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個比武則天還牛的女性

在中國古代,都是以男性父權為主導,女性在政治上想要有所建樹,需要付出極大地努力和智慧。有這樣一個女性,她被稱為“千古一後”,政治才能比武則天還要突出,她就是北魏的馮太后。這位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性,在她短暫卻傳奇的49年人生裡,對北魏的發展做了極大地貢獻,有些舉措甚至對後世都有影響,馮太后從一出生就是不平凡的。

她本是北燕皇帝馮弘的孫女,本應為公主的她卻小小年紀卻遭受了家族滅門之災,家裡男丁都死光了,僅有一個哥哥逃出去也不知去向,因為是女孩兒,她躲過一劫被帶進宮稱為婢女,所幸有個姑姑在宮中做昭儀還能對她進行關照。看來能成大事兒的人小時候都會受過一些磨難,所以小時候受點兒苦難要讓它變成以後成功的精神財富。後來到了12歲的時候她成為了文成帝的貴人,從婢女到貴人,看似已經算成功了吃喝不愁了,這還不夠還要磨難等著她。

中國歷史上,有個比武則天還牛的女性

15歲的時候,文成帝就要立他為皇后,一般來說立皇后就是皇帝的一句話,但是在北魏,如果你想當皇后可不容易,你需要手鑄金人(要美觀,圖個吉利),但是金人不是你想鑄想鑄就能鑄,成功率非常的低,許多人盼著你不成功,成功率低就反映了有人做手腳,可是15歲的馮貴人成功了做了皇后,在這極低的比率中勝出,靠的肯定不是運氣,還有智慧。

就這樣稱為皇后的馮氏與文成帝感情深厚不已,可是好日子不久老公就死了,才24歲的馮氏就成了寡婦。在北魏,皇帝的葬禮很隆重(額,哪個朝代皇帝葬禮都隆重),皇帝死後三天要將皇帝生前用品全部燒掉包括許多的動物(還好不燒人),皇帝用的東西肯定多,再加是哭的人眾多,馮太后肯定和皇帝的感情很好,因為她竟然投火自焚了,大夏天的身上衣物也少,估計燒傷的不輕,被救出後很長時間後才甦醒。從這也能看出馮太后也是個重情義之人。

但是皇家裡悲傷是不能悲傷太久的,新登基的獻文皇帝才12歲,需要太后。這時朝中有個權利極大地大臣叫乙渾,此人朝堂之上就敢誅殺其他的大臣,寡婦幼子處在危機之中,可馮太后是誰,她竟然將權傾朝野的乙渾給殺了,史書上並未具體記載她是怎麼殺的,想想清朝的鰲拜還沒乙渾這麼過分,康熙也是花了很久才收拾了他,馮太后在27歲的時候就滅了乙渾三族,可想用了多大的手段。既除乙渾,大臣們也放鬆了,自然臣服於馮氏,從此馮太后

臨朝聽政

中國歷史上,有個比武則天還牛的女性

魏碑

此時馮太后大權在握,控制軍隊,使朝臣臣服於朝廷,即使之前有聽命於乙渾的只要能為己所用仍然優待,自己在後宮也抓小皇帝的教育,馮太后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於是馮太后的下令建立鄉學,讓偏離京師的地方也普及教育,北魏之所以在五胡十六國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下能持續這麼久,教育的功勞密不可分。

後宮獻文帝也有了兒子,早早當奶奶又早早守寡的馮太后不甘寂寞,找了男寵,招致了獻文帝的不滿,找機會將男寵殺害,又架空馮太后的權利。本來母子倆關係不錯,馮太后對兒子也不錯,馮太后不願受這個氣,利用自己的權利逼迫獻文帝做太上皇,太子繼位。獻文帝一向文治武功,大臣中聲望很高,在馮太后心中權力是大於家庭的,而且兒子也不是親兒子(北魏殺母立子,學習漢武帝殺鉤弋夫人),面對強大的獻文帝,馮太后還是沒得怕,將他一舉拿下並幽禁。從此太子繼位,馮太后第二次臨朝聽政。

太子繼位後為孝文帝,很聽這個厲害奶奶的話,此時她成了太皇太后,沒了阻礙的她開始為北魏大刀闊斧的進行變革。第二次臨朝聽政15年裡,文治舉措大致有

實行俸祿制,北魏鮮卑族是遊牧民族,官員沒有薪水,靠掠奪、貪汙搜刮來得到錢財,這就對政治產生了影響,於是馮氏下令給官員發薪水,以後貪汙一匹布者死,反對者很多,馮氏為保政策的實行派人調查貪汙者,違者處死,這一舉措大力穩定了北魏的社會秩序。

實行均田制,男女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分得土地,土地終身所有,死後歸還國家。這大力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控制了勞動人口和徵收的對象,同時也標誌著北魏統治者開始接受漢族的封建統治方式,這一制度一直持續到了唐朝。

中國歷史上,有個比武則天還牛的女性

馮太后陵墓

實行三長制,這個更厲害了,現代還受這個制度的影響。當時北魏實行這一舉措,是為了將豪強的隱匿人口編入戶籍,既能增加財政收入還能抑制豪強的勢力,因為西晉滅亡後,北方的豪強大多聚族而居,時常隱匿人口,使得國家賦稅減少。鄰里黨是三長,檢查戶口,增加了賦役,便於管理生產,維護了社會治安。任三長者,可以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有了這個舉措,國家稅收得到保證,維護了北魏的社會和經濟。

此外,馮氏還允許逃荒(減少北魏的死亡率,外地開荒有利經濟),培養皇族讀書,重用人才,賞罰分明,禁斷卜筮馮氏本人也勤儉節約,寬容待下,為皇帝樹立了榜樣,為孝文帝遷都洛陽,北魏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一個女性美麗智慧,重情義,政治上有建樹,許多優點於一身,不愧被稱為“千古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