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他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譽滿中外的科學家,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作出了很多里程碑式的貢獻。

除了傑出的學術成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婚姻了。

他就是楊振寧。

一生有過兩次婚姻,一次師生戀,一次忘年戀。

對於第二段忘年戀的婚姻,和楊振寧熟悉的人看到翁帆的眉眼,馬上心領神會地意識到,並且讚歎練練——太像了,實在和杜致禮年輕的時候太像了。

杜致禮,是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時光回到70年前。

1950年初的一天,普林斯頓的一家中餐館,楊振寧和同事正在吃飯,席間他偶然瞥見了鄰桌一位似曾相識的中國女孩。在盯住女孩清秀漂亮的臉龐的片刻裡,他發現女孩好像也認出了他,但是羞於主動打招呼。

於是,他離座起身向女孩走去,做了自我介紹,對方也禮貌的回應了。他忽然認出來了,這是曾經讓他默默動心的,曾經教過的女學生,幾年不見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

戰亂年代相識的師生,在異鄉偶遇,頓感分外親切。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1938年,受戰爭的影響。楊振寧全家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路程,途經多地,最後從越南的河內輾轉達到昆明。並於當年進入昆華中學就讀高二。同年秋天,年僅16歲的他參加了招生考試,成為西南聯大年齡最小的學生。

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由清華、北大、南開等國內著名高校組成,抗戰時期,是中國學術人才彙集的中心。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美博士,當時也在西南聯大任教,父親對中國現代數學的貢獻很大,也深深影響了長子楊振寧。

楊振寧的本科和碩士階段都是在西南聯大完成的,1944年他獲得了碩士學位。同年,吳大猷教授推薦他赴美繼續深造,但護照、簽證的事,卻延遲了一年。

等待的那一年,日軍不斷地轟炸昆明,楊振寧的家也曾被炸為廢墟,即使出身書香門第,在戰火紛飛的時期,家裡的經濟也是非常拮据,於是,他到聯大附中做了一名高中數學代課教師。

當時,他所教的班級裡,有一位特別出眾的姑娘,多才多藝而且聰敏過人,在學生中一躍成為校花——她就是杜聿明的千金。

當時杜聿明時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剛率遠征軍剛從緬甸作戰歸來,名聲顯赫。總司令的女兒在自己的班裡,成績優異、清新脫俗,卻從來沒有官小姐的架子,不由地引起了年輕教師楊振寧的注意。

而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的楊振寧,在杜致禮心裡,也是崇拜敬佩的偶像。

但是,那時兩人雖然互有好感,但課堂之外並無私交。

有一次,他在班裡向全班同學許諾:本次數學極度測驗,考到前三的同學,他私人請他們看一場電影。

全班同學聽了都很振奮,在那時,看電影是一種極奢侈的娛樂活動,但名額有限。

而杜致禮以她的聰慧才智,順利的進入前三之列。

那晚,楊振寧帶領三個學生去看電影。杜致禮第一次和自己崇敬的老師距離這麼接近,抑制不住地激動,但是轉頭她看到年輕教師楊振寧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與她始終保持著距離。杜致禮心中湧起一陣溫情,同時又在心底偷偷地笑。

多年以後,談起兩人戀愛的細節,杜致禮總會回憶起看電影的那個夜晚,每次都忍俊不禁。對楊振寧也一樣,那一年任教的時光,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杜致禮。

後來,楊振寧赴美留學後,聯繫也就斷了。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然而,緣分就是讓人如此意想不到。

1947年底,父親杜聿明欲赴美就醫,杜致禮陪同父親,誰知在臨行前,杜聿明因得罪了上層,護照被禁用了。無奈之下,18歲的杜致禮只好前往美國求學。起初她進的是乾媽宋美齡的母校——“衛斯里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然而,不久之後,她的父親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家道中落,她的家人都被“安排”到臺灣去了。家裡中斷了她的經濟來源,負擔不起學費的她,只好轉學到紐約聖文森學院。

中餐館與楊振寧的這次邂逅,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楊振寧也改變了回芝加哥大學的計劃,決定繼續留在普林斯頓。因為這裡離紐約聖文森學院比較近,他可以常常去找杜致禮。

當年8月,兩人在普林斯頓完婚。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一年之後,他們的長子出生,爺爺楊武之教授知道以後非常高興,給孩子取名光諾,即希望他的兒子楊振寧能獲得諾貝爾獎。

婚後的杜致禮,為了支持楊振寧的科研工作,她承擔了所有的家庭瑣事,作為母親和妻子,她是非常成功的,同時,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大學畢業後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老師。

杜致禮把自己的文藝愛好,充分展示在對家庭生活的經營中,使科學與藝術在家中高度和諧的統一。兩人興趣愛好不同,一起生活卻相得益彰。

那一時期,物理學正興旺發展,楊振寧在美國學界充分成長、發展。1957年,楊振寧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一片苦心,35歲的楊振寧,和他的師弟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從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華人首次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1957年12月,杜致禮陪同楊振寧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作為“成功男人身後的女人”

,她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喜悅。

楊振寧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將門之後,是曾經教過的女學生

二人的這段姻緣不僅成就了自己,還讓原本天各一方不得相見的岳父母重新團聚。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後,一直想幫助在臺灣的岳母與在大陸的岳父團聚,於是他寫信鼓勵岳母曹秀清設法取道美國,在信中隱晦的傳達了岳父對她的問候。

得知曹秀清的女婿獲得了諾貝爾獎,某些人想利用她勸說楊振寧到臺灣來,為其所用。曹秀清表面迎合,同意親自去勸說女婿,其實她將計就計,她只想儘快離開臺灣到美國去與女兒女婿團聚,於是她說服了某人,允許奔赴美國。

到了美國之後,在楊振寧幫助下,曹秀清了解到丈夫已經結束改造,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成為了一名文史專員,在北京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楊振寧的安排下,曹秀清先是離開美國,達到日內瓦,後由中國外交部的同志接機,轉機飛往北京,在闊別十多年後,終於得以和丈夫團聚,歷經的艱辛和苦難都值得了,杜致禮的父母在北京度過了晚年。

杜致禮和楊振寧先後生養了三個子女,長子成為電腦工程師,次子成了化學家,小女兒當上了醫生。夫妻倆平安幸福地生活了53年,直至2003年,杜致禮身罹絕症去世。

有人說,為什麼要成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但對於杜致禮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她的善解人意的睿智、品味與知書達理的涵養,即使是迴歸家庭相夫教子也掩蓋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