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肉出的白沫子,是精華還是髒東西?要不要撇去?

人生如霧亦如夢怎麼辦


燉肉的浮沫分三種不同情況處理:

第一種,不同燉法的處理。主要有三種燉法:

  1. 清燉。需要撇去浮沫;
  2. 跨燉。不用撇去浮沫;
  3. 燜燉。不用撇去浮沫。

三種燉法,因為在入燉之前的材料處理不同,浮沫的性質就不一樣。下面部分會說到:

第二種,不同燉法的前期材料處理:

  1. 清燉。前期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浸泡”,把肉裡面的殘血殘液泡出來。但是即便泡一天一夜,肉裡也還有殘留。這些殘留部分,會在入燉之後,隨著水溫升高,而不斷被縮緊的肉擠出到水裡,等到水溫升到100°C,就凝固聚集一起成泡沫狀,輕於水而漂起來。這個要抓緊撇去。從而保證徹底去除腥臭異味,以及湯的清澈鮮美。
  2. 跨燉。前期正確的處理方法也是浸泡,然後肉裡還會有點殘血殘留。但是,跨燉的目的是為了湯濃肉香,就是說主要追求肉的味道。所以,裡面的殘餘就不再繼續逼它出來,燜裡面,然後在炒制過程中,加去腥味料壓住。跨燉也因為炒過的肉再燉,湯燒開後的浮沫就不再是肉裡面的殘血,而是炒肉中產生的物質,需要繼續留在湯裡發揮去腥增香作用。所以不用撇去。
  3. 燜燉。原理和跨燉一樣,炒過的肉,封閉燜燉,不用撇去浮沫。

第三種,燉肉的白色沫子的處理。

燉肉的白色沫子,只有清燉肉會出現。因為清燉肉的正確方式,是泡後的肉涼水入燉鍋,肉塊隨著湯水升溫到100°C。腥味的根源在殘留的血水,尤其是當下大都是注水肉,怎麼也泡不乾淨,浮沫就要撇除乾淨。這時候你會發現,先浮起來的沫子和後浮起來的是不一樣的。先浮起來的沫子帶著褐色,後浮起來的沫子白色。不會是顛倒過來,先出現白色,後出來褐色。這是因為,水剛到100°C的時候,從肉裡擠出來的殘血微粒凝固聚集成團,要趕緊的撇去。隨後,肉裡面的血水都沒了,一部分蛋白液體會析出,凝固聚集成團浮上來。

這部分白色泡沫,是蛋白質,不是垃圾。所以不要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