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誉满中外的科学家,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很多里程碑式的贡献。

除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婚姻了。

他就是杨振宁。

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一次师生恋,一次忘年恋。

对于第二段忘年恋的婚姻,和杨振宁熟悉的人看到翁帆的眉眼,马上心领神会地意识到,并且赞叹练练——太像了,实在和杜致礼年轻的时候太像了。

杜致礼,是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时光回到70年前。

1950年初的一天,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杨振宁和同事正在吃饭,席间他偶然瞥见了邻桌一位似曾相识的中国女孩。在盯住女孩清秀漂亮的脸庞的片刻里,他发现女孩好像也认出了他,但是羞于主动打招呼。

于是,他离座起身向女孩走去,做了自我介绍,对方也礼貌的回应了。他忽然认出来了,这是曾经让他默默动心的,曾经教过的女学生,几年不见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战乱年代相识的师生,在异乡偶遇,顿感分外亲切。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1938年,受战争的影响。杨振宁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路程,途经多地,最后从越南的河内辗转达到昆明。并于当年进入昆华中学就读高二。同年秋天,年仅16岁的他参加了招生考试,成为西南联大年龄最小的学生。

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等国内著名高校组成,抗战时期,是中国学术人才汇集的中心。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留美博士,当时也在西南联大任教,父亲对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很大,也深深影响了长子杨振宁。

杨振宁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西南联大完成的,1944年他获得了硕士学位。同年,吴大猷教授推荐他赴美继续深造,但护照、签证的事,却延迟了一年。

等待的那一年,日军不断地轰炸昆明,杨振宁的家也曾被炸为废墟,即使出身书香门第,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家里的经济也是非常拮据,于是,他到联大附中做了一名高中数学代课教师。

当时,他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特别出众的姑娘,多才多艺而且聪敏过人,在学生中一跃成为校花——她就是杜聿明的千金。

当时杜聿明时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刚率远征军刚从缅甸作战归来,名声显赫。总司令的女儿在自己的班里,成绩优异、清新脱俗,却从来没有官小姐的架子,不由地引起了年轻教师杨振宁的注意。

而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杨振宁,在杜致礼心里,也是崇拜敬佩的偶像。

但是,那时两人虽然互有好感,但课堂之外并无私交。

有一次,他在班里向全班同学许诺:本次数学极度测验,考到前三的同学,他私人请他们看一场电影。

全班同学听了都很振奋,在那时,看电影是一种极奢侈的娱乐活动,但名额有限。

而杜致礼以她的聪慧才智,顺利的进入前三之列。

那晚,杨振宁带领三个学生去看电影。杜致礼第一次和自己崇敬的老师距离这么接近,抑制不住地激动,但是转头她看到年轻教师杨振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与她始终保持着距离。杜致礼心中涌起一阵温情,同时又在心底偷偷地笑。

多年以后,谈起两人恋爱的细节,杜致礼总会回忆起看电影的那个夜晚,每次都忍俊不禁。对杨振宁也一样,那一年任教的时光,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杜致礼。

后来,杨振宁赴美留学后,联系也就断了。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然而,缘分就是让人如此意想不到。

1947年底,父亲杜聿明欲赴美就医,杜致礼陪同父亲,谁知在临行前,杜聿明因得罪了上层,护照被禁用了。无奈之下,18岁的杜致礼只好前往美国求学。起初她进的是干妈宋美龄的母校——“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

然而,不久之后,她的父亲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家道中落,她的家人都被“安排”到台湾去了。家里中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负担不起学费的她,只好转学到纽约圣文森学院。

中餐馆与杨振宁的这次邂逅,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杨振宁也改变了回芝加哥大学的计划,决定继续留在普林斯顿。因为这里离纽约圣文森学院比较近,他可以常常去找杜致礼。

当年8月,两人在普林斯顿完婚。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一年之后,他们的长子出生,爷爷杨武之教授知道以后非常高兴,给孩子取名光诺,即希望他的儿子杨振宁能获得诺贝尔奖。

婚后的杜致礼,为了支持杨振宁的科研工作,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庭琐事,作为母亲和妻子,她是非常成功的,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大学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老师。

杜致礼把自己的文艺爱好,充分展示在对家庭生活的经营中,使科学与艺术在家中高度和谐的统一。两人兴趣爱好不同,一起生活却相得益彰。

那一时期,物理学正兴旺发展,杨振宁在美国学界充分成长、发展。1957年,杨振宁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35岁的杨振宁,和他的师弟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1957年12月,杜致礼陪同杨振宁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作为“成功男人身后的女人”

,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喜悦。

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她是将门之后,是曾经教过的女学生

二人的这段姻缘不仅成就了自己,还让原本天各一方不得相见的岳父母重新团聚。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一直想帮助在台湾的岳母与在大陆的岳父团聚,于是他写信鼓励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在信中隐晦的传达了岳父对她的问候。

得知曹秀清的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某些人想利用她劝说杨振宁到台湾来,为其所用。曹秀清表面迎合,同意亲自去劝说女婿,其实她将计就计,她只想尽快离开台湾到美国去与女儿女婿团聚,于是她说服了某人,允许奔赴美国。

到了美国之后,在杨振宁帮助下,曹秀清了解到丈夫已经结束改造,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成为了一名文史专员,在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先是离开美国,达到日内瓦,后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接机,转机飞往北京,在阔别十多年后,终于得以和丈夫团聚,历经的艰辛和苦难都值得了,杜致礼的父母在北京度过了晚年。

杜致礼和杨振宁先后生养了三个子女,长子成为电脑工程师,次子成了化学家,小女儿当上了医生。夫妻俩平安幸福地生活了53年,直至2003年,杜致礼身罹绝症去世。

有人说,为什么要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但对于杜致礼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她的善解人意的睿智、品味与知书达理的涵养,即使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也掩盖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