色生產,採用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綠色高質高效目標,也就是說農作物產量可能不是最高的,也許是達到豐產水平,但是我們通過優質優價方式,滿足了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實現豐產豐收,而不是高產增收!

實現農產品品質提升,就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採用系統工程方法,吸收現代科學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組織農、林、牧、副、漁生產,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生態農業的概念是廣義的,它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並不是某些農業技術措施的集合。通過建設生態農業,使得生產農產品達到國家食品衛生質量標準“二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生態農業具體的技術和措施有: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綠色施肥與生物肥料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和農田生態種養技術等。可以因地制宜,在農作物生產上採用以上相關技術。

要讓農民富裕起來,還得把農民組織起來,實行“農民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一村一品”或“一社一品”的專業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打響農民合作社品牌。農民負責把自己的承包地種好農作物,管理好農作物生產過程,而農民合作社提供優質服務,如農資服務、植保機械服務、耕種收割服務、市場銷售服務,乃至農業保險服務等,同時建立合作社與農戶之間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確實能讓農戶多賺錢。





渝香誘惑


要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可以從很多方面下手。首先農業選種要選擇優質品種或者研發出更優良的品種出來。優質品種的農作物更容易實現高產高品質。這是從農業源頭增產增收的一個辦法。

其次就是提高農業管理技術。農業種植也是需要技術的。就像我們種柑橘的,有的人家的柑橘病害多果子小。而有些人種的柑橘就病害少,果子大品質好。不會管理的人,就算春天果子結的很多但後面也會大量落果導致秋天沒產量。這都是由於不懂管理技術引起的。所以加強農業技術的培訓與學習對農業增產增收是至關重要的。

最後就是改進農產品銷售模式。利用新的銷售模式讓農產品以更合理的價格銷售出去從而讓農民多賺錢增加收入。





山居秋民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農民想增產增收首先要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拿土豆來說吧。同樣都是土豆。現在荷蘭十五。張薯。作為傳統的老品種收購價在0.8-1元每斤。但是V7作為新品種。薯型好。個頭均勻。現在的採購價格可以達到1.7-2元。產量一樣比其他品種每畝增產2000斤左右。價格翻倍。並且好銷售。所以提高了品質。增產增收就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