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版“火神山”醫院的“告捷前夜”

溫州版“火神山”醫院的“告捷前夜”


3月10日,有著溫州版“火神山”之稱的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甌江口院區最後5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這也意味著這座在7天內完成改造,共運行34天的“臨時戰場”終於順利完成使命。


這是該院區39名醫生、105名護士協同作戰了一個多月的好消息。


那麼,在這個好消息來臨前的那個晚上,患者、醫生、護士,他們又曾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溫州版“火神山”醫院的“告捷前夜”


治癒出院的患者許先生:

“不敢問結果,怕睡不著覺”

31歲的許先生是洞頭人,在武漢工作,是當天5位治癒出院患者中的一位。


1月17日,許先生從武漢返溫,1月28日,他出現發燒症狀。2月6日,許先生從洞頭區人民醫院轉入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巧的是,許先生是第一位進入這裡的確診患者。“第一個進來,最後一個出去,我跟醫院共進退到最後一天。”在醫院門口,許先生不好意思地捂著臉笑著說。


許先生告訴記者,剛進來那會兒,自己除了腸胃有點不舒服外,沒有其他的症狀。本以為很快能出院的他,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時,檢測結果第一次呈陰性,後面連續三次呈疑似。“當時很害怕,看著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出院,我就開始疑神疑鬼,想為什麼檢測結果不見好呢。”許先生說。


3月5日,許先生再次進行核酸檢測,顯示是陰性,其他檢查也都顯示正常。“如果第二次檢測還是陰性就可以出院了。”醫生告訴許先生。3月9日上午,許先生再次進行檢測。這次的檢測結果關係著他是否能如願出院。“很緊張。晚上也不敢去問護士,就怕結果不好會睡不著。”許先生說。雖然沒有開口問,但那天晚上他依然睡不好覺。


好在第二天一大早,護士就告訴他,“好消息,是陰性”。一直吊著心的許先生終於能出院了。


溫州版“火神山”醫院的“告捷前夜”

隔離病區總負責人戴元榮:

“以防萬一,已做好了預案准備”


同樣緊張的,還有甌江口院區隔離病區總負責人戴元榮。


3月9日晚9時許,一直在等待消息的戴元榮緊緊盯著手機屏幕不敢挪開眼,病人的核酸檢測結果馬上要出來了。


為了等這個結果,他已經焦慮了一晚上。“本來每天晚上要跑跑步鍛鍊身體的,那天就緊張得連跑步都沒跑。”戴元榮笑著說,在結果出來前,他就一直在研究患者之前的檢測結果為什麼不呈陰性,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戴元榮說,他已經早早和其他醫生備下了預案。一旦結果是壞消息,他們就會馬上啟動新的治療方案。


3月9日晚上9點33分,戴元榮終於收到溫州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發來的信息,“患者的檢測結果出來了,是陰性”。戴元榮馬上把這個好消息轉發到工作群。瞬間,喜悅、激動開始在群裡接龍傳遞。

104病區護士長劉一葦:

“期待很久,還要繼續努力”


“太好了。”看到工作群裡發出的好消息,劉一葦鬆了口氣。劉一葦是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104病區的護士長。


溫州版“火神山”醫院的“告捷前夜”


得知3月9日晚患者的核酸檢測結果會出來,劉一葦和同事隔一段時間就忍不住發問,“主任有消息嗎?”為了等這個消息,他們很多人放棄週日輪班休息,只等最後“全身而退”。“大家都很期待這一刻,我們橫幅都做起來了。”劉一葦笑著說。


不過,這個好消息暫時被“瞞”下來了,他們打算第二天早上再告訴患者,“擔心他們會太興奮了。”劉一葦說。作為最後一批出院的患者,大家都比較焦慮,他們時不時要跟患者聊天,給他們鼓勵和精神支持,幫助他們進行心理康復。


3月10日,當記者採訪劉一葦時,她說要和同事們馬上調整狀態,緊接著投入到病區清掃、消殺的工作中。


“大概要三到五天時間,包括衛生間檯面、各個角落、窗簾都要仔細消殺乾淨,這既是宣告抗疫第一階段的完結,也是在為後面作預備陣地準備著。”劉一葦笑著說,“還要繼續努力呢”。

溫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樣洋/文 張嘯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