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引領,廈門搶佔新一輪城市制高點

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新生產力的崛起,正在成為新一輪城市競爭的制高點。

廈門的優勢在於創新氛圍濃厚,人才吸引力較高。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最新發布的《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報告(下稱“報告”),廈門的創新氛圍指數位居全國第12位,人才吸引力指數位居第20位。整體來看,廈門各類創新企業數量和實力較強,有自己特色的創新產業,創新活力可與不少新一線城市競爭。

2019年11月,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在廈門新經濟發展大會上指出,廈門正搶抓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以發展新產業、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為路徑,以“互聯網+”為抓手,加快構建高能級的新經濟產業生態。

守住創新風向,以紮實的產業為基礎,持續吸引人才,是推動一座城市持續向上發展的源動力。從這個角度看,廈門具備了一個樂觀的未來發展潛力。

“廈門加快構建高能級的新經濟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引進和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超過200家。”胡昌升說,我們正在打造數字經濟引領區,積極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我們正在打造平臺經濟集聚區,夯實公共服務、共享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等基礎性平臺,大力發展產業性平臺。我們正在打造智能經濟先行區,提高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作為百年通商口岸和數十年的經濟特區,雖困於狹小的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但廈門正在以創新求突破。

以創新引領,廈門搶佔新一輪城市制高點

2019年8月,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佈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各大科研單位、院校、企業的國內頂尖的專家學者、競賽隊伍、業界大咖,總計近2000人參與了此次峰會。

創新氛圍濃厚

廈門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和5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雖然廈門在人口及經濟體量上都不佔優勢,但廈門在創新和生態宜居上優勢明顯,再加上重要的戰略地位,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報告顯示,在眾多新一線城市的創新氛圍比較中,廈門是重要的明星創新城市。數據顯示,廈門有初創公司數量2372家,排名全國13位;創業平臺數量222家,排名全國11位;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優秀創業企業在內的優質本土公司數量共3000家以上。

廈門的創新氛圍指數,在所有對標城市中居於第1位,人才吸引力指數也僅次於青島,這兩個數字標識著廈門未來的競爭力。廈門的創新實力高於不少新一線城市,抓住這一優勢,並在軟件、時尚等特色創新產業的基礎上培育更多“獨角獸產業”,將是廈門維持城市創新活力的重中之重。

廈門市發改委透露,廈門的創新活力能夠在不少新一線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和吸引人才的發力。

廈門從2015年就開始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主動對標新加坡等先進經濟體做法,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動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以及滾動形成年度的任務清單方式,持續不懈推動營商環境提升。

例如,跨境貿易上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壓縮通關時間,實施項目分類管理,每類項目量身定製審批流程,大幅度減少審批時間。納稅服務推出“掌上辦稅廳”, 98%的業務實現“一趟不用跑”,全國首創手機微信端的全線上銀稅互動平臺,15分鐘即可完成從申請到貸款到賬全過程。

基於此,廈門的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預計分別實現產值1450億元、1230億元、408億元,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營收1700億元。成功引進中航鋰電、天馬6代AMOLED、浪潮3個百億量級項目。士蘭半導體、通富微電子、陽光恩耐等一批項目投產。率先全國開展集成電路保稅研發試點,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等。華為鯤鵬生態基地和超算中心等一批具有重大行業影響的項目相繼落地。而且,廈門的平臺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智能經濟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水平位居全國第八。持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在製造、商貿物流等重點行業拓展落地,元翔空港“智能巡邏爆探檢測機器人”等15個項目入選全省百項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等。

不過,廈門的創新類企業和創業公司數量雖然比較多,但與新一線城市中的第一梯隊相比,仍有特色創業領域不夠突出冒尖、特色產業優勢集聚趨勢不夠明確等問題。

報告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在制定創新創業相關的鼓勵政策時,也應當重視行業、產業的發展規律,明確廈門的優勢和重點,同時多點開花,及早發現有發展潛力的新行業、新趨勢,打造出幾個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引領趨勢的創新行業,這樣才能將最有創造力和活力的人才引入廈門,成為廈門提升城市創新力和整體活力的重要抓手。

營商環境護航

如何讓廈門成為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土?

“新經濟企業是新生產力的‘種子’。”胡昌升表示,廈門將以開放胸懷擁抱新經濟,秉持開放發展理念,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以有效舉措支持新經濟,全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引進新經濟領軍企業,助力企業拓展應用場景,合力打造協同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聚合要素服務新經濟,多元化拓展融資渠道,高起點搭建平臺載體,大力度優化人才服務。

在具體措施方面,廈門出臺和實施促進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進平臺經濟加快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扶持政策。

從完善放寬市場準入、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供多元應用場景、拓寬投融資渠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實施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服務、交通物流、金融科技等十二大領域的平臺發展行動。著力打造國家新經濟發展集聚地、示範區。

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新經濟企業根據年度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費用數額,按照基礎補助和增量補助相結合的方式予以扶持。打造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和高層次眾創空間,為新經濟企業提供諮詢、金融服務、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等全鏈條創業服務。

2019年5月,廈門市政府發佈的《廈門市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創新機制,以高質量科技供給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行業領軍企業承擔國家級創新項目,鼓勵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鼓勵創辦新型研發機構等進行支持。

廈門市發改委表示,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還有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優化“三高”企業服務。

同時,加大招商引資,2019年11月召開的新經濟發展大會,邀請新經濟領域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知名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參加,推動了一批意向合作項目納入招商對接計劃,29個項目於大會期間簽約,總投資額約170億元。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引進培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經濟企業,給予落戶獎勵、辦公用房補助、經營貢獻獎勵、人才激勵等,一批新經濟行業領軍企業簽約落地。

胡昌升認為,“新經濟是開啟未來發展的金鑰匙,承載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成為新一輪城市競爭的制高點。擁抱新經濟是廈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廈門的營商環境能為新經濟企業提供成長的沃土,產業基礎可為新經濟企業提供登高的階梯,宜居環境將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引才的砝碼。”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自貿區出臺《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若干意見》,針對重點產業鏈建立“一個產業鏈、一個招商方案、一批目標企業、一支招商小分隊”的“四個一”招商機制,開展精心精準精細招商,大力推動項目落地。2019年1-11月,新增企業8354戶、註冊資本697.79億元,合同利用外資96.77億元人民幣。

新經濟開創未來

201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福建將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發揮福州、廈門龍頭帶動作用,加快閩東北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尤其是提高發揮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帶動引領作用,是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在創新與產業維度上,廈門在廈漳泉大都市圈的優勢明顯突出,其創新氛圍指數和人才吸引力指數都處於全國前20位,泉州及漳州與廈門的差距較大。僅是在創新類企業的數量上,廈門的初創公司數量、創業平臺數量和優質本土公司數量都以數量級優勢大幅領先於泉州和漳州,尤其是創業企業數量,達到了泉州的8.9倍和漳州的30.4倍。

因此,廈門在廈漳泉地區顯然具備明確的創新帶動力,甚至這一輻射帶動作用可以延伸至整個海西城市群。城市創新力的帶動,主要將從產業聯動、人才交流和空間互動等方面展開。當前廈門通過島內外產業園聯動佈局的模式,已經將城市內部的創新活力空間鋪展開來,這一模式亦可遷移至整個廈漳泉地區,帶動泉州與漳州地區創新產業的進一步提升發展。

在當下的城市發展中,尤其是新一線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明顯受到創新型產業發展的拉動,廈門的創新氛圍相關指標雖保持穩定,但結合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廈門所處梯隊的競爭態勢,只有持續提升城市的創新氛圍和創新實力,才能構築更強的人才吸引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是國家中心城市的熱門候選地之一。《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6大核心功能中,特別增加了作為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功能和最能體現城市人本要求的“生態宜居”功能,進一步拓展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內涵。在這其中,廈門的創新優勢顯而易見。

過去一年,創新是廈門熱門詞彙之一,今年,廈門仍將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策劃實施10項創新舉措,深入推進“雙自聯動”。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組織實施20個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示範項目,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

報告提出,要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全力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5G通信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

將加快實施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12大領域平臺發展行動,高標準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新經濟產業園,持續壯大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新經濟載體,促進新經濟蓬勃發展。

以創新引領,廈門搶佔新一輪城市制高點

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

廈門市發改委稱,著力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將培育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文化創意、動漫遊戲、先進製造、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融合發展,推進一批大數據應用試點示範,加快鯤鵬生態產業基地、超算中心等建設。還將打造智能經濟先行區,提高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推動關鍵技術研究和實踐應用。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鼓勵企業對傳統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

圍繞未來科技及產業制高點,加快在柔性電子、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新興海洋科技、先進材料和新型藥物等領域佈局,加快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新興研發機構落地和項目產業化,推動海辰、貝特瑞等新能源項目落地,培育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定影響的特色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