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吃貨五千年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要論文化之精義,莫過一身傲骨,詩傳千秋。可要論滋養五千年的身心飽足,一言以蔽之——吃。

中華吃貨五千年

現代市井有玩笑:"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足見中華吃貨志向堅定,山海不可移。沸騰的湯水中氤氳出調料的辛辣香氣,在鼻尖婉轉逗留,催人下筷,好一飽體內饞蟲。

古代文人除了潑墨留筆,也不乏好口腹之慾者,內斂的文筆描繪出令人食指大動的誘人煙火氣,這就是讓子孫萬代垂涎欲滴的絕味秘方。

冬天一到,無數個飢寒交迫者爭先恐後地湧向一處熱氣繚繞最濃的地方,火鍋店。尤其一到冬至,一味羊肉涮鍋就可以消弭掉一天的風塵僕僕。那麼,你們吃過涮兔肉嗎?

中華吃貨五千年

宋代士大夫階級崇尚野味,食野兔之風尤盛。南宋美食家林洪就曾記敘過這樣一件事:遊武夷六曲,訪至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皰人可制。

雪天雪兔,肉質鮮嫩,此時起一火鍋,不是正巧天時地利人和?可惜無廚師在身旁,他的好友止止師特地傳授他一道風味絕妙的兔肉製法。將兔肉切成薄片,用料酒、醬油、花椒醃製,備好火爐和鍋,待湯水沸騰之後,起筷挑上肉片,放進湯鍋裡輕輕撥動幾下,兔肉立刻會變幻出雲霞的色澤。再配上自己調配好的蘸汁,肉片在蘸汁中輕輕滾動,沾上一點蒜味的鹹香,舌尖能夠體會到鮮香滑嫩的絕頂享受。

之後過了五六年,林洪去了京城,再次看到這種吃法,恍如隔世,作詩道:"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詩意風雅間還能看見兔肉在湯鍋中泛起的豔麗色澤。

文人吃火鍋,講究的是雅,味醇厚更要有詩作調味;皇帝吃火鍋,講究的則只有兩個字——排場!

中華吃貨五千年

早在康熙年間,康熙帝就深諳人氣給火鍋增色的不二法門——舉辦千叟宴。所謂千叟宴,便是清朝帝王為了顯示皇恩浩蕩,邀請許多年歲的老人家在乾清宮舉辦的盛大御宴。

由於人數過多,御膳房無法處理太多食材,轉而改為吃火鍋。老人們圍坐席前,筷子的功力要夠,夾菜的力度要穩,否則,御膳房出品的食材,錯過這一次,不知道再等幾年,是否還有那個命數來一飽口福。歷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們,看淡了生死無常,卻大概只有舌頭裡嚐到的珍饈美味難以釋然。

乾隆帝的口舌更是刁鑽挑剔,他真正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火鍋也能吃出花兒來。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早膳,第一個菜便是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當天晚上的第一個菜,是燕窩鴨子熱鍋。正月十七日早膳,第一個菜是燕窩肥雞魚膾,晚上第一個菜是野雞熱鍋。正月十八日早膳,第一個菜是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晚膳第一個菜是蓮子八寶鴨子熱鍋。堪稱味蕾盛宴。

而現如今,迷茫在鋼筋水泥中的小青年們,晚間火鍋店則成了一天工作之後休養生息的場所。邀兩三好友,點幾瓶青島啤酒,火鍋沸騰間上下翻湧的食材就是他們的戰場,情到深處,額頭不免佈滿了細密汗珠,火鍋下場,這一身痛汗,就是對他們一天工作的最好回饋。

中華吃貨五千年

從古至今,人們對熱量和溫暖的追求,大概就是火鍋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