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4个迹象

01

如何对待他人

就有怎样的格局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人生很复杂,其实也简单,说到底无非两件事:怎么看待别人和怎么对待自己。

怎么对待别人,既有看人的角度问题,又有做人的层次问题。

层次高的人,因为能正确对待别人,所以看谁都顺眼,满眼都是春风,满心都是欢喜。

层次低的人,习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来评价别人,不符合自己“标准”的,怎么看都不顺眼,生活中多的是怨气和冷漠。

一个人格局是否足够大,以下是其中4个重要的维度。

02

看人长处

作者二次元猫小姐曾讲过她的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开了一堂新媒体公开课,本以为来听她课的都是刚刚学习写作的新手,然而当她从直播间退出来,她收到了一位文坛前辈的微信:谢谢你的课,听完收获很大。

对方说,他所有的成绩都是纸媒领域的,在新媒体领域是纯小白,他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听听年轻人的思想。

二次元猫小姐受宠若惊,她觉得论文学成就,前辈比自己大多了,居然会来听自己这个无名小卒的写作课。

这位喜欢看人长处的前辈不仅感动了二次元猫小姐,也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卡耐基说:“当你看见别人短处很多时,实际上是自己短处很多;当你看到别人长处很多时,实际上是自己人格变得更加完美的结果。”

层次高的人,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总能看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因而看谁都觉得顺眼。

而层次低的人,嫉妒心强、戾气重,见不得别人好,不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长处。

在他们看来,别人的行恰恰衬托了自己的不行,因而越看越不顺眼,常常以讽刺挖苦、造谣等方式打压别人。

某地电视台的“台花”刘颖便是这样的人。本来领导很看好她,认为她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挑大梁。

可她嫉妒心强,只要发现有人比她高出一点点,她心里就不舒服。

新闻部杨楠的一篇有关拆迁的深度报道被省台采用,她心里受不了了,见人就说:“杨楠的稿子上省台?她从报上抄的吧?她哪有这水平?说不定有枪手!”

前段时间,台里新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台里决定让凌云主持。刘颖又不爽了,她对同事李姐说:“你看凌云,领导凭什么让她主持啊?看来,她是有背景嘛,和领导关系处得好呀,不然轮得上她?”

当李姐告诉她凌云的父母都是农民时,刘颖没话说了。

在台里,刘颖就是因为见不得别人好,胡乱质疑他人、传播是非,人缘越来越差。

有人说,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凝眉瞪眼,镜子反射回来的也是瞪眼凝眉。

见不得别人好、看别人不顺眼的人,自然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也难有事业和人格层次上的提升。

03

容人短处

纪伯伦有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

层次高的人,总能对事看大局看长远,对人看主流看本质。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短处,就不会看谁都不顺眼。

华为消费者BG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1993年加入华为后,相继担任过总监、副总裁、总裁等职务。

自进入华为管理层之后,他作风非常高调,经常出言不逊,在华为内部惹出不少风波,受到很多同事非议。

他负责的项目也屡次受挫,严重拖了整个集团的后腿,给公司稳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因此,集团内部反对余承东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让余承东自己很难受,也让华为老总任正非倍感压力。

但是,任正非对余承东非常了解,知道他内存的潜力和对华为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一直对余承东的短处怀有包容之心,甚至在会议上公然批评一些人:

“不要总盯着别人的失误和失败,不要逼我做出开除余承东的决定,我对自己的批判远比我自己的决定要多。我们都应该先批评自己。”

任正非对余承东的极力维护,为余承东一次次保驾护航,最终,余承东成就了华为的终端业务。


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能否容人之短,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做人的胸怀和层次,也关乎事业的发展和人际和谐。

试想,如果当时没有任正非的慧眼识珠,对余承东的全力支持与包容,余承东恐怕会被迫离开华为,而华为手机业务可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对双方都是个损失。

容人短处,换来的也许是你意料不到的双赢。

04

记人好处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有人帮是你的幸运,无人帮是公正的命运。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应该”,长大成人后,父母都没有义务帮你,何况其他人呢?

层次高的人,懂得感恩,总是记着别人的好,人生路上充满阳光,看谁都顺眼。

而层次低的人,你帮他百次不记恩,一次不帮就记恨,完全忘记你当初对他的好。这样的人,总会觉得谁都对不起他,自然烦恼和抱怨多。

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有一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风暴中失业,希望王晶帮自己找份工作。

当时,王晶正在执导拍摄一部警匪片,剧组缺一名后勤,王晶就邀请李家祥担任此职。此后,王晶接连执导的几部影片,李家祥都是剧组后勤。

一次,一部新电影要开机,李家祥找到王晶,要求给他一份演员的工作。

考虑到李家祥根本没有表演经历,王晶当时就劝他:“表演你可能不行,如果你觉得后勤不适合你,我可以给你重新安排。”

谁知,当着剧组全体演员的面,李家祥大发雷霆:“做后勤薪水太低,你是打发要饭的啊?不帮忙就算了,别装好人!”

说完,扬长而去。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散布王晶的谣言,说王晶是个只认钱财不认朋友的势利小人。

王晶的其他朋友知道后,都很气愤,希望王晶出面反击,但王晶平静地说:“他这种人迟早会吃亏的。”

果然,当李家祥再去谋职时,人们听说了他和王晶之间的事,谁也不愿聘任他。

仅仅一次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翻脸不认人,完全忘记了朋友之前对他的好,李家祥的层次恁低了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也是他咎由自取。

《菜根谭》有言:“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一个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记人好处的人,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看谁都不会顺眼,觉得谁都欠他的。

这样的人,烦恼多、抱怨多,自然人缘差、活得累。

05

帮人难处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相对比较保守,一些从事抒情歌曲的部分词曲作家、歌唱家遭遇了不公平的批判,作曲家谷建芬受到错误批判后写的歌再也无人问津。

这时候,李谷一却打来电话说:“大姐,现在有没有新歌?我来唱!”

谷建芬说:“我正在挨批,人家躲都来不及,你还敢唱我的歌?”

李谷一说:“唱,大不了我和你一起挨批!”

谷建芬认为李谷一也就是随口说说,安慰自己而已。谁知,隔了没几天,李谷一就风风火火地找上门来把她刚写的新歌手稿拿走了。

这首歌经过李谷一的传唱,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随着赞誉的纷至沓来,谷建芬的批判被解除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后来,谷建芬深情地回忆说:“我比李谷一大11岁,一直叫她小妹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李谷一想到了我,她秉大义,为朋友挺身而出的善举,令我终生难忘!”

人生在世,谁活的都不容易,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陷入困境的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层次高的人,就像李谷一这样,他们深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善于换位思考,面对别人的难处不冷眼旁观、不刻意回避,不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负担、不考虑回报成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人难处的人,传递的是温暖,彰显的是人格,换来的自然是尊重和褒扬。

李谷一之所以能演艺事业长青、得到观众的喜爱,缘于她的艺术造诣,也得益于她的人格魅力。


为人处世,你也许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但是当你看谁都不顺眼的时候,就应该反省自己,很可能是你的层次和素质存在问题。

看人长处,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胸怀。

容人短处,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修为。

记人好处,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帮人难处,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良知。

真正高层次的人,看谁都顺眼,换来的自然是惠风和畅和社会的正能量。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应成为做人的尺度和社会的风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