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3》歷史上真實的葉問真有像電影那麼厲害嗎?

汪宗凱


我是史極揭秘人,我來為大家揭秘!可以肯定的說葉問是有真才實學,但實戰能力不強,更不可能像電影那裡面那麼誇張,以一扛幾十人的那種。為何?可以從他的生活態度及練武精神可以看出。

從小習武並對武功極度熱愛,但練武精神不嚴謹,不自律。

葉問從小跟隨陳順華(詠春拳名師)習武,並經常得到師兄與吳仲素的指導,但因為師傅中風所以也只是學了兩年。後來葉問從日本留學回來,因為對詠春極度熱情,所以閒下來時便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葉問是有真材實料的,可以說是師出名門,正宗詠春拳的傳承者。但有一點不好的就是,他們兩人時常到鴉片煙俱樂部聚會,期間也和很多富家子弟相熟並進行武功之間的較量。但是不排除葉問年輕的時候就有吸鴉片的習慣,更何況跟富家子弟在一起,也會尋歡作樂、玩物喪志。

只有傳授歷史,並不實戰記錄

1943年到1945年間,葉問在佛山傳授詠春拳,從小念頭開始,黐手、散式及樁拳,即陳華順式的詠春拳(吳仲素所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葉問因曾經加入國民黨中統組織並擔任國軍上校隊長的身份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所以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自己乘夜跑到澳門,後轉到香港。來到香港後,從1952年開始葉問再度授徒。

消沉於鴉片,無心教授

1954年葉問開始無心教授並開始吸食鴉片,梁相和駱耀等時常好言相勸,甚至主要弟子都聯名以書面勸說,但效果不佳,也有可能就是鴉片上癮,沒有那麼容易戒掉。因為我們知道鴉片長期或者過量使用則會造成對鴉片的依賴性。直到1962年,得知兩個名兒子來香港,又在一群弟子的關懷之下,葉問才決心戒掉鴉片,但這期間他已經吸了8年的鴉片。吸食鴉片後,無法集中精神,所以可以看出鴉片期間葉問對練武應該極為不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荒廢武術。而且吸鴉片所帶來的後遺症足以把一個是健康的成年人身體搞垮,所以從這也說明,葉問的實戰能力不強。最為重要的是,據現在的調查表明,吸鴉片的復吸率在80%以上,所以不排斥這是葉問第2次是鴉片。由此可以看出葉問的練武精神極為不嚴謹,更不像李小龍那樣對武術達到痴迷狂熱那種程度。更像是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它來養家餬口,才開始傳授徒弟。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我的觀點就是葉問是正宗的詠春拳傳承者,並且有真才實學在身,但實戰能力並不強悍。可以說他名氣之所以那麼大,我覺得有一半的功勞應該算在李小龍頭上,我們都知道李小龍把功夫發揚光大帶到全世界,讓全世界認識了什麼是功夫,並且功夫的粵語音譯“Kung Fu”一詞被寫入英文字典內。可以說由於李小龍是世界級的功夫巨星,而人們就好奇他的功夫是從哪裡來的,這就導出了葉問,再加一些有關葉問功夫的電影等片斷宣傳,所以讓我們錯以為葉問有著比較強大的實戰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喜歡這個答案的話,歡迎點贊及關注,謝謝!


史極揭秘人


 葉問(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七歲跟隨陳華順武術宗師學得了詠春拳武術。九年後,葉問離開佛山,前往香港上學。在求學期間,葉問有幸認識了“南海拳王”梁贊的兒子梁壁,這般緣分之下,葉問跟隨著梁壁深造詠春拳將近四年,這武技突飛猛進地進步。

與此同時,日本人看上了葉問過人的功夫,於是便邀請了葉問擔任日本軍隊的武術教官,可葉問心心念著武術,不願為日本人效力,直接拒絕了邀請。

葉問的兒子葉準回憶道:“葉問一生並沒有和日本人交手,更沒有打過外國人,所以並不存在葉問一人打十個日本人的事實發生”。

他並不主動爭出高低,說他是歷史上最低調的武術家在合適不過了。人來閒適,平日和好友弟子飲茶打麻將,甚至一心鑽研武學。

但也是這份低調成就了他,一生得精力全投注於武功之上,並進一步將詠春拳發揚光大,在葉問門下,經過葉問指點,出了許多傑出的弟子,除了著名的澳大利亞的詠春拳大師張卓慶、香港的“講手王”黃淳梁,便是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雖自創出截拳道,但這門武功的背後更離不開葉問所教授的詠春拳。

現今,詠春拳除了中國地區以外在美國、英國、法國等地區多有蹤跡,全球學習詠春拳弟子更多發兩百多萬人,這和葉問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歲月品人生


無論是葉問還是詠春拳,原來的知名度都不高。後來名揚天下,都是託的李小龍的福。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出生於佛山當地的一個富戶家庭。他的武術沒有家學淵源,是通過別人引薦,才拜入詠春門下。

應該說真實的葉問在歷史上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收了李小龍為徒。除此以外,他的一生當中沒有什麼特別驚心動魄的大事。葉問在解放以後,因為自身經歷的原因,不得不前往香港定居。在這之後,葉問以開武館授藝為業。所以收李小龍為徒和以前舊社會那種收徒其實是兩個概念,其實更接近於現在收了一個學生。現在流傳的所謂李小龍是葉問關門弟子的說法,是坊間的謠傳不足為信。實際上李小龍和葉問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密切。據某些人回憶,葉問還曾經罵過李小龍是個短命鬼。李小龍做事離經叛道,確實不容易受到葉問的認可。李小龍雖然學習了詠春拳,但也並不僅限於詠春拳,他所使用的武術技巧當中有大量其他拳種以及西方格鬥技術的成分。

李小龍出名以後,帶動了詠春拳的發展。這也就是詠春拳在後來能夠知名度迅速上升並發展起來的原因。但是有趣的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傳授李小龍詠春拳的葉問卻一直被香港影視圈忽略。關於葉問的演示作品是在最近這些年才開始出現的,之前沒有人願意在這一方面著力打造,其背後反映的實際上也就是葉問本身和李小龍關係並非密切。

根據目前資料的記載以及相關人士的回憶來看,葉問在抗戰時期並沒有同日本人打擂,到了香港之後也沒有和英國人打擂。不過根據資料記載,香港當年治安不好,葉問由於開武館有一些功夫,再加上熱心鄰里事務,所以被鄰里推舉為社區內義務組建的巡查隊隊長。保障社區治安。據說當時確實使得他所在的社區治安有了明顯的改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可能和一些小偷竊賊,有過一些交手。這也就是後來很多傳說故事的來源。

現在回過頭來談,葉問本身的實戰能力。實事求是的說葉問學過武術,比起一般人來說在實戰的時候還是有優勢的。但是從現在的影像資料來看,葉問本人是比較精瘦的。這樣的體格在實際對戰的時候是比較吃虧的。這種身體上的先天弱勢很難通過武術招式加以彌補。有一個間接的證據,就是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曾經組建過一次武術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武術名家上臺比武。從比武的結果來看,北方武林人士佔據顯著優勢,廣東武術的戰績不佳。主要原因是北方武術家普遍身材高大,身體強壯,先天優勢比較明顯。前幾年詠春高手在擂臺上被人快速ko的視頻曾經引發網絡熱議。這實際上也反映了,光靠武術套路是不可能在搏擊當中取得優勢地位的。對於這一點中國古代就有一句話叫做一力降十會。也就是說,電影中呈現的,一個人打敗10名日本人以及戰勝西洋拳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這些都是電影虛構的情節,在歷史當中並沒有原型。

這麼說,不是要否定詠春拳的價值。更不是否定武術的價值。作為一種搏擊技術,其功能的發揮始終要依賴於使用者本身的身體素質。技術再好,沒有身體方面的優勢作為基礎,效果始終是非常有限的。但反過來說,如果把武術套路作為一種體操,那麼練習這種套路,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強身健體的作用。現在絕大部分人學習武術不是為了搏擊,而是為了強身健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沒有必要因此否定武術自身的價值。


用戶4325101516


很多人知道葉問這個人可能是經過他的徒弟李小龍,葉問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家庭算是當地的有錢人,在葉問七歲的時侯,拜師陳華順,學習詠春拳法,葉問也是陳華順的最後一個弟子,後來陳華順離世,葉問跟隨梁壁(梁贊之子,梁贊是陳華順師傅)學習拳法,1950年在香港教授拳法,這也是他成為一個武術家的開始。



葉問真正被廣大的人們所熟悉是因為電影葉問的上映,在電影中,葉問武藝高強,甚至能夠以一打十,看的人們熱血沸騰,連打拳擊的拳王也不是葉問的對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葉問真的這麼厲害嗎,這就不一定了。

很多人都見過葉問的照片,是非常清瘦的一個人,身高還不到一米七,試問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一挑十,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電影而炒作,把葉問推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是既然葉問能夠廣收徒弟,證明還是有一些真材實料的,比如教弟子武術的運用,怎麼樣發力等。

我相信這個世上有人能夠做到一打十,但是這個人絕對不可能是葉問,但是作為一個武術宗師,能夠教會徒弟武德,向善的心和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代宗師的風範。


查理舒服斯基


晚年葉問

很多看了甄子丹電影《葉問》的朋友會來問“歷史上的葉問真的有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打幾十個練過跆拳道空手道的日本武術人士?為什麼之前重來沒有聽說過那?”

針對這個問題今天就專門講解一下,歷史中的葉問到底能不能打。

首先歷史上的葉問本人在香港武術界是響噹噹的人物,這一點毋庸置疑,其門下全球永春弟子超過了300萬人數,可謂是一個大門派,葉問畢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詠春拳原來秘而不傳的授課方式、調整為簡單通俗顯淺明瞭普通人都可以看懂學習的教授方式,並開宗立派將其發揚光大,後通過進一步傳承將詠春拳推向了全世界,為中華武術在全世界的發揚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的葉問是一個儒雅的武林人士,生平沒有任何擂臺戰鬥記錄也沒有戰績,只有與朋友和門子弟子的切磋,據考證曾經擊敗過自己很出名的幾個弟子,其中就有香港講手王黃淳梁。這是黃淳梁後來在回憶錄中親口承認過的。

1931年日本佔領佛山後,葉問拒絕了日本人的招降擔任日本人憲兵武術教頭的職位。盡顯名族風氣。

葉問兒子葉準回憶,葉問一生從未從未與任何日本人交過手,更沒有打過外國人,也沒有與西洋武士比武,可見影視劇中硬是將歷史真實的葉問添油加醋弄成了民族英雄,煽動起了民族情節。

歷史中的葉問在1949年才去香港投奔表姐,此時的葉問已經50多歲,也遠沒有影視形象中那麼年輕。

根據歷史真實記載推斷,葉問能打,但是不能那麼誇張,葉問從未與日本人交過手,所以更不可能一個人擊敗十個日本空手道武術人士。就相當於一個拳擊手,你讓他同時去打敗十個同量級的拳手顯然也是不可能的,泰森也做不到。

但是葉問無愧於一代宗師的稱號,其無私無畏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才使得詠春拳由一個很小範圍內傳播的拳種變成了現在世界知名的武術體系,為中國武術作出了歷史貢獻,值得所有人敬仰。

葉問與弟子們


齊齊教


看看厲害的👌👍👍



福建傳統詠春拳初心


凡是熟悉中華歷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度,譬如,如今人盡皆知的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相信很多朋友看過


《葉問》之後,一定會對其中的葉問,“我要打十個”這一經典的影視橋段有很深的印象,不過現實中也有一些對於武術,格鬥略知一二的朋友,對此類情節也提出過質疑
關於葉問真是實力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便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跟影視作品加工後呈現出來的人物,是有很大區別的,此外,據考證歷史上的葉問實在1950年,才來到香港投奔的表姐,那時候他已經50多歲了,也遠不像電影中那麼年輕
不過葉問一生從來沒和日本人交過手,所以,他自然是沒有一個人打敗十幾個日本武士的戰績,而且這種事情也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就拿一個拳擊手來說,如果讓他同時打10個同量級選手,這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即便是拳王泰森也不行,所以說葉問真有電影裡那麼厲害是不可能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講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葉問的真實實力,還有哪些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意見哦!


小U剪輯


不黑不吹,實事求是的分析葉問的實戰能力估計和餘昌華差不多,太多太多的實際例子讓我們認清現實了,不能所有的人都沒有葉問的資質高吧,但是遇到搏擊都被秒殺,這些歷史名人都是吹捧出來的產物,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國人還是被傳武被小說和文學影視作品洗腦了,還在迷信古代武術都是殺人技,古代武將多厲害之類的,真的希望那些迷信這些的國人早些醒來,多樂觀的理性的看待格鬥和武術這些運動項目,還有那些大俠武將的傳說。


7717逃出暗宇宙


那個時候網絡不發達,人們視野有限,所以很容易盲目崇拜一個人,其實那個時候葉問,李小龍他們的水平只不過和現在的雷雷,閆芳這樣的人差不多


洋哥的傳說


葉問的成就更多的是將中國武術詠春拳發揚光大,而不是擊敗過誰誰誰,問題是如果沒拍點擊敗過誰誰誰,誰會認為詠春拳厲害?實際上真正讓詠春拳聞名於世的是李小龍,他是真能打,那時的電影沒有特效沒有高科技,一招一式,一拳一腳,都是靠實實在在打出來的。李小龍在詠春基礎上所創立出的截拳道才是具有實戰效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