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總經理


從農民到總經理

高宗敏 康彥軍 高志安

凌風吉——高邑縣王良莊村一個普通農民,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幹出了令人刮目、啟人深思的成績:

他生產的氧化銘綠,在我國第一次打入國際市場,遠銷美國、日本、西德,科威特、巴基斯坦等10個國家,為國家創匯50多萬美元:向國家上交稅利13萬多元;他帶起了40個化工專業戶,扶持了6個年產值百萬元的化工廠;今年10月,他出任高邑縣化工總公司總經理。

從農民到總經理

生性——不肯安分

他叫凌風吉,34歲。

1977年,春寒未消。凌風吉從部隊退伍了生性要強的風吉,經過4年部隊生活的冶煉,他不願當土裡

創食的雞,而要做凌空展翅的鷹。聽說養貂能致富,他東求西借,湊了2000多元,買回仔貂喂起來。不料,20只貂,竟死得死,亡得亡,到頭來幹賠2000多元。他又貸款6000多元,買來一大一小兩臺拖拉機,開始在城裡鄉間搞運輸。也該倒黴,在一個大霧漫漫的清晨,凌風吉開著拖拉機一下子鑽到了路溝裡,險些要了命。後來他廉價賣掉拖拉機,又去探索新的致富門路了。

這次,風吉變得聰明瞭,著實搞了一番調查,瞭解到硫化促進劑緊缺。經過一番緊鑼密鼓地準備,投資一萬多元,很快就投產了。命運,象有意識地要捉弄一下這個毛頭小夥兒,因產品質量問題,生產出的東西竟然沒人要。

接二連三的失敗,使凌風吉如牛負重,債臺高築,落下了兩萬多元的窟扉。

冷風刺骨,流言似箭:“這小子是個敗家子!”

深知風吉脾氣的妻子沉不住氣了:“再倒騰,俺要跟著你要飯吃啦!”

凌風吉一笑了之:“我可不做小農經濟的奴隸!”

生性不肯安分的凌風吉,又去大千世界裡闖蕩了。

從農民到總經理

志氣——不熄的火焰

1983年冬。大地封凍。銀妝素裹,凌風吉在天津市走街串巷,擠市鑽廠。終於得到了“氧化鉻綠”原料豐富,銷售好的信息。他決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要上廠房、設備,最起碼得5萬多元。這可難壞了風吉。人不能被尿憋死。風吉先找了三戶聯合集資,蓋起了300平方米的廠房,又買來了設備,還高薪從天津聘請了三位技術人員。不到半年,就投產了,生產出的產品三氧化二銘含量達到96-98%,達到了國家標準。

沒有流動資金,連簡單再生產也難以維持。後來,還得貸款。風吉往縣農行跑了幾十趟,人家也不敢貸給他,風吉就拿著樣品跑到天津,和光華化學產品服務公司簽定了銷售10噸的合同,又和大豐化工商行簽定了保技術的合同。這一下,銀行該貸款了吧?人家還得要保人,風吉的創業精神感動了公社黨委書記馬宗申和萬城鄉供銷社主任王振科,二人各保一半,從縣農行幫助風吉貸款10萬元。

當年10月,第一批10噸“氧化鉻綠”發往天津光華化學產品服務公司,對方竟遲遲不給付款。風吉又風風火火地趕到天津。

原來,這個公司因管理不善,虧損嚴重,溯臨倒閉!真是屋漏又遭連陰雨,船破又碰頂頭風!風吉找了個小旅館住下,每天往光華”跑幾趟,該公司幾十號人都認識了這個登門討帳的小夥子。

一個多月過去了,帳沒要出,風吉也不回家,愛人張煥格嚇壞了,帶著孩子星夜摸到天津。當一家人在天津相見時,這個剛強的男子漢竟撲簌簌掉了熱淚

消息傳回村裡,人們傳言:“風吉賠老了,這回非上吊不可!”

風吉嘴上燒起爆泡,眼裡佈滿血絲,肚裡竄著火苗:“這不是要咱的命嗎?好!只要天塌不下來,就要幹下去,開弓沒有回回頭箭!

可是,擔保人頂不住了,急得萬城鄉供銷社主任直哭,找到風吉“再要不回欠款,上級要撤我的職喲!”

風吉想到了縣法律顧問處。主任劉德明、律師李玉陽,多次進衛打官司,終於要回了10.05萬元的貨款!

志氣——不熄的焰火,風吉憑著凌雲壯志,滿腔熱血勇敢地奮鬥著!

從農民到總經理

目標——走向世界

南燕北歸,耕牛遍地,風吉的化工廣又復甦了,然而,國內市場發生變化,產品出現積壓,他跑上海,下廣州,跑遍了全 國,仍然找不到大的銷路。在上海進出口公司,人家說:這種產品國外有市場,但標準要求相當高,三氧化二鉻含量要達到99%以上,目前還沒有能出口的。

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少半個腦袋,我就不信產品出不了口!

風吉聽說天津同生化工廠生產氧化鉻綠是第一流的,就到人家那兒去學習,不想,人家連門口也不讓進。風吉只好裝作進貨人,這才進了門兒。他想盡一切辦法到生產車間去,全憑眼看心記,總算把人家的鮮招“偷”回來了。

回來後,他又投資二萬多元,改建爐灶,加高煙囪,增加火道,更換粉碎機,安裝自動測溫儀……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產品出來了。到天津、上海化工站多次化驗,三氧化二鉻含量高達99.6%,完全達到出口標準。

凌風吉又頻繁出入於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在聶俊波同志的幫助下,風吉要和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所長代理藤田忠談判了。

北京飯店,4022號房間,號稱“中國通”的藤田和山口先生竟被一個普通農民征服了。他們要了一公斤小樣,化驗後合格。

但他們“鬼”得很,還要10噸大樣到日本化驗。10噸,這關鍵的10噸!風吉和工人們把50公斤的鐵桶一個個用麻袋包好,小心翼翼地裝上卡車。

金秋十月,北風勁吹,冷風刺骨。風吉和跟車而來的工人們星夜摸到了天津港。人生地不熟,轉游了半天找不到口岸。只好找了個旅店暫且住下。第二天才找到卸車的地點。他們把鐵桶5個一摞擺得整整齊齊,只等人家運回日本化驗。

等了一個多月,終於傳來了消息:產品完全合格,超過了蘇聯的產品。在廣交會上,藤田先生當場拍板,辭掉了蘇聯的訂貨合同要換凌風吉的產品。接著又往日本出口40噸。

這時的風吉,已是擁有10幾萬資金的“富翁”了。

這時,上海港蒐集信息的電腦很快知道了,河北高邑出口氧化鉻綠。讓風吉寄了兩次小樣,化驗結果都在99.6%以上。但他們仍不相信。1985年春,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的陳志強親自來到高邑,突然提出要到倉庫當場取樣。當風吉把他帶到盛產品的土屋前時,他竟驚愣的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場裝了,品,拿回去一化驗,含量在99.74%,這下他們信服了,一下定了80噸。

自此,風吉就象擰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不停地運轉著,他的產品也在國際市場聲譽日高,遠銷日本、美國、西德、科威特,巴基斯坦等10個國家,兩年為國家創匯50多萬美元。

從農民到總經理

心願——共同富裕

風吉成了一個擁有50萬元固定資金,年產值150萬元的企業家。在一般人看來,熬到這步天地,也該歌歇腳了。然而風吉卻不。

本村農民李文田想搞一個“氯乙酸”化工廠,苦於資金不足,風吉主動為其擔保,貸款6000元,使這個年產值100萬元的工廠得以順利施工。

東良莊村郭新元等七戶農民聯辦工廠,投資6萬元還不能開工生產,風吉知道後,慷慨解囊,拿出兩萬元無償地支援了他們;

河北村興辦“華蘭”化工廠,設備不足,風吉將閒置的一套價值1.5萬元的發電機組無償支援了他們;幷包銷這個廠家的產品,使這個年利潤30萬元的化工廠順利開工投產。

元氏縣北馬村吳印祥去年新上一個“氧化鉻綠”廠,由於技術不過關,產品含量達不到標準。風吉帶上技術人員,四次到到廠集體會診,攻克了技術難關,使產品含量超過了部頒標準。

出於感謝,這個廠決定給風吉一萬元服務費,可他分文不收,並與這個廠家商定了常年技術服務的協議。

兩年多來,在凌風吉的幫助下,這個村已有40個化工專業戶,全村有十分之一的戶年收入超過了萬元。他還扶持了本地外地6個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化工廠家。

他出資為學校購置桌凳、改善辦學條件;他為鄉親們修路,他願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當一塊鋪路石。

在成功面前,他就象一株默默的無花果樹,雖然獻出了果實,卻從不生花招目。但,生活給予人的報酬卻是那麼公正,黨和人民給了他很多的榮譽:

1984年7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6年10月,高邑縣人民政府做出決定:聘請凌風吉出任縣化工總公司總經理。

為了發展全縣化工事業,他毅然放棄每年10幾萬元的收入,走馬上任了!

他又在描繪新的藍圖;總公司下設技術開發、經營服務兩個分公司;還準備新建炭白粉等4個化工廠,年產值可達400萬元以上。

當記者問他,從普通農民到總經理有什麼感受時,他說:“路,並不平坦,每一步都要付出代價。我是祖國的兒子,我是憑著對母親的熱愛,對人民的痴情,一步步創起這份‘家業的。我還要為祖國創業,為人民造福!”

摘自中國新聞出版社1988年出版《農民企業家成功之路》,安耀光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