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把麵糰揉光滑?

騰飛揚


大家好,我是鄉鄉小廚,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問題中說到做饅頭的麵糰怎麼揉都揉的不光滑這個問題,根據鄉鄉小廚多年製作麵點的經驗,要想麵糰揉的光滑,要做到三揉三醒,經過三次揉麵,醒面最後達到麵糰光滑的目的。

饅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一種主食,特別是在北方吃的最多,有的地方人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饅頭。平時吃的饅頭可以在外面買,超市或者菜市場的主食廚房都有賣的,也可以在家裡做饅頭。

外面賣的饅頭由於量大,所以整個製作流程是用機器製作,例如商用和麵機,是用來和麵的,只需將一定比例的麵粉,水和酵母加進去,打開開關,機器會自動和成麵糰。機器和成的麵糰光滑有彈性。再由饅頭機做成饅頭坯子,然後醒發。

為什麼機器揉出來面表面光滑,自己揉的面很難光滑哪?這是因為機器力量大,麵粉,酵母和水之間充分融合,而人的力氣相對較小,人工揉麵是個力氣活,並且還有一些揉麵的技巧,只有掌握揉麵的技巧才能揉出光滑的麵糰,做出光滑的饅頭。

三揉三醒是饅頭面團光滑的秘訣

所謂“三揉三醒”就是在發麵麵糰和好後,進行三次揉制,然後三次醒面。

【所用食材】

麵粉500克 酵母5克 溫水250克

【製作流程】

1.把麵粉倒進一個容器裡,把酵母粉倒入溫水中,靜置3分鐘,然後用筷子攪拌均勻,讓酵母充分稀釋在水裡。

2.分次把酵母水倒入麵粉中,用筷子攪拌均勻,用手和成麵糰。

3.第一次和成的麵糰是粗糙的,即使再揉也是不會光滑。這是因為麵糰裡面的組織還不均勻,麵粉,酵母和水都沒有完全的融合。

4.把麵糰放進容器裡,蓋上保鮮膜醒10分鐘,然後拿出揉1分鐘,此時的麵糰比第一次光滑一些了。然後再放進容器裡,蓋上保鮮膜醒發10分鐘。

5.10分鐘後,再把麵糰取出來放在案板上揉1分鐘,此時的麵糰看起來變得光滑了很多。如果覺得還不夠光滑可以繼續重複這個動作。揉麵的時候力氣要大一些。

6.揉光滑的麵糰醒發至兩倍大,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麵糰,揉成饅頭的形狀。

7.放蒸屜醒發至1.5倍大,冷水上鍋蒸,水開蒸10-15分鐘即可。

結語

做饅頭的麵糰要想和的光滑,可以嘗試“三揉三醒”的方法,雖然看起來麻煩了一些,費事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饅頭看起來表面光滑,吃起來有嚼勁,層次分明,柔軟蓬鬆。喜歡的朋友們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我是鄉鄉小廚,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關注+轉發!原創不易,禁止搬運抄襲本文,發現必究!


鄉鄉小廚


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今天特意和了一塊麵,特意用手製作的,面揉好以後特別光滑,也驗證了我以前寫的配方製作過程中的回答,接下來我就把今天揉麵的做法和圖片分享給大家,圖片最後是亮點,別落下

今天做的餃子面,本來餃子面應該用高筋麵粉(沒有高筋麵粉,所以用中筋麵粉代替的)包出的餃子放冰箱冷凍三四天不帶裂的,而且煮還不容易壞,先說說我的餃子面配方(前段時間也寫過餃子面配方,有朋友試過說是挺好)

餃子面配方

高筋麵粉一斤(我用的五得利麵粉一斤)鹽五克,蛋清一個,水五兩左右

製作過程: 這是今天問題的重點,請仔細觀看

麵粉放入盆中加入鹽,蛋清,水合成麵糰然後醒五分鐘,再次揉麵然後再次醒十分鐘再次揉麵醒五分鐘就可以用了

來來來看看我這三次揉麵的效果

這張是和麵以後揉的面,還能看出不太光滑。

這是第二次揉麵的圖片看得出已經光滑了,但是還是有點不理想(不過個人感覺這樣已經可以用了)

為了達到更加光滑,我第三次揉麵,看看這張就比較光滑了


個人心得: 如果沒有壓面機等機器的時候,要想面比較光滑,要學會醒面,面剛開始做出來筋度比較大,而且面與水還沒達到充分融合,所以揉麵不光還很累,而醒面是讓面無水能充分融合,還有醒筋的作用,所以不要想著一次成型(除非你有機器)要多揉多醒,一般麵糰揉兩次就夠用了,想要特別光滑的麵糰三次足以


廚房裡的麵點師


大概是因為揉多了麵包麵糰,練就了一副麒麟臂,所以覺得饅頭面團挺好揉的。只要習慣了剛開始的粘手感,後續儘量避免在小盆裡轉圈揉。選一個高度合適的地方,雙腿分開基本與肩同寬,必要時雙腳一前一後便於雙臂發力。面成團後取出來放在一個能固定的地方,以雙手掌根(大魚際一帶)揉麵。麵糰受到的壓力越大,生成的麵筋越多,麵糰越光滑。一般揉10分鐘左右面會比較光滑,當然這個跟麵糰大小、力量大小、速度快慢有直接關係。

除了簡單粗暴的直接搓揉,饅頭面團也可以像麵包麵糰一樣,通過浸泡麵團自然生成一部分麵筋之後再手揉,更容易揉光滑。像這樣的發酵麵糰,為了讓它能生成更多面筋,相對縮短手揉時間,同時能控制好發酵程度,一般只把麵粉和水先混合在一起,混合後浸泡(靜置)15-25分鐘(麵包麵糰根據用水量不同需要浸泡40-60分鐘),之後再加酵母、糖等料揉勻揉透揉光滑後發酵。

如果用液體老面(麵糊狀老面)、或用化開老面的水發酵,需要跟水、麵粉一起混合再浸泡,否則麵糰水份受影響。浸泡時間不能太長,因為老面裡的蛋白酶遇水被激活,並開始消耗麵筋蛋白質,破壞麵糰筋度。但是蛋白酶在低溫下活力會減弱,所以除了縮短浸泡時間,降低浸泡溫度,比如用冰水和麵或冷藏也可避免麵筋被泡斷。



指尖小調


揉麵是將和好的麵糰經過反覆揉搓,使粉料和輔料調和均勻,形成柔潤、光滑的麵糰的過程。由於和麵後,麵粉大部分吸水不均勻,麵糰不夠柔軟滑潤,工藝性能達不到製品的要求,通過揉麵可促使各原料混合均勻,促進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吸水形成麵筋,增加麵糰筋力,使麵糰光滑、柔潤。揉麵是調製麵糰的重要工序,也是確保下一道工序操作順利進行的關鍵。

揉麵的手法主要分為揉、搗、揣、摔、擦、疊六種。

1.揉

揉分為單手揉、雙手揉和雙手交替揉三種。水調麵糰、發酵麵糰、水油麵團等用此法調製。

①單手揉。用左手拿住麵糰一頭,右手掌根將麵糰向前推壓,攤開,捲攏回來,翻上“接口”旋轉90度,繼續再推,再卷,反覆多次,揉勻為止,一般用於較小麵糰。

②雙手揉。用雙手掌根壓住麵糰,用力向外推動,把麵糰攤開、同時從外逐步捲回來成團,翻上“接口”,再向外推壓攤開、捲起,直到揉勻揉透,麵糰光滑為止。一般用於較大面團。

③雙手交替揉。先用右手掌根壓住麵糰,向前推壓、捲回,再用左手掌根壓住麵糰,向前推壓、捲回,如此雙手交替操作,麵糰成條狀向兩側延伸,然後將麵糰兩頭折回,繼續推壓,直到麵糰揉勻揉透。一般用於較小麵糰。

2.搗

在和麵後,雙手握緊拳頭,在麵糰各處,用力向下倒壓。筋力大的麵糰多用此法,如油條麵糰、麵條麵糰。

3.揣

雙手握緊拳頭,交叉在麵糰上揣壓,邊揣邊壓邊攤,把麵糰向外揣開,然後捲攏在揣。此法多用於抻面麵糰的調製。

4.摔

摔分兩種手法,一種是雙手拿住麵糰的兩頭,舉起來,手不離面地將麵糰摔在案板上,摔勻為止。另一種做法用手抓起稀軟麵糰,脫手摔在盆內,拿起,再摔,如此反覆摔勻為止,如春捲面的調製。

5.擦

用手掌把麵糰一層一層向前邊推邊擦,麵糰推擦至前面,再回捲成團,重複推擦,至麵糰擦勻、擦透。通過擦可以增強物料間的彼此粘結,減少鬆散狀態。如干油酥麵糰、熟米粉團、部分燙麵的調製。

6.疊

先將配料中油、糖、蛋、乳、水等原料混合乳化,然後與乾性粉料拌和,用雙手或與刮板配合操作,上下翻轉、疊壓麵糰,使粉料與糖油混合物層層滲透,從而粘結成團,疊制操作主要為了防止麵糰麵筋,避免麵糰內部過於緊密,影響製品疏鬆效果,如混酥麵糰、漿皮面團的調製。


美食理想


怎樣把面揉光滑是困擾很多朋友的問題,尤其是新手。下面就結合我個人的經驗,說一下如何把面揉光。

在這之前我們先說一下面團變光滑的原理,麵粉加水和成麵糰後,會慢慢形成麵筋。麵筋有很強的延展性。拉麵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可以把面抻得很長而不斷裂。

揉麵也是一樣的道理,面揉不光滑是因為裡面的麵筋還沒有充分形成。面的柔韌性性差,當揉麵的時候,麵糰受到拉力,很容易斷裂,表現出來就是有裂痕,不光滑。

那麼怎樣才能形成麵筋呢?麵筋的形成有兩個影響因素。一是溼度,二是時間。

溼度就是麵糰中的含水量。一般來說含水量多的麵糰比較好揉光滑,而含水量少的硬麵團不容易揉光。因此我們在和麵的時候要加入適量的水,通常蒸饅頭是一斤面半斤水,蒸包子是1斤面6兩水,按照這個比例和出來的面是中等軟硬的,比較好揉光滑。

影響麵筋形成的第2個因素是時間。不管是軟麵糰還是硬麵團,只要有足夠的醒發時間,麵筋都會逐漸形成。因此要想把面揉光滑,終極法寶就是醒面。當面醒到一定程度之後,很輕鬆就能揉光。一般中等軟硬的麵糰醒5分鐘就可以輕鬆揉光,偏硬的麵糰需要醒時間稍長一點,一般15~20分鐘之後也能輕鬆揉光。

綜上所述,要想把麵糰揉光,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醒面再揉麵。這個方法對於任何麵食都是通用的。



菲兒的廚房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80015839767560718, "media_id": 1580664208893966, "vname": "ttvideo1508745946576.mp4\

新媒體娛樂匯


麵糰為什麼揉不光滑

這種情況是你在發酵之前水放的多了,在第二次揉麵整形時多放點乾麵粉,邊揉邊放,均勻添加這樣子才能得到改善,表面才會變光滑。

和麵時怎樣才能揉成光滑麵糰

1、發酵粉要用溫水化開

2、水別太多

3、和麵的時候水一點點加進去,別一次加,最後看情況,如果水多了就會很黏

4、如果你揉麵發現特別黏,怎麼都揉不起來,就加面,沒辦法

5、面要揉到擴展狀態才能發酵吧,要用力揉麵啊。

麵糰為什麼越揉越粘

水放多了。

水和麵粉的比例不對,水太多了,你再加點麵粉吧,一般是10:3左右.

1.打面要加足夠量的冰塊,不然攪拌的時候溫度高了,面發過了就沒用.

2.要經常扯一點出來拉一拉,看看彈性。扯開,讓它變薄,能扯的跟面膜差不多,厚薄均勻,破洞的邊緣也很平滑就差不多了。

3.和麵不能用力,轉著的時候指頭要放鬆,主要用小拇指和大拇指那2處手掌上的肉肉的地方搓。

水調麵糰的種類

根據摻入水的溫度高低不同,有三種不同水溫的麵糰,即冷水面團,溫水面團和開水面團。

1、冷水面團

冷水面團是用冷水和麵拌和,揉制而成的。因為冷水面團使用的是冷水,所以不能引起蛋白質的熱性變,使澱粉膨脹糊化。麵糰的形成主要是蛋白質吸水所起的作用,故能形成緻密網絡。根據以上的特性,就形成了冷水面團質地硬實.筋力足.韌性強.拉力大的特點;成品成熟後潔白.爽口,但見風后容易變硬;如在油鍋中成熟,則製品吃口香脆.酥鬆。如春捲.貓耳朵等。

冷水面團一般適宜於製作入水煮的品種。某些冷水面團製品還需加入適量的鹼水才能製成成品,如麵條。

冷水面團的調製方法比較簡單,先將麵粉倒在案板上或缸內,挖個凹塘,摻入水分,將麵粉抄拌成雪花片後,用力揉搓成麵糰,蓋上溼布,靜置一段時間。調製冷水面團有幾個關鍵必須掌握;

(1)水溫要適量,一般都用冷水。冬天可用不超過30度的水溫;夏天拌粉時,為了增加勁力,可加一些食鹽。

(2)水量要掌握好。冷水和麵,水不能一次被面粉吸收,故水要慢慢分次摻入,但不能多摻或少摻,一般說,麵粉與水的比為5:2,但還應根據季節與品種來靈活掌握。

(3)一定要揉透揉光,揉的越透越好,要揉到上勁,揉到麵糰十分光滑為止。

(4)揉好的麵糰要靜置二十分鐘左右,使麵糰中的粉粒有一個充分吸收水分的時間。靜置時要蓋上溼布,以免表面發生結皮乾硬。

2、溫水面團

溫水面團一般用50度左右的溫水調製,但水溫也需要根據季節不同而定。由於水溫麵糰是用溫水調製而成的,因此,它的物理性能介於開水面團和冷水面團之間,色澤稍白,有韌性,勁力較差,可塑性好,成品不宜走形。溫水面團適於製作各種花色餃子。

製作溫水面團的方法與冷水面基本上是相同的,僅是水溫稍高。製作溫水面團,也應注意把麵糰揉熟揉光。另外,溫水面團應晾涼後在製作點心。

3、開水面團

開水面團是用沸水燙粉來調製的麵糰,故又稱“燙麵”。麵粉經過沸水燙過後,麵粉中的蛋白質發生了熱性變,麵筋膠體被破壞,蛋白質的親水性和延伸性減退;麵粉中的澱粉卻相反,它吸收水分並與水混合,長成糊狀,粘性開始增強。所以開水面團柔軟.粘糯而勁力差,色澤暗,略帶甜味,適宜做鍋貼.炸糕等品種。另外,蒸餃.燒賣也用開水面團製作,這是為了製作坯皮的需要。

開水面團的製作方法,與調製冷水面團相同,只是冷水變了沸水,但在調製開水面團應注意;

(1)熱水要儘量一次摻入,要摻準。水少則硬,再加水也很難揉的均勻;水多則太軟,再摻粉揉搓,既不易和好,也影響質量。

(2)和開水面團動作要迅速,一邊倒開水一邊拌和。若燙手可用工具代替拌粉,粉拌u>蝦笠萌繞×可⒎ⅲ詈罌閃萇閒├淥喑擅嬙擰/p>

(3)開水面團只要揉勻揉透即可,不必多揉,多揉要增勁,影響湯麵的特點。

(4)開水面團和好後一定要晾涼。熱氣不散盡,鬱在麵糰中,做出的成品不但會結皮,而且表面粗糙。


我的男友是醋瓶


這個要視頻教學看的更清楚。

用大拇指下方的指肚按壓麵糰一角,順著同一方向揉,不要瞎揉一起,揉亂了麵筋,蒸出來的饅頭不光滑,沒有嚼勁


南十一



雪峰兒美食


一、水是麵粉的二分之一左右

二、和麵時加入少許鹽和一顆雞蛋

三、和好的麵糰,揉均勻後,靜置20分鐘

四、反覆揉麵、靜置,至少3次,面就很光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