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們最應該感謝印度的這位人物!

客觀上來說,陸勇和《我不是藥神》的故事雖然激發了人們善良的本心,引導了人們對醫療公平的思考,國家也逐漸把抗癌藥納入了醫保範圍。

從這部電影的口碑來看,我們的觀眾,也開始有了更高的審美和情懷,開始思考社會公平和人生價值的問題。我們再也不會虛偽矯情地哭,再也不會麻木無聊地笑,不會被沒有意義的個人小確幸所打動。中國的電影在成長,中國的觀眾在成長,中國的社會精神也在成長。

但我們還需要思考一件事——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資本和自由市場?我們都知道,資本不是慈善家,企業是要賺錢的,研發是需要投入的!像醫藥、能源、糧食、安全,是不是應該完全交給市場和資本去自行發展?我們追求公平正義的方法,難道依舊靠盜版、山寨、走私印度藥普渡眾生嗎?

《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們最應該感謝印度的這位人物!

《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們最應該感謝印度的這位人物!

《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們最應該感謝印度的這位人物!

印度的抗癌藥如此便宜,多虧了他們唯一一位鐵腕女總理:英迪拉·甘地。

她堅定不移的執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實現全世界的病人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簡單的說就是“我不承認專利,只要有效治療的藥物都能進行仿製”。這話說到底——其實就是不講道理,我不承認你的專利,我要救人,所以我就必須山寨仿製。

我們能不能想一個更加公平、有效的方法,既能治病救人,又能鼓勵企業的研發投入?或者,這些事情,就該讓國家來統籌?既保護知識產權,又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創新的紅利?

我並不是說資本有什麼錯,資本沒有錯,資本要是不逐利,那就是救世主了。

有錯的是貧窮,貧窮讓許多人失去了可以站著做人、合法合理解決問題的機會。然而這個世界的大部分邏輯,還是反問一句:“你窮你有理?”

按照這個邏輯,窮人將會越來越窮,越來越弱,越來越貧病交加,最終一病不起,徹底放棄,這個世界的法律,就會變成保護強者、保護智者、保護先發優勢、保護既得利益群體的法律,而窮人,會病無所治,老無所依,生無可戀。

《贍養人類》中的那個“終產者世界”——就是這個世界的終極形態。

《我不是藥神》中病人們最應該感謝印度的這位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