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免責金牌”

行走在這世間久了,會漸漸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錯了就是錯了,不是一句“涉世未深”就能輕飄飄地揭過去的。

01 沒有底線的愛,是一種“捧殺”

廣東一男子因涉嫌使用偽造的駕駛證,被處以罰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他父母激動異常,直指交警處罰過重:“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

無獨有偶,男子當街追砍父親被交警制服後,他父親也說了這麼一句:他還是個孩子。

是呀,在父母心裡,誰還不是一個寶寶呢!可是這句話本意是想告訴大家一個感人的事實:無論子女多大,父母對子女永遠都放心不下。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免責金牌”

但我們發現,很多子女還真成了貨真價實的“寶寶”,有一個詞被用來專門形容這類群體,叫作“巨嬰”。

他們在物質上啃老,在精神上依賴,將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稍有不順,輕則惡語相向,重則拳打較踢乃至拔刀相向。

他們之所以成為“巨嬰”,和父母的過度溺愛、過度保護、過度干預不無關係。這些“直升機式”的家長,意圖每時每刻環繞在孩子周圍,提前為孩子掃清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一切障礙。

紀伯倫在《先知》中寫道: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這種“密不透風”的保護,給孩子留下“犯什麼錯都有家長撐腰”撐腰的錯覺,事實上剝奪了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權利。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免責金牌”

同樣是愛,在電影《老爸102歲》中就是截然不同的場景了。102歲的老爸達特利為了防止自己去世後,75歲的兒子巴布被騙得無家可歸,親手撕開了孫子阿莫不孝的真面目。

他告訴巴布“兒子成長為一個混蛋,就忘掉他吧,只需記住他的童年”,讓巴布不再汲汲於註定無法得到的親情,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02 成熟的標誌,是能夠為自己的錯買單

有個人事主管和我聊天時提到,部門裡有個新進的年輕大學生,沒有人願意和他一組共事。

他不僅自己效率低下,上班還愛找人聊天,影響別人工作。再者,他總是粗心大意弄錯數據,導致整個團隊為他返工。還有很不好的一點就是,在工作彙報的時候,他總是將錯誤推卸給別人,讓別人替他背黑鍋。

可是在部門裡的都是沉浸了多年的老人,誰也不是傻子,日子久了,沒人願意和他搭檔。

單位迫不得已,將他調離現在的崗位,讓他去負責一塊不那麼重要的工作。

“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免責金牌”

大學生滿腹怨氣,覺得自己一個新人受到了排擠,一氣之下,將之前他經手的所有電子資料都刪了。

人事主管說到這裡苦笑:這樣一個人,哪個單位敢要他?

張德芬曾說,一個人成熟最重要的標誌,就是能夠為自己負責任。

這位大學生,熟悉得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某某”,可憐、可恨又可悲,讓人恨不得替他長記性、替他明事理、替他辨是非。可終究,沒有人能替代他成長。

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也塑造了一個大學生的形象,不同的麵皮,相似的配方。

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一直靠母親少的可憐的撫卹金過活,當他得知妹妹為助他上學要嫁給有錢律師時,斷然拒絕這種犧牲,但他不事生產,只會喊無力的空話,仍需要她們的供養。

一個不成熟的人,無論做什麼都容易受阻,要麼自卑,要麼傲慢,往往還會滿腹牢騷與委屈,內心極度不平衡,因而愛爭辯。

事實上,當你擁有了為自己人生兜底負責的能力,不管境遇如何,都能找到自得其樂的方式,這才是應對生活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