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女性重男輕女比男性還嚴重,彷彿忘記自己也是女的,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L生813


確實有好多女性的重男輕女觀念很嚴重,我覺得這個女性一直以來的家庭關係脫不了關係。

但是我認為重男輕女思想要看個人,如果真的拿男性和女性相比,比重應該不相上下。如果真的要解釋很多女性重男輕女比男性還嚴重。可能是因為,女性是重男輕女的行動者。我認為正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說明了女性並沒有忘記自己是女的(不絕對,直說一般現象。)



首先,女性是重男輕女思想的行動者

我所說的女性是重男輕女思想的行動者,僅僅是指題目中所說的重男輕女的那些女性(沒有譏諷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說女性是重男輕女思想的行動者呢?

首先當一個女性結了婚的時候,可能會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生孩子,而這種生兒子的想法可能來自於丈夫的意願影響。比如有些夫妻結了婚男方會直白的說自己想要兒子。在外人看來,你先一直生孩子是重男輕女,其實這些女性只是重男輕女思想的行動者。

再比如現在多為婆婆身份的,可能會要求媳婦生孫子。事實上作為公公也是希望有孫子的,只是他們可能不直接表達。作為婆婆會說出來,作為公公又不說,這種對比之下可能就會更表現出女性重男輕女的思想了。

你說重男輕女的思想是因人而異的,即使是男性和女性比較,比重也是不相上下的。只是現實情況中女性作為重男輕女思想的行動者罷了。



正是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說明了女性並沒有忘記自己是女的。

女兒,在家的時候父母受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自己深受困擾。比如我的姥姥有5個女兒,一個兒子都沒有。我媽媽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這種影響不是因為重男輕女不被愛,而是來自周圍人對我姥姥家的態度,在農村沒有男孩子的家庭會受到排擠。所以說很多重男輕女的的女性。小時候家裡人受重男輕女的思想或者多生孩子或者來自周圍人的說法,都讓重男輕女的思想深深植入心裡。後來這些女性重男輕女想要生兒子或(孫子)的時候,這恰恰證明了這些人沒有忘記自己是女性。沒有忘記小時候自己家裡沒有兄弟而帶來的影響(被說三道四)。

女性都是重男輕女思想的受害者,我們不去評論重男輕女的人怎麼樣,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受到的來自外界的影響不同。希望所有重男輕女思想的人,可以在這種影響之下去生兒子,記的多愛身邊的孩子,不要因為這種思想去做傷害孩子的事。



瀟常媽咪


特別是有些老年女性,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自己也是女人,但她就要求兒媳婦要生一個“帶把的”。這種封建思想,在農村還是比較嚴重的。其實有部分女人,總覺得養兒能防老,養女是給別人養,“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在農村,如果有矛盾,發生口角,兒子多的就佔優勢,我小時候見過一例,東鄰家四個兒子,西鄰家四個女兒,兩家大人發生口角,東鄰家老婆就喊:“你等著,我叫我兒子來”。東鄰家四個兒子氣勢洶洶找西鄰家的事,嚇的西鄰家老伯老伴連忙給人家陪情道歉……。這就是兒子的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重男輕女思想嚴重,以致於女人都忘記自己也是女人了。

人類社會幾千年的不斷進步轉變,從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男性權利至高無上,漫長的千年走進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是萬惡之源,已深深地烙印在老一代人的心中,“五四”運動高喊了幾百年,才贏來了男女平等。重男輕女,在有些女人心中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扭轉過來的。

有不同見解的朋友,下面留言評論。牽掛你的人是我,關注瀟灑芳子。



瀟灑芳子



其實,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好多女性重男輕女的觀念比男性還嚴重,彷彿忘記了自己也是女的一樣。

我有一個朋友,她有三個兄弟,她的父母在老房子拆遷後得到三個新樓,於是父母將新樓分別給了大兒子一個,二兒子一個,三兒子和老兩口一個,其餘的拆遷補償款都給了老三,而她作為家裡唯一的女兒,什麼也沒有給。

而平時她的父母無論是家裡的大事小情,還是兩位老人生病住院看護等,都是這個女兒出錢出力,每次父母一生病住院需要錢的時候,三個兒子都說沒錢,只有她這個女兒給老人出錢治病。

有時候她心裡也很委屈和不平,經常跟我們發發牢騷,說父母重男輕女,偏心之類的。可是她又總覺得自己是個女孩,沒有權利與哥哥們爭財產。

按理說,她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以後對待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一碗水端平了吧,可是並沒有。

當她生下第一個孩子,發現是女兒的時候,她說她感覺特別失望,因為她盼著生個男孩,雖然她的婆婆家並沒有非要抱孫子不可。


後來二胎政策放開後,她不顧快四十的高齡孕產的風險,果斷要了二胎,而且是在確定了二胎是個男孩時才生。

兒子出生前,她對女兒還好,可是自從兒子出生後,她整天開口閉口都是兒子怎樣怎樣聰明,怎樣怎樣可愛,很少再提女兒了。

我們都勸她,生了二寶後要對大寶更好,這樣兩個孩子將來才能處好關係,可是她嘴上答應的好好的,生活裡什麼都把最好的留給了兒子,女兒經常說她媽媽重男輕女。

我們問她,生一個兒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她竟然說,只有兒子才能頂起大梁來,能有大出息,女兒將來能嫁個好人家就行了。

其實像這位女性朋友,她這種心理完全是因為從小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

因為她從小就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所以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所做所為,這種影響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雖然她也覺得這樣不公平,但是她根本沒有想過改變。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無論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


很多時候,當孩子意識到這是原生家庭造成的錯誤的時候,只能用一生的時間去對抗這種不良的影響。

而更多的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父母的樣子,就如同《都挺好》中的明玉,她一直在痛恨母親的重男輕女,可是長大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母親的模樣。

所以面對原生家庭這種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們要自己從思想裡積極去剔除糟粕,才能不讓這種落後的思想代際遺傳。

我們無法改變父母,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慢慢地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免受其害。

關注@一凡親子教育 ,為您分享更多親子育兒、親子教育知識,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一凡親子教育


因為她們曾是重男輕女的嚴重受害者,這種骨子裡的重男輕女,是會“遺傳”的。


就像暴力也會遺傳一樣,從小飽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也會成為施暴者,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傷害。


我從小也認為母親偏向弟弟,後來,長大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兒,小時候我大部分時間在外婆家長大,而弟弟一直由母親帶大,所以,我並未與母親建立其親密的依戀關係。


那時候就特別敏感,覺得母親偏向弟弟,後來長大後,我有了孩子,才懂得母親的艱辛和不容易,而兄長也曾說母親偏向我跟弟弟,不親他。看,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只要有兩個孩子,“偏心”就不可避免,因為一碗水端平,只是理想狀態,但事實上,你根本無法做到一視同仁。


就像我女兒跟兒子,一個十一歲,一個五歲,跟兩個不同年齡的孩子講平等,講一視同仁,才是最大的荒唐。過於較真的結果是,大的退化,小的較真,兩個孩子在錙銖必較的路上無法回頭,不知悔改。


跟兩個不同的孩子講平等,不能真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視同仁,面面俱到,而應該講公平。公平是什麼?就是該你有的,該你吃的,該你用的,就滿足你,不該你的東西,不給,總之,給你需要的。


比如買給兒子的玩具,該給女兒買嗎?不能,因為她不適合,比如買給女兒的文具等,該給兒子買嗎?不該,因為他用不上。


缺啥給啥,適合啥給啥,各取所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有人認為我重男輕女,其實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女兒從小沒跟著我,沒有情感依戀,且女兒比兒子大六歲,自然管教方式方法不一罷了,也是目前為止,我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所以,別人這麼說,我極為光火,因為我的骨子裡,才是真正的一視同仁,如果真有差別,也是大小之別,而非男女之別。而孩子爸比我想象中的要重男輕女。


當初,大寶是女兒,原本孩子爸想發的朋友圈都沒發,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事兒。本來一個孩子就行了,五年後,家裡催得緊,要生二胎,孩子爸特別怕再生女兒,如果是女兒要打掉,而我男女都行,堅決不同意,甚至連女兒的名字都想好了。


生下來,孩子爸第一時間先看男女,後來他說,真怕再生女兒被人說。我才意識到,男人的重男輕女,是骨子裡的。別看現在,有些男人叫囂著男女平等,但是他的心裡並不認同。


生女兒是裡子,生兒子是面子,裡子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這是兒女在男人心中的位置。


有人說,生女兒沒壓力。這句話本身就是重男輕女的表現,如果男女一視同仁,怎麼會出現男女有別?我的看法是,女兒跟兒子一樣有壓力,兒子跟女兒一樣沒壓力。


女兒我會跟兒子一樣養,兒子我會跟女兒一樣放出去,買房配車不是必須,也不是父母的義務,別妄想用生兒子必須買房,生女兒不用買房來綁架我。不差錢,男女一樣,差錢的話,男女也一樣。


當然,中國父母大多會誰弱,幫誰多一點,眼看著兒子娶不到媳婦,女兒嫁得好,總不能為了所謂的平等,有錢也不管兒子,硬是把錢給女兒?有時候,現實所迫,只要心裡有,父母都會盡可能地兼顧兩個孩子。


女性出現重男輕女,要麼她曾是受害者,要麼她只是為了迎合男人。若非二者,只要是自己的孩子,從小帶大,就很少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重男輕女。


別說男女有別,就算同時兩個兒子或者女兒,照樣有區別,有的偏愛大的,有的偏愛小的,有的偏愛漂亮的,有的偏愛嘴甜的,總之,厚此薄彼,才是常態。只要父母心裡掛念孩子,儘量助你一臂之力就行了。


就像我家,父母張羅兄長結婚,又資助弟弟買房一大筆錢,而我一無所有,但回頭一想,他們供我上大學,兄長沒上大學,弟弟至今未婚,而我衣食無缺,也買了二套房,我能為了平等,向父母要錢嗎?


不能,他們養我長大,供我上學,這份恩情永遠也還不清,再說,我不缺啥,無需他們的資助,如果我真的過不下去,父母也不會不管的。


他們是替孩子託底的,只要孩子飛起來了,就大功告成了,他們要兼顧那個還沒飛起來的孩子。你明明已經鵬程萬里了,還非要計較,最初他們託你的起點沒有兒子高?


有時候,過於較真,特別沒意思,純粹是形而上的哲學,下放不到現實當中,甚至也行不通。我覺得,父母該給女兒的,給到位,該給兒子的,也不少,差不多就行了。


在左與右之間,取個平衡點。哪個孩子飛不起來,託一把,至於那些飛起來的孩子,自然不用再託著。這樣的父母就已經很難得了。


獨自成山


重男輕女這事三言兩語說不清,就比如我奶奶當年是要求我爸將我送人的,但她對於我姑姑這個性格乖張的女兒卻是回家給打洗腳水的。據我媽說,當年爸媽結婚外公陪嫁縫紉機(當時是貴重物品)奶奶還想用一塊布把縫紉機換給我姑姑。


文靜的春夭


你說的這個現象還非常的普遍,我去過很多的地方看到過很多的人。在和他們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很多的女性,其實他們在重男輕女這個層面上比男性更嚴重!在我年輕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到心理學這個範疇的時候我的想法也和你一樣,他們自己不就是女人嗎?為什麼他們反而比男人更重男輕女呢?

到了後來我開始慢慢地明白了,其實這個就是很多的一些封建禮教的思想,那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在不斷地給那一代人洗腦,他們早已經忘掉了自己是個女人的身份,在他們的腦袋裡面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個信念,重男輕女的信念,男尊女卑的信念。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在父母長輩周遭所有人的影響下,這個重男輕女的信念就深深地出到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還有就是模式的傳承,他雖然是個女性,但是從她生下來,作為女性可能就受到大家重男親女思想的荼毒,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哥哥重要,沒有弟弟重要,嫁人了也沒有丈夫重要,然後這個模式就被傳承了下來,當他有孩子的時候,他也會像他的父母長輩一樣,用重男輕女的思想和觀念去影響他們。

有一句俗話說起來不是很好聽,但是話糙理不糙:“殺豬的人即是養豬的人,其實都是豬翻身做主人,結果管起豬來比人更狠”......


一枚有故事的草莓


因為,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女人生個兒子是她翻身的唯一籌碼!

女人看慣了身為女人的各種無奈,看慣了生兒子的女人有多揚眉吐氣,看慣了沒兒子被人欺負。舊社會你沒個兒子都是犯罪。

男人面對壓力可以用拳頭反抗,女人面對壓力和歧視,不能反抗公婆,也沒能力反抗別人。

於是,自己生的女兒就是她唯一可以怪罪的人。因為你不是兒子,導致我被公婆罵,因為你不是兒子,導致我被街坊罵絕戶,因為你不是兒子,我老公打算休了我另娶。

瞧瞧,子女身上承擔著讓母親揚眉吐氣的重任。所以,天底下的兒子都覺得他媽媽不容易,他要讓他媽媽過好日子。

所以,當上皇帝的兒子,會追封自己的母親為皇后,有了功勳的臣子會給母親一個誥命。普通人家即使給不了母親地位,也要儘可能讓母親過得衣食無憂。

封建時代的女人想過好日子,無非就是嫁個好人家,或者生個好兒子。生女兒或者拼自己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目的的。

重男輕女,深層次來源是女性對待社會不公的無奈。

雖然可憐可悲,但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米三袋


我媽就是這樣子的,我哥說啥做啥都是對得,我說啥都做啥是錯得,特別重男輕女,你偏心就偏心吧,意思還得我天天捧著我哥一家!主要還天天問我,也不知道她怎麼對我了,我天天不喜歡她,要命了沒見過這樣不自知得媽媽!


早起的14


每個人觀點不同,我喜歡男孩,並不是有重男輕女的想法,是因為女孩很讓父母操心,我是獨生女,我從記事開始,就記得不管去哪母親都不離手,不能離開她的視線,我從小就變成了一個乖乖女,記得小時候住平房,我去廁所要走到衚衕外面的公共廁所,我媽都要陪著我去,上學了我媽也是千叮嚀萬囑咐的,放學趕緊回家,上了班以後,也是按時回家,回來晚了,我媽就會審問一通,談戀愛也有規定,晚上必須十點前回家,直到結婚的頭一天晚上,我媽和我說,你明天就結婚了,我終於放心了,把你完整的交代出去了,以後再也不用圍著你了,我聽了以後哭了,終於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了,從那以後,我就改變了,要生男孩,畢竟男孩不用太操心,不至於像媽媽一樣為女孩操碎了心。


燕燕174795523


不能這麼說吧,很多不得已的因素都存在。就像我,我更喜歡女兒,但是我不得不受風險在老大剖腹產不到2年就生下老二,老二是兒子,那會我丈夫不建議我二胎太早,我怕是兒子,失去了不好,不過總是一個生命,不管是不是都會堅持下去,這也是後話了。現在的年輕夫妻大部分都不在乎是男是女,但是,,,我們真的相信男人不介意他有沒有兒子嗎?我是不會相信的,應為這是我們老一輩遺留在我們基因裡的東西,我們不得不潛移默化的去做去想。兒子是一個家的傳承,也可能是對一個國家的有用之人,哪裡有戰亂都需要他們這些男人,他們總有力氣總有頭腦幹著我們女人幹不了的事,這些話就有些,,,,,😄顯的我有點老思想了。總之生了很多就想要兒子的我不覺得有很大問題,能把他們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才是更應該讚賞的父母,現在很多人不都是一個孩子都能養瘋魔,也有丟下不管的父母,太多了太多了,不是嗎?男女我認為現實社會平等太多了。這種問題已經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能生下來並且養的那些人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