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從雲南普洱茶開始走進人們視線到現時,市場、茶商和消費者一直都以圓茶或稱餅茶的茶品為主流,鮮有提及沱茶和磚茶,但其實沱茶和磚茶的生產年期也不短。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普洱茶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櫃、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老師,就來談談磚茶的發展史。

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白水清老師的嫡傳弟子,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0年紅印、88青餅、92方磚等老茶,並把多年研究普洱茶心得,整理發佈在微信公眾號: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普洱藏家總店

一、最早的磚茶發展史

磚茶的成形較為簡單及歷史較短,先說現存最古舊的磚茶“可以興”,那是上世紀30年代的產品,相信並非當時的主流產品,因此產量不大及生產年期短,有可能為當年的試驗茶品,或是作為市場試探形式來加工。

當時主流產品為藏銷緊茶(又稱牛心茶、蘑菇沱),原為帶把的牛心臟形狀,主銷西藏和國內西北邊陲地區,其帶把形狀為防止緊茶因含水量過高而產生黴變問題,因用竹箬包裝時如留有空隙便較易通風透氣以保持茶品乾燥情況,在過往以騾馬馱運時較有保質作用。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99年老下關寶焰沱·普洱藏家珍藏

但在鐵路開通後,運輸時間大為縮短,保質條件有所改善,同時為了配合機械製茶,雲南省公司在1967年取得客戶同意及中茶總公司的批准,將帶把緊茶改制成長方形的磚塊形緊壓茶。

然其外形雖改變但其配料和加工工藝並無改變,市場仍以西藏和國內為主,銷港數量應該為極少量,然繼銷藏磚茶開發後接下來就是熟茶磚(俗稱普洱磚茶)的出現,熟磚銷處以國外為主,如有名的“7581”磚就以銷日本為主。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7581昆明熟茶磚·普洱藏家珍藏

二、常規產品和磚茶用料的差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中國茶葉列入稅收管制產品,中央設立中茶總公司統一處理全國與茶類有關的生產、供應和銷售情況。

直至1979年改革開放,這段時期內所生產的產品稱為常規產品,先用這段時期(1949年至1979年)的常規產品作一比較,這時期所生產沱茶會使用嫩度較高(即等級較高),如春芽、一級及二級作材料,這樣材料壓制出來的茶體比較結實,對後轉化過程中有一定的影響。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沱茶

製造餅茶時會使用4至8級茶菁來加工,茶材的拼配有撒面的茶芽,內層夾有茶梗及外層用成熟的3至8級茶菁,在歷史遺留下來的老茶品告訴我們,這樣材料壓制的茶體在自然陳化過程中是最理想的,效果亦是最好。

而磚茶則會使用較粗老的7級至11級茶菁,甚或以級外茶作茶菁,那即是說有加工磚茶的茶材一般會以粗老茶菁為主,另在1967年後所加工的磚茶常規產品大部份為熟茶材料,兩者在後轉化過程中表現並不明顯。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7581昆明熟茶磚條索·普洱藏家珍藏

從這裡我們可得知沱茶、餅茶及磚茶在原料選配上是有差別的,實際上茶品在緊壓加工時所用茶材對雲南緊壓茶的後轉化有著極大的影響,而這影響的深遠。

至今現今喜愛舊普洱茶品的人不去探求,其實茶友應放開胸懷,用品飲沱茶的心情去品試沱茶,以品飲磚茶的心思去品試磚茶,那才容易感受它們的內涵,如用餅茶的欣賞角度去品試沱茶和磚茶,即可說是對自己和它們都不公平了。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06年下關特級沱茶·普洱藏家珍藏

三、改革開放後,普洱茶開始百花齊放

1979年後雖然說是改革開放,茶廠可自找客戶,自行開發產品規格等等,但試想想雲南加工廠一直是依循中茶公司雲南省分公司的方向,且一走便走了三十年。

誰會或誰敢輕率改變產品規格,且客戶接受與否為最關鍵問題,另所謂自找客戶,亦只是自行與客戶議價銷貨,一切手續仍要通過雲南省公司的門坎。

所以一切改革在初期只不過很表面化,基本上各廠所生產的仍以常規產品為主,在規格上有明顯改變的產品是勐海茶廠於1985年與香港南天公司共同開發的(8582)七子茶餅為極有代表性。

普洱茶磚的發展演變過程詳解,一篇文章為你說全

▲8582原筒7片包裝

及後勐海茶廠亦開始加工沱茶,直至1992年普洱茶開始受國外人士關注,1993年在雲南思茅開完第一屆國際普洱茶研究會後,新客戶陸續訂貨,且因應客戶的新概念而產生大量非常規產品。

產品當然仍以沱茶、磚茶和餅茶這三個型製為主,姑勿論這些產品的好與壞,始終為雲南特種茶帶來一個新方向,對雲南茶有一定的影響。

文章參考:何景成《再論雲南緊壓茶中的另類茶品沱茶與磚茶》[J].《普洱雜誌》,2017(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