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林黛玉是大觀園中數一數二的才女,一首《葬花吟》字字血淚,如泣如訴,別說當時偷聽的賈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上”,就是讀者看了也不住潸然淚下。

後來87版的《紅樓夢》曾為這首《葬花吟》譜曲,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歌調,令人聽一次哭一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葬花吟》,林黛玉還寫過一首悲傷到極致的詩。

《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這首詩是她模仿唐代張若虛的神作《春江花月夜》所寫,句句不離“秋”,美到令人心醉,同樣也愁得令人心碎。

這首詩名為《秋窗風雨夕》,全文如下: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春江花月夜》我們也知道,被後人稱為“孤篇壓全唐”,是張若虛的“封神”之作。

其實除了這首詩,張若虛還有一首《代答閨夢還》,同樣經典,但是卻被人忽視。

為什麼呢?因為《春江花月夜》真的是太經典了,就連被後世譽為詩仙的李白,也難以超越。

後世不是沒有人模仿,但是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林黛玉這首同樣是模仿,但卻寫出了自己的特色。

如果說《春江花月夜》是美得令人心醉,那麼林黛玉的這首詩應該是愁的令人心碎。

而且這應該算是《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林黛玉寫《葬花吟》的時候,是因為誤解寶玉,牽動身世之悲,但是《葬花吟》雖然悲慼,但是詩中還隱隱含著她那不願屈服的高傲精神,可是到了《秋窗風雨夕》,已然沒有了那種傲視的態度,更多的是一種苦悶頹唐。

《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應該有兩個原因。

一來是季節原因。

雖然古人都愛“傷春悲秋”,但是“傷春”和“悲秋”是兩不同的感念,古人“傷春”更多的是一種惋惜之情,而“悲秋”則是真正的悲了。

秋天萬物凋零,象徵著生命走到盡頭,所以你會發現悲秋的詩歌比傷春更能觸動人心,就像馬致遠的《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出人家”。

而林黛玉的《葬花吟》寫於暮春之時,而《秋窗風雨夕》寫於秋雨後的黃昏,所以更顯淒冷。

二來是林黛玉的心境原因。

林黛玉是因為誤會賈寶玉不給開門,又逢“餞花期”,勾起傷春情緒,所以才會一邊葬花,一邊吟詠著《葬花吟》。

此時的《葬花吟》更多的表現的是她在愛與恨鬥爭中產生的一種焦慮和迷茫。

《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而《風雨夕》這首則不然,她寫這首詩時有三個不可忽略的背景。

第一,此時她的病情加重了;第二她和寶釵握手言和了,想到自己昔日的多心,有些自悔;第三她和寶玉心意相通了。

但是這三個背景又很矛盾,為何呢?

即使她和寶玉相愛,可是她的病情卻加重了,而且她應該也明白真正橫亙在她和寶玉之間的不是薛寶釵。

因為沒有薛寶釵也會有其他人,而她之前對薛寶釵多有誤解,本就多愁善根的她再加上這一層精神負擔,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了。

《紅樓夢》中最愁苦的一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再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全詩20句,可是卻用了15個“秋”字,秋花、秋草、秋燈、秋夜、秋窗、秋風、秋夢、秋情、秋屏、秋院、秋雨,營造了一種極其淒冷孤寂的氛圍。

被這濃濃的秋意包裹的林黛玉,該有多麼的悽苦。

最後“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一個對窗垂淚的寂寥形象躍然紙上,令人不忍卒讀。

其實讀《春江花月夜》時,詩人所營造的環境太美,所以很容易讓人忽略那背後的離愁別緒,但是林黛玉的這首《秋窗風雨夕》卻恰恰相反,因為太過愁苦,反而讓人忽略了秋的美。

嚴格來說,林黛玉的這首模仿之作難以與《春江花月夜》相提並論,但也別有一番滋味。

全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水平之高常人也是難以企及的。

不知你更喜歡《春江花月夜》還是《秋窗風雨夕》?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