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在深閨的廬陵古村落

《行旅青原·嚮導》第二章:古韻廬陵

在這裡,您可以觸摸博大精深的廬陵文化。

幽深的街巷、斑駁的老屋、細膩的雕刻、精美的楹聯、美輪美奐的宗祠和原汁原味的民俗,

無不喚醒珍藏於心靈深處悠遠的鄉村記憶。

歷史的遺存是時光雕琢的花,

如繁星閃爍,光照千秋。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青原一瞥

橫坑古村

橫坑古村位於青原區富田鎮政府北兩公里,全村均姓錢,面積約2平方公里。村子背靠高嶺上,山脈發源於安仁山,13口池塘繞村,狀似“船形”,有三面環水、雙流砥柱之勢。古人因水而名村曰“泓溪”,因村莊橫截十里長坑,故現名叫“橫坑”。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元至順辛未年(公元1331年),錢堯翁由三袞源(今富田錢家源)遷到橫坑,距今688年,繁衍了27代。祠堂23座,現保存完好的祠堂僅7座。全村原有1500多人,現有136戶,669人。2012年被評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第四批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橫坑古村有30多棟明清民居,有曾山舊址、錢江少將紀念館、完整的防禦性小封閉圈、擋煞牌坊、鎖財樹等旅遊景點。橫坑古村紅、古、綠資源豐富,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雖建村年代久遠,飽經戰火的洗禮,但仍保留著原生態的格局,以其鮮活的原生態性、種類的複合性、贛派建築風格的糅合性和獨特的個性而獨領風騷。

永樂古村

永樂村在文化理念、村莊佈局、宗族特徵、建築風貌以及傳統習俗等方面,均集中體現了廬陵文化的特徵,是廬陵文化傳統村落的典型代表。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永樂村地處值夏鎮西南部,距值夏圩鎮8公里,距吉安市區21公里,約3.2平方公里。這裡是當代著名作家龔鵬程的故鄉,孕育了胸懷天下的人文氣息,自古就有愛文之風,進士、舉人、儒生、秀才甚多。

永樂村與“曾山故里”永和鎮錦源村隔江相望,曾是紅軍的重要活動場所。二七會議前,毛澤東、朱德、曾山等同志曾在此開過預備會。

上世紀初,永樂村的名人紳士龔乾升、龔祖亮等人提議,在七姑嶺新建一圩鎮——集福市,得到眾多鄉紳的支持。兩年間便建成了十字街160間商鋪,併成為三縣交界處的重要集市。新中國成立後,建有糧站、鹽站、生資站、抽水機站及農行、信用社、郵局等重要公共設施。

永樂村自開基祖於明正統年間遷徙到此,經五百多年的發展,村裡的經濟、文化、民風、民俗形成了獨特的風貌。隨著人口的繁衍,村子逐漸擴展成龐大的民居群。至今保留下來的尚有一定數量的明清建築,主要傳統建築以明、清風貌為主,形成集木雕、石雕和泥塑為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民居體系,融合了當地居民的審美意識、思想感情、社會風俗、宗法觀念,是使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的完美統一。除了這些古代民居,還有不少古祠堂、書院、古井、古橋、古寺觀、古廟宇等,對研究廬陵古建築文化有著極高的價值。

永樂村山環水繞,美麗富饒。村中現有大大小小古祠16處。龔家總祠(彝倫堂)居中,寬敞氣派、氣勢宏偉、建造精緻,為磚木結構,門樓懸“上柱國第”匾。有前廊三開間,二井三進,佔地1800多平方米。村後原有古寺廟(永樂寺)一座,村內佈局嚴謹,村前池塘毗連,集歷史學、建築學、風水學和防禦學於一體,民族文化內涵很深,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奩田古村

奩田古村是一個有李、謝、尹、劉、肖、曾六姓居住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坐西朝東,東南面有“吊樁”,村莊似“排形”,幾十口池塘環繞,外圍一馬平川,田畝整齊劃一。如此的村落佈局寓意了古村人是從遠處水鄉漂流而來,在此停泊建立家園。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古村內保存了大量的紅色舊址,古建築牆壁上至今保留著大量的紅軍標語。紅軍戰士曾經用過的手雷、土炮、梭鏢、大刀等也都保存在奩田人家中。古村東面的山上還保存了兩個炮樓、兩條四百多米戰壕。這些紅色舊址和紅色遺存,以其鮮活的原生態、獨特的個性和種類的複合性而獨樹一幟。

毛家古村

毛家村是一個家庭式的文化大群體。毛家村位於新圩鎮政府西南3公里,全村均為毛姓,與偉人毛澤東同根同源,都始遷於吉水縣八都龍城。南宋淳熙年間,新圩毛家開基祖毛中甫定居新圩毛家,距今已有800餘年,戶籍人口460人。

1882年,毛家商人毛仁炬創建裕元巷,留下“以詩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書訓子孫,令世世不乏讀書種”的家訓。上世紀初,裕元巷人毛儀、毛倫兄弟首先舉起“廢科舉、辦新學”大旗,以教養學,裕元巷湧現一大批知識分子,一時成為廬(陵)、吉(水)、泰(和)文化領域的風向標,人稱“毛派”。

1937年11月9日,裕元巷人毛健吾在鄭州創辦《大剛報》,任社長,因立場堅定,堅持抗戰,人稱“毛大剛”。1948年8月,他以個人身份參加世界文化科學和平大會。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在香港參與龍雲、黃紹竑組織策劃的反蔣集體起義,成功迴歸祖國。

徐家大院

徐家大院坐落在天玉鎮平湖上徐家村,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7200平方米。大院平面呈規整長方形,建有東、西、南三個大門,其中東門為正大門,院門前空巷開闊,院門內有大院場,原共建民居23幢,現存18幢。此外,徐氏還在大院東側的南端建有“文明天舒”大宅,北端建有徐放個人私祠及書院。

养在深闺的庐陵古村落

徐家大院格局完整,院內沒有現代建築的破壞和干擾,基本保持了原有環境風貌。整個院落佈局合理,功能齊備,建築堅固;裝飾格調高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建築類型多樣,中西傳統建築手法有機融合。徐家大院不僅極具廬陵古民居建築特徵,而且是清末民初廬陵古民居中的豪宅群落代表,是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