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國內油價啥時候地板價?

BEN804


這個問答的內容是關於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範疇。提問者和大多數消費者,因為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不熟悉,故而會對國際油價與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漲跌不一致差生很多疑問。

石油不僅僅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血液,對於國內亦是如此。並且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所需的絕大部分原油靠國際進口。同時,國際原油市場被少數強權國家和金融寡頭把持,國際油價走勢想當複雜。

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就是在這樣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同時又要保證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矛盾進程中產生的。從現象看,無論是國際石油價格140美元/桶以上,還是石油期貨價格40美元以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均沒有受到大的衝擊。這不僅僅體現精英決策層的智慧和謀略,也需要普通民眾堅定的理解和支持。下面,我們一起簡要的回顧一下我國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

一、國內油價盯緊“三地”油價變動

國內成品油定價經過改革,盯緊的不是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的成品油價,而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的原油價格為基準。

盯緊這三地的原油價格變動,制定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基準數,並不是盲目的、簡單的跟從其價格的漲跌。其中的深意,大家回憶一下國際油價在140多美元一桶時,國內油價有沒有野蠻上漲?

二、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期總是滯後於國際油價

國內成品油的調價窗口期,一般最快一個月一次。因此,調價時間相對滯後,其價格亦不似國際油價漲跌得眼花繚亂。當然,因為這樣的機制原因,國內油價的“靈敏度”就不強。正是這樣相對“遲鈍”的價格,保持了國家成品油價的相對穩定,保證了經濟發展健康可期,促進國內物價指數在可控的範圍運行。

三、國際油價140美元和40美元/桶,國內成品油價格為什麼都差不多?

前述的機制和保障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功能,再次不再累述,重點說說燃油稅。回望當年,國際石油價格140美元/桶,經濟發展的恐慌情緒在全球蔓延。2008年11月以後,我國進行了燃油稅改革。

通過燃油稅改革,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同時,大部分二級公路撤銷政府還貸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簡單的提示一下大家,燃油稅改革之前,成品油價格中不包含上述多種收費,價格相對穩定的當下,油價卻包含了多種稅費。


順通財稅段賢明


國內油價每十個工作日,由發改委根據國際原油走勢調整一次


崔瑩號


說白了,地板價是40美元了,那對應40美元的油價是多少?比方說以前是4元,可現在油裡為了提高標準添加了其他元素,那就可能是5元一升了。


火龍果7100


17號,油價調到啥價,就是地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