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告捷前夜”

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告捷前夜”


3月10日,有着温州版“火神山”之称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瓯江口院区最后5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意味着这座在7天内完成改造,共运行34天的“临时战场”终于顺利完成使命。


这是该院区39名医生、105名护士协同作战了一个多月的好消息。


那么,在这个好消息来临前的那个晚上,患者、医生、护士,他们又曾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告捷前夜”


治愈出院的患者许先生:

“不敢问结果,怕睡不着觉”

31岁的许先生是洞头人,在武汉工作,是当天5位治愈出院患者中的一位。


1月17日,许先生从武汉返温,1月28日,他出现发烧症状。2月6日,许先生从洞头区人民医院转入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巧的是,许先生是第一位进入这里的确诊患者。“第一个进来,最后一个出去,我跟医院共进退到最后一天。”在医院门口,许先生不好意思地捂着脸笑着说。


许先生告诉记者,刚进来那会儿,自己除了肠胃有点不舒服外,没有其他的症状。本以为很快能出院的他,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检测结果第一次呈阴性,后面连续三次呈疑似。“当时很害怕,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出院,我就开始疑神疑鬼,想为什么检测结果不见好呢。”许先生说。


3月5日,许先生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显示是阴性,其他检查也都显示正常。“如果第二次检测还是阴性就可以出院了。”医生告诉许先生。3月9日上午,许先生再次进行检测。这次的检测结果关系着他是否能如愿出院。“很紧张。晚上也不敢去问护士,就怕结果不好会睡不着。”许先生说。虽然没有开口问,但那天晚上他依然睡不好觉。


好在第二天一大早,护士就告诉他,“好消息,是阴性”。一直吊着心的许先生终于能出院了。


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告捷前夜”

隔离病区总负责人戴元荣:

“以防万一,已做好了预案准备”


同样紧张的,还有瓯江口院区隔离病区总负责人戴元荣。


3月9日晚9时许,一直在等待消息的戴元荣紧紧盯着手机屏幕不敢挪开眼,病人的核酸检测结果马上要出来了。


为了等这个结果,他已经焦虑了一晚上。“本来每天晚上要跑跑步锻炼身体的,那天就紧张得连跑步都没跑。”戴元荣笑着说,在结果出来前,他就一直在研究患者之前的检测结果为什么不呈阴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戴元荣说,他已经早早和其他医生备下了预案。一旦结果是坏消息,他们就会马上启动新的治疗方案。


3月9日晚上9点33分,戴元荣终于收到温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来的信息,“患者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阴性”。戴元荣马上把这个好消息转发到工作群。瞬间,喜悦、激动开始在群里接龙传递。

104病区护士长刘一苇:

“期待很久,还要继续努力”


“太好了。”看到工作群里发出的好消息,刘一苇松了口气。刘一苇是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104病区的护士长。


温州版“火神山”医院的“告捷前夜”


得知3月9日晚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会出来,刘一苇和同事隔一段时间就忍不住发问,“主任有消息吗?”为了等这个消息,他们很多人放弃周日轮班休息,只等最后“全身而退”。“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刻,我们横幅都做起来了。”刘一苇笑着说。


不过,这个好消息暂时被“瞒”下来了,他们打算第二天早上再告诉患者,“担心他们会太兴奋了。”刘一苇说。作为最后一批出院的患者,大家都比较焦虑,他们时不时要跟患者聊天,给他们鼓励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康复。


3月10日,当记者采访刘一苇时,她说要和同事们马上调整状态,紧接着投入到病区清扫、消杀的工作中。


“大概要三到五天时间,包括卫生间台面、各个角落、窗帘都要仔细消杀干净,这既是宣告抗疫第一阶段的完结,也是在为后面作预备阵地准备着。”刘一苇笑着说,“还要继续努力呢”。

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样洋/文 张啸龙/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