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網上曾流行過一個孤獨等級對照表,分別羅列出了第一~十級的孤獨症狀表現。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個表中的經歷。

知乎上有人問:“一個人可以孤獨到什麼樣子?”

有個高贊回答是:

“微信QQ之類的所有的社交軟件,除了通知外無一信息;

電話短信除了推銷外,無一聯繫;

突發想去看風景,奈於一個人連拍照片的人都沒有,頓時沒了心思;

饞了想去吃火鍋,發現連一起點單的人都沒,有頓時沒了胃口;

逛超市因為沒人推薦這些東西好吃不好吃,只會拿幾樣常吃的東西;

逛街沒人陪著挑選衣服,只會在淘寶之類的購物軟件消費,隨後想象自己穿上去的樣子,拿到手後穿上對著鏡子自我欣賞,不合適又默默地聯繫退貨,連送一個合適它的人都沒有;

骨折的時候去醫院,如果沒有護士,可能是爬著進爬著出,右手受傷沒法吃飯,於是成了左撇子;

過生日只有自己記得,隨後覺得可過可不過,得過且過;

怕蟲怕鼠沒人可以分擔恐懼,於是從害怕到平淡到隨和;

最孤獨的是刷著知乎看到“一個人可以孤獨到什麼程度”的問題點了進來,寫著我的孤獨。”

孤獨,彷彿成了當代成年人的常態。

據調查,近80%的人至少偶爾會感覺到孤獨;超過70%的人認同,“我們都在各自忙各自的,孤獨是一種常態”。

更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沒有人陪伴的日子裡,獨自成軍。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01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

古往今來,太多人都曾發出過孤獨的感慨。

朱自清說:“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都沒有。”

盧思浩說:“躲得了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

劉亮程說:“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餘華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孤獨。而這孤獨,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梵高是孤獨的。

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田野的梵高,每天都會在太陽昇起之前,揹著一大捆畫布和顏料,奔向田野。

他從來不戴帽子,眼睛中放射著熾烈的火焰,卻從來不與任何相遇的人說話。

傍晚的時候,他回來了,眼睛就如燒光了柴的火洞,頭頂被曬的透紅,頭上不多的頭髮都豎立著,掖下夾著一幅顏料還沒有乾的畫布。

當地的農人一直把他當做異類,每當看到他的時候,都在交頭接耳地說:“這個瘋子來了!”

李敖是孤獨的。

李敖曾在節目《讀書人》說過這麼一段話:“我是單幹戶,不與朋友來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

也正是這份孤獨,讓他成為了一代大師。

就如他在《李敖有話說》節目中所說,“一個人要想有一點點成就,或者想發展自己,一定要有更多獨處的時間。”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

你要度過一段無人陪伴的時光,也要走過一段無人理解的旅途。

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奮戰,到達你所想要的遠方。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02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中,維特智商超群,展現出了過人的鋼琴天賦。但與眾不同的能力,卻讓他成了同齡人眼中的異類,備受排擠。

為了能夠融入集體,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假裝摔壞腦子,變回普通人,還失去了彈鋼琴的能力。

如此一來,他終於被大家接納,成為一個合群的少年了。

可這樣的偽裝,卻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

熱愛鋼琴的他,為了迎合同學,不得不聽搖滾樂;明明很聰明的他,為了顯得合群,要維護“普通人”的人設,努力去裝傻。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著。

直到某天,維特在CD店中,發現一張鋼琴演奏專輯。

回家播放之後,他哭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偽裝,一直以來都是對自己真實想法的壓抑,唯有追逐音樂夢想,才能讓自己真正的快樂。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孤獨不是一個人寂寞,而是在無盡的喧譁中喪失了自我。”

不合群,是表面孤獨;合群了,是內心孤獨。

那些你為了合群所做出的妥協和退讓,反倒讓你漸漸迷失了自己。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作家劉同曾說:“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其實,孤獨,是留出時間和空間來和自己對話,與自己相處。去聆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去感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就如才華水木君所說:“與其在一群人的狂歡中感到寂寞,不如在一個人的獨處中收穫驚喜。”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03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出生書香門第的木心,在19歲那年,決定去僻靜的莫干山隱居。

當時,他僱了個人,挑著兩大箱書,就上了莫干山。

那房子極為破舊,他卻毫不在意,還寫了一句話貼在書桌上:“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據一個人。”

那時的莫干山還沒有通電,白天,他跟著太陽的升起而起床讀書,晚上,他靠著微弱的燭光寫文章。

冬天的莫干山,異常寒冷,時常是寒風吹打著窗戶、大雪紛飛。有時實在是冷得不行,他就衝一杯克寧奶粉,然後繼續讀書。

村民嘲笑木心:“這傻小子,放著那麼好的條件,不在家好好當大少爺,非要大老遠跑到這荒山野嶺受苦。”

可木心卻不為所動,依舊一個人閱讀、一個人思索、一個人創作……

半年後,木心下山,陪伴他的,是10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無數張水墨山水畫。

《心是孤獨的獵手》一書中:“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在這段孤獨的時光裡,你可以完完全地把自己沉澱下來,不受任何人打擾,不被任何人影響。就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去耕耘,去播種。

隔絕了外界的干擾,你反而更能全神貫注;屏蔽掉了別人的聲音,你反而能更加一往無前。

就如作家寧遠所說:“孤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你的強大,往往就來自你的孤獨。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04

活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有人說,“合群只是熱鬧,獨處才是修行。”

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必定是孤獨的。而唯有在孤獨之中與自己對話,在能找到最真實的自我。

成年人的孤獨,不是可恥的。

叔本華曾說:“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活著孤獨是常態,享受孤獨是姿態。

就如汪國真在散文《孤獨》中所說:“太陽是孤獨的,月亮是孤獨的,星星卻難以數計。”

願你我都能在孤獨中閃耀,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