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老百姓這麼幸福,為什麼有些人還不知足?

6711095903096


首先,我不明白題目中“當今老百姓這麼幸福”的論斷不知道根據的什麼?

其次,“有些人還不知足”,人是否知足與你眼中的“幸福”並沒有直接關係,知足是智慧也是品質。

被毀滅的人生基本都是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採取了極端行動造成的惡果,這與貧富、強弱無關,僅僅是因為不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就好像有些貪官,手握大權,收入也很豐厚,但總是不斷的摟錢,十萬、百萬、十億、百億……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牢。

所以,“當今老百姓這麼幸福”,是認為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幸福了。我以為,評判老百姓是否幸福的標準,除了物質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滿足更重要。老百姓的一生都在為建設國家做努力,是國家的基礎,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輕視百姓,用這種高高在上的視角提出問題,實在是有所欠妥。


無瘋


現在和過去比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很多,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怕起大風,下大雨,風起大了怕屋上的稻草被風颳走(那時農村都是稻草房),雨下大了,怕家裡漏雨沒法住人,這還不是最擔心的,父母親真正最擔心的是工分超支,也就是說一年農田幹活的工分不夠數計,從自己的生產隊就支不到多少糧食,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不夠吃。

現在和過去比確實幸福多了,最起碼衣食無憂,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十四億人呆在家裡不出去工作,照樣有吃有喝。隨看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幸福的要求更高了,不再覺得吃飽穿暖,有個不漏雨的房子就是幸福,而是不斷加大的房子平方,車子等級,孩子教育上的種種開銷壓得人幾乎透不過氣,感到的不是幸福,只是累,還有一些農民,六七十歲還在田裡或者工地上勞動,無論酷暑嚴寒,不是他們不會享福,而是他們沒有退休金。

所謂知足,就是一種思想境界,幸不幸福每個人心中都有數。


豆腐阿姨3


每個人的幸福標準是不一樣的,對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可以制定一個自己的幸福目標,70年代末,我的三個目標是第一老伴的癌症會好的,她不會死,第二,他的工作會從邊遠山區調回來的,第三,他還會給我生一個兒子,到上世紀末,三個願望都實現了,我們又制定了三個奮鬥目標,我們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們要有50萬的存款,兒子能夠考上大學,十多年以後,這個願望又實現了,現在我又制定了三個目標,能活到80歲,兒子能夠安家抱孫子,還有就是把中國沒有走完的地方,有空去有一看。我的底線是生活比60年好就不怕,工作比當知青的時候好就不怕,身體能動健康就不怕。


布依憤老


你一個人幸福的了,全社會的人都幸福啦,你吃飽了,人家在吃糠咽菜,和你都是一樣的,這個社會每家人家都是一樣的嗎?你吃香的,喝辣的,你有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你這個人渣


上下5000千年


不解決民生的關鍵問題養老和醫療何來幸福?不是表面上發展了就覺的幸福了!那只是少數人的幸福!


手機用戶69817918489


你“幸福”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幸福”了。

你“富裕”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富裕”了。

你“知足"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知足”了。

你“吃飽”了不等於別人都不“餓”。

你“喝醉"了不等於別人都“喝夠”了。

你的錢花不完不等於別人的錢都夠花。

你只能代表你自己,頂多代表你家人。不能代表“有的人”,更不能代表人民。人民沒有給你“授權”。

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痛。

你應該幫助別人“幸福”而不是“代表”別人“幸福”。別人需要自己“真正幸福”而不是“被幸福”。

你應該幫助別人“脫貧致富”而不是“代表”別人“脫貧致富”。別人需要自己“真正富裕”而不是“被富裕”。

你應該幫助別人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實際問題,提高百姓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無憂慮。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知足”而不是“被知足”


啊__諸葛董玉峰


有多少整天加班加點一天的工資壹百多元,才夠買三四斤豬肉,他們的幸福從哪裡來,有多少人需要幾代人湊錢才能夠買一套房,他們幸福嗎?


陳耿謀


這麼無知的提問,你是咋整出來的?很多下崗人交社保都費勁,幸福都在你的知足裡了。賺點流量可以,你的知足就是偷著樂吧。



雲海青666


這個問題,看似很家常,實則卻是在用百姓的視角和思維在探尋一個社會問題,一個經濟學問題。


首先,有一種不知足確實是社會的負能量。

當今社會,噴子多,憤青多,槓精多。這類人無視我們國家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專門盯著國家和社會的不足,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就罵娘。他們喜歡和德國比技術,和美國比軍事,和俄羅斯比醫療,和日本比素質。總之,他們就是無視我們自己的進步,從來沒有知足過,總是盯著我們的短板和問題不放。這種人,或者是跪久了的自卑,或者是牢騷太甚的心理和身體疾患。這種不知足,是典型的一種社會負能量。

其次,大部分人的不知足是個人的人生追求。

有了小房子還想換更大的,車子有了經濟款還要升級豪華款,有了一百萬還想賺到一千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合法的勞動和努力,這種不知足就是一種正向的人生追求。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打拼,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富有的物質基礎,讓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條件,讓自己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這正是中國能夠迅速崛起在個人層面的驅動力所在。

第三,不知足的迭代升級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動力。

推動經濟的增長的因素有三個:一曰投資,二曰貿易,三曰消費,俗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就像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則打開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大門,對外貿易(進出口)得以高速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外資和貿易,被稱之為“外向型經濟”。

發展中國家窮,要發展經濟,缺少資金和技術,怎麼辦?只有靠外資靠貿易,就是所謂的借船出海。加入世貿之後,我們國家經過這2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國家富了,百姓也有錢了。老百姓有錢了,幹嘛呢?一是儲蓄(也包括個人投資),二是消費。所以,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已經從“外向型”變成了“消費拉動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佔比已經接近百分之七十。從根本上講,能有今天這個轉變,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正是依賴於14億中國人“不知足”的需求迭代。

在發展經濟學上,有個“布登布洛克動力”。講的是布登布洛克家族三代人的追求。爺爺創業,擁有了家族企業;兒子追求地位,當上了參議院;孫子追求精神享受,愛好音樂。儘管看起來這個家族是“富不過三代”的生動寫照,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每一代人對生活,對追求的不知足的迭代,正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所在。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言之有參。不同視角,供您參考。


言之有參


是否知足是相吋的,是有參照物的。跟以前吃不飽、穿不暖比較,當然知足了。但跟眼前周圍的人相比較就不知足了,同樣是人,為什麼別人退休八千,我才兩千?公務員不出力掙八千,為什麼打工的累死累活掙兩千?拚爹的都有好工作,貧家兒女苦苦的掙扎?不是老百性不知足,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自已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