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分“三區四帶”!158.5公里的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準備這樣建

記者今日從鄭州市林業部門獲悉,我市將謀劃建設全長158.5公里、區域面積約550平方公里的沿黃生態廊道。

據悉,鄭州沿黃生態廊道,西起鞏義康店鎮,東至中牟狼城崗鎮,北至黃河主河道,南至S312,全長158.5公里,涉及六個縣(市)區,19個鄉鎮106個行政村20餘萬人,區域面積約550平方公里。建設內容主要是“三區四帶”,即由邙嶺生態休閒帶、濱河生態觀光帶“雙線雙景”組成的西部山水觀光區,由城市生態景觀帶貫穿始終的中部城河融合區,由田園生態風光帶為主線主軸的東部溼地修復區。

共分“三區四帶”!158.5公里的鄭州沿黃生態廊道準備這樣建

西部山水觀光區

西部山水觀光區建設區域為江山路以西至鄭洛界邙嶺區域,東西長75公里,面積330平方公里。

建設內容:

邙嶺生態休閒帶。通過荒山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森林景觀,擴大河陰石榴等特色經濟林面積;利用邙嶺原有生態文化資源,打造森林(溼地)公園、遺址公園、旅遊景區;對邙嶺上原有道路進行整體提升,修建慢行系統,高標準綠化,融自然山色、文化古蹟和田園風光為一體,使其形成完整的邙嶺生態休閒帶。

濱河生態觀光帶。西起鄭洛界,沿邙嶺腳下向東經黃河文化公園至江山路。修建雙車道旅遊觀光公路,在觀光公路南側修建鄭州黃河國家步道和騎行通道,佈設休閒驛站、森林人家等服務配套設施。同時在S312線、邙嶺生態休閒帶、濱河生態觀光帶之間,利用南北向山谷建設連通綠道,打造“小循環+大環線”的旅遊觀光路網體系,形成完整的濱河生態觀光帶。

中部城河融合區

中部城河融合區建設區域為江山路至京港澳高速東2公里,東西長約50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

建設內容:

以黃河大堤和S312為支撐線,打造以慢生活為主的“百里長廊”。

對大堤內防浪林更新完善提升,做到綠不斷線;對大堤兩側林帶優化提升,彩化、果化、花化,使“綠堤”變“花堤”;對大堤淤背區及向南與S312銜接的區域,應綠盡綠,營造大面積森林,實現大堤與S312的綠色“握手”、生態連通、空間循環效果。

高標準建設S312兩側綠化帶及延展區。突出“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的休閒體驗功能,打造鄭州黃河國家步道、騎行通道、林間棧道、觀河棧道、公園、廣場,最終形成南北寬150-500米(含防浪林、大堤、淤背區、S312及其以南延展區)完整的城市生態景觀帶。

東部溼地修復區

東部溼地修復區建設區域為京港澳高速以東兩公里處至鄭汴界,東西長33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

建設內容:

依託黃河大堤對兩側進行大面積綠化,單側不少於100米, 部分區段達到500米縱深。

實施退耕還溼,引水上灘,恢復自然植被,營造候鳥棲息地保護生境。

修復溼地,建設溼地公園,開展旅遊和科普宣教、科普監測活動,修建國家黃河步道和騎行通道,讓市民走進溼地、親近自然。依託豐富的溼地資源,種植鳥類友好作物,開展農耕文化體驗活動,建設標準化農田林網,形成完整的田園生態風光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