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兩座“姊妹廟”:相距百米同時成“國保”,山西人說這不稀罕


山西省又稱三晉大地,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山西省文物古蹟眾多,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有數百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國保”就在普通的小村子裡,甚至一個村子裡有兩處“國保”也不稀罕。圖為無人機航拍的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北社村西北角的兩座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姊妹廟”:左上角是三嵕廟,右下角為大禹廟。

北社村位於平順縣西15公里處的臺地上,北面是潞城,南面是壺關,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有827戶2280口人。圖為北社村裡的大禹廟,其正殿為元代遺構,其它皆為清代建築。

北社大禹廟具體的創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從無人機“扣拍”的照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現在的北社大禹廟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佈局,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上為倒座戲臺)、獻殿、大殿,兩側有夾樓、廊房、配殿、耳殿。在2013年5月,北社大禹廟與三嵕廟同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當年大禹途經此地,見百姓吃水困難,便停下來幫助尋找泉脈,打出了一口泉井,當地百姓將其稱作"大禹泉",並在泉井旁建起大禹廟以示紀念。圖為大禹廟建築。

大禹廟西北一二百米的地方是該村的另一處“國保”三嵕廟。嵕,音zong,古人專指三座以上山峰聚集一處的山。與大禹廟一樣,三嵕廟具體的創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現存大殿為元代遺構,餘皆清代建築。

從無人機“扣拍”的三嵕廟照片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社三嵕廟坐北朝南,單進院,中軸線依次為山門(上為倒座戲臺)、獻殿、大殿、東西廊房、耳殿,佔地面積988平方米。大禹廟和三嵕廟的創建年代、結構佈局高度相似,且相距不遠,可謂兩個名副其實的“姊妹廟”。


一個小村子裡有兩處“國保”,北社村不是孤例。在北社村東北方向幾十公里處的長治市潞城區黃牛蹄鄉的李莊村,同樣有文廟和武廟兩個“國保”。地上文物看山西,不錯的!今後的日子裡,我會慢慢探訪,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瑞視覺》。圖為北社三嵕廟建築。

衛星地圖上顯示的北社村大禹廟和三嵕廟位置關係圖。【《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