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背後的民生溫度 解碼昆明奔向小康的幸福“密鑰”

掌上春城訊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較2018年的第17位前進5位,超過瀋陽、長春等5個城市……在2019年的經濟數據比拼中,昆明迎來“高光”時刻。

解碼昆明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背後是暖暖的民生溫度:多年來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領域,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困有所助、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等領域持續發力,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5年來,昆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工作首位,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強化民生保障,一件件落到實處的民生實事,成了昆明奔小康的幸福“密鑰”。

財力增長掛鉤民生改善

著力抓好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各族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意召喚使命,擔當彰顯情懷。多年來,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領域,昆明出臺的一系列民生舉措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開創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的新境界。

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特色、優質教育的需求,昆明先後引進清華附中、北京八十中、湖北黃岡中學等20所省外名校來昆合作或舉辦學校28所,引進名師206名、名校長27名,“三名”工程實施至今,累計新增優質學位6萬餘個。

當好高質量發展領跑者,需要城市善治、攻克一批又一批的民生難點熱點。

為了解決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問題,昆明市通過制定政策、整合資源、完善設施,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為了解決市民反映強烈的“看病貴”問題,市醫保局降低了參保人在三級醫療機構就醫的個人支付壓力,擴大了重特病患者保障範圍。昆明還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國內一流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聯體建設,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產業強市與高質量就業雙促進

凸顯城市發展磁力

“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這是不少人對安居樂業的文藝解讀。人與城、人與業如何互動,才能釋放出足夠的磁力?昆明產業強市的進程中,一些人或許能提供答案。

畢業於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的李迅是一位資深的病害預報、農業氣象和遙感及大數據分析專家。2015年,瞄準昆明“基於大生態、依託大數據,重點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等產業”的前景,李迅創立了昆明大蚯蚓科技有限公司,並於2017年正式回國。現在,“大蚯蚓”已經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多種環境傳感器及雲端管理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已經在雲南、寧夏、甘肅等地投入使用。對於未來,李迅信心滿滿。

實現高質量就業,是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徑,也是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近年來,昆明堅持“兩型三化”產業發展方向,基於大生態、依託大數據,重點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等產業,重點在深化改革、科技創新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成就。這成就背後,離不開就業這個“最大民生”凸顯的城市發展磁力、帶來的人才支撐。

市人社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2019年全市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7.12萬個、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4.99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6.17萬人、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連續多年被省政府表彰。不僅如此,昆明還著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企業下崗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2019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4%。

美好生活再起航

辦好惠民實事 增進百姓福祉

民生無小事,無論涉及多數,還是少數;民生好圖景,既需精準施策,更需合力奮鬥、共建共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堅持共享發展,著力解決好民生領域的“短板”問題,持續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併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動力。

新的一年,幸福可期。昆明將進一步織牢社會保障網,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化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加強殘疾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建設。同時加強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發展租賃住房,有效緩解住房困難群體住房問題。

不僅如此,昆明還將圍繞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堅定不移推進民生領域改革。

就業方面,把穩就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勵支持“雙創”活動,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轉崗培訓和失業保障等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教育方面,將繼續堅定不移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三名”工程效應,持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力度,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帶動效應。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方面,昆明計劃全面推行基層醫院運行機制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同時,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抓實京昆、滬昆醫療合作項目,圍繞影響昆明群眾健康的呼吸、心腦血管、腫瘤疾病,引入更多京滬優質醫療資源……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雙雙

編審:周曉雪

終審:李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