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大家知道媽媽帶和奶奶帶孩子的區別嗎?

這幾天,無意中在網上瀏覽到這樣一組照片:原本在城市跟著爸爸媽媽生活的孩子,回到農村老家給爺爺奶奶帶沒兩個月,就連自己親媽都不認識了!

果然是環境造就人呀。

之前網上還看到過一則新聞:保姆偷換了富貴人家的孩子,帶著老闆的孩子跑了。二十年後,富貴人家把保姆的孩子培養成了人才,而富貴人家的孩子卻被保姆養成了“殘廢”!

不得不說,無論出身如何,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成長過程。

孩子最終會成為怎麼樣的人,跟在人生早期帶他的人關係重大!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不同的養育方式,孩子變得很快

年前,朋友小胡帶著女兒回農村老家看另一個女兒,才發現原來自己身邊的“小棉襖”,放老家不到半年就變成了“小村姑”、“小大人”、“愛哭鬼”……

其實,兩個孩子原本是雙胞胎,一直是小胡和老公帶在自己身邊。

但在孩子4歲的時候,因為小胡要開始上班,身體又不是很好,於是和老公商量,把一個孩子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帶,另一個留在身邊自己帶。兩個孩子就這樣分開了。

誰知道一年後再看,原本長得一摸一樣的雙胞胎姐妹,乍一看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小胡發現,養在奶奶身邊和自己身邊的孩子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不僅僅是衣著打扮上的。

比如:自己帶的孩子皮膚白皙眼神靈動,神態也嬌憨可愛,而養在老家的孩子則有點膽小怯懦不愛說話。兩個孩子無論從外貌神態舉止,還是氣質上,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差距。

看著女兒黑黑的皮膚和膽怯的眼神,小胡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小胡的煩惱,其實是很多媽媽的煩惱。

我但一位朋友,因為工作的關係,就把大寶給姥姥和奶奶輪流帶。一次我誇她女兒好看的時候,她也自嘲女兒在奶奶和姥姥身邊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的,但是隻要回到自己身邊一陣子,就會又變得漂漂亮亮的。

這一點,朋友頗為得意。但外表改造起來容易,內裡改造起來就難了。

因為朋友女兒的奶奶和姥姥是不一樣的性格,而女兒又在三地之間來回生活,因此養成了非常霸道、不講理的性格,脾氣也很不好。而朋友自己一直帶在身邊的兒子,就完全不會這樣。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隔代撫養,對孩子的影響真的這麼大麼?

其實,奶奶對於孫女的愛不見得比父母少,但為什麼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呢?這種差距又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奶奶和媽媽帶的孩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01 孩子嚴重的缺乏安全感

網上經常看到父母離家時,孩子哭著喊著追著捨不得父母離開的。

把孩子單獨留守在老人身邊,其實對孩子帶來最大的傷害就是安全感的缺失。尤其是像小胡這樣的雙胞胎家庭,父母無論將哪個留在身邊,對於被送到老家寄養的那一個來說,都很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己被父母遺棄。

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父母又不在身邊,孩子內心難免會產生自卑感,這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02 親子關係的疏離,叛逆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給爺爺奶奶帶,帶了上學年紀又接回自己身邊。如此一來就無法避免親子關係的疏離,以及孩子由此產生的叛逆。

《小歡喜》中的楊楊,一開始出場就是一個非常叛逆的角色。因為父母從小把他丟給爺爺奶奶,所以在他的心裡,父母就是不愛他的,所以在他的心裡,他也只愛他的爺爺奶奶。

所以當楊楊爸媽回來給即將高考的楊楊陪讀時,楊楊不聽話、開跑車進學校、不按父母的意願行事,是常有的事情,親子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為此,楊楊媽做了非常多的彌補。最後還是在媽媽癌症面前,楊楊才放下了偏見和叛逆。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03 沒有規矩

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很多老人就會發現,就算年輕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曾經恨兇、很嚴格,但是到了孫輩身上老人家就是兇不起來,只剩下無盡的疼愛。

所以,媽媽帶在身邊的孩子,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會遵守紀律,有著良好的習慣,談吐得體。但在老人身邊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更任性、更叛逆,更不聽管教。

另一方面就是媽媽會嚴格限制孩子的朋友圈,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如果回到農村到處跑,孩子很容易就沾染上一些壞習慣。

所以,想要孩子有規矩,還得首先得給孩子立規矩。而立規矩這事,得爸爸媽媽來。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04 缺乏獨立

與媽媽從小會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不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照顧”會更為周到和持久。

比如摔倒了馬上 抱起來,給孩子洗澡穿衣服,一日三餐好吃好喝伺候著,伸手要錢就給……

這樣長期下去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反正遇到問題就喊爺爺奶奶,爺爺奶奶自然會幫忙解決。

這就導致了孩子在很大以後仍缺乏獨立,從孩子長遠的人生來看,這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

雙胞胎姐妹,一個老人帶,一個媽媽帶,一年後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

寫在最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天下父母: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之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把孩子帶在身邊,並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就足夠了。

當然,不排除一些會把孫子孫女帶的很好的爺爺奶奶,如果讓你遇到了,那真是意外的驚喜了。

-END-

,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探討婚姻、情感、教育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