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曾盛行的“包荒山搞養殖”,如今鮮有人還在做,到底為啥?

盧炳盛


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人不斷進城務工,時間久了不少在城市務工的人也賺取了第一桶金。包山養殖首先需要一定的資金,另外也需要有銷路。現在搞養殖更加要重視環保這塊。

像映像三農所在金義都市新區這邊,也有不少搞養殖的。不過2016-2017年的時候,大部分養殖場都撤掉了。以前搞養殖能獲得貼息貸款,還有技術扶持。後來環保政策加緊,很多養殖場光環保這一關都過不了。很多廠子也都不做了。

另外這幾年養殖業的風險在加大,動物瘟疫時有發生,搞不好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映像三農的分享能夠為你帶來幫助。謝謝。


映像三農


農村曾盛行的“包荒山搞養殖”,如今鮮有人還在做,到底為啥?

我就是包山頭搞養殖的,從07年37畝山場慢慢的發展到現在200多畝。就說說我和我身邊那些也搞山頭搞養殖的吧。

一。包山頭搞養殖其實投入很大,拿我來說吧。07年投入7萬多最後才抓了7頭母豬,很多活還都是自己乾的,木頭還沒算錢。全自已和父母山上砍的。包山頭得開路拉電挖井蓋房,最後還得引種,育肥。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所以資金得充足。

二。山裡信號不好,我那山上手機不能放口袋裡,一放口袋就沒信號。可以想象信號有多差吧。所以很多人都耐不住寂寞,我是一家人一起創業。所以有個家在就比較好了。

三。風險大,老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不說沒技術的,就是技術好的碰到重大疫情,那也是沒有一點辦法。只能看著養的東西一個個死。很多人掙錢了,也很多人傾家蕩產。所以耐得住寂寞很重要,儘量少出山。少和外面接確,特別是有疫情的時候。

四。辛苦,這就不多說了。一般搞養殖的都辛苦。除了大規模的外,他們都大老闆,都請人的。像我們小散戶基本上水電泥瓦木疫病什麼都自己做,能不花錢就不花錢。

五。受市場行情波動大,規模小的基本信息都跟不上。漲價掉價都不知道,有東西賣了便宜也好貴也好都拉去賣。還有就是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賣貨都是通過中間商。常常是辛辛苦苦養大一批,結果掙不了幾個錢。搞不好還虧本。

特別是這幾年,出了禁養和限養。身邊搞養殖的就基本上關的差不多了。所以現在搞養殖越來越少了,要麼堅持不了,不掙錢。要麼不讓養。





老表劉勤


說起“包山養殖”,我也曾經有過同樣的想法,想承包一個山頭來散養土雞,也初步的籌劃過一段時間,可惜的是最後還是沒辦法成功實施。這裡把我當初的難點給大家分享一下,讓大家做個參考。


早在10年的時候,我看中了我們村的一個山頭,以前都是用來種經濟作物的,後來統一種了柏樹。這樣的山地密集的灌木很少,又有樹有雜草,我覺得這樣的條件用來養雞還是非常不錯的。

我找人大略的測量了一下有八百多畝,但是因為是山地,根本沒有路上去,大家走的都還是小路,連個三輪車都沒辦法走。所以要想做好的話就得修路,還得周圍全部鐵絲網圍起來,然後還要分區域建好幾棟雞舍。

這樣算下來,單單就是這些投資就不在少數了,不過當時也是創業心切,感覺投資多點也就多點,大不了多用點時間賺回來,所以也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可是等我準備籤合同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因為是分到各家各戶的,有些人死活不同意出租,怎麼樣說都不行。雖然這樣的人不多,但是就那麼幾個就已經完全讓我的計劃流產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沒成,也不一定就是壞事。以前我也養過幾年雞,因為規模不大,沒一個批次都是三千五千,所以銷路還基本問題不大,都直接批發給了小商販,真的規模大了,銷路肯定就是個大問題。

規模小了的話,那麼大場地那麼大投資,很難收回來本錢,規模大了銷路又是個大問題,大規模養殖,沒有一個完整可靠的銷路,賺錢就有可能變成了賠錢,產品壓在手裡越久利潤就越低。

所以現在想想,那時候還是衝動了,要不然做下來還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禍。本來資金也不足,一旦投資那麼多肯定就會後繼乏力,甚至有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之所以現在“包山養殖”的人越來越少,首先應該是銷路的影響,然後就是資金壓力大,而且資金回籠比較慢,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辛苦。如果能夠很好的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又不怕辛苦,我覺得“包山養殖”還是大有可為的。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理解,歡迎關注留言,一起交流,這種養殖方式一直是我的夢想。(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包山養雞,不全是!雞、鴨、鵝、駝鳥、孔雀這些都可以。

為什麼不養了?應該是不賺錢。我不是很瞭解,但是我有一個朋友之前包山養過跑山雞、鴨、鵝,沒有賺到錢。我可以告訴你他虧了。

主要原因是 成本太高了和售價太低。包山、修路、除草、建圍牆、拉網、建房、孵化房、建水池、飲水系統、買小家畜、請人管理、餵食、請獸醫、汙水處理系統、監控系統這一套下來就是三百來萬。加上養殖過程中淋了雨,沒能回窩死掉的,放養過程不見了的,被山上老鷹、蛇吃掉的,全部都是損失。

批量飼養,賣也是批量出貨。雖然是糧食養出來的,批發價缺只比飼料養出的貴兩到三元。跑山雞都比較瘦,比飼料雞要輕一斤多,算下來一隻賣的錢還沒有飼料雞多。但是,成本缺貴的多,甚至是虧本賣的。

知道為什麼了吧!都是雞,你成本比別人高,你就要虧,虧本生意沒人做的。


鄉村行動組


說到包山養殖,我想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曾經轟轟烈烈的包山養殖致富政策,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了。我想對於當年的那批承包戶而言,記憶猶新;這其中只有少部分人達成了發家致富的夢想,而更多的人是苦不堪言,甚至於以後對於養殖業都諱莫如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就結合自己的養殖經驗以及所看到情況跟大家探討下:

看似簡單可行的包山養殖,實際上並沒有我們現象的這樣簡單。在我們農民看來,這件事投入小,回報大,只需要承包一片山林,圈起來將雞苗放到其中便好,只要做好平時管理,應該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當時我都有些心動想要投入到養殖大軍中去,後來因為一些瑣事耽擱,錯過了這次機會,也還好當時錯過了,否則還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養殖過程遠沒有我們所想的這麼簡單,這也是我走訪了多家養殖場後得出的結論。

養殖失利原因:

  1. 圈地範圍廣,投入成本高。看著幾百塊錢一畝/年的山林承包價格不高,但一片山頭下來一年也得好幾萬,加上圍欄、水槽、水管等安裝費用,前期投入也得15~20萬左右。
  2. 養殖週期、戰線長,一片山林下來,養雞數量上去了,但相應的管理也變得麻煩起來,僅僅依靠自己家人根本照管不過來;在這樣情況下只能聘請養殖人員,而且山林養雞,成長時間長,這期間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無形中抬高了成本。
  3. 缺乏養殖技術,不能很好的處理突發狀況。在養殖事業中最怕出現意外情況,如傳染病情況,因為集中養殖,疫病一旦爆發,感染傳播非常迅速,且控制較為困難,很多時候作為沒有養殖經驗的朋友只能眼睜睜看著損失一天天擴大。
  4. 市場趨於飽和,養殖成功苦於打不開銷路。做過養殖業的朋友都應該算過這麼一筆賬,那就是在什麼時候出欄回報率最高,超期利潤會越來越小,每多飼養一天便多一天投入。而我們農民朋友面臨最多情況便是找不到銷路,最終便宜處理,只求減小自己的損失。


這些原因不僅僅是山地承包養殖戶們所遇到的情況
,也是我們很多種植業的普遍情況。我們農民朋友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想要做一番事業更是難上加難,很多人在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終生不再踏足養殖行業;想想也正常,誰的家庭都不富裕,也不敢用幾十萬再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所以很多人經歷失敗以後便開始了安穩、平靜的生活!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成功就是一座獨木橋,能夠到達彼岸的畢竟是少數人。

關於包山養殖您有什麼高見?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也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養殖信息!


鄉巴佬話三農


農村曾盛行的“包荒山搞養殖“,如今鮮有人還在做,到底為啥?這個原因,主要還是虧本的是絕大多數,賺錢的只是極少數人員。

包荒山搞養殖,這個主要便宜就是便宜在地租成本上,有許多地方基本上給點錢就能租的到,但是要開路建場這些個成本都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交通極其不方便,這個在修路上的成本一點也不低,然後就是場地建設上也不會低。

以荒山養殖土雞為例,雞苗、飼料、防疫藥物的使用,再加上天敵的防範,這些就算你都解決了,但是銷售又會成為新的攔路虎,許多人養殖都是敗在最後銷售環節,因為知名度不夠高,別人對你養的土雞品質有懷疑,拼命的壓價、砍價,倒在了最後一關的上面,許多人到最後只能含量虧本銷售。

荒山養殖,實際上是一個可行的項目,只要養殖技術過關,有銷售渠道做保證的話還是比較有前途的。怕就怕你一沒技術二沒銷售渠道,冒冒失失的進入這行,什麼東西都要重新開始學,什麼都要出師傅錢買教訓,能不虧本嗎?


壞男人說小龍蝦


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振興,農民脫貧奔小康,所以很多人嗅到了這個商機,回到農村大力發展養殖,當然很多先做起包山搞養殖的人,當時都能享受國家補貼待遇,在經濟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再加上現在受大環境的影響,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村再也不像以前銷售難的情況了,養殖的產品通過互聯網就能賣出去,這就大大的提高了銷售空間和銷售利潤!很多人因為發展的好,開起了合作社,給農民提供種苗,技術,而且包產包銷一條龍服務,讓農民沒有了後顧之憂,但也確實能給農民增收,農民不僅學到了技術,見漲了知識,提高了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農民想創業


你好,我本人就包山搞養殖的,為什麼當下還會有不少人選擇包山搞養殖呢!

首先現在是全民創業時代,對於我們這種沒什麼背景,沒有錢財的,又是農村出生的人來說。投資小損失不的創業項目,只有回到農村搞養殖或者種植業。只要你肯幹,能吃苦耐勞,能夠堅持,選對方向,就會有好的結果。不說能發多大的財,最少也比打工強。前提是能吃苦,能堅持,能耐住寂寞,創業成功發家致富奔小康還是沒有問題的。

相比較在城裡創業開店做生意,門面租金貴投入大風險高,壓力大,搞不好就欠一屁股債,現在做什麼生意競爭激烈不好做,所以選擇回鄉創業也是不錯的選擇,現在國家也大力發展扶持農村經濟發展,提倡大家回家創業,農村什麼不多就是地多,山多,租金也便宜投資成本也低,國家還有政策上的支持,所以我選擇回家創業搞養殖。











農村養鴿人


說到包山養殖這個話題就多了,從以前說起那時候在農村只要你家土地開闊,有大片的森林基本都可以搞養殖業,比如養牛啊,山洋和養雞🐔之類的都是可以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汙染,現在許多地方已經不能說你想搞養殖就可以搞的,現在還要經過上級領導的審批,還要有專門的人員來看看你準備搞養殖的地方怎麼樣,會不會影響當地的自來水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可能讓你把大家的生命之水都給汙染了吧,所以現在搞養殖也是不容易的,即便是在農村也是要等上面審批下來,看你搞養殖對當地的環境有沒有過關才行的,所以現在養殖業也越來越不好做更別談承包山頭了,伴隨著現在物價越來越高,糧食什的都漲價,現在疫情耶比較嚴重,稍微不注意就會讓你血本無歸,如果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又另當別論了,所以值得大家參考。


鄉間小胡


前些年有很多的人選擇大包乾的模式在荒山荒地上大肆的搞養殖,他們有的還幹出了很好的成績為自己及村裡面帶來經濟效益,有的卻經營不善而選擇退出也大有人在!

如題主所說的問題我做以下闡述:

如今在農村的荒山野嶺上還有人在搞養殖,他們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有個人因素而存在的。也有很多人在這一領域因為各種因素而幹不下去的,最後只能放棄選擇幹其它的項目。

那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在堅持選擇繼續在山上搞養殖呢?

行話裡有說“一切事情做到最後留下來的都是精英”,那些還在搞養殖的養殖戶在經過自然條件下及個人因素的情況下而留下來的人,他們現在大多數已經進入正常的養殖軌跡了,也都是小有規模或者規模很大的在搞各種養殖。

目前就在我村裡面就存在著這樣的養殖戶,他們在山上養殖:搞散養雞、養殖野豬、山羊等各種的動物養殖,而且還都很成功。

前段時間我剛好去他們的養殖基地去觀摩學習瞭解,他們一年能輸出散養雞最少10萬多隻,野豬的輸出量一年也能搞到3-5萬多頭,而山羊的輸出量一年也能有2-3萬多隻左右。

可見他們在這領域的養殖是非常成功的,也為當地的農村養殖及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現在讓很多的人都在蠢蠢欲動都想在這個養殖環境下分得一杯羹堯。

所以說現在還有人還在堅持著在荒山荒地上搞養殖,是存在著很多的意義的,更重要的是能給自己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也能為當地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