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那小蔥豬油和麵,被火烤出來的香,那是老上海人的記憶,蔥油餅。


在上海,最出名的是弄堂裡的阿大蔥油餅。


老闆是一位駝腰90度的老人,沒有幫工,是因為他不帶。


01

因老外發現更出名


在上海,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生煎逐步取代了蔥油餅,剩下幾家勉強維持,阿大就是其中之一。


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阿大蔥油餅出名,竟然是老外發現的。


上海蔥油餅和蘭州、南京、臺灣等各地蔥油餅大不同。別家都是麵皮撒蔥刷油,再捲起來,揪成劑子,擀壓成餅,或煎或烤或油炸。上海蔥油餅幾乎是把蔥和肥油膘包進去,然後在烙的時候按壓成餅。所以比別家厚,內容也實在,味道更香。


上海蔥油餅的做法,傳說中是歪果仁愛吃的披薩。


其實,披薩起源於公元前三世紀的古羅馬。八百年都有了。


BBC做了個紀錄片叫做《上海之味》,主持人是一個叫做Rick Stein的英國廚師,報道了阿大蔥油餅,並且是讚不絕口的那種。在2016年2月份上映。


02

33年只做餅


28歲開始,阿大在茂名南路159弄2號,逼仄的小後門裡,只做蔥油餅,一做33年。


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賣蔥油餅在上海掙三套房,為什麼是阿大出名?


從凌晨三點開始,要起來盤面做餅開烤,清晨五點開賣第一爐蔥油餅。他做餅是老式爐子,廢油桶改裝的烤爐,一爐只能做20只,每爐30分鐘。實際做餅400個。


要排隊三四個小時。


醒好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麵糰。


順勢用手一按,重重甩在桌上,麵糰立時成了十幾公分的薄長條。


抹一把油酥塗上麵餅,灑一小撮細鹽,最後抓一大把蔥花,放一塊肥五花。


包裹豐富的長條麵餅,重新捲成一個個麵糰,整齊排列到燒熱的煎鍋上。隨著歡快的滋滋聲,爆發出青蔥與肉的混合鹹香。


一面煎,一面往餅上抹油。


15分鐘後,鐵板上的餅,被煎得兩面焦黃。


最後一步,9成熟的餅還要接受阿大“秘方”最後的蛻變。


阿大做過的蔥油餅連在一起,相當於上海到臺北的距離。


靠一己之力,撫養兒子上了大學,還買了三套老式洋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