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髮現了一批“郢爰”金幣

2007年4月20日下午,

江蘇省大豐市劉莊鎮第一中心小學六(1)班畢業生朱叢淦,

和三個鄰居家的女生朱叢娟、朱叢秀和朱萍一起,

到離家幾百米遠的同組(劉莊鎮友誼村一組)村民倪自海承包的漁塘撐船玩。

由於剛起過塘,

水太淺,

擱在淺灘上的小木船撐不動,

他們就在塘邊散步,

看見塘邊將被曬乾的奄奄一息的河蚌,

朱叢淦就好心地將其拾起,

扔到水塘深處。

小學生髮現了一批“郢爰”金幣

發現者朱從淦指著21枚“郢爰”出土處

4人走到漁塘邊東北角時,

朱叢淦再次下塘拾河蚌,

無意中發現河蚌旁邊的淺水裡有4個發亮的東西。

他隨手就將其撈了上來,

撈上來的物品上面刻著字,

黃燦燦的,

像是金屬製品。

朱叢淦隨手就遞一塊給朱叢娟,

朱叢娟嫌髒,

又丟給朱叢淦,

要他洗乾淨再給她,

結果他沒接住,東西掉在水裡不見了,

他將剩下的3塊金屬製品中的兩塊分給朱萍和朱叢秀,

自己留一塊玩,

當時他們誰也沒有意識到拿的是金子,

而且是無價的國寶。

四人走到鄰居王翠蘭家,

大人一看知道是金子,

其中沒分到金子的朱叢娟回家後立即將這事告訴父親朱友生,

叫他到河裡撈那塊丟掉的金子。

朱友生不信,

直到看到3塊真金後,

這才相信。

在女兒的指引下,

朱友生果然在水裡找到了另一塊金子(也不知是不是先前掉的那塊)。

小學生髮現了一批“郢爰”金幣

考古層出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

4個小孩拾到4塊金子的事,

猶如晴天霹靂,

將一個平靜的小村莊炸開了鍋。

第二天上午,

同組村民朱江宣在朱友生的指引下,

居然又在水中摸到6塊。

村民們聽說後,

紛紛下水拾,

多時達100多人。

第三天,

有人開始用篩子篩土尋金,

經過大夥不懈地尋找,

最終撿到21塊大小不等的金子。

24日上午9:15分,

劉莊派出所接到電話舉報,

說友誼村有人撿到金子,

還說有文物販子正在該村試圖收購。

大豐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家樣瞭解情況後,

當即打電話給大豐市公安局戴局長,

要求公安局對文物金幣進行收繳,

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工作小組,

並與劉莊鎮政府取得聯繫,

會同本市文化局的同志一起到現場收繳。

工作組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宣傳文物法,

做細緻的群眾工作,

最終11戶群眾欣然交出所得金幣。

小學生髮現了一批“郢爰”金幣

21枚“郢爰”金幣照片

為了解這批楚國金幣出土區城內的情況以及這批金幣之謎,

5月22-28日,

大豐市文化局聯合鹽域市文化局,

對出土楚國金幣的漁塘和周邊區城進行了調查和勘探。

據勘探,出土楚金幣“郢爰”的周邊區域,

為一處唐代製鹽遺址,

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

該遺址以前出土的一批早期陶器具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徵,

而楚國“郢爰”也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加之出土的這21枚金幣,

沒有晚期黃金製品的特徵,

參照漁塘的地層關係和出土的地質層位,

說明大豐市出土的“郢愛”應該是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製品,

埋藏原因不明。

據分析可能有三種原因:

一為墓彝的隨葬品,

二為窖藏品,

三為祭祀品。

專家分析,

如果這21塊金幣“郢爰”為楚墓內出土,

那麼,這個墓葬決不是一般平民的墓葬,

因為平民是不可能擁有這麼多“金幣”的,

從淮安大運河邊發現的楚國貴族的墓來看,

其木槨的面積達7×5米,

槨底深度大於8米,

大豐市的這個取土坑最大深度不過2.5米,

“郢愛”就分佈在深度1.8來左右的取土坑邊緣位置上,

且此坑在施工中,

當地居民並沒有見到大量木頭和其他物品。

由此可以排除“郢爰”為墓葬隨葬品的可能。

如果此“郢爰”為窖藏品,

那麼這些“郢爰”就應該集中於一處。

而大豐市出土的“郢愛”散佈在十幾平方米範圍內,

也不太可能是窖藏品。

而根據楚人有著強烈崇拜“神靈”的意識,

凡事必“祭”的風俗,

他們非常願意將最好的或最貴重的物品作為送給“神靈“的禮物。

小學生髮現了一批“郢爰”金幣

因此,

這21枚“郢爰”金幣,

作為楚人祭祀之“祭品”的可能性極大。

至於“祭”什麼,

從鹽城地區西漢時期就有製鹽的記載,

可能與“鹽”有關,

可惜“遺蹟”已破壞無存,

很難得到更多佐證。

最終,

該所副所長林留根,

研究員鄒厚本,

副研充員朱國平三位考古界的專家給出鑑定結論,

確認大豐出土的楚國“郢爰”為國家一級文物,

此項發現填補了范公堤外春秋戰國文物出土的歷史空白。

這21枚“郢爰”已成為鹽城市第三件(套)國家一級文物,

同時填補了大豐市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的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